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丙烯酸异辛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15.28 KB
- 文档页数:2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酸异辛酯化学品英文名:2-Ethylhexyl acrylateCAS:29590-42-9分子式:C11H20O2分子量:184.28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膂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膀标识蒅中文名:丙烯酸[抑制了的] 蒁危险货物编号:81617 莈英文名:acrylic acid propenoic acid 袅UN编号:2218肁分子式:C3H4O2蒆分子量:72.06 芄CAS号:79-10-7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14 相对密度(水=1) 1.05 相对密度(空气=1) 2.45 沸点(℃)141 饱和蒸气压(kPa) 1.33(39.9℃)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LD50:2520mg/kg(大鼠经口);950mg/m3 (兔经皮)LC50:53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救方法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彻底冲洗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闪点(℃) 50 爆炸上限(v%)8.0引燃温度(℃) 438 爆炸下限(v%) 2.4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
建规火险分级乙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聚合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丙烯酸英文名:acrylic acid;propenoicacid分子式:C3H4O2分子量:72.06CAS号:79-10-7化学类别:丙烯酰基化合物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危规号:81617 UN编号:2218理化性质性状与用途: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用于树脂制造。
熔点(℃):14沸点(℃):141相对密度(水=1):1.05相对密度(空气=1):2.45饱和蒸气压(kpa):1.33(39.9℃)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6(计算值)燃烧热(kJ/mol):1366.9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溶解性:于水混溶,可溶于乙醇、乙醚。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燃爆特性与燃烧性:易燃闪点:50爆炸极限:下限(%)2.4;上限(%) 8.0引燃温度:438 最大爆炸压力:无资料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聚合避免接触条件:光照、受热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消防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毒性急性毒性:LD50:2520mg/Kg(大鼠经口);950 mg/Kg(兔经皮;) LC50: 5300 mg/m3,2小时(小鼠吸入)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皮肤、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作用。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