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7
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名词解释
微量细胞病变(微小的细胞病变)是指在组织、器官或细胞水平上出现的单个或少量细胞的异常变化。
这些异常细胞变化通常是由外界因素(如化学物质、病毒、细菌等)或内部因素(如代谢紊乱、遗传因素等)引起的。
微量细胞病变可以导致组织受损、器官功能异常和疾病发生。
中和试验是一种检测微量细胞病变的常用方法。
中和试验是通过向样本中引入特定的化学物质,观察这些物质对细胞的影响来确定细胞病变的存在。
这种试验通常需要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物质,并且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量细胞病变和中和试验之间的联系在于,它们都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异常变化有关。
微量细胞病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包括病毒感染、化学物质中毒、遗传因素等。
而中和试验则是通过对样本中化学物质的影响来检测微量细胞病变的存在。
因此,中和试验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微量细胞病变,并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除了用于检测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中和试验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中和试验还可以用于检测某些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微量细胞病变和中和试验是两种不同的细胞和分子检测方法,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微量细胞病变和中和试验将在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和试验计算xls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通常用于中和酸碱溶液。
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并且能够控制溶液的pH值。
这篇文章将介绍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中和反应试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中和反应。
酸和碱是两种常见的化学物质。
当酸和碱被混合时,它们会发生反应并产生一个盐和水。
这就是中和反应。
例如,在中和反应中,氢离子(H+)来自酸,而羟基离子(OH-)来自碱。
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水,并且盐会在溶液中产生。
中和反应可以用于控制溶液的pH值,也就是浓度为1mol/L的氢离子的浓度。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中和反应的结果。
相关计算公式如下:酸的摩尔数× 酸的浓度 = 碱的摩尔数× 碱的浓度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例如,如果我们要求以0.1mol/L NaOH溶液中加入0.1mol/L的盐酸,需要多少体积才能中和?首先,我们需要找到酸和碱的摩尔数。
假设以30mL盐酸为例,摩尔数为0.1 x 0.03 = 0.003。
因为是1:1的酸碱中和反应,所以碱的摩尔数也是0.003。
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上面的公式计算出,碱的浓度应为0.003/0.1 =0.03mol/L。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摩尔浓度计算出所需的NaOH溶液体积为0.003/0.03 = 0.1=L。
这就是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
当我们知道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中和反应的结果。
这个过程既简单又有用,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溶液的pH值,并进行常见的化学反应。
RSV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检测一、实验原理:抗体与相应的病毒粒子特异地结合,使后者失去对易感动物或细胞的致病力。
(该试验方法以测定抗病毒血清的中和价,将待检血清2倍递增稀释,加等量已知毒价的病毒液。
)二、实验分类:1. 固定血清--稀释病毒中和试验2. 固定病毒—稀释血清中和试验3. 简单定性中和试验4. 空斑减少法三、实验步骤:1.提前设定56 ℃水浴锅,将分装好的待测血清于56 ℃灭活(降低补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0min 。
2.将加过双抗的培养基DMEM/F-12(用于Hep-2细胞;Vero细胞常用DMEM培养基)和BI血清进行37℃预热30min,与此同时灭好实验台(该准备3599细胞培养板灭过菌枪头以及15ml和50ml摇菌管)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3.实验台灭菌30min,灭好台子后进行实验,首先取1.5mlEP管,用DMEM/F-12培养基8倍稀释待测血清(每管中加培养基210µl,再加相应的血清30µl),拆开96孔培养板后在盖子进行设计(实验设计参考图1),最后向每孔中加入75µl的培养基,按照实验设计加入相应的稀释血清75µl,用排枪以两倍梯度稀释血清。
(注意:最终到256倍时吸出的多余的75µl血清并弃掉。
)4.实验孔以及阳性对照孔分别每孔加入25 µl(注意:加毒时应从血清低浓度到高浓度)的104 TCID50病毒混匀,4℃孵育2 h。
5.在实验剩余半小时左右进行消化细胞,镜检细胞汇合度为90%左右即可用,弃掉培养液后,用2-3 ml无血清培养吹洗几遍细胞(意图为去除死细胞或活性不好的细胞),加入2 ml 胰酶后开始计时,将细胞培养板置于37℃的CO2无菌培养箱培养消化2-3min,在镜检细胞间有间隙或细胞收缩为单个状态为好,加入等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终止,小心吸掉液体,加入有血清的培养基2-3ml轻轻地吹下皿底部的细胞,轻微用枪吹吸几次使其成为均匀的单细胞悬液后转移到新的15ml离心管中等待细胞计数。
