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304.47 KB
- 文档页数:2
气管异物堵塞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堵塞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间145例小儿气管异物堵塞患者,积极对患儿急救与护理。
结果:全部患儿均在术后6 d内痊愈出院,无不愈病例出现。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不良并发症发生。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能有效地提高疾病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气管异物堵塞;护理1 绪论气管异物阻塞是常见的急危症,如抢救不及时易引起窒息导致死亡。
异物阻塞呼吸道常发生在幼儿之中,幼儿咽喉防御功能不健全,在进食或者玩耍时口中含有瓜子、花生米或其他异物,突然大哭或咳嗽后大口吸气时,异物会突然阻塞气道[1]。
有文献指出1岁以内的意外死亡病例中40%为呼吸道异物所致,因此小儿气管异物堵塞的急救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2]。
我们总结了自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间145例小儿气管异物堵塞患者治疗护理经验,并分析如下。
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性资料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间共有145例小儿气管异物堵塞患者,其中男98例,女47例,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10岁,5岁以下138例,占95.2%;病程为2h至1年。
取出的异物主要为为花生米、西瓜籽、葵花籽、玉米粒以及蚕豆,异物多见于右支气管内,其中右支气管内118例,占81.4%;左支气管内19例,占13.1%;总支气管8例,占总例数5.5%。
临床。
主要表现为咳喘、阵发性呛咳、发热和呼吸困难。
2.2 护理方法2.2.1术前护理首先向患儿家属询问病史,明确异物吸人史,并且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咳嗽等情况,判断异物所在部位及运动情况。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备好氧气枕、气管切开包、心电监护仪,选择与患儿相符的的气管套管和吸痰管等急救装置。
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活动,防止加重心肺负担,保持患儿上身直立或半卧位,以免异物上下活动卡在声门导致突然窒息。
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简单向家属介绍气管异物堵塞相关知识,防治其盲目自行治疗患儿。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及预防作者:吴艳秋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30例患儿痊愈出院。
结论:做好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及预防,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护理;预防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
多发生在4岁以下的小儿,原因是小儿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咽反射弱,也就是一旦异物呛入,无法通过强的咳嗽反应咳出异物,导致异物吸入气管。
轻者可致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损害,重者可能因窒息死亡。
我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3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全部手术取出,无一例死亡,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病人,男20例,女10例,年龄1—8岁。
异物种类如花生米、瓜子、豆类、果核等。
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要设法让其安睡,避免身体震动,避免各种原因导致患儿刺激性咳嗽,防止咳嗽震动后在支气管的异物松动,,又回到总气管来而发生呼吸困难和窒息的危险。
2.1.2心理护理支气管异物以阵发性呛咳及吸气性困难为临床表现。
因此,护士应仔细询问患儿家属病史,通过对患儿的抚摸及用亲切的话语询问患儿病史,与患儿沟通,使患儿及家属产生信任感。
2.1.3抢救物品准备床头备齐氧气、吸痰器、喉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额镜灯等抢救物品。
2.2术后护理2.2.1全麻术后未清醒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有无发热、胸痛、咳嗽、咳痰,积极预防发生气管炎、肺炎。
2.2.3饮食指导,术后1—2天给予流质饮食,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喂食要小心,不宜过快过急,以免食物呛入气管,诱发呼吸道感染。
3 健康教育3.1首先应教育儿童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小儿进食时,不要引逗他们哭笑、说话或惊吓,如果小儿已经哭闹,不能再硬逼其进食,否则容易导致异物进入呼吸道。
