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类型及合理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80.50 KB
- 文档页数:19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含有多种氨基酸的复方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的肝功能不全、胃肠道手术后、烧伤、创伤、重症监护等多种情况下的蛋白质营养补充。
合理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但过度或不当使用则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首先,合理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主要适用于肝功不全、肾功不全、肠道吸收障碍和全胃肠道切除后等情况下蛋白质的供给。
尽管它被认为是安全且有益的营养补充剂,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
对于有蛋白尿、代谢性酸中毒、氨基酸代谢紊乱等情况下应禁止使用。
因此,在使用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明确是否适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其次,剂量的选择也是合理使用的关键。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剂量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推荐的剂量为每天1-2克/公斤体重,具体剂量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反应进行调整。
比如,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根据转氨酶、血浆蛋白和血清铜氨庚磺酸浓度等指标来调整剂量。
此外,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也需要注意注射速度和注射时间。
通常情况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推荐注射速度为每分钟不超过0.5克。
如果注射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注射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2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和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还应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定期监测生化指标和血氨水平。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患者体内被代谢转化,产生尿素氮和其他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降低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以避免药物在体内积累,加重疾病进展。
最后,合理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还需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配伍。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应存放在干燥、避光、阴凉的地方,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防止药物质量降低。
在配伍上,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可与多种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但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间的相溶性以及药物稀释的方法。
总的来说,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临床上起到了重要的蛋白质营养补充作用。
复方氨基酸注射的合理使用关键词复方氨基酸合理使用静脉营养是现代医学重要进展之一,其主要成分一复合氨基酸近年已广泛用于临床。
目前复方氨基酸注射在国外发展很快,不仅在营养方面,而且在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中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现临床已广泛应用。
其制剂可分为营养有氨基酸注射液、代血浆氨基酸注射液,肝病用氨基酸注射液,肾病用氨基酸液等。
临床上用营养型复方氨基酸输液的目的是提高合成蛋白所需要的氨基酸,保证各种氨基酸有效地被人体所利用。
以下就氨基酸的静脉营养液应用是否合理、是否完全发挥其应用作用,就此问题同临床医师、药师共同探讨和商谈。
1 临床应用的适用症由于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消化和吸收受到障碍而造成障碍而造成蛋白质缺乏。
手术前后营养不良,增加氨基酸的供应使体内达到正氮平衡,促进伤口愈合,体力恢复。
消耗性疾病或癌症因化疗引起食欲降低,需补充蛋白摄入者。
2 避免氨基酸作为外蛋白能量的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大都是通过外周静脉输入体内,其目的是合成蛋白质和分解供能。
在输入氨基酸的同时,必须共给足量的葡萄糖以保证能量的摄入,提高热量/氮(C/N)比值达到627.6~863.8J/g的程度,这样才能使输入的氨基酸被机体所利用,因为当机体糖等能量缺乏时,糖皮质激素占优势,此时大部分氨基酸被机体所利用。
因为当时机体糖等能量缺乏时,糖皮质激素占优势,此时大部分氨基酸不可能用于蛋白质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只是通过糖原异生作用,以补偿葡萄糖不足而被消耗掉,只有糖质或在进食后输注,随着血糖的升高释放出胰岛素,才能促进增强吸收和合成蛋白质。
据报道,一瓶复方氨基酸最多能产生10%葡萄糖500ml相当的能量,这在经济上也是损失的。
同时还有些身体素质较好又能经口服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再输复方氨基酸静脉营养液也是不够妥当的。
3 避免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在任何疾病过程中,如已有大量能量的消耗,不仅机体必需补给氮和热卡,而且还要补充适当的电解质。
