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20铁建设【2010】5号关于发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 格式:pdf
- 大小:147.94 KB
- 文档页数:4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4.9。
1 水泥质量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6.2。
1条的规定.4.9。
2 旋喷桩的布置范围、数量和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4。
9。
3 水泥浆配合比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计量检查。
4.9。
4 旋喷桩的施工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4。
9。
5 身无侧限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桩数的2%,并不少于5根,每根桩在成桩28d后取3个试样(在桩径方向1/4处、桩头至桩长2/3长范围内垂直钻芯);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且不少于1根。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和见证取样检测。
4。
9。
6 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总桩数的2‰,且每基坑不少于1处;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测.检验方法:平板载荷试验.4.9。
7 旋喷桩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9。
7的规定。
表4.9.7 旋喷桩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桩孔数的2%,并不少于5根。
5。
1.1 模板及支架、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的施工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第4。
1节、第5.1节、第6.1节和第8.1节的有关规定。
5.1。
2 基坑开挖前应按地质、水文资料和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指定施工方案,确定开挖范围、开挖坡度、支护方案、弃土位置和防、排水等措施。
5.1.3 基坑土方施工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5.1.4 当基础底面处于软硬不匀地层时,应由勘察设计部门提出处理方案。
5.1.5 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应将倾斜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2 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3 砌筑基础时,应在基础底面先铺一层5~10cm水泥砂浆。
铁道部文件(铁建设〔2010〕151号)关于印发铁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等十二项费用设计概预算计列指导意见的通知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投资、集装箱公司:为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设计概预算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土地预审费、桩基检测费、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费、临时用地复垦方案报告编制费、地震安全性评估费、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费、压覆矿藏评估费、环境保护专项监理费、水土保持监测费、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验收报告编制费、通航论证费等12项其他费的计列,现印发《铁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等十二项费用设计概预算计列指导意见》,各建设项目应严格控制此类费用的支出。
本指导意见凡有费率或费用取值范围的费用项目,编制设计概预算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工作量大小、工作难易程度,经分析论证后可在规定的范围内浮动。
当国家、相关部委、行业或地方政府发布相关费用标准后,按其标准规定执行。
施工图审核费、环境影响报告编制与评估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编制与评估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城市道路占用费、河道占用补偿费、施工图审查费、用地勘界费、文物保护费、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购建费,静态检测、联调联试、运行试验与安全评估费等费用按照国家、相关部委、铁道部或工程所在地的相关标准,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分析计算确定,并随设计文件一并送审。
目前铁道部实行施工图审核与施工图审查合一制度,施工图审核费(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费外)按铁道部相关规定执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费按地方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林地资产评估费按工程所在地相关标准计算,列入设计概算第一章拆迁及征地费用项下,与征地拆迁补偿费一并处理。
设计咨询服务费及航道养护费等费用不得计列。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O一O年八月三十一日铁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等十二项费用设计概预算计列指导意见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是指为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对铁路工程建设运营造成的损失,按照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所需的费用。
1 总则1.0.1为统一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小于、等于160km/h客货共线标准轨距的新建、改建Ⅰ、Ⅱ级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1.0.3 采用本规范进行设计时,荷载及桥涵基本构造应按铁道部现行的《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³³³³)的规定采用;结构抗震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的规定。
1.0.4铁路混凝土桥梁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宜优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1.0.5 桥梁上部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竖向和横向及抗扭刚度。
采用T型梁时,必须对横隔板施加预应力将梁片连为整体,必要时桥面应连接。
1.0.6特殊结构及代表性桥梁应进行车桥耦合动力分析,其行车安全性、平稳性及舒适度指标应符合铁道部现行的《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³³³³) 1.0.9条的规定。
1.0.7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以包括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
2.1.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以用预应力钢材预先施加应力的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
2.1.3桥跨结构(上部结构) bridge superstructure梁桥支承以上或拱桥起拱线以上,跨越桥孔的结构。
2.1.4简支梁 simply supported beam两端为铰支承的梁。
