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__中和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十三章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学习要点:毒价滴定; 终点法中和试验; 空斑减少试验。
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抗体中和了病毒或毒素,失去了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这种试验称为中和试验。
一、简单定性中和试验——毒价滴定主要用于鉴定病料中病毒及病毒的类型,亦可用于毒素的鉴定。
试验方法:根据病毒的易感性选定试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及接种途径。
将动物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试验组:取待检病料磨碎,加生理盐水稀释,加双抗,在冰箱中作用1h或经过滤器过滤,与已知的抗血清等量混合,置于37℃中作用1h后接种动物。
对照组则用正常血清加入稀释病料,作用后,接种另一种动物。
对照组动物发病死亡,而试验组动物不死,即证实病料中含有与已知抗血清相应的病毒。
二、终点法中和试验1、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将病毒用2倍递增稀释,分置二列试管:第一列加入正常血清(对照组);第二列加入待检血清(试验组)。
二列试管分别振荡均匀,置370C中作用1h,将各管混合液分别接种试管动物,每管用3-5只动物。
接种后观察数目,并记录死亡数。
观察结束后,计算起LD50及中和指数。
2、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本法用以测定抗病毒的血清中和效价。
将待检血清稀释,加等量已知毒价的病毒液,在试管内中和湖接种动物,观察动物发病及死亡情况,计算其只能中和效价。
三、空斑减少试验在细胞培养时作中和试验可采用空斑减少法。
一种能使细胞致病变的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生长后,因其致病变作用使细胞单层脱落,pH与无病变地方也不一样,该处与周围明显不同的、一个局限性的变性细胞区称为空斑。
一个空斑可以当作一个病毒生长的集落,一个单位内空斑数多,病毒就多,故可测出病毒空斑形成单位。
这样,加抗血清与不加抗血清的病毒空斑形成单位之差,就称为空斑减少试验。
使空斑减少50%的血清西式度,就是该血清的中和价。
复习思考题:1、滴定毒价的常用单位?2、什么是中和价和中和指数?。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并掌握中和反应的基本过程。
实验材料:
1. 盐酸溶液
2. 硝酸溶液
3. 红色石蕊指示剂
4. 蒸馏水
5. 玻璃容器
6. 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容器清洗干净并放在实验台上。
2. 用玻璃棒将适量盐酸溶液倒入容器中。
3. 在盐酸溶液中加入少许红色石蕊指示剂,搅拌均匀。
4. 将硝酸溶液慢慢加入到盐酸溶液中,同时搅拌。
观察是否有颜色变化。
5. 当出现颜色变化时,停止加入硝酸溶液,并观察变化后的颜色。
实验结果:
1. 当盐酸和硝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2. 如果出现颢红色,则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完成。
3. 红色石蕊指示剂会在中和反应后呈现橙黄色。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2. 搅拌时要轻柔而均匀,以免溶液溅出。
3. 实验后要将玻璃容器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过程和颜色变化。
酸碱中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调整溶液的酸碱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一知识,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到实践中。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范文6篇Model report of acid base neutralization titration experi ment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范文6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酸碱中和滴定学生实验报告单文档2、篇章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文档3、篇章3: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范文4、篇章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文档5、篇章5: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文档6、篇章6: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酸碱中和滴定学生实验报告单文档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c(NaOH)?c(HCl)?V(HCl)c(NaOH)?V(NaOH)或 c(HCl)?。
V(NaOH)V(HCl)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篇章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时间实验(分组)桌号合作者指导老师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的试验方法。
所属分类:免疫学概述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
两种试验方法介绍中和试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即十倍递次稀释)的病毒混合。