糖的代谢、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钾的参与,在治疗过程中加入氯化钠、氯化钾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区别及使用注意事项作者:高丽丽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属多种L-型氨基酸根据营养或治疗需求以适当比例配制而成,可用于烧伤、创伤、手术前后者的蛋白质及营养缺乏,改善因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蛋白质消化和吸收障碍,纠正肝硬化、肝病所致的蛋白质合成紊乱,治疗肝昏迷,提供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及体质虚弱不能正常进食或超高代谢、病情危重者的静脉营养等。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分类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主要分为平衡型氨基酸注射液和疾病适用型氨基酸注射液,临床可用于围术期者、危重症者、烧伤者、肝病者、肾病者、肠道疾病者、肿瘤者、儿童者、老年者等。
平衡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以人乳、牛奶、土豆等氨基酸配比为处方依据的,主要用于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造成的蛋白质缺乏,改善大型外科手术前后者的营养状态,分解代谢旺盛者如烧伤、严重创伤、感染所致的蛋白质损失及低蛋白血症等。
疾病适用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根据不同疾病的氨基酸代谢特点为处方依据的,包括肝病适用型、肾病适用型和创伤(应激)适用型。
肝病适用型适于急性、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性脑病及肝功不全所致的低蛋白血症等。
肾病适用型适于非终末期慢性肾衰者,尤呈负氮平衡而低蛋白饮食不能纠正者及透析营养不良者;创伤(应激)适用型适于大面积烧伤、创伤及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肌肉分解代谢亢进、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营养恶化及免疫功能下降者的营养支持,及用于改善手术后者营养状态。
此外还有儿童专用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谷氨酰胺制剂。
另外,单组份氨基酸注射液也可纳入疾病适用型,如精氨酸注射液适于肝昏迷或其他由血氨过高所致的精神病;赖氨酸注射液有促进脑组织新陈代谢的作用,适用于颅脑综合征、脑血管病等。
分类药物平衡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I)、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V)、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V)等。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不同种类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配方组成不同,适应证也不同,使用不当可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理状态合理选用。
氨基酸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
当疾病状态导致人体外源性氨基酸摄入不足、内源性氨基酸产生不够,难以满足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时,人为补充氨基酸则有利于获得正氮平衡。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属多种L-型氨基酸根据营养或治疗需求以适当比例配制而成。
不同种类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配方组成不同,适应证也不同,使用不当可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理状态合理选用。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根据制剂所含氨基酸种类可分为3种、6种、9种、14种、15种、17种、18种、20种。
按药理作用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适用型,平衡型如:18AA、18AA-Ⅰ、18AA-Ⅱ、18AA-Ⅲ、18AA-Ⅳ、18AA-Ⅴ等;疾病适用型如:肾用氨基酸,肝用氨基酸等。
1.1平衡型氨基酸此类氨基酸含有人体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
主要用于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造成的蛋白质缺乏;改善大型外科手术前、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分解代谢旺盛者,如烧伤、严重创伤、感染所致的蛋白质损失;各种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等。
平衡型氨基酸配方组成不同,如所含氨基酸浓度、比例,糖的种类,电解质种类,微量元素构成,pH值,抗氧剂种类等方面均有差异,临床使用中应引起注意。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即属此类。
小儿使用氨基酸输液应降低苯丙、蛋、甘氨酸的用量,增加半胱、酪、组氨酸用量,以使血浆氨基酸谱保持正常,如“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Ⅰ)”。
牛磺酸有保护细胞膜、促进脑细胞发育、维护视网膜正常功能和防止胆汁淤积及增强心肌细胞功能等作用,但婴幼儿肝酶系统不健全、胱硫醚活性低、蛋氨酸低谢不全,易致牛磺酸不足。
此外,人乳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
为适应婴幼儿的特点,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中添加适量的牛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
俗称:复合氨基酸,静脉注射复方氨基酸(18F)类别:肠内、肠外营养药「适应症」氨基酸类静脉营养药,改善外科手术前后病人的营养状态。
各种营养不良病人也适用。
「用量用法」周围静脉输注时,成人一般每天250~500ml,缓慢静脉滴注。
注射速度每小时不能超过相当于氨基酸10g左右(本品100ml),1分钟约25滴缓慢滴注。
老人及重症病人更缓慢滴注。
经中心静脉输注时,成人每天500~750ml,按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援的方法,与葡萄糖、脂肪乳剂及其它营养要素混合后经中心静脉连续输注(24小时连续使用),并根据年龄、症状、体重等情况,按医嘱适当增减用量。
「禁忌」肝昏迷或有肝昏迷倾向的病人,严重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患者。
对氨基酸有代谢障碍的病人。
「注意事项」本品输注过快、过量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肝功能损害等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