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3
课程机械基础班级15级加工制造升学1、2班任课教师阙建军钟的齿轮系统大钟的齿轮系统某发动机传动系统《闲置的机器》--《摩登时代》传动比一般不大于5-7 可实现较大的传动比轮系的功用:用于原动机和执行机构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传(一)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每个齿轮的几何轴线都是固定的.)平面定轴轮系:各齿轮在同一个平面或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
特点:均是由圆柱齿轮组成,各齿轮轴线平行。
含蜗杆的定轴轮系.swf空间定轴轮系2)周转轮系若轮系中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不固定,而绕其它齿轮的固定几何轴线回转,则称为周转轮系。
周转轮系是由中心轮、行星轮和行星架组成的。
在行星轮系中,与行星轮相啮合且轴线位置固定的齿轮称为中心;内齿中心轮称为齿圈;齿轮同时与中心轮和齿圈相啮合,其既做自转又做公转称为行星轮;行星轮系与差动轮系两种。
第一课时.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可作较远距离的传动.可以方便地实现变速和换向要求.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不能过大(一般i12=3~5,i max≤8),而采用轮系传动可以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以满足低速工作的要求。
.可以方便地实现变速和变向要求滑移齿轮变速机构利用中间轮变向机构转向用画箭头的方法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反时,两箭头指向相反。
2,圆柱齿轮啮合-内啮合主、从动轮转向相同时,两箭头指向相同。
两箭头指向或相背啮合点。
4,蜗杆蜗轮啮合传动(二)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轮系中输入轴的角速度(或转速)与输出轴的角速度(或转速)之比,即:和k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轮;也等于各对啮合齿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各对啮合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其大小等于各对啮合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各级传动比的连乘积分析如图所示轮系传动路线。
Z1=1,Z 2=48,Z 3=24,Z 4=36,求轮系的传动比。
Z7第三课时当首轮(或末轮)的转向为已知时,其末轮(或首轮)的转向平面定轴轮系:各齿轮在同一个平面或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
1、在定轴轮系中,若主动轮转速为1200rpm,从动轮转速为400rpm,且两轮均为外啮合,则传动比为:A. 1:3B. 3:1C. 1:4D. 4:1 (答案:B)2、某定轴轮系由三个齿轮组成,齿轮1为主动轮,转速为900rpm,齿轮3为从动轮,转速为300rpm,若齿轮1与齿轮2外啮合,齿轮2与齿轮3内啮合,则齿轮1与齿轮3的传动比为:A. 1:2B. 2:1C. 3:1D. 1:3 (答案:C)3、一个定轴轮系包含四个齿轮,齿轮1转速为600rpm,与齿轮2外啮合;齿轮2与齿轮3内啮合;齿轮3与齿轮4外啮合,齿轮4转速为200rpm。
则齿轮1与齿轮4的传动比为:A. 1:2B. 2:1C. 3:1D. 4:1 (答案:C)4、某机器定轴轮系中,主动轮转速为1500rpm,经过两级齿轮传动后,从动轮转速为500rpm,若所有齿轮均为外啮合,则总传动比为:A. 1:2B. 2:1C. 3:1D. 1:4 (答案:C)5、在定轴轮系中,若主动小齿轮转速为1800rpm,从动大齿轮转速为600rpm,且为外啮合传动,则小齿轮与大齿轮的传动比为:A. 1:2B. 2:1C. 3:1D. 1:3 (答案:C)6、一个定轴轮系由五个齿轮组成,齿轮1为主动轮,转速为1000rpm,经过四级传动后,齿轮5为从动轮,转速为200rpm。
若所有啮合均为外啮合,则齿轮1与齿轮5的传动比为:A. 1:4B. 4:1C. 5:1D. 1:5 (答案:C)7、某定轴轮系中,主动轮转速为750rpm,从动轮转速为150rpm,且两轮间有一个中间轮,所有齿轮均为外啮合,则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传动比为:A. 1:4B. 4:1C. 5:1D. 1:5 (答案:C)8、在定轴轮系中,若主动轮转速为2000rpm,从动轮转速为500rpm,且经过三个中间齿轮传动,所有齿轮均为外啮合,则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传动比为:A. 1:2B. 2:1C. 3:1D. 4:1 (答案:D)9、某机器定轴轮系包含六个齿轮,齿轮1为主动轮,转速为1200rpm,齿轮6为从动轮,转速为300rpm。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总学时:95适用对象: _____机械加工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 __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让学生联系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分析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运动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简单了解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内容。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2)具有分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的能力;(3)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4)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初步具有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结构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具有机械设计实验技能(6)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综合素质:(1)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能力(4)培养学生与人协助的能力(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跨两个学期,分为《基础知识》、《机械传动》、《机械零部件》和《液压、气压传动》四部分。