(一) 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1.病毒毒价的测定毒价单位:衡量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全组试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不呈线性关系,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
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时,对剂量的变化越敏感,故现多改用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毒价测定单位,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用鸡胚测定时,毒价单位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
用细胞培养测定时,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
在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IMD50)或半数保护量(PD50)。
(1) LD50的测定(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例)。
测定方法:将接种病毒,并已发病濒死的小鼠,无菌法取脑组织,称重、加稀释液充分研磨,配制成10-1悬液,3 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以10倍递次稀释成10、10、10……10,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5只小鼠,每只脑内注射0.03ml,逐日观察记录各组的死亡数。
本例高于50%病毒稀释度的对数-6,距离比例为0.5,称释系数的对数为-1。
化学实验酸碱中和滴定反应滴定是一种常用于化学实验室的准确确定溶液浓度的方法。
其中,酸碱中和滴定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滴定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酸碱浓度的实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碱中和滴定反应的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原理酸碱中和滴定反应基于酸组分和碱组分在一定条件下的快速反应,通过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滴定反应,可以确定两者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比。
在酸碱中和滴定反应中,酸溶液通常用酸性指示剂进行指示,当滴定液与待测溶液中的酸溶液反应到化学计量比时,指示剂会发生颜色变化,这时,滴定液的体积就能确定待测液体中酸组分的含量。
二、实验步骤1. 准备滴定管和滴定管钳,并用洗涤液清洗干净。
确保滴定管的内壁干净,无残留物。
2. 使用容量瓶分别配制好酸溶液和碱溶液,并标明浓度。
3. 取一个已知浓度的酸溶液,加入少量酸性指示剂。
4. 用滴定管量取已知浓度的碱溶液,利用滴定管钳固定滴定管,将滴定液滴入酸溶液中。
5. 在滴定液滴入过程中,注意用玻璃棒搅拌酸溶液,使反应更加均匀。
6. 滴定液加入过程中酸性指示剂会发生颜色变化,当颜色变化明显时,表示滴定反应接近终点。
7. 记录滴定液滴入酸溶液的体积,该体积即为酸溶液所需的滴定液体积。
8. 重复实验步骤4-7,直至滴定反应的体积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相近。
9. 根据滴定液消耗的体积,可以计算酸溶液的浓度。
三、注意事项1. 实验前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避免酸碱溶液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
2. 准备好适当的废液容器,将废液处理妥当。
3. 在滴定反应过程中,滴定液要逐滴加入,并注意控制速度,以免滴液过多导致误差。
4. 在滴定前要进行试验室室温调节,确保实验环境稳定。
5. 确保实验器材干净,以免造成实验结果的误差。
6.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细致,以便后续计算溶液的浓度。
7. 实验完成后,对实验器材进行彻底清洗,并将废液处理妥当。
酸碱中和滴定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红细胞中和试验操作规程
《红细胞中和试验操作规程》
一、实验目的
红细胞中和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体液中抗体和抗原反应的实验方法。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红细胞中和试验来判断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并对其抗原进行鉴定。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1. 离心机
2. 玻璃试管和试管架
3. 1% 的红细胞悬液
4. 不同血型抗体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根试管,在底部标记所需进行的血型和试验样本编号。
2. 取充分标记的血样和同等数量的1%红细胞悬液,混合均匀。
3. 在37℃孵育20分钟。
4. 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5. 观察红细胞悬液下清液的混浊度,判断是否发生了红细胞中和反应。
四、实验结果判定
1. 若上清液清澈,表示未发生红细胞中和反应。
2. 若上清液混浊,表示发生了红细胞中和反应,即患者血清中含有特定抗体。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免污染。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用手套和口罩,避免细菌感染和呼吸道排放。
3. 实验结束后,要将试管和实验仪器及时清洗消毒,以保持实验室卫生。
