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精讲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9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与风格中国近代时期的“时代曲”中国近代流行歌曲的历史是流行歌曲的鼻祖—黎锦晖开始书写的,这位出生在富庶家族的音乐家,为了实施推广和宣传国语的理想,开始了创建歌舞团体和创作儿童歌舞剧的工作。
为响应“五·四”时期中国文化教育界提出的“平民教育”、“平民文艺”等以“平民”为服务对象的口号,黎锦晖开始萌发了“平民音乐”的念头,他的音乐活动从编创儿童歌舞音乐到创作爱情歌曲,都体现了他那面向大众的“平民音乐”理念,其中最充分体现他“平民化”思想的就是其开创了“时代曲”的创作之凤。
1927年前后,为了适应歌舞演出面向社会的需要,黎锦晖在经常观摩外来歌舞团的演出中受到外来流行歌舞音乐的启发,他开始尝试以大众化的爱情歌曲代替市井茶楼的民间淫秽小调(例如《十八摸》等),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手法谱写出一批新歌(如《毛毛雨》、《关不住了》、《落花流水》等)。
歌曲《毛毛雨》迈出了黎锦晖探索大众化爱情歌曲创作的第一步,它既是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史的开篇之作,也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由此开创的一代乐风,使“时代曲”这一新的歌曲品类受到市民大众的欢迎和喜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流行音乐的传入,时代曲的创作风格也在不断变化,这一时期(30、40年代)流行歌曲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种创作倾向:一种是以贺绿汀《天涯歌女》、《四季歌》为代表的继承黎锦晖时代曲运用民间小调创作的具有民歌风味的流行歌曲;另一种是以黎锦光的《夜来香》、《香格里拉》和歌辛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夜》等为代表的充分吸收西洋音乐元素创作的具有时尚流行节拍风格的流行歌曲。
而雪庵于1936年创作的《何日君再来》是将第一种创作风格向第二种创作风格过渡的一首在中国音乐史上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标志性的流行歌曲,它不但继承了五声性的民族风格,而且使用了节奏性很强的欧美流行音乐元素,使中国早期流行歌曲的创作过渡到另一条创作道路,开启了引领中国40年代繁华都市流行歌曲创作风的大门,中国流行歌曲从此真正进入了一个发展高潮。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发展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发展----历史的积淀一、中国近代时期的“时代曲”(1927—1950)1.时代曲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近代流行歌曲的历史是流行歌曲的鼻祖黎锦晖开始书写的。
他为了响应“五四”时期中国文化教育界提出的以“平民”为服务对象的口号,他开始萌发了“平民音乐”的念头,其中最充分体现他“平民化”思想的就是其开创了“时代曲”的创作之风。
1927年前后,他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手法谱写出一批新歌,其中歌曲《毛毛雨》迈出了黎锦晖探索大众化爱情歌曲创作的第一步,它既是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史的开篇之作,也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时代曲由此产生。
1928年,黎锦晖把原本题裁是“爱情”的时代曲扩大到了“亲情”“友情”和“真情”等多层面。
进入30年代后,时代曲由黎锦晖的一枝独秀,进入了群芳争艳的时期。
这一时期有进步音乐工作者如贺绿汀、刘雪庵、聂耳、冼星海等。
其中刘雪庵于1936年创作的《何日君再来》是一首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流行歌曲,它使中国流行歌曲进入了一个发展高潮,自此,活跃的音乐家有黎锦光、陈歌辛、姚敏等。
20世纪的30、40年代,抗日救亡和争取自由成为这个时代最强烈的呼声,“时代曲”的出现与成长遭到了各种批评与排斥。
在40年代末,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内地逐步禁唱流行歌曲,流行音乐也只得移师香港和台湾,因此“时代曲”在内地消失了近三十年。
三十年后在门大开,时代曲借“港台歌曲”的冲击波重归故土,再度成为时代的声音。
2.时代曲的代表歌手及其代表歌曲1.黎明晖:第一位流行歌星,她的《毛毛雨》是流行音乐的开端2.白虹: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第一位“歌唱皇后”,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其中《莎莎再会吧》是她最为走红的电影歌曲3.周旋:号称“金嗓子”,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天涯歌女》、《夜上海》、《何日君再来》、《凤凰于飞》都是她典型的代表作品4.李香兰: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夜来香》是她的代表作品5.姚莉:号称“银嗓子”,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她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更是风靡国际6. 白光: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代表作有《假正经》、《如果没有你》7.吴莺音:鼻音歌后,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代表作有《大地回春》、《我有一段情》二、香港流行音乐(1950—)1.香港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初十年1974年到1984年是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初10年,在这个时期的香港歌坛上,许冠杰可谓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与风格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171401008 郭啸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给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理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它不仅使中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的活力张力。
一、中国近代时期的“时代曲”(1927-1950)时代曲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上海。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租界,她得到的科学社会文化的咨询是和世界发达国家同步的。
这个时候美国的爵士乐异常繁荣,已经影响了整个西方音乐界,作为四大魔都之一的上海同样受到了以爵士乐、叮砰巷音乐为主的美国音乐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人开始探索将近现代的传统流行音乐于本土音乐结合的道路。
中国公认的第一首时代曲是音乐家黎锦晖创作,其女著名歌星黎明晖演唱的歌曲《毛毛雨》。
这首歌也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30-40年代时代曲快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明星,周璇,白光等等。
这个时期时代曲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派以贺绿汀为代表的以传统小调为主的时代曲,如《天涯歌女》,《四季歌》,另一派以陈歌辛为代表的以Jazz,Tin Pan Alley为主更摩登的时代曲,如《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
二、香港流行音乐(1950-)现代中文流行音乐范畴内,来自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粤语流行歌曲与国语流行歌曲构成了主要的两大色块。
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政治上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开始渐渐具有本地的特色。
但是,因为人员的流动和推行英语教育,文化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时候香港的流行文化几乎被欧美的强势流行文化所左右。
进入60年代末期,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生在香港的第一代本土的年轻人长大了。
他们也开始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声音。