本课程重点是基础知识模块;掌握机械传动,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基础知识模块。
《基础知识》的重点章节是第七章、第八章。
难点章节是第七章。
《机械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
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机械零部件》的重点章节是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一章。
《液压、气压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机械基础》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学活动。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建设负责人:______张迎慧_______ 联系电话:____ __系(教研室)负责人:_____徐明_______ 联系电话:____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教务科2016年8月30日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专业代码:学制:三年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执笔人:张迎慧审核人王明定稿人:徐明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气运行控制与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二、课程概述2.1 课程性质《机械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为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
2.2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掌握常用量具与量仪的结构、读数原理和测量方法。
2.掌握各种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3.掌握液压的基础知识,熟悉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元件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使用要求,具备识读和分析中等复杂液压系统图的能力。
4.初步具备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及科学的工作态度。
(2)掌握各类机械传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3)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5)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三)能力目标1.能识别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2.能运用轮系计算传动比,判断各轮轮转向分析传动路线掌握轮系的分类及在变速变向机构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
3.能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识别带和带轮的结构;4.能进行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列举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方法;5.能了解链传动的传动特点和链传动的种类,掌握传动比的计算。
了解其它类型带传动。
6. 能够分辨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机械基础(第五版)习题册第四章齿轮传动§4-1 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4-2 渐开线齿廓1、齿轮传动是利用主动轮、从动轮之间轮齿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2、齿轮传动与带传动、链传动、摩擦传动相比,具有功率范围宽,传动效率高,传动比恒定,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特点,所以应用广泛。
3、齿轮传动的传动比是指主动轮与从动轮转速之比,与齿数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i12=n1/n2=z2/z1 。
4、齿轮传动获得广泛应用的原因是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可靠性高,传递运动准确等。
5、按轮齿的方向分类,齿轮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和认字齿圆柱齿轮传动。
6、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
7、形成渐开线的圆称为基圆。
8、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时,两轮啮合点的运动轨迹线称为啮合线。
9、以两齿轮传动中心为圆心,通过节点所作的圆称为节圆。
10、在机械传动中,为保证齿轮传动平稳,齿轮齿廓通常采用渐开线。
11、以同一基圆上产生的两条反向渐开线作齿廓的齿轮称为渐开线齿轮。
12、在一对齿轮传动中,两齿轮中心距稍有变化,其瞬时传动比仍能保持不变,这种性质称为传动的可分离性。
