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梗阻性黄疸内镜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39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北京海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上腹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可见于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和术后吻合口狭窄等。
其中以胰头癌、胆管癌最为常见。
目前针对恶性梗阻姓黄疸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经内窥镜治疗。
1、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肝外胆管梗阻,其优势在于:不仅能解除黄疸同时可以去除造成梗阻的原因,如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行Whipple手术。
但临床上较多病例由于病灶较大侵及周围血管而不宜作根治性手术治疗,或因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合并症、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治疗。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针对老年、不能手术、术后复发或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首选治疗。
方法是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胆管内支架置入成形等。
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适应症较广泛,创伤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内支架置入成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
适应症:对于肝门区、肝内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及胰头癌等所致的低位梗阻性黄疸均适合介入治疗。
患者诊断为梗阻性黄疸后,应尽快评估是否有手术治疗机会,如目前没有手术治疗可能,应尽快考虑介入治疗,减轻黄疸症状、改善肝脏等器官功能,争取早日进行手术根治。
如实在没有手术治疗机会,也应先行介入治疗,尽早联合其他姑息性治疗措施。
3、内镜治疗内窥镜下治疗可选择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鼻胆引流管或内支架等达到减黄目的,但其并发症较多(如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局部感染等)、操作时病人痛苦较大,近年来已逐渐为介入治疗所提替代。
现在很多癌症患者多伴有梗阻性黄疸,而且多半患者都不可以手术治疗,能够手术切除的只有20%,胆管的梗阻,造成肝内胆汁淤积而进展为肝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不进行治疗其自然生存期仅约2~3月,因此有效的减黄或退黄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治疗梗阻性黄疸方法很多,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正确科学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该术语描述了通过内镜在胆管内放置金属或塑料支架,以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动。
这个过程通常是在手术室或内镜室进行的,需要配备适当的设备和医疗人员。
术前的准备、术中的操作以及术后的护理都是非常关键的。
术前准备:1. 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和胃肠道情况,以便确定术中给予的镇静和麻醉剂。
2. 病人需要在术前禁食,禁止饮水,通常需要禁食8小时。
3. 医护人员需要清理病人的皮肤,并在静脉穿刺部位做好消毒,以防止感染。
4. 需要准备好内镜和支架的器械以及所需的参考资料。
术中操作:1. 病人在手术室或内镜室进行,通常在躺卧位或半卧位。
2. 医护人员首先给予局部麻醉或静脉镇静,使病人保持安静和舒适。
3. 医护人员通过病人的鼻孔或口腔插入内镜,引导内镜进入胃部和十二指肠,再进入胆管。
4. 医生使用特殊的工具在胆管中插入支架,通常是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的。
支架将胆管撑开,恢复正常的胆汁流动。
5. 医生通过内镜观察支架的位置和效果,确保支架正确放置。
6. 术中可能会需要取一些胆汁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术后护理:1. 病人在手术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通常约1至2小时。
2. 医护人员需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观察有无不适症状。
3. 病人需要继续禁食,禁止饮水一段时间以便胆道充分恢复。
4. 医护人员需要监测病人的胆汁排出情况,观察是否恢复正常。
5. 病人需要继续接受药物治疗,例如抗生素或止痛药。
6. 医生需要安排术后随访,在此期间重新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常见方法,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中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观察。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
内镜下治疗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分析(附30例报告)陈景礼;许长起;刘宪民;张秀英;陈桂荣【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年(卷),期】2006(012)009【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4月~2004年4月行ERCP后,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支架置入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黄疸明显减轻,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生存6个月,最长16个月.总有效率9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疗法操作简便,微创高效安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可靠.【总页数】2页(P997-998)【作者】陈景礼;许长起;刘宪民;张秀英;陈桂荣【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光明医院,消化肿瘤中心,山东,聊城,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光明医院,消化肿瘤中心,山东,聊城,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光明医院,消化肿瘤中心,山东,聊城,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光明医院,消化肿瘤中心,山东,聊城,252000;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中心,山东,济南,2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高龄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附32例临床分析) [J], 孙庆旭;严茂军2.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附25例报告) [J], 田海军;龚循俊;王馨悦3.