六、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结果准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并及时归档保存。
以上就是关于红细胞中和试验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研究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测定其之间的等量点以及计算出物质的摩尔浓度。
本文将介绍酸碱中和实验的步骤和原理,以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烧杯、滴定管、酸碱指示剂、容量瓶等;试剂:酸和碱的溶液,一般选取浓度适中的酸和碱。
2. 预处理实验器材:使用洗涤剂洗净实验器材,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晾干。
3. 配制溶液:a) 使用容量瓶准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酸和碱溶液;b) 分别将酸和碱溶液倒入两个干净的烧杯中。
4. 加入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通常用酚酞或溴酚蓝。
5. 滴定:a) 用滴定管从酸溶液中取少量滴定液,滴入碱溶液中;b) 每滴加入一滴,同时轻轻搅拌溶液,直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c) 记录滴定的滴数。
6. 结果计算:根据滴定的滴数和酸碱溶液的浓度,可以计算出反应的摩尔比例和物质的摩尔浓度。
二、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酸和碱分子之间相互中和的化学反应。
在酸碱中和实验中,滴定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滴定的滴数确定酸碱溶液的摩尔比例,从而计算出其摩尔浓度。
滴定实验中的酸碱指示剂是起到指示酸碱等量点的作用。
酸碱指示剂有选择性地发生颜色变化,当酸溶液和碱溶液完全中和时,酸碱指示剂的颜色也发生改变,标志着反应的等量点。
实验中,滴定液的添加量要控制得当,以免过量或不足,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根据实验所使用的酸碱溶液的浓度进行适当的取滴,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三、实验注意事项及问题解决方法1. 仪器和容器应洁净无杂质,以免影响实验结果;解决方法:洗涤剂清洗和蒸馏水冲洗,确保无杂质。
2. 滴定过程中要轻轻搅拌溶液,以保证反应均匀进行;解决方法:使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溶液。
3. 滴定液加入过多或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解决方法:滴定液加入过多时,可以再滴加酸或碱溶液至颜色变化明显,再次记录滴定液的滴数。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实验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本实验旨在探究酸碱溶液中和反应的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反应的理解。
实验所需材料和步骤如下:实验材料:1. 雌黄酸(硫酸)2. 碳酸钠3. 酚酞指示剂4. 试管、试管夹、滴管、玻璃棒等实验仪器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将试管清洗干净,并用洗过的试管夹夹住。
b. 准备两个试管,分别标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2. 操作步骤:a. 在试验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雌黄酸溶液。
b. 在对照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作为空白对照)。
c. 向试验组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d. 持续滴加碳酸钠溶液直至试验组试管中呈现明显的颜色变化。
e. 在对照组试管中重复步骤d的操作。
3. 结果观察:a. 在试验组试管中出现颜色变化,由黄色转至粉红色。
b. 对照组试管中颜色保持不变(继续呈现黄色)。
实验原理: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是指酸溶液与碱溶液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具体而言,雌黄酸溶液是酸性物质,而碳酸钠溶液则是碱性物质。
当两种物质混合时,酸性和碱性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在本实验中,酸性的雌黄酸与碱性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同时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作为中和反应的指示剂。
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试验组试管中的雌黄酸溶液在滴加碳酸钠溶液后发生了颜色变化,由黄色转变为粉红色,这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而对照组试管中的水没有出现颜色变化,仍然呈现黄色。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一种酸性溶液与一种碱性溶液混合后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中和反应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离子交换导致溶液的pH值变化,从而引起颜色的改变。
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还提供了观察和验证反应发生的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的观察,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性质。