§4-3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1、齿数相同的齿轮,模数越大,齿轮尺寸越大,轮齿承载能力越强。
2、渐开线齿廓上各点的齿形角不相等,离基圆越远的齿形角越大,基圆上的齿形角等于零度。
3、国家标准规定,渐开线圆柱齿轮分度圆上的齿形角等于200。
4、国家标准规定,正常齿的齿顶高系数ha*=1 。
5、模数已经标准化,在标准模数系列表中选取模数时,应优先采用第一系列的模数。
6、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的模数必须相等;两齿轮分度圆上的齿轮角必须相等。
7、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连续性,必须在前一对轮齿尚未结束啮合时,使后继的一对轮齿已进入啮合状态。
§4-4 其他齿轮传动简介1、斜齿圆柱齿轮比直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强,传动平稳性好,工作寿命长。
针对你的问题有公式可参照分析:电机功率:P=1.732×U×I×cosφ电机转矩:T=9549×P/n ;电机功率转矩=9550*输出功率/输出转速转矩=9550*输出功率/输出转速P = T*n/9550公式推导电机功率,转矩,转速的关系功率=力*速度P=F*V---公式1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F=T/R ---公式2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 =2πR*每分转速(n分)/60 =πR*n分/30---公式3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P=F*V=T/R*πR*n分/30 =π/30*T*n分-----P=功率单位W,T=转矩单位Nm,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P*1000=π/30*T*n 30000/π*P=T*n 30000/3.1415926*P=T*n速比=电机输出转数÷减速机输出转数("速比"也称"传动比")1.知道电机功率和速比及使用系数,求减速机扭矩如下公式:减速机扭矩=9550×电机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速比×使用系数2.知道扭矩和减速机输出转数及使用系数,求减速机所需配电机功率如下公式:电机功率=扭矩÷9550×电机功率输入转数÷速比÷使用系数电动机扭距计算电机的“扭矩”,单位是N•m(牛米)计算公式是T=9549 * P / n 。
P是电机的额定(输出)功率单位是千瓦(KW)分母是额定转速n 单位是转每分(r/min)P和n可从电机铭牌中直接查到。
设:电机额定功率为P (kw),转速为n1 (r/min),减速器总传动比i,传动效率u。
则:输出转矩=9550*P*u*i/n1 (N.m)n=60f/p,p为极对数根据电机的同步转速n=60f/p计算同步转速:50HZ时:2极电机3000转/分;4极电机1500转/分;6极电机1000转/分60HZ时:2极电机3600转/分;4极电机1800转/分;6极电机1200转/分频率只差10HZ,极数少转速相差多,不知道你电机是几极的,除这个以外,因为上面的计算是同步转速,罩极电机也是异步电机,所以设法在电机设计中设法调整电机的转差率的大小也可以对转速进行控制依输出机构不同有不同算法以常见的机构,内齿圈固定,入力於中心的太阳齿,行星齿托架输出则为(内齿圈齿数/太阳齿齿数)+1,以一般伺服电机常用减速机为减速比1/10为例内齿圈齿数通常为108齿则太阳齿数为108/(10-1) = 12(齿)可得知减速比1/5 太阳齿为108/(5-1) = 27(齿)也就可以知道为甚麼这类机构减速比1/10 反而得不到最佳输出转矩原因就在此我查了一下,关于减速比是这样定义的。
《机械基础》章节内容简介绪论【教学内容】1、课程概述2、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3、运动副4、机械传动第一章带传动1-1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教学内容】1、带传动的组成与原理2、带传动的类型1-2V带传动【教学内容】1、V带传动的组成2、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3、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与张紧1-3同步带传动简介【教学内容】1、同步带传动的特点2、同步带传动的应用第二章螺旋传动2-1螺纹的种类和应用【教学内容】螺纹的种类和应用2-2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教学内容】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2-3螺纹的代号标注【教学内容】普通螺纹的代号标注梯形螺纹的代号标注管螺纹的代号标注2-4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教学内容】1、普通螺旋传动2、差动螺旋传动3、滚珠螺旋传动第三章链传动3-1链传动概述【教学内容】1、链传动的组成、原理2、链传动的传动比3-2链传动的类型【教学内容】1、滚子链的结构、参数2、齿形链的结构、参数第四章齿轮传动4-1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教学内容】1、齿轮传动的类型2、齿轮传动的应用特点4-2渐开线齿廓【教学内容】1、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2、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4-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教学内容】1、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名称2、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3、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4-4其他齿轮传动简介【教学内容】1、斜齿轮的形成、啮合条件2、直齿轮的啮合条件3、齿轮齿条传动4-5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教学内容】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第五章蜗杆传动5-1蜗杆传动概述【教学内容】1、蜗杆传动的组成2、蜗杆的分类3、蜗轮回转方向的判定5-