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护理体会作者:付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的预防与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气管异物患儿的发病因素和护理方法。
结果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痊愈出院。
结论避免支气管异物重在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救治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异物;护理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危重急诊之一,5岁以下儿童多见,其中60%-70%为3岁以下儿童。
临床症状为憋气、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更甚者会窒息,甚至死亡。
我院采用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治疗62例支气管异物病例,疗效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气管异物患儿42例,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1岁以下6例,1-3岁19例,3-5岁17例;农村患儿30例,城市患儿12例;异物存留时间1h-12d。
均为外源性异物,其中植物性异物28例,动物性异物3例,化学性异物6例,矿物性异物5例。
患者不同程度表现出憋气、咳嗽、呼吸困难等,住院2d-12d治愈出院。
1.2 治疗及结果所有患儿入院后当天完善相关检查,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手中全麻。
42例均成功取出异物,术后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
1例术中麻醉过浅,患儿骚动,出现气道内出血;2例低龄患儿出现喉水肿,均对症治疗,恢复良好。
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平喘、抗感染治疗,均预后良好,痊愈出院。
1.3 术后并发症喉水肿、气道内出血是常见术后并发症。
1.3.1 喉水肿小儿生理结构决定其喉腔狭窄、软骨脆弱,粘膜下组织疏松,而术中支气管镜较粗,反复插镜容易损害小儿咽喉部位;小儿又生性好动,术中经常变动头颈部体位,造成喉镜与喉腔产生摩擦,刺激喉粘膜,容易引起喉头炎性水肿;术后患儿喉部不适,常引发其情绪不稳、大声哭闹,长时间哭闹极易诱发喉头水肿。
1.3.2 气道内出血异物长时间存留气道内,刺激气道壁,术中钳取异物操作过程中气管壁损伤,造成出血。
气管、支气管异物护理常规一、概述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3 岁以下最多。
【临床表现】当异物吸入气管后,立即发生剧烈呛咳、憋气、面色青紫、呼吸不畅,随后出现发热、呛咳,肺部听诊时,病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闻及湿罗音。
【特殊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同时可取出异物。
二、术前护理(一)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异物引起呼吸道粘膜炎症有关。
2、恐惧(家长) 与病情紧急、手术危险性大有关。
3、潜在并发症:窒息、感染、心衰、气胸。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有无气急、紫绀,保持安静,避免哭闹。
入院后立即通知医生,呼吸困难的给予氧气吸入,准备好吸引器、监测氧饱和度的变化。
(2)严密观察心率,如有心衰按医嘱静脉注射西地兰,积极纠正心衰,为手术创造条件。
(3)注意观察有无体温升高、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2、心理护理对患儿关心爱护,态度和蔼,理解家长的紧张和恐惧,给予心理支持。
同时告诉家长呼吸道异物有危及生命的可能,手术取出异物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以及取异物的危险性、手术过程可能发生的意外。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呼吸道梗阻、感染、咯血、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气胸。
(二)护理措施1、按全麻术后护理。
2、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喉头水肿症状。
按医嘱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注意心率和氧饱和度的变化。
(2)如有咳嗽、气急、高热,常为异物部分残留使肺炎加重,应通知医生。
(3)控制肺部炎症,全身应用抗菌素。
3、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注意气管分泌物中有无残留的异物。
4、向家长说明术后拍胸片复查的重要性,肺部炎症控制后才能出院。
5、健康教育(1)避免给5岁以下小儿吃花生、瓜子、豆类食物,使用能够进入口、鼻中的小玩具。
(2)进食时不要嬉笑、哭闹、打骂,以免深呼吸吸气时将异物误吸入气道。
(3)教育儿童不要口中含物玩耍,如已发现,婉言劝说,使其吐出,不能用手指强行掏取,以免引起哭闹吸入气道。