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附2例报告)[J], 鲁东;吕维富;肖景坤;周春泽4.老年人大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治疗的安全性分析(附65例报告) [J], 陈崧;李维丹;郑春英5.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体会(附43例报告) [J], 谢清贵;郭仪;杜音林;罗剑平;曹晓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以其安全、可靠、有效等特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旨在分析该方法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指的是采用内镜技术在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道内植入缩短型金属支架,使胆汁能够自由流通,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黄疸的程度,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的总有效率可高达90%以上。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经过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胆囊和肝胆道的超声等。
如果患者合适,手术将在经麻醉后进行。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项微创手术,不需要大剂量麻醉和手术,其术后恢复期短,对患者创伤小,人体副作用小。
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研究发现,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提高生存质量。
通过减轻黄疸症状和提高免疫功能,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的可能性,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该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
功能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需要严格掌握并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掌握手术的技巧,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方法。
对于患有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来说,这项手术可以有效缓解黄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术后护理。
一、术后观察1. 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注意观察患者术后黄疸的情况,及时记录黄疸程度的变化,观察黄疸是否逐渐消退。
3. 观察患者术后呕吐、腹胀、腹泻、发热等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处理。
二、饮食护理1. 术后患者应遵医嘱,以液体饮食为主,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普通饮食。
2.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多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3. 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少量多餐,减轻消化系统负担。
三、伤口护理1. 术后患者应保持手术部位的干燥清洁,避免受到污染。
2.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注意伤口是否有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必要时及时处理。
3.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防止伤口处受到外力撞击或拉扯。
四、药物护理1. 术后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抗感染药、止痛药等。
2. 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向医生汇报。
3. 严禁患者擅自更改和停用药物,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进行调整。
五、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
2. 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患者克服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
3. 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六、康复护理1. 术后患者可根据医嘱进行适当的体力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2. 导诊患者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3. 定期复查,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见于胆道癌或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晚期,导致黄疸、上腹痛和恶心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治疗手段的进步,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也逐渐得到了改善和创新,本文将对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通过内窥镜操作,在胃肠道内直接作用于胰胆管系统,常见的内镜治疗包括胆管内支架置入、胆道括约肌切开术(ES),以及胆囊引流术等。
1、胆管内支架置入胆管内支架置入是一种介入式治疗方法,通过内镜将支架放置于肝内或肝外的胆管狭窄处,以保持胆管通畅,有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
目前,内支架的种类包括金属支架、聚环酯支架和自展式支架等,其中金属支架是最常用的种类。
2、胆道括约肌切开术(ES)ES是一种通过内镜操作放置支架的治疗方式。
相比内支架置入,ES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切开胆道括约肌,增加内支架的留置时间,从而减少再次梗阻的发生率。
同时,ES还可同时进行黄疸原因的活检,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胆囊引流术胆囊引流术通常是针对于胆管结石或胆囊梗阻引起的黄疸,通过内镜将胆管直接引流至胆囊内,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则较少采用胆囊引流术。
二、外科手术治疗1、胆道解剖复原手术胆道解剖复原手术是一种治疗胆管结石、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修复胆管通畅,并可同时摘除癌肿等患病部位。
但由于其较高的手术风险和较长的术后恢复期,一般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癌瘤部位较小,患者身体状况好等。
2、胰十二指肠切开术胰十二指肠切开术是一种可行性较高、风险较低的手术方法,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并减少死亡风险。
该手术的主要作用在于切开胰头和十二指肠间的组织,以缓解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和胆汁淤积等症状。
