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培训2016
- 格式:ppt
- 大小:1007.00 KB
- 文档页数:34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品摄入引起的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和有毒物质等引起。
这些病原体可以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存在,因此食源性疾病的防控非常重要。
二、常见的食源性疾病1.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细菌性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沙塲菌等。
常见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有腹泻、食物中毒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2.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病毒性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肠道病毒、诺沃病毒等。
常见的病毒性食源性疾病有肠道病毒感染、诺如病毒相关食物中毒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
3.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寄生虫性病原体主要包括蛔虫、钩虫、包虫等。
常见的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有蛔虫病、包虫病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4. 真菌性食源性疾病真菌性病原体主要包括霉菌、曲霉等。
常见的真菌性食源性疾病有霉菌中毒、麦角中毒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
5. 有毒物质食源性疾病有毒物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常见的有毒物质食源性疾病有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
三、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1.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的监督检查。
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许可认证,定期检查和抽检食品安全。
2. 提高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避免直接用手接触食物,使用餐具。
3. 食品加工和储存注意事项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温度控制,避免食品在高温环境下存放过久。
熟食和生食要分开储存,防止交叉污染。
4. 细心选择食品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检查食品是否完好无损。
尽量选择新鲜、没有异味的食品。
避免购买过期或者变质的食品。
5. 充分烹饪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确保烹调温度和时间足够高。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题一、单选题:(30分)1、食源性疾病不包括()A 已知的肠道传染病(正确答案)B 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C 食源性寄生虫病D 食物中毒2、下面哪种食品是有毒食品,不宜食用()A 发芽的土豆B未彻底煮熟的四季豆C 发毒的花生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3、下列防范食品污染采取的错误措施是()A 饮用洁净的水,把水烧开了再喝B 吃饭前可以不先洗手,饭后洗也可以(正确答案)C 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4、为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化管理,我国制定()A 食品卫生法B 食品安全法(正确答案)C 食品质量法5、未煮熟的菜豆、扁豆含有较丰富的()和皂甙引起食物中毒。
A 红细胞凝集素(正确答案)B 龙葵素C 肉毒杆菌毒素D 蜡样芽孢杆菌6、下列那种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慎用抗生素?()A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B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正确答案)C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D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E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7.下列哪种疾病是因为慢性汞中毒引起的()A水俣病(正确答案)B痛痛病C脚气病D银屑病8、以下哪种烹调方式容易产生致癌物质()A 蒸B煮C 油炸(正确答案)9、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属于()A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正确答案)B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10、紫绀是下列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A 食源性诺如病毒病B 食源性甲醇中毒C 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正确答案)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11、食源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属于()A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正确答案)C 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 寄生电性食源性疾病12、食源性菜豆中毒属于()A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 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正确答案)D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13、食源性毒蘑菇中毒属于()A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 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正确答案)D 寄生电性食源性疾病14、食用发芽或表皮变为青绿色的马铃薯、未成熟的番茄可导致患()A 食源性诺如病毒病B 食源性甲醇中毒C 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正确答案)15、食源性组胺中毒属于()A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 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正确答案)D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二、多项选择题(50分)1.下列属于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是()A 有机磷中毒(正确答案)B 亚硝酸盐中毒(正确答案)C 鼠药中毒(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等)(正确答案)D 砷化物中毒(正确答案)E 假酒中毒(正确答案)F 蘑菇中毒2.下列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是()A 国家法定传染病(正确答案)B 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个案或事件(正确答案)C 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正确答案)D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正确答案)E 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正确答案)3、医疗机构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结束后的1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以下资料()A 纸质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正确答案)B 患者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正确答案)C 患者的血、尿、粪等生物样品:(正确答案)D 电子版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4、食物中毒的处理应包括:()A 迅速抢救中毒者(正确答案)B 禁止继续食用或出售可疑食品(正确答案)C 采集可疑食品及患者排泄物送检(正确答案)D 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及处理(正确答案)E 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正确答案)5、按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定义,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包括()A 食源性共同暴露(正确答案)B 多人发病,且症状相似(正确答案)C有1例及以上死亡病例(正确答案)D 停止食用该食品后,发病不能停止6.王某33岁,因误食喷洒农药后的水果,出现腹痛、呕吐、大汗淋漓,随即到医院就诊,CT检查发现患者右上肺结核,该患者需要上报的报告卡包括()A传染病报告卡(正确答案)B农药中毒报告卡(正确答案)C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正确答案)D肺结核病人转诊卡(正确答案)7、我院急诊科接诊6例集体就餐的亚硝酸盐中毒患者,请问接诊医生应该做哪些工作()A 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正确答案)B 电话通知医院公共卫生科(正确答案)C 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并上报(正确答案)D 协助流行病学检查(正确答案)8、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有()A 明显的发病季节(正确答案)B 有细菌及毒物检测结果证明(正确答案)C 找到可疑食品(正确答案)D 符合该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正确答案)9、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其接诊的病人符合监测对象中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采集()等信息,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并与1个工作日内交到本医疗机构或指定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食源性疾病是由于人们食用了受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引起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它们可以在食物生产、加工、储存和烹饪过程中引入,并在食物摄入后在人体内滋生和扩散。