气管异物的院前救治措施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幼儿.当小孩边吃边玩时,突然停止活动,出现哭闹、阵发性高声呛咳、阵发性喘鸣、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继而窒息、神志不清和昏迷等时,应怀疑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是导致小孩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1~5岁的儿童,由于其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
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糖块、硬币、黄豆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
下面介绍几种易于掌握的救治方法:1.立即塞一个牙垫或类似牙垫的代用品,把口张开,以便从口腔中排出异物。
2.向病者口腔内伸进食指或一个大棉签,或牙刷柄,直达咽部,刺激其作防御性深呼吸。
3.设法使病者增加上腹部的腹压以排除气管异物。
l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搂住病人腰部,用右手拇指的根背部顶在病人上腹部,左手叠于右手之上,间断向被救人的胸腹部上、后方用力挤压,借助膈肌压缩肺脏,产生气冲将气管内异物排出。
2当病人昏倒时,可将其仰卧,抢救者可双膝跪于地,面对病人,张开双腿于其两测,上身前倾,握紧右拳,置右拳于剑突直下方,左掌紧压右拳,突然迅速地向下朝前内方向垂按其中上腹。
此时患者可能于受重压之后呕出胃内容物,同时,也可见喷咳出梗于气管的异物.为了避免再度吸入胃内容物,当咳出异物时应令其侧卧。
4.如果病人为小儿时,还可施行下列三种现场急救法:1急救时救护者:取坐位,让小儿面向前坐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小儿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重复进行。
2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小儿,可让其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捶其背部。
3两名救者时,可1人将小儿倒提离地,1人用手拍背,掏咽部,可使异物迅速排出。
以上诸法,都是现场急救中行之有效的,只要掌握要领,不需特别训练,大都可以获得成功。
当然,如不成功应速送医院抢救。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防治病人应有明确的异物病史,其症状通常可分成以下四期:1.异物进入期:病人多于进食中突然发生呛咳、剧烈的阵咳及梗气、可出现气喘、声嘶、紫绀和呼吸困难.若为小而光滑的活动性异物,如瓜子、玉米粒等,可在病人咳嗽时,听到异物向上撞击声门的拍击音,手放在喉气管前可有振动感.异物若较大、阻塞气管或靠近气管分支的隆凸处,可使两侧主支气管的通气受到严重障碍,因此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2.安静期:若异物较小,刺激性不大,或异物经气管进入支气管内,则可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咳嗽和憋气的症状很轻微,甚至消失.而出现或长或短的无症状期,故使诊断易于疏忽.3.刺激或炎症期:植物类气管异物,因含游离酸,故对气管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豆类气管异物,吸水后膨胀,因此容易发生气道阻塞.异物在气道内存留越久,反应也就越重.初起为刺激性咳嗽,继而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气管粘膜肿胀,而出现持续性咳嗽、肺不张或肺气肿的症状.4.并发症期:异物可嵌顿在一侧支气管内,久之,被肉芽或纤维组织包裹,造成支气管阻塞、易引起继发感染.长时间的气管异物,有类似化脓性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咳痰带血、肺不张或肺气肿,引起呼吸困难和缺氧.救治方法:气管异物停留越久危害越大,因此,气管异物一般均应尽早取出,以避免或减少发生窒息和其他并发病的机会.1.病人一般情况较好时,可在直达喉镜或支气管镜下,将异物及时取出.2.为防止术后喉水肿,可给予抗生素或激素.青霉素80万单位,每日2次,肌注,地塞米松5-10 mg,每日一次,肌注.3.病人如无明显的呼吸困难,但因有支气管或肺炎等严重并发病而有高热和一般衰弱或脱水现象严重等,宜先行抗炎和补液治疗.密切观察有无突发呼吸困难,待体温下降,一般情况好转,再进行异物取出术.4.若病情严重,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则应先做气管切开,镇静、给氧.预防:当幼儿在进食时哭闹、嬉笑、跑跳或口内含着小物品突然深吸气时,就非常容易将异物吸入气管中。
气管异物病人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概述气管、支气管异物(foreign bodies in the trachea and bronchi)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吸人气道的异物种类多样,分为植物性异物、动物性异物、矿物性异物与化学合成品,临床上以植物性异物多见,如花生、瓜子、核桃等坚果。
植物性异物富含游离脂肪酸,可导致气管黏膜弥漫性炎症反应,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
其他种类的异物对组织刺激相对小,炎症相对轻微。
异物呛入气管首先会引起剧烈的反射性咳嗽,以及急性缺氧、口唇发绀、面色青紫等。
病人的症状与异物的大小形态、堵塞的位置、存留时间密切相关。
异物堵塞在主气道时,发生窒息的危险性要比左右支气管大。
异物较大时可引起窒息,异物较小时常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呛咳。