三、介入放疗介入放疗是一种以介入手段将放射性物质置于肿瘤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可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超声内镜介入治疗对梗阻性黄疸疾病的治疗价值目的研究超声内镜介入在梗阻性黄疸中的治疗价值。
方法回顾21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结果210例患者内镜检查后均被认为患梗阻性疾病,其中122例患者在检查时确诊为恶性疾病,88例病理检查为阴性,梗阻性黄疸中胆总管恶性的患者超声内镜治疗成功率高达91.8%。
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在复查时肝功能状况也明显有了很大的改善,治疗后高淀粉酶血症6例,轻度胆管炎4例,急性胰腺炎6例,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7.62%。
结论超声内镜介入治疗对梗阻性黄疸疾病治疗有效。
标签:超声内镜介入;梗阻性黄疸疾病;治疗价值梗阻性黄疸疾病是因为恶性肿瘤侵及或者是压迫胆外道出现肝外胆管或者是肝内胆管阻塞从而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皮肤暗黄或褐绿色、恶心甚至是有呕吐表现、异常瘙痒、尿液呈茶样色以及大便呈褪色样。
传统的治疗方式是以外科手术作为彻底根治该疾病的治疗,但是手术引起的创伤大在患者心中并不是理想的治疗方式。
随着超声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临床治疗梗阻性黄疸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本文主要回顾性探究所收集到的2013年4月~2014年3月21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介入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0例患者,其中男性124例,女性86例:平均年龄45岁,年龄31~61岁,患者由于身体出现了皮肤暗黄或褐绿色、恶心甚至是有呕吐表现、异常瘙痒、尿液呈茶样色以及大便呈褪色样等一系列状况而就诊。
其中194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血液化验以及CT、MRCP检查被确诊为梗阻性黄疸,16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也被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因证实手术效果不佳或者拒绝手术治疗。
在接受治疗之前患者黄疸的病史为6~86w,平均为26.5w。
1.2方法1.2.1超声内镜鉴别梗阻性黄疸中胆总管良恶性胆道内超声是目前为止诊断梗阻性黄疸中总胆管良恶性的最可靠的办法,它不仅可以确定胆总管狭窄的位置,还可以测量胆总管的长度以及但管管周围的结构是否正常。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1. 引言1.1 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治疗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治疗。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于肝胆道系统被肿瘤、胆结石或其他病变阻塞而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黄疸、胆汁淤积等临床症状。
胆道支架置入术通过内镜技术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植入胆道,扩张狭窄段,恢复胆汁的正常流通,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无创伤、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
患者经过这种治疗后,黄疸得到迅速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为后续的肿瘤治疗和康复奠定了基础。
胆道支架置入术虽然是一种介入性治疗,但在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理团队的配合下,术中风险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也会更好。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步骤、术后护理措施、并发症处理和合理饮食建议,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治疗过程和护理要点。
2. 正文2.1 患者术前准备患者术前准备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环节。
在手术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血液凝固功能等相关情况,以便医生能够作出合理的手术方案。
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在术前,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如停止食物和水的摄入、停止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患者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手术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与医生充分沟通。
2.2 手术操作步骤手术操作步骤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该过程:1. 麻醉与镇痛:患者在手术前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疼痛感。
胆道恶性梗阻的内镜介入治疗技巧胆道恶性梗阻不单指原发性胆管腺癌所致肝胆管梗阻,还包括胆囊癌、肝细胞癌、壶腹周围癌、胰头癌及其他转移癌对肝胆管的侵犯。
此类病人就诊时往往已有严重的黄疸,有的还合并严重胆管炎,病情凶险,全身情况差,手术机率很低。
即使行姑息性胆道减压手术也十分困难,因而临床上处理十分棘手。
虽然它们起源不同,但引流减黄的处理原则是一致的。
继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 aneous T rans hepat i c C hol angi al D r ai nage ,PT C D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在临床获得肯定疗效后,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新的技术,适用于术前减黄、无法施行根治性外科手术或不愿意接受传统外科内引流或外引流术的病例。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引流,有效减黄对于肝内外胆管因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通常肝外胆管恶性梗阻,建立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 copi c N asobi l i ar y D r ai nage ,EN B D )、内镜下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ndos copi c R et r ograde B i l i ary D r ai nage ,ER B D )、内镜下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Endoscopi c M et al B i l i ar y Endopr ot hes i s ,E M B E )都能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而高位梗阻,常常肝内胆管相互不交通,引流效果不确定,为保证引流有效,可采用ENBD 过渡引流,待引流效果明确后改行ERBD 或E M BE ,必要时需行多点引流。
我院从1993年10月至2006年6月累计完成ER C P 13493例次,采用内镜下胆管引流术6829例次,其中治疗恶性胆管梗阻4879例次,行ER B D 2894例次,EN B D 816例次,EM BE 786例次,多点引流383例次,操作成功率6%,消除黄疸总有效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