为了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控制,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食源性疾病的培训资料,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肠道炎症、肠胃炎、痢疾、腹泻、食物中毒等。
二、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和传播方式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还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食源性疾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食物污染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途径。
食物污染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不洁食物或受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例如生食、未经煮沸的水,或者食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人际传播是指感染患者通过接触、飞沫传播、器具污染等途径将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群的情况。
例如,食物处理者在患病时未采取措施,将病原体传播至食品上,再由他人通过食物摄入。
三、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措施1.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后,上厕所后,处理生鲜食材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2. 食材选择和加工:购买新鲜、健康、无变质的食物,严禁使用过期食品;生食和熟食分开加工,避免交叉污染;熟食要彻底加热至透明状态,确保微生物被杀灭。
3. 避免食品交叉污染:将生肉与其他食品分开储存,食材、切菜板、刀具等器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不同生熟食品要使用不同的刀具,避免污染传播。
4. 清洁环境和设备:保持食品加工和储存环境的清洁,经常清理、消毒操作台、冰箱等设施。
5. 合理保存食物:生食要立即处理和食用,剩余食物要尽快放入冰箱储存并避免超过保存期限。
6. 饮用安全水源:使用经过过滤、煮沸或其他消毒处理的安全水源,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或未经净化的水源。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食源性疾病是指人体通过饮食摄入食物或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其传播,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食源性疾病的培训资料。
1.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及分类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或水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引起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食源性疾病可以分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毒性食源性疾病、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和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2.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及传播途径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呕吐、发热、腹痛等。
食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食物或水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接触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3.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方法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遵守以下几点:-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
- 注重个人卫生:洗手、洗菜、熟食等个人卫生习惯要注意,避免病原体通过口腔、鼻腔、皮肤、肺部等进入人体。
- 注意食品储存和加热:食品储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环境条件保存;食物加热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彻底煮熟,确保食品安全。
-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减少患病的风险。
4. 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理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避免传播给他人。
通过以上培训资料,相信大家对食源性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食品安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感谢大家的阅读!。
2016年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及答案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科室: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技术职称: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2.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的易感人群不包括()A.新生儿B.孕妇C.免疫缺陷者D.健康成年人3.食源性阪崎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食品是()A.婴儿配方粉B.生肉及肉制品C.鸡蛋D.蔬菜沙拉4.紫绀是下列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B.食源性甲醇中毒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D.食源性龙葵素中毒5.食源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6.食源性菜豆中毒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7.食源性毒蘑菇中毒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8.食用发芽或表皮变为青绿色的马铃薯、未成熟的番茄可导致患()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B.食源性甲醇中毒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D.食源性龙葵素中毒9.食源性组胺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10.2015年我院的监测结果中,患者的职业未出现的是()。
A.医务人员B.工人C.婴幼儿D.学生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1、食源性疾病的特征包括短暂潜伏期、突发、急性起病和多系统受损。
2.按发病机制分,食源性疾病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
3.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的对象包括个人、医疗机构和事件。
4.2015年我院监测数据中,导致食源性疾病最多的食品种类是蔬菜。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一)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
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
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肝等。
食源性疾病有暴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四)、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6)有一定的季节性。
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五)、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1。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2。