中和试验原理中和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用于研究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溶液混合后,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中和试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变化、PH值变化等现象,来了解酸碱溶液的中和过程。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和试验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酸是一类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化合物,而碱是一类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当酸和碱混合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同时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会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在中和试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酚酞指示剂来帮助观察中和反应的进行。
酚酞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PH值发生颜色变化的指示剂。
在酸性溶液中,酚酞呈现无色状态;而在碱性溶液中,酚酞会呈现粉红色。
因此,当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酚酞的颜色变化来确定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除了酚酞指示剂外,我们还可以通过PH试纸或PH计来监测溶液的PH值变化。
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通常在0-14的范围内。
PH值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溶液,PH值大于7的溶液为碱性溶液,PH值等于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
在中和反应中,溶液的PH值会逐渐趋于7,从而达到中和的状态。
中和试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还可以在生活和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制备肥皂的过程中,中和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在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中和反应来调节水的酸碱性。
因此,深入了解中和试验的原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和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通过观察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
通过使用指示剂、PH试纸等工具,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中和反应的进行,从而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和试验的原理和应用。
红细胞中和试验操作规程
《红细胞中和试验操作规程》
一、实验目的
红细胞中和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体液中抗体和抗原反应的实验方法。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红细胞中和试验来判断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并对其抗原进行鉴定。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1. 离心机
2. 玻璃试管和试管架
3. 1% 的红细胞悬液
4. 不同血型抗体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根试管,在底部标记所需进行的血型和试验样本编号。
2. 取充分标记的血样和同等数量的1%红细胞悬液,混合均匀。
3. 在37℃孵育20分钟。
4. 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5. 观察红细胞悬液下清液的混浊度,判断是否发生了红细胞中和反应。
四、实验结果判定
1. 若上清液清澈,表示未发生红细胞中和反应。
2. 若上清液混浊,表示发生了红细胞中和反应,即患者血清中含有特定抗体。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免污染。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用手套和口罩,避免细菌感染和呼吸道排放。
3. 实验结束后,要将试管和实验仪器及时清洗消毒,以保持实验室卫生。
六、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结果准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并及时归档保存。
以上就是关于红细胞中和试验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研究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测定其之间的等量点以及计算出物质的摩尔浓度。
本文将介绍酸碱中和实验的步骤和原理,以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烧杯、滴定管、酸碱指示剂、容量瓶等;试剂:酸和碱的溶液,一般选取浓度适中的酸和碱。
