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前滚翻前滚翻接球赛学校:淀山湖中心小学姓名:蔡木明一、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小学2. 学科:体育与健康3. 课时:第2课时4. 学生课前准备:①结合生活导入、模仿动物多种“滚”②收集与动物翻滚的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及百度视频等二、教学课题1、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基本动作方法,35%的学生能熟练的做出前滚翻2、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灵活等素质,训练其平衡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技能。
3、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以及生动活泼、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前滚翻(主教材)前滚翻接球赛游戏教材分析:前滚翻是三年级技巧练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二年级前滚翻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提高。
这项内容即符合这一时期儿童柔韧性最佳期生理特点,也是儿童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
通过练习,能够发展身体柔韧、灵敏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准确、平衡能力,培养儿童勇敢、坚毅、果断和相互帮助等精神品质,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通过各种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兴趣很高,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够稳定。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会学生低头、提臀、蹬腿、滚翻教学难点:团身紧、滚动圆滑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简单的技巧运动知识,基本学会动作方法,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认知目标。
2、能力目标:在能力目标方面,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尤其是协调性、柔韧性,提高平衡能力。
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锻炼,克服困难,团结奋斗的精神。
教学准备:体操垫20个软式排球5个录音机一台教法及学法的运用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教法主要有:直观教学、讲解法、示范法、游戏法、评价法、等方法。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24.1.1圆》
学校地址:山东省青州市何官初级中学
教师姓名:李彩凤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设计意图】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从而加深对圆的认识。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认识图形
学校:XX省昌乐县营丘镇阿陀小学
XX:X俊华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本例题(2)搜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图形
(1)看看:
①教师出示正方体积木,让学生摆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说说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②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这样的形体就
是正方体。
(二)课堂练习:
1.数有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找朋友
(三)
1、能根据不同物体的不同形状进行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物的特征
五、课后练习:。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中学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第六中学程建华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利用百度搜索上网查阅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
(2)、到塔山工业园参观水的净化设备。
(3)、调查乐安江的污染情况分析原因。
二、教学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报告文学作家吴刚的一篇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在文中具体形象地报道了昔日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却变成今天一望无际、干枯萧条的茫茫荒漠的现象和原因,向人们强调了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更能唤醒和强化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通过阅读教材,通过百度上网查询罗布泊以往的历史知识,明确是什么造成了罗布泊最终的消逝?最终唤醒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它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揭示罗布泊这一曾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本文极富文学性,有很多形象的描写,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形象鲜明的描述中,又饱含痛惜之情。
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悟情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真正将本课上出语文味。
四、教学目标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消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