于是,许多乐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象莲花、玉石、温拿等等等等。
他们唱的其实大多也是欧美最流行的英文歌曲,并没有太多的本土性、原创性可言,但是人们用极大的热情欢迎这些乐队,因为,这是香港自己的声音。
第一讲偷偷听偷偷唱的“地下音乐”——港台流行音乐的传入看到这一讲的标题,可能有的同学就会问了:为什么讲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先要从港台流行音乐传入说起呢?难道中国内地没有自己的流行音乐吗?这个问题问的好,其实呢,中国内地有自己的流行音乐,只是因为政治原因,内地流行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断层。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曾出现了一大批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歌星,并形成了以黎锦晖、陈歌辛为代表的作曲家群。
而当时比较有影响的流行歌曲,如《夜上海》《何日君再来》《毛毛雨》《桃花江上》《蔷薇处处开》《夜来香》等应是中国最早一批城市流行音乐。
其中《玫瑰玫瑰我爱你》后来还被美国歌星翻唱,成为第一首走出国门流行于世界的华语流行歌曲。
这些流行音乐的风格是怎样的呢?我们听几个片段感受一下……(可以配合播放李香兰演唱的《夜来香》,周璇演唱的《夜上海》,姚莉演唱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图像是这些歌星的照片,配合歌曲,打上歌词。
)听完这几个片段,相信大家会马上在脑海里浮现出很多影视作品中表现旧上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画面。
没错,这一时期的流行音乐多局限在卿卿我我、风花雪月的浅吟低唱之中,浮靡而又哀怨,粉饰太平脱离社会现实。
甚至还有不少流行音乐表达了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心理状态。
大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感觉。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被视为“靡靡之音”、“黄色音乐”的流行音乐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缘故,在内地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只在香港、台湾等地继续发展。
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因此出现了断层。
那么这个断层什么时候被黏合上了呢,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中国内地流行音乐重新获得了发展呢?应该是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门的打开,流行音乐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但是,并不是说改革开放了,国门打开了,内地流行音乐立刻就发展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需要一个什么过程呢?需要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
漫谈我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声。
音乐能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而人在生活中又存在着太多的压力,所以人们都喜欢听音乐,这是人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乐趣的所在。
流行音乐也不是一开始就叫“流行音乐”的,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喜欢听这类音乐,所以这类音乐就成了“流行音乐”。
一、流行音乐的定义流行音乐(Popularmusic)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通俗音乐”。
流行音乐,在这里我们或者说流行歌曲应该更加贴切,在内容上直面人生,贴近生活,注重感情的宣泄和交流,在形式上较短小精炼通俗上口,音域偏窄,易于流传,已成为各国普遍存在的音乐体裁之一。
二、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流行音乐发展的状况。
“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是美国,它的基础是黑人民间音乐,包括黑人的劳动歌曲、宗教歌曲“灵歌”(Spitiyusl)和舞蹈音乐。
从流行音乐的渊源看,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如果从它成长到广泛流行于欧美两大洲算起,至少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
19世纪下半叶南北战争以后,黑奴得到了解放,但是他们没有土地,仍然过着极端贫苦的生活。
有一些有艺术才能的黑人,或单个或几个组成小组进入中小城市的咖啡店和酒馆,以唱歌献舞糊口,他们在歌唱中倾诉痛苦的生活遭遇,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爱情的坚贞或哀叹失恋的忧伤,也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带有风趣的歌曲和舞蹈。
久而久之,黑人音乐就广泛……三、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1、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追溯到20世纪的前20多年,由于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各地纷纷兴办新式学堂,新学堂的课程中设置了“乐歌课”。
课堂中使用的大部分歌曲都是填词作品,借用日本或者欧美的旋律填上中国歌词,内容多为反帝反封建等。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精神上追求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高举着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对现有制度及生活状况的思考,颠覆。
《经典流行音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经典流行音乐》这一主题,教材参照《音乐鉴赏》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涉及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经典流行音乐作品,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内涵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经典流行音乐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流行音乐创作的兴趣,鼓励他们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分析。
教学重点:经典流行音乐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黑板。
学具:笔记本、笔、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经典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经典流行音乐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人物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流行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经典流行音乐作品,如《My Way》,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经典流行音乐的风格,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或歌词,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经典流行音乐的基本特点2.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经典流行音乐作品3. 音乐创作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经典流行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分析。
答案示例:以《My Way》为例,分析其旋律特点、节奏变化、和声运用等。
2. 作业题目: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流行歌曲,包括旋律、歌词。
答案示例:创作一首以“青春”为主题的流行歌曲,旋律简洁明快,歌词富有感染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经典流行音乐的了解程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扣经典流行音乐的主题,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