2. 预处理实验器材:使用洗涤剂洗净实验器材,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晾干。
3. 配制溶液:a) 使用容量瓶准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酸和碱溶液;b) 分别将酸和碱溶液倒入两个干净的烧杯中。
4. 加入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通常用酚酞或溴酚蓝。
5. 滴定:a) 用滴定管从酸溶液中取少量滴定液,滴入碱溶液中;b) 每滴加入一滴,同时轻轻搅拌溶液,直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c) 记录滴定的滴数。
6. 结果计算:根据滴定的滴数和酸碱溶液的浓度,可以计算出反应的摩尔比例和物质的摩尔浓度。
二、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酸和碱分子之间相互中和的化学反应。
在酸碱中和实验中,滴定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滴定的滴数确定酸碱溶液的摩尔比例,从而计算出其摩尔浓度。
滴定实验中的酸碱指示剂是起到指示酸碱等量点的作用。
酸碱指示剂有选择性地发生颜色变化,当酸溶液和碱溶液完全中和时,酸碱指示剂的颜色也发生改变,标志着反应的等量点。
实验中,滴定液的添加量要控制得当,以免过量或不足,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根据实验所使用的酸碱溶液的浓度进行适当的取滴,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三、实验注意事项及问题解决方法1. 仪器和容器应洁净无杂质,以免影响实验结果;解决方法:洗涤剂清洗和蒸馏水冲洗,确保无杂质。
2. 滴定过程中要轻轻搅拌溶液,以保证反应均匀进行;解决方法:使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溶液。
3. 滴定液加入过多或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解决方法:滴定液加入过多时,可以再滴加酸或碱溶液至颜色变化明显,再次记录滴定液的滴数。
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的试验方法。
所属分类:免疫学概述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
两种试验方法介绍中和试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即十倍递次稀释)的病毒混合。
(一) 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1.病毒毒价的测定毒价单位:衡量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全组试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不呈线性关系,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
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时,对剂量的变化越敏感,故现多改用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毒价测定单位,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用鸡胚测定时,毒价单位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
用细胞培养测定时,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
在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IMD50)或半数保护量(PD50)。
(1) LD50的测定(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例)。
测定方法:将接种病毒,并已发病濒死的小鼠,无菌法取脑组织,称重、加稀释液充分研磨,配制成10-1悬液,3 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以10倍递次稀释成10、10、10……10,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5只小鼠,每只脑内注射0.03ml,逐日观察记录各组的死亡数。
本例高于50%病毒稀释度的对数-6,距离比例为0.5,称释系数的对数为-1。
中和试验原理中和试验原理一、概述中和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物质的中和。
在实验中,通常会将一种酸性或碱性物质与相应的碱性或酸性物质混合,以达到中和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和试验的原理。
二、酸碱反应1. 酸碱定义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概念。
在水溶液中,酸溶液呈现出酸性,而碱溶液呈现出碱性。
根据布朗斯特德定义,酸是能够捐出氢离子(H+)的物质,而碱则是能够接受氢离子(H+)的物质。
2. 酸碱指数为了描述水溶液中酸度或碱度的强度,科学家们引入了pH值作为衡量标准。
pH值越低表示溶液越酸性,而pH值越高表示溶液越碱性。
pH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H = -log[H+]其中[H+]表示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3.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反应称为酸碱反应。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互相中和,生成盐和水。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其中HCl是一种强酸,NaOH是一种强碱。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混合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aCl(盐)和H2O(水)。
