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探寻丝绸之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新设计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3学情分析主要优势在于现代中学生基本可以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技术,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
但是,中学生阶段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教师必须提前设定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4重点难点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一一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丝绸之路》【展示】丝路的风光,同时播放音乐《阳关三叠》在欣赏美丽风光和音乐的同时,想一想:这些风光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是啊!这里现在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路,它就是――丝绸之路。
活动2【讲授】《丝绸之路》这节课是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课,共分四个小组:背景组、路线组、小品组和作用组。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1、自主合作探究:(约3分钟)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约4分钟)前面背景组介绍了丝路开辟的背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张骞出使西域和武力反击匈奴,非常准确非常清楚,很好!路线组引导同学通过看图对比,学习了丝路的路线,思路清晰,可见同学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很好,谢谢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约10分钟)(过渡)我们来看地图,一起来说说它的路线:长安一一河西走廊一一敦煌再往西行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阻隔,所以分成两条线:天山以北是北线,从玉门关出发,经西域到大宛。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6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报刊杂志等途径来搜集自己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另外课文后边的资料袋里也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们在预习课文时要充分利用它。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探寻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篇:探寻丝绸之路教案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背景: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文明区域,突出中华文明渊源。
新版教材的这一内容较之老版教材有所改动,把“汉匈关系”、“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内容单独列为一框,让学生在学习秦汉一统的基础上了解那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体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
本节课主要讲述丝绸之路的开辟、内容和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再认或再现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教学过程:一、丝绸之路的开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在军事、外交、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1.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2.军事上:对匈奴采取攻势,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3.行政上:公元前121年,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区,设置郡县,派驻军队,实施统治。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二、思路何其遥远(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3)内容:商路具体概况三、绸之路开辟的意义列举中国、印度、中亚、欧洲(大秦)之间交流的物产、文化、技术得出结论:①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沟通了亚欧两大洲。
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探索古代丝绸之路一、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在世界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与中国相关的古代贸易通道网络。
它连接了东西方文明,使得物品、人员和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播。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们探索古代丝绸之路,深入了解其起源和历史背景。
1. 起源: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期。
当时,中国统治者希望扩大对外贸易,并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
为此,他们派遣使节出使西域(今天的中亚地区)与当地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并开辟商业贸易道路。
2. 历史背景:丝绸之路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首先,东汉末年经济衰退,王朝统治陷入动荡不安;其次,罗马帝国逐渐兼并整个地中海地区,并寻求东方商品;再次,西域各国急需中国商品。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二、揭示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1. 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线路,更是连接了中国与其他文明之间的纽带。
在这条通道上,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商品向西方进行销售,而珍宝、香料、玛瑙等西方商品也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交流促进了贸易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2. 传播文化和知识:丝绸之路不仅带动了商业交流,还推动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随着商品贸易的扩大,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
同时,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种植西域来的葡萄、番茄等作物也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支持政治外交: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业贸易使得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并形成了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共赢态势。
例如,公元129至145年间,汉朝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并与当地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增强了汉朝对于当时重要丝绸之路节点都护府的掌控,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三、探究丝绸之路的线路和影响地区1. 丝绸之路北线:这条线路从中国发展到中亚地区,并延伸至欧洲地区。
沿途经过敦煌、塞马罗草原、哈萨克斯坦等地,最终通过波斯湾抵达地中海地区。
2. 丝绸之路南线:这条线路从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大陆。
定海区二中集团北校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一班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文化交流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分析和探究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及其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
4.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在探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丝绸之路旅游路线,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它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2)丝绸之路的路线: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了解它如何连接起东西方。
(3)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而且在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4)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它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的形成背景:具体解释为什么在汉代会形成丝绸之路,涉及到汉代的对外政策、经济状况、民族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2)丝绸之路的详细路线:让学生详细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它们的具体经过地点。
(3)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深入解析丝绸之路在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的交流情况,以及这些交流对东西方的影响。
(4)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在历史发展中是如何变迁的,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导学案《综合探究三_探访丝绸之路》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重要性以及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导入引导(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丝绸之路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2. 观看视频:播放介绍丝绸之路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丝绸之路的起源: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商品贸易等内容。
2. 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讲解丝绸之路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3. 丝绸之路的路线:介绍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和沿途的重要城市,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整体走向。
三、思维拓展(15分钟)1.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丝绸之路对当时各国的影响,包括文化传播、商品交流等方面。
2. 画地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丝绸之路的地图,标注重要城市和来往点。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西安古城:介绍西安古城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塞位,以及保留下来的丝绸之路文物和遗迹。
2. 意大利威尼斯:讲解威尼斯在丝绸之路中的作用,以及此刻仍然保留的丝绸之路建筑和文化。
五、知识检测(10分钟)1. 选择题:出几道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问答环节:提问学生有关丝绸之路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六、教室总结(5分钟)1. 总结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 展望未来:展望丝绸之路对未来的影响,鼓励学生继续进修和探索。
七、课后作业1. 完成《丝绸之路小测验》2. 撰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文章,包括历史背景、重要性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丝绸之路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历史认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探索,不息进步!。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导学案
《综合探究三_探访丝绸之路》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作用;
2. 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和沿途重要城市;
3. 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4. 能够分析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
1.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2. 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和沿途重要城市;
3.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4. 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三、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老师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为什么丝绸之路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贸易之路”?
第二步:进修
1.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和沿途重要城市;
3.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4.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析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步:总结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效果,总结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并就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展开深入讨论。
四、拓展延伸:
1. 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2. 学生可进行实地考察,探访丝绸之路的遗迹和历史文化。
五、课后作业:
1. 撰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文章,探讨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查阅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丝绸之路上的主要道路、贸易品和文化交流3. 能够分析丝绸之路对西方和东方文明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教学内容1. 丝绸之路的起源及历史背景2. 丝绸之路的主要道路和贸易品3.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影响4. 丝绸之路的衰落和现代价值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入丝绸之路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分别研究丝绸之路的起源、道路、贸易品和文化交流,完成相关任务;3. 总结:引导学生将各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展示给全班,相互交流学习;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丝绸之路对西方和东方文明的影响和意义;5. 创新: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设计一个自己的丝绸之路项目,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个人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和表现给予个人评价;2.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小组共同合作的表现,包括分工合作、沟通协调等方面;3.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探究、讨论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和思考。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相关博物馆和文化遗址;3. 开展丝绸之路主题活动和展览,促进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深入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2. 教学资料:图书、图片、视频资料等;3. 实地考察资源:博物馆、文化遗址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探究丝绸之路的活动,学生在合作探究、创新设计和思维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培养和提升,活动设计的循序渐进、引人入胜,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贸易与文明交流的窗口,激发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本次活动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拓展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深度。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授课过程
新课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西游记视频展示)。
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
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
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
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
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
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
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
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问题二】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幻灯片:世界政区图)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
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问题三】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幻灯)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
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幻灯)
提示:
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得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
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
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幻灯:建筑,绘画,雕塑)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
【问题】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的使者们的间接创造。
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
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
(幻灯)
总结: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商道,而是一条友谊之道。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
事实“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
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学生回答)(幻灯)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
(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问题】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
(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大陆桥横穿大陆,比绕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传统的海运路线缩短一半左右。
由于大陆桥运距较近,且能使用铁路集装箱专用直达到车,中间环节少,运行速度快,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途中运输时间。
)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
(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
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所以,大陆桥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广泛重视。
总结: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
许多专家学者断言,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
课后探究:谈谈你今天的最大收获?
总结:
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丝绸之路可以讲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词,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相信中
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课后反思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
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
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辨别。
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
此外,也帮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
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我的期望,在这节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