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啮合条件【教学内容】1、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2、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5-3蜗杆传动的应用特点【教学内容】蜗杆传动的润滑与散热第六章轮系6-1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教学内容】1、轮系的分类2、轮系的特点6-2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教学内容】1、传动比的大小2、末轮的回转方向6-3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教学内容】从动轮的转速计算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7-1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教学内容】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介绍7-2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教学内容】1、曲柄摇杆机构2、双曲柄机构3、双摇杆机构【教学重点】曲柄摇杆机构的构成条件;双曲柄机构的构成条件;双摇杆机构的构成条件。
00 绪论一、简答题1、机器应具有什么特征?机器通常由哪三局部组成?各局部的功能是什么?二、填空题5 、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运动或者运动的形式。
〔传递转换〕9、构件之间具有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的机械功或者实现能量转换的的组合,叫机器。
〔确定实用构件〕三、判断题4 、只从运动方面讲,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 〕6、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实用的机械功或者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 〕0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一、简答题1、什么是运动副?运动副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高副?什么是低副?3、机构自由度数和原动件数之间具有什么关系?5、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二、填空题4 、两构件之间作接触的运动副,叫低副。
〔面〕5 、两构件之间作或者接触的运动副,叫高副。
〔点、线〕6 、回转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孔的轴心线作相对转动。
〔绕〕7 、挪动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按方向作相对挪动。
〔给定〕13 、房门的开关运动,是副在接触处所允许的相对转动。
〔回转〕15 、火车车轮在铁轨上的滚动,属于副。
〔高〕三、判断题1、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实用的机械功或者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 〕2 、凡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互相联接的都叫运动副。
〔× 〕3 、运动副是联接,联接也是运动副。
〔× 〕4 、运动副的作用,是用来限制或者约束构件的自由运动的。
〔√ 〕6 、两构件通过内外表和外外表直接接触而组成的低副,都是回转副。
〔× 〕9 、运动副中,两构件联接形式有点、线和面三种。
〔× 〕10 、由于两构件间的联接形式不同,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
〔× 〕11、点或者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 × 〕14、假设机构的自由度数为 2,那末该机构共需 2 个原动件。
〔 √ 〕15 、机构的自由度数应小于原动件数,否那末机构不能成立。
定轴轮系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班级高二综合预科班授课地点教室(多媒体设备)课 时6课时学习单元定轴轮系课 题定轴轮系教学内容 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掌握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掌握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分解组合法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2.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1.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分析。
教学难点定轴轮系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行为能力分析【专业能力】熟练绘制定轴轮系,领会定轴轮系的识读,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方法能力】知识的获取和消化吸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分解组合应用,自学能力;【社会能力】语言表达、团队意识、展示技术。
教学方法任务式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分解组合教学法、分组测试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任务发布与分解】【定轴轮系部分任务单】(该类题目为高考必考题)现有一定轴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Z1=20,Z2=40,Z3=15,Z4=60,Z5=18,Z6=18,Z7=1,Z8=40,Z9=20,齿轮9的模数m=3mm,齿轮1的转向如箭头所示,n1=100r/min,请完成一下任务:【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任务二】计算出传动比i18?【任务三】确定蜗轮8的转速n8为多少?(r/min)【任务四】计算齿条10移动的速度v6为多少?(m/s)(注:了解其他几种末端形式,并分别掌握其移动速度计算。