总结: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酸碱中和的滴定实验在化学实验中,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准确测量溶液中的酸或碱的浓度。
其中,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滴定法中最常见的实验之一。
本文将从滴定的原理、所需仪器材料、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滴定的原理滴定法是利用试剂溶液与待测溶液之间定量反应的方法。
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通常选择一种强酸与一种强碱进行滴定,通过化学计量的方法反应到等量点,并以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作为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
在滴定的过程中,待测溶液滴定进入滴定瓶中的容量管中,逐滴加入滴定溶液。
一开始,溶液的pH值较低(酸性溶液);当酸性溶液被滴定溶液中的碱性物质逐渐中和至中和点时,pH值会急剧上升,直到接近中和点的时候,pH值才会迅速变化。
中和点的确定,可以通过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判断,如表达为溶液从颜色A变为颜色B。
二、实验所需仪器材料1. 三角漏斗和滴定瓶:用于滴定溶液的添加和混合。
2. 瓶塞:用于密封滴定瓶,防止溶液挥发。
3. 平底容量瓶:用于配制酸碱溶液的容器。
4. 量筒:用于溶液的容量测量。
5. 支架、夹子和滴定管:用于支撑和固定三角漏斗。
6. 钢化玻璃白板:用于记录滴定的数据。
7. 酸性或碱性指示剂:根据实验所用的酸或碱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三、实验步骤1. 配制溶液:根据实验需求,使用平底容量瓶配制所需浓度的酸碱溶液,并用量筒测量取样。
2. 装置滴定装置:将三角漏斗放在支架上,固定好。
将滴定管插入三角漏斗,确保不漏液。
3. 添加指示剂:根据实验所用指示剂的种类,将适量指示剂滴入容量管中。
4. 开始滴定:用滴定管将待测溶液滴定入容量管中,每滴一次仔细搅拌。
直至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5. 记录数据:滴定过程中记录滴定液滴入的次数,并进行数据整理。
6. 重复实验:如需提高实验准确性,可重复实验数次,并取平均值。
四、数据处理1. 计算滴定液的浓度: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滴定液滴入的次数,计算滴定液的浓度。
滴定液的浓度(mol/L)=滴定液的摩尔浓度(mol/L)×每次滴定的体积(L)2. 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根据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鸡胚中和试验试验方案试验原理:中和试验是应用抗体使相应抗原(毒素或病毒)的毒性或传染性消失的试验。
本实验通过先测定鸡胚半数致死量,确定病毒的毒力效价,应用病毒的毒力效价测定血清的中和滴度,即中和指数。
仪器及试剂:打孔器,孵化箱,移液器,注射器,培养箱,恒温水浴锅,冰箱,石蜡,生理盐水,病毒液,血清等。
试验方法:一.鸡胚半数致死量的测定(LD50):1.9日龄鸡胚分为11组,每组5只鸡胚,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
2.将病毒液按10-1~10-10做倍比稀释。
3.分别将倍比稀释的病毒液经尿囊腔接种到鸡胚中,每只注射0.2ml,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4.逐日观察每组鸡胚的死亡数,并作记录。
5.按Reed和Muench氏法计算鸡胚半数致死量LD50。
二.鸡胚中和试验1.通过对鸡胚半数致死量的测定,选择病毒液的稀释度,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病毒稀释成每0.1ml含有100个LD50。
2.血清处理,对血清56℃水浴加温灭活,并作10倍倍比稀释,1010-1~10-10。
3.将病毒液分别于稀释血清等量混合,于37℃感作1h。
4.对鸡胚分组,分为12组,每组5只鸡胚,实验组10组,正常对照组,以及病毒对照组(100个LD50)。
5.对实验组每个稀释度接种5只鸡胚,每只0.2ml。
正常对照组注射0.2ml生理盐水。
病毒对照组接种0.2ml含有100个LD50的病毒液。
6.置于37℃孵化箱孵育144h,弃去24h内死亡的鸡胚,此后每6h 照蛋一次,及时将死亡鸡胚取出,至144h将鸡胚全部取出,并放置4℃保存。
7.逐日观察每组鸡胚的死亡数,并作记录。
8.按Reed和Muench氏法计算中和指数。
中和试验根据抗体能否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而建立的免疫学实验称为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极为特异性和敏感,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株的鉴定、不同病毒株的抗原关系研究、疫苗免疫性的评价、免疫血清的质量评价和测定动物血清抗体的检测等。
中和试验的基本过程是,先将抗血清与病毒混合,经适当时间作用。
然后接种于宿主系统检测混合液中的病毒感染力。
宿主系统可以是鸡胚、动物或细胞培养,根据病毒性质而定,目前大多采用细胞中和试验。
最后根据其产生的保护效果差异,可判断该病毒释放已被中和,并根据一定的方法计算出中和的程度(中和指数),即代表抗体的效价。
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中和试验主要有两种。
一是测定能使动物或细胞死亡数目减少至50%(半数保护率,PD50)血清稀释度,即终点法中和实验。
二是测定是病毒在细胞上形成的空斑数目减少至50%时的血清稀释度,即空斑减少法中和试验。
毒素和抗毒素亦可进行中和试验,其方法与病毒的中和试验基本相同。
终点法中和试验本法是滴定使病毒感染力减少至50%的血清中和效价或中和指数。
有固定病毒稀释血清及固定血清稀释病毒两种滴定方法。
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将抑制的病毒量固定,血清作倍比稀释,常用于测定抗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