三、中和试验原理1. 中和定义在化学实验中,中和指的是将一个酸性物质与一个碱性物质混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中和并形成盐和水。
2. 实验步骤下面是进行中和试验的基本步骤:1)准备两个溶液:一个是酸性溶液,另一个是碱性溶液。
2)使用萘酚红等指示剂来检测溶液的pH值。
3)将两个溶液慢慢混合起来,并用磁力搅拌器或手动搅拌器充分混合。
4)观察溶液变化的颜色,并记录pH值的变化情况。
5)当pH值达到7时,说明酸性和碱性物质已经完全中和,实验结束。
3. 实验原理中和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来中和酸性或碱性物质。
在中和试验中,酸性物质会捐出氢离子(H+),而碱性物质会接受氢离子(H+)。
当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混合时,它们互相中和,并生成盐和水。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在这个反应中,HCl是一种强酸,它会捐出氢离子(H+)。
中和试验步骤1、测定病毒TCID100µl50/2、制备细胞悬液,使细胞浓度约为1×105个/mL,加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µl。
置37℃CO2培养箱中,直至细胞长至单层。
3、血清灭活:将待检测的血清放到56℃水浴30min(此时血清中的病原菌都已被灭活)。
4、100TCID50/50µl病毒液或者200TCID50/25µl病毒液的制备,这两者是等价的。
100TCID50/50µl病毒液制备方法:计算已测定了TCID50/100µl 的病毒原液稀释至100TCID50/50µl的稀释倍数:lg100TCID50/50µl=-log100-log(100/50)=-2.30103得100TCID50/50µl=10-2.30103,假设病毒TCID50/100µl=10-6.3,则稀释倍数=(100TCID50/50µl)÷(TCID50/100µl)=106.3÷102.30103≈9976倍。
5、取一块新的96孔板,1-10列每孔加50µl待检血清原液,再用8道孔排枪加每孔100TCID50/50µl病毒液50µl,稍微吹打使血清与病毒液混均。
11列先每孔加50µl维持液,再于11列的第一孔加50µl 标准阳性血清,将标准阳性血清往下作1:2、1:22至1:28倍稀释。
12列第1孔加标准阴性血清原液50µl,再加100TCID50/50µl病毒液50µl。
用维持液将100TCID50/50µl的病毒液作4次连续10倍稀释,稀释成10TCID50/50µl、1TCID50/50µl、0.1TCID50/50µl,依次加到第12列的3到6孔,每孔加50µl,再每孔加50µl维持液。
第十一章血清学试验第五节中和试验根据抗体能否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而建立的免疫学试验,称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
中和试验极为特异和敏感,既能定性又能定量,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株的鉴定、病毒抗原性的分析、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等。
中和试验可在体内进行也可在体外进行。
体内中和试验也称保护试验,试验时先对实验动物接种疫苗或抗血清,间隔一定时间后,再用一定量病毒攻击,最后根据动物是否得到保护来判定结果。
常用于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和抗血清的质量评价。
体外中和试验是将抗血清与病毒混合,在适当条件下作用一定时间后,接种于敏感细胞、鸡胚或动物,以检测混合液中病毒的感染力。
根据保护效果的差异,判断该病毒是否已被中和,并可计算中和指数,即中和抗体的效价。
根据测定方法不同,中和试验有终点法中和试验和空斑减数法中和试验等方法。
毒素和抗毒素也可进行中和试验。
其方法与病毒的中和试验基本相同。
一、终点法中和试验终点法中和试验(Endpoint neutralization test)是滴定使病毒感染力减少至50%时,血清的中和效价或中和指数。
有固定病毒稀释血清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两种方法。
(一)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将已知的病毒量固定,血清作倍比稀释,常用于测定抗血清的中和效价。
1.病毒毒价单位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的关系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S形曲线,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
而死亡率愈接近50%时,剂量与死亡率呈直线关系,所以现基本上采用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毒价单位,而且LD50的计算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减少了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比较准确。
以感染发病作为指标的,可用半数感染量(ID50)。
用鸡胚测定时,可用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用细胞培养测定时,可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
中和试验原理什么是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化学物质之间的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盐和水。
中和试验可以用于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酸碱中和点的确定以及酸碱反应的速率等。
中和反应的原理中和反应是一种酸碱反应,其原理基于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质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和盐。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酸 + 碱→ 盐 + 水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之间的中和反应如下所示: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在这个反应中,硫酸是酸,氢氧化钠是碱,它们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盐和水。