)【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复习回顾】1.一对齿轮传动类型:(1)另外包括齿条传动、螺旋传动、毂轮提升重物几种情况2.两对及以上情况:【任务一】3.轮系中惰轮的定义和作用轮系中,只改变齿轮副中从动轮回转方向,而不改变齿轮副传动比大小的齿轮称为惰轮。
——《机械基础》第五版第一到第六章题库题目部分(要求:1.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等不用写,只需理解和记背;2.计算题必须亲自在练习本上再做一遍)绪论一、填空1、机器是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一种①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②、③与④,从而⑤人类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2、机器的组成通常包括①、②、③和④。
3、低副是两构件作①接触的运动副。
按两构件的之间的相对运动特征可分为②、③和④。
4、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①接触的运动副。
按接触形式不同,高副通常分为②接触、③接触和④接触。
二、选择题1、下列可动联接中,其中哪一个是高副()。
A、螺旋千斤顶中螺杆与螺母之间的运动副B、火车车轮与铁轨的运动副C、车床床鞍和导轨之间的运动副2、右图所示为()的表示方法A 、转动副B 、移动副 C高副3、通常用()一词作为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A 、机构B 、机器 C、机械4、电动机属于机器的( )部分。
A 、执行B 、动力 C、转动5、机器和机构的本质区别在于()。
A 、是否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B 、是否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 C、各构件间是否产生相对运动三、判断题()1、构件是运动的单元,而零件则是制造的单元。
()2、门与门框之间的连接属于低副。
()3、如果不考虑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只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看,机构和机器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4、高副的承载能力比低副大。
四、名词解释及问答1、机构2、机械传动装置3、构件第一章带传动一、填空题1、带传动一般由①、②和③组成;根据工作原理不同,带传动可分为④型带传动和⑤型带传动两大类。
2、V带传动过载时,传动带会在带轮上①,可以防止②,起③作用。
3、V带按其截面尺寸大小共分①、②、③、④、⑤、⑥、⑦七种型号,其中⑧型传递载荷最大,⑨型传递载荷最小。
4、安装V带带轮时,两个带轮的轴线应相互①,两个带轮的轮槽的11对称平面应②。
5、带传动常见的张紧方法有①和②。
6、V带是一种①接头的环形带,其横截面为②,工作面是与轮槽相接触的③,带与轮槽底面不接触。
第三节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
【复习】1、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
2、轮系中各齿轮方向的判定
【导入】以上我们接触的定轴轮系均是改变了转速及转向的情况,而生产中经常需要末端为移动的传动,怎样实现呢?
【新授】一、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轮转速的计算
即任意从动轮k的转速,等于首的转速乘以首轮与k轮间的传动比的倒数。
即i1k=n1\i1k=n1(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二、末端是螺旋传动的定轴轮系的计算
①工作原理
举例:磨床砂轮架进给机构
当丝杆转一转,螺母(砂轮架)便移动一个导程。
定轴轮系+ 螺旋传动
n k=n1* 1/i1k L=n k*P h
②移动距离计算
L=n k*P h=n1*P h *z1*z3*z---z k-1/z2* z4*z6---z k (mm)
式中:n k—第k个齿轮转速(r/min)
P h—导程(mm)
③移动方向判定
遵循螺旋传动的判别方法
例题1;磨床砂轮架进给机构,已知丝杠T r50*3。
为右旋,s=3mm,z1=28,z2=56,z3=38,z4=57,当手轮按图示方向以n1=50r/min回转时,求砂轮架移动距离方向。
解:L=n1*P h*z1*z3/z2*z4=50*3*28*38/56*57=50mm/min砂轮架向右移动
三、末端齿条传动的定轴轮系的计算
举例:卧式车床溜板箱传动系统
①工作原理
定轴轮系+ 齿条传动
n k=n1*1/i L=n k*лd p=лm p z p(mm/min)
②移动距离计算
L=n k*лd p=n k*лm p z p(mm/min)
=n1пm p z p *z1z3z5---z k-1/z2z4z6---z k
式中;n k—带动齿条的小齿轮转速(r/min)
d p—小齿轮分度圆直径(mm)
③方向判定:
接触点小齿轮的线速度方向
例题2:车床拖板箱传动,已知条件见图。
求(1)i18
(2)n8
(3)L
解:z2*z4*z630*50*69
(1)i18=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6.9
z1*z3*z54*24*23
1 4*24*23
(2) n8=n1* —=40* ______________ =0.85r/min
i1k 30*50*69
(3)L=n8*πm p z p=0.85*3.14*3*12=96.5mm/min
【总结】1.轮系概念及分类。
2.轮系的应用特点。
3.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
4.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5.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轮转速的计算。
6.定轴轮系中末端是螺旋传动的计算。
7.定轴轮系中末端是齿条传动的计算。
作业p80练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