病毒的毒价测定毒力或毒价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病毒接种实验动物后在一定时间内全部致死的最小病毒剂量。
此法比较简单,但由于剂量递增与死亡率递增的关系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S形曲线,在愈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愈不敏感。
而死亡率愈接近50%时,剂量与死亡率呈直线关系,故现基本上采用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毒价单位。
而且LD50的计算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减少了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比较正确。
以感染发病作为指标的,可用半数感染量(ID50);以体温反应作指标者,可用半数反应量(RD50)。
用鸡胚测定时,可用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在细胞培养上测定时,则用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当酸和碱混合时,会产生水和盐。
这个实验既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用来教学和展示。
实验材料:- 盛装试管- 稀盐酸- 稀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指示剂- 几滴酚酞溶液实验步骤: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加入适量稀盐酸。
2.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稀氢氧化钠溶液。
3. 向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作为指示剂。
4. 将两个试管的口对口倒置,注意不要让液体溢出。
5. 观察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当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如果酚酞指示剂呈现粉红色,则表示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此时,酸和碱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相结合形成了盐,同时释放出水分子。
实验原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而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在中和反应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能够结晶的盐。
酚酞指示剂可以在酸和碱中和反应中起到指示剂的作用,因为它会在中和反应发生之前改变颜色。
实验应用: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的概念和原理。
此外,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也可以用于演示和展示,例如在科学展览中,通过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 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腐蚀性,注意操作时戴上手套和护目镜。
3. 实验室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的积聚。
结论: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通过观察酸和碱混合后颜色的变化,可以验证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还可以用于教学和展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安全,并且保持实验环境的通风良好。
(字数:580字)。
病毒中和【2 】实验测定法1.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α法) 本法用于抗血清的中和价.实验需先滴定病毒毒价,实验时将其稀释成每一单位剂量含200个TCID50,再将待检血清倍比稀释加等量200个TCID50/ml的病毒液,混匀后37℃1h,每一稀释度接种24孔细胞造就板4孔,每孔0.2ml.5%C02造就箱造就一准时光后,记载消失CPE孔数,以不消失CPE数和接种数的比为中和比值.按Karber法盘算中和价.其公式如下:Log TCID50=L+d(S-0.5)(TCID50用对数盘算,L为病毒最低稀释度的对数.d为组距,即稀释系数,在10倍系列稀释则为-1,S为各组CPE与接种数比值之和)50%中和实验举例L=-1,d=-0.3,S=4/4+4/4+4/4+4/4+2/4=4.5代入Karber公式:LogND50= -1-0.3*(4.5-0.5)=2.2该抗血清ND50(半数中和单位)为10-2.2,即1/160,则个中和价为160 ND50/ml,可以简写成160.2.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β法) 本法用于测定抗血清的中和指数.将病毒原液10倍系列稀释,排列于2排无菌管,第一排加等量正常血清(对比组);第二排加待检血清(中和组),混匀后,置37℃1h,分离接种细胞板孔(或鸡胚.实验动物)进行造就,记载CPE(鸡胚.动物逝世亡数),盘算TCID50(或LD50),按下式盘算中和指数.中和组TCID50(或LD50)中和指数= ————————————对比组TCID50(或LD50)查否决数,即得该待检血清的中和指数.平日中和指数>50者判为阳性,10-49为可疑,<10者为阴性.例如:对比组滴度的LD50=10-6.5中和组滴度的LD50=10-4.5中和指数=10(6.5-4.5)=102.0=100中和指数的对数Log=Log100=2.0一般来说,以10倍稀释进行滴度测定,Log10=1.是以小于10(1<Log)则以为中和指数无意义,10-50之间的值(Log1-1.6)则为可疑,超过50((Log>1.7)则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