中和试验的步骤中和试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准备试剂和仪器首先,需要准备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通常情况下,需要酸和碱两种试剂,以及用于测量溶液浓度的仪器,如PH计或酸碱滴定管。
测量初始溶液浓度将待测酸和碱的浓度测量并记录下来。
这可以通过使用标准溶液、滴定法或PH计等方法来完成。
确定酸碱的滴定比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酸碱的滴定比例。
滴定比例是指滴定过程中酸和碱反应所需的摩尔比。
例如,对于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滴定比例为1:2。
开始滴定将酸和碱分别加入滴定装置中,并开始滴定过程。
在滴定过程中,缓慢滴入酸或碱,直到滴定剂的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
这表明酸碱已经完全中和。
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或酸碱中和点根据滴定过程中酸碱的滴定比例,可以计算出酸碱溶液的浓度或酸碱中和点。
通过记录滴定剂的用量和滴定比例,可以计算出酸碱溶液的浓度。
如果滴定过程中使用了酸碱指示剂,滴定剂的颜色改变可以确定酸碱中和点。
中和试验的应用中和试验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中和试验的应用:1.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通过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
这对于分析化学和医学诊断等领域非常重要。
2.确定酸碱中和点:中和试验可以用于确定酸碱中和点,即酸和碱完全中和的点。
中和试验步骤范文中和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方法,用于确定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以下是中和试验的一般步骤:步骤一:准备实验室设备和材料1.准备酸和碱的溶液:选择具有明确浓度的酸和碱,例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
2.根据需要准备酸和碱的溶液,可以通过称重称取固体酸和碱,加入定量体积的稀释水中溶解。
也可以直接使用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3.准备一定数量的稀释水和适当的容器来容纳试验液体和产生的废液。
步骤二:调整酸和碱的浓度1.使用草酸溶液来调整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首先,使用酸碱指示剂(例如酚酞)滴加到酸溶液中,直到溶液变红。
然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至溶液变成黄色。
2.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来调整盐酸溶液的浓度。
首先,使用酸碱指示剂滴加到酸溶液中,直到溶液变红。
然后,再滴加盐酸溶液调整至溶液变成黄色。
步骤三:进行中和试验1.将一定数量的酸溶液倒入一个容器中,例如烧杯。
2.使用滴定管逐滴滴加碱溶液,同时搅拌溶液。
3.在达到中和终点时,溶液的颜色会发生改变。
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中和终点。
例如,使用酚酞指示剂时,终点由红变成黄。
4.记录滴加碱溶液的体积。
5.重复上述步骤2-4,直到两种溶液完全中和。
步骤四:计算酸和碱的浓度1.使用所滴加的碱溶液体积计算酸和碱的摩尔比例。
2.根据酸和碱的摩尔比例,计算酸和碱的浓度。
步骤五:清洁和处理废液1.将实验室设备清洗干净,以防止试剂残留和交叉污染。
2.将废液安全处理,例如将其倒入废液容器中,并按照当地的规定进行处理。
中和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确定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通过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实验,可以准确测定酸和碱的浓度,并帮助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
中和试验的名词解释中和试验是指在化学实验中,通过将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混合,以达到中和反应的目的。
中和反应是指在化学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并且酸碱中和的物质的性质均发生改变。
中和试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操作方法,通过该试验可以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在中和试验中,通常使用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终点,从而准确测定酸碱的滴定量。
中和试验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准备试剂:首先需要准备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两种试剂。
酸性物质可以是硫酸、盐酸等,碱性物质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2. 混合试剂: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缓慢地加入容器中,并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3. 添加指示剂:在试验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种称为指示剂的物质,用于指示反应的终点。