(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3。
(4)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4。
(5)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5。
(六)食物中毒事故报告表(七)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八)报告:发现食源性疾病后,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务科和感控科。
附件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一)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
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
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肝等。
食源性疾病有暴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四)、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6)有一定的季节性。
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五)、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1。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2。
(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3。
(4)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4。
(5)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5。
(六)食物中毒事故报告表(七)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八)报告:发现食源性疾病后,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务科和感控科。
附件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
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内容主讲人:田杰一、什么就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就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得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得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与中毒性,包括常见得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得疾病。
食源性疾患得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得前列,就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得卫生问题。
二、食源性疾病十大危险因素来源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得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得温度与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得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如四季豆或豆浆未煮透)没有去除其中得有毒物质。
7、生吃水产品及其她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得食品。
8、食物得体积过大,烹调得温度与时间不够。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与卫生习惯不良。
10、使用不洁净得水。
三、蔬菜为什么不宜久存?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就是非常危险得,危险来自蔬菜含有得硝酸盐。
硝酸盐本身无毒,然而在储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酶与细菌得作用,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这却就是一种有毒物质。
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得亚硝胺类物质。
储存过久得蔬菜不仅产生有害物质,而且可造成营养素得损失。
实验证明,在30℃得屋子里储存24小时,绿叶蔬菜中得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而亚硝酸盐得含量上升了几十倍。
因此,在市场上采购应当挑选新鲜得,不应贪图便宜而购买萎蔫、水渍化、开始腐烂得蔬菜,这些蔬菜均不可食用。
1、青西红柿未成熟得西红柿含生物碱,人食用后可导致中毒。
青西红柿含有生物碱甙(龙葵碱)其形状为针状结晶体,对碱性非常稳定,但能够被酸水解。
所以,未熟得青西红柿吃了常感到不适,轻则口腔感到苦涩,严重得时候还会出现中毒现象。
食源性疾病培训内容知识食源性疾病培训内容知识11、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要素:1播疾病的媒介——食物;2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③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二)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2、原因:①致病性微生物;②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物,并达到中毒剂量;③食品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有毒成分(如:木薯、河豚鱼、马铃薯);④误食(如:毒蕈、桐油)3、分类:①细菌性食物中毒;②有毒动植物中毒;③化学性食物中毒;④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4、发病特点√①潜伏期短,病势急,很快形成发病高峰,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
②有三个相同点:相同的食物;基本相似的临床症状;相同的进食地点③没有流行余波④引起中毒的食物是在正常数量。
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特点①发病的季节性特点:5到10月②地区性特点:③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④食物中毒病死率特点:较低⑤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分布特点二、细菌性食物中毒(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①发生比重大;②引起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物多见;③有明显季节性,多发季节在5月~10月;④病死率较低(肉毒中毒除外);⑤发生规律:先是食品被污染→微生物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食前加热不彻底;(二)沙门菌食物中毒1、病原学特点:沙门菌属在外界的生活能力较强,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为20~30℃。
水中可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2~3个月。
耐冷耐寒。
不耐热,60℃15~30分钟或100℃数分钟即被杀灭。
2、流行病学特点①好发季节:6~9月②好发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③食品中沙门菌的来源:家畜、家禽的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未经彻底消毒的鲜奶;禽蛋在经泄殖腔排出时蛋壳表面被污染;熟制食品生熟交叉污染;3、临床表现前驱症状:恶心、头痛、发热、面色苍白、发冷胃肠炎症状:呕吐、腹泻、腹痛、黄绿色水样便、发热38℃~40℃ 急救治疗: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重症者可以给予抗菌素4、预防措施√①防污染:牲畜进行兽医卫生检验;宰场注意防止宰后污染;加强肉类食品在储藏、运输、加工、烹调和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管理②控制细菌繁殖低温环境:目的是使细菌不要繁殖达到10万的数量。
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内容主讲人:田杰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二、食源性疾病十大危险因素来源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如四季豆或豆浆未煮透)没有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质。
7、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10 、使用不洁净的水。
三、蔬菜为什么不宜久存?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是非常危险的,危险来自蔬菜含有的硝酸盐。
硝酸盐本身无毒,然而在储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这却是一种有毒物质。
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
储存过久的蔬菜不仅产生有害物质,而且可造成营养素的损失。
实验证明,在30 C的屋子里储存24小时,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而亚硝酸盐的含量上升了几十倍。
因此,在市场上采购应当挑选新鲜的,不应贪图便宜而购买萎蔫、水渍化、开始腐烂的蔬菜,这些蔬菜均不可食用。
1 、青西红柿未成熟的西红柿含生物碱,人食用后可导致中毒。
青西红柿含有生物碱甙(龙葵碱)其形状为针状结晶体,对碱性非常稳定,但能够被酸水解。
所以,未熟的青西红柿吃了常感到不适,轻则口腔感到苦涩,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中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