2.1.5连续梁 continuous beam有三处或三处以上由支座支承的梁。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正文:----------------------------------------------------------------------------------------------------------------------------------------------------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2013年9月)为确保铁路运营安全,现发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局部修订条文,请各单位按以下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一、工程设计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设置桥上反向曲线时,应确保桥梁结构和列车运行安全。
二、设计单位要认真做好工程项目总体设计,高度重视线形选择和优化,切实加强专业间沟通和协调,确保桥上反向曲线符合标准要求。
三、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敷设在T梁等桥上的各类电缆槽相关工作,确保电缆槽设置符合标准要求。
四、尚未开工的项目,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按本通知要求进行一次全面核查。
凡因执行本通知需变更设计的,由建设单位组织并按规定程序办理。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局部修订条文一、第3.4.5条修改为:桥上线路除应符合《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上线路必需设在反向曲线上时,其夹直线长度应大于一个运行列车长度。
2.困难条件下,桥上反向曲线不能满足上款要求时,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条文说明〕随着铁路建设项目中桥梁数量的逐渐增加和桥梁长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线位受控因素的增多,使得桥上线路设置情况愈加复杂。
当桥上反向曲线的夹直线长度大于一个运行列车长度时,理论上已不存在由反向曲线带来的不利影响。
反之,对于反向曲线夹直线长度达不到一个运行列车长度的,列车从一曲线进入另一曲线时,会对桥梁结构受力和列车运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建设〔2010〕241 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 for constructional of railwayconcrete engineering2010—12—08 发布2010—12—08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 for constructional of railwayconcrete engineering主编单位: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2010 年12 月8 日2010 年·北京2前言本技术指南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9 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9〕34 号)的要求,在《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的基础上,充分吸纳京津、武广、郑西、合宁、合武、石太、东南沿海、沪宁等高速铁路的建设、运营经验编制而成的。
本技术指南的编制工作紧紧把握铁路工程总体技术路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路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本指南以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依据,重点对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工法、质量保证措施作出了规定,反映了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充分体现了我国铁路工程的技术特点和施工控制要求。
本技术指南由13 章组成,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特殊混凝土(砂浆)、防腐蚀强化措施施工、砌体工程、冬期施工、夏期施工、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另有7 个附录。
本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如下:1. 落实“六位一体”建设管理要求,对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控制、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提出了针对性管理措施。
2. 反映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内涵,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提供了配套性标准规定。
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等11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法规类别】铁路运输【发文字号】铁建设[2010]257号【发布部门】铁道部(已撤销)【发布日期】2010.12.27【实施日期】2010.12.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等11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10]257号)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现发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 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05)、《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 10008-2006)、《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 2007)、《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89号)、《铁路GSM-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 [2007]92号)、《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 10004-200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共11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铁道部原发上述11项标准相应条文及相关内容同时废止。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等11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一、《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第3.3.8条改为:3.3.8 在下列情况下,桥上基本轨的内侧应铺设护轨:1 桥长大于50m的有砟桥面及无砟无枕桥梁;桥长大于 20m的明桥面钢梁桥;桥长大于等于10m,且桥上线路曲线半径在600m及以下,或桥高(轨底至河床最低处) 大于6m的明桥面钢梁桥;2 跨越铁路、重要公路、城市交通要道的立交桥;3 双线桥各线均应铺设护轨。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条文说明
本条是根据铁道部铁建设【2003】76号文件的《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范》的要求
修改的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铁路运输在数量和质量俩个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
在2020年前我国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铁路肩负着提供动力支持,当前先行的重要历史使命。
因此,铁路必须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主共方向应是‘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
我国铁路网总规模的研究提出,在既有主要铁路干线改造成最高时速160km及以上的客货混运的快速线的同时,尚需新建东部沿海地区的(如宁波—深圳),西部通往东部的(西安—南京),西南通往华东的(如成都—重庆—武汉—上海)等多条快线,形成于高速客运专线相配合的时速160~200km及以上的快速铁路网,把我国各大城市间的距离缩短,使铁路运输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达成或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铁路运输水平。
玈客列车提速后,货物列车与客运列车速度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基于对铁路运输组织以及线路轨道结构曲线地段超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