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酚酞红、溴噻吩兰等。
4. 测定终点:随着酸碱反应的进行,颜色会发生改变。
通过观察反应液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出酸碱中和的终点。
中和试验的结果通常用酸度和碱度来表示。
酸度和碱度分别指的是反应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含量。
在中和反应中,酸度与碱度会发生相等的变化,以达到化学平衡。
除了用于测定酸碱的浓度之外,中和试验还可以用于检验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通过测定酸碱中和的结果,可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性质。
中和试验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饮料和食品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调整pH值以达到合适的口感和品质。
中和试验可以帮助调整饮料和食品的酸碱度,从而改善产品的口感。
此外,在制药和化妆品工业中,中和试验也被广泛应用于控制产品的酸碱性质。
总结起来,中和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该试验,可以准确测定酸碱的滴定量,并且用于调整产品的酸碱度。
中和试验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酸碱中和的反应机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的试验方法。
所属分类:免疫学概述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
Y3r3X。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
GMlpm。
两种试验方法介绍中和试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即十倍递次稀释)的病毒混合。
XNI6d。
(一) 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1.病毒毒价的测定毒价单位:衡量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全组试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不呈线性关系,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
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时,对剂量的变化越敏感,故现多改用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毒价测定单位,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用鸡胚测定时,毒价单位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
用细胞培养测定时,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
在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IMD50)或半数保护量(PD50)。
shW6H。
(1) LD50的测定(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例)。
测定方法:将接种病毒,并已发病濒死的小鼠,无菌法取脑组织,称重、加稀释液充分研磨,配制成10-1悬液,3 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以10倍递次稀释成10、10、10……10,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5只小鼠,每只脑内注射0.03ml,逐日观察记录各组的死亡数。
9ntgQ。
LD50的对数=高于50%病毒稀释度的对数+距离比例×稀释系数的对数本例高于50%病毒稀释度的对数-6,距离比例为0.5,称释系数的对数为-1。
代入上式:LgLD=-6+0.5×(-1)=-6.5则LD50=10,0.03ml,即该病毒作10稀释,接种0.03ml能使半数小鼠发生死亡。
注意:稀释血清法中和试验,计算TCID50或LD50,MID50时,计算公式应改为:TCID50的对数=高于50%血清稀释度的对数-距离比例×稀释系数的对数。
qe4jz。
如按Karber氏法计算,其公式为:IgLD50(或TCID50)=L+d(S-0.5)L为病毒最低稀释度的对数,d为组距,即稀释系数,S为死亡比值的和。
本例L=-4,d=-1,S=1+1+5/6+1/6=35E5PZ。
IgLD50=-4+(-1)×(3-0.5)=-6.5则LD50=10,0.03ml注意:用本法计算稀释血清中和试验中和效价时,S应为保护比值之和。
(2)EID50的测定(以新城疫病毒为例)将新鲜病毒液体10倍递次稀释法释成10-1、10-2、10-3……10-9不同稀释度,分别接种9-10日龄鸡胚尿囊腔,鸡胚必须来自健康母鸡,并且没有新城疫抗体。
每只鸡胚接种0.2ml,每个稀释度接种6只鸡胚为一组,以石蜡封口,置37-38℃培养,每天照蛋,24h之内死亡的鸡胚弃掉,24h之后死亡的鸡胚置4℃保存。
连续培养5天,取尿囊液作血球凝集试验,出现血凝者判阳性,记录结果,按上述方法计算EID50。
lqiJq。
(3) TCID50的测定(以致细胞病变病毒为例)取新鲜病毒悬液,以10倍递次稀释成不同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经Hank’s液洗3次的组织细胞管,每管细胞接种0.2ml,每个稀释度接种4只细胞管,接种病毒后的细胞管放在细胞盘内,细胞层一侧在下,使病毒与细胞充分接触,放置37℃吸附1h,加入维持液,置37℃培养,逐日观察并记录细胞病毒管数,按上述方法计算TCID50。
pwIAu。
2.中和试验(1) 病毒稀释度的选择选择病毒稀释度范围,要根据毒价测定的结果而定,如病毒的毒价为10,则试验组选用10-10对照组选用10-10其原则是:最高稀释度要求动物全存活(或无细胞病变),最低稀释度动物全死亡(或均出现细胞病变)。
Xmt8n。
(2)血清处理用于试验的所有血清在用前须作56℃30min加温灭活。
但来自不同动物的血清,灭活的温度和时间也是不同的。
bfmwi。
(3)病毒的稀释按选定的病毒稀释度范围,将病毒液作10倍递次稀释,使之成为所需要的稀释度。
(4)感作将不同稀释度病毒分别定量加入两排无菌试管内,第一排每管加入与病毒等量的免疫(或被检)血清作为试验组;第二排每管加入与免疫(或被检)血清同种的正常阴性血清作为对照组;充分摇匀后放37℃感作12h。
sPy50。
(5) 接种按“病毒价测定”中所述接种方法接种试验动物(或鸡胚、组织细胞)。
观察持续时间,根据病毒和接种途径而定。
zKCuZ。
(6)中和指数据计算物按Reed和Muench两氏法(或Karber)法分别计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LD50(或EID50、TCID50)P5EPK。
试验级LD50(EID50、TCID50)中和指数= ──────────────────对照组LD50(EID50、TCID50)假如试验组LD50为10,对照组LD50为10。
则中和指数为10,10=1 995,也就是说该待检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比正常血清大1995倍。
cW5ob。
(7)结果判定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进行中和试验,当中和指数大于50,表示补检血清中有中和抗体;中和指数在10-50为可疑;若中和指数小于10为无中和抗体存在。
(二) 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血清中和试验)XQUCD。
1.病毒毒价的测定(微量法)(1) 病毒的制备将病毒接种于单层细胞,37℃吸附1h后加入维持液,置温箱培养;逐日观察,待细胞病变(CPE)达75%以上,收获病毒悬液冻融或超声波处理,以3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定量分装成1ml小瓶置-70℃保存备用,选用的病毒必须是对细胞有较稳定的致病力。
H7mBt。
(2) 病毒毒价测定取置-70℃冰箱保存的病毒一瓶,将病毒在96孔培养板上作10倍递进稀释即10,10,10……,每孔病毒悬液量为50μl,每个稀释度作8孔,每孔加入100细胞悬液,每块板的最后一行设8孔细胞对照,制备细胞悬液的浓度以使细胞在24h内长满单层为度。
把培养板置5%CO2温箱37℃培养,从48-14h逐日观察细胞病变,记录结果。
818pf。
按Reed和Muench两氏法计算TCID50。
56%-50%距离比例= ────────56%-33%本例高于50%病毒稀释度的对数为-6,距离比例为0.26,稀释系数的对数为-1。
则TCID50=10,50即病毒作10稀释,每孔接种50μl,可使半数组织细胞管发生病变。
2.中和试验(1) 血清的处理动物血清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成分对抗体中和病毒有辅助作用,如补体、免疫球蛋白和抗补体抗体等。
为排除这些不耐热的非特异性反应因素,用于中和试验的血清须经加热灭活处理。
各种不同来源的血清,须采用不同温度处理,猪、牛、猴、猫及小鼠血清为60℃;水牛、狗及地鼠血清为62℃;马兔血清为65℃;人和豚鼠血清为56℃。
加热时间为20-30min,60℃以上加热时,为防止蛋白质凝固,应先以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
cVdiU。
(2) 稀释血清取已灭活处理的血清,在96孔微量细胞培养板上,用稀释液作一系列倍比稀释,使其稀释度分别为原血清的1:2、1:4、1:8、1:16、1:32、1:64,每孔含量为50μl,每个稀释度作4孔。
qdPAg。
(3) 病毒取-70℃冰箱保存的病毒液,按经测定的毒价作200TCID50稀释(与等量血清混合,其毒价为100TCID50)。
如本例病毒价为10,50μl。
所以应将病毒作2×10稀释。
PJwW2。
(4) 感作每孔加入50μl病毒液,封好盖,置于37℃温箱中和1h。
病毒与血清混合,0℃下,不发生中反应,4℃以上中和反应即可发生。
常规采用37℃作用1h,一般病毒都可发生充分的中和反应。
但对易于灭活的病毒可置4℃冰箱感作,根据不同耐热性的病毒感作温度和时间应有所不同。
Kp5BV。
(5) 加入细胞悬液在制备细胞悬液时,其浓度以在24h内长满单层为度:血清病毒中和1h后取出,每孔加入100μl细胞悬液。
置5%CO237℃温箱培养,自培养48h开始逐日观察记录,14h终判。
boq3G。
由于各种病毒引起细胞病变时间不同,终判时间应根据病毒致细胞病变的快慢而定。
(6) 设立对照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每次试验都必须设置下列对照,特别是在初次进行该种病毒的中和试验时,尤为重要。
VJXUD。
阳性和阴性血清对照:阳性和阴性血清与待检血清进行平行试验,阳性血清对照应不出现细胞病变,而阴性血清对照应出现细胞病变。
0SNcl。
病毒回归试验:每次试验每一块板上都设立病毒对照相,先将病毒作0.1、1、10、100、1000 TCID50稀释,每个稀释度作4孔,每孔加50μl。
然后每孔100μl细胞悬液。
0.1TCID TCID50应不引起细胞病变,而且100TCID TCID50必须引起细胞病变,否则该试验不能成立。
qQCj4。
血清毒性对照相:为检查被检血清本身对细胞有无任何毒性作用,设立被检血清毒性对照是必要的。
即在组织细胞中加入低倍稀释的待检血清(相当于中和试验中被检血清的最低稀释度)。
KixbK。
正常细胞对照相:即不接种病毒和待检血清的细胞悬液孔。
正常细胞对照应在整个中和试验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形态和生活特征,为避免培养板本身引起试验误差,应在每块板上都设立这一对照。
AJp09。
(7) 结果判定和计算当病毒回归试验,阳性、阴性、正常细胞对照相,血清毒性对照全部成立时,才能进行判定,被检血清孔出现100%CPE判为阴性,50%以上细胞出现保护者为阳性;固定病毒稀释血清中和试验的结果计算,是计算出能保护50%细胞孔不产生细胞病变的血清稀释度,该稀释度即为该份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
plPFO。
用Reed和Muench两氏法(或Karber法)计算结果,如表2-2680%-50%距离比例= ────── =0.580%-20%Ig TCID50=高于50%血清稀释度的对数-距离比例×稀释系数的对数Ig TCID50=-1.2-0.5×(-0.3)=-1.05试验应用1.病毒株的种型鉴定:中和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利用同一病毒的不同型的毒株或不同型标准血清,即可测知相应血清或病毒的型,所以,中和试验不但可以定属而且可以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