异物长时间停留在气道内,容易在呼吸道上产生肉芽,继发肺部感染及肺不张。
长时间缺氧会导致多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是学龄前儿童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气管、支气管异物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当发生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时,可首先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
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无效,应立即入院行气管镜或纤维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
气管镜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是临床上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常用方法,若经以上方法无法取出,应开胸取出异物。
护理难点及对策一、术前护理难点及对策难点1 呼吸道的管理及预防窒息的发生解析:病人剧烈活动或拍背部会造成异物移位,刺激咽喉引起喉痉孪或阻塞声门、气管而造成呼吸困难加重或窒息,同时会增加耗氧量。
因此,做好围术期呼吸道的管理,预防窒息的发生尤为重要。
对策:1.密切观察病人神志,口唇、面色有无发绀,呼吸的频率及深度,有无三凹征、喉鸣音、阵发性呛咳等症状。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嘱咐家属照顾好病人,保持病人处于安静状态,减少活动,避免哭闹、跑跳、拍背等,禁食禁饮,等待手术治疗。
小儿气管异物急救与护理探讨作者:张俊红宫本娜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32-0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干果及文具用品种类的食用和使用增加,临床上气管异物的出现有增无减,异物的性质、形状、种类、所嵌入的部位、体内存留的时间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手术治疗,完善的术前准备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治愈率,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我科自2011年收治3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人,因我们掌握了护理要点,及时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积极配合医生,做好了术前、术后护理及预防性健康知识的指导,使病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气管异物患儿30例。
男18例,女12例,年龄7/12 岁-6岁,平均年龄1.5岁。
异物存留时间:最短2h,最长2月,大多数1-3d。
异物种类多为:瓜子、花生、黄豆、板栗、松子仁等。
单侧气管异物20例,以右侧为主,总气管异物10例,农村20例,城市10例。
1.2 手术方式: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
2 急救解除呼吸道梗阻,争分夺秒的抢救患儿的生命。
2.1 院前急救:当孩子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家长首先要保持镇静,千万别惊慌,积极的清除鼻腔和口腔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然后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除。
2.1.1 推压腹部法: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咯出。
2.1.2 拍打背法: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小儿气管异物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小儿气管异物(Foreign Body in Trachea,FBT)是指异物误入气管,引起气管和支气管阻塞的一种情况,是小儿急性呼吸道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本文从小儿气管异物的定义、原因、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定义小儿气管异物是指异物被误吸入小儿气管内,堵塞气流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阻塞症,其气道进出口完全或部分被塞住,出现突然哮喘、窒息等症状,需紧急处理。
原因小儿气管异物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1.年龄:小儿能够坐立后,出于好奇心和自我探索,经常探手摸向口鼻,或将玩具、食品、铅笔等塞入口中,易导致异物误吸。
2.食物:小儿在吃、喝时,常常因为贪婪或者食物味道刺激而咬嚼不细或者咽下较大的食物,导致其卡在气管或食道口。
3.玩具、杂物等:小儿在游戏中,因为好奇心和自我探索,或玩具本身设计不安全,易导致游戏装备、家用品等卡在气管或食道口。
4.身体情况:如麻醉术后、失去知觉、突然惊恐等也会导致气管异物。
症状小儿气管异物的症状有以下几类:1.窒息症状:小儿出现发绀、大汗淋漓、呼吸窘迫等症状,可导致生命危险。
2.咳嗽症状:咳嗽反复而不能止,尤其是干咳。
3.声音异常:声音嘶哑或者直接消失,出现声音变调或者反复惊叫等。
4.呼吸困难:出现呼吸窘迫、哮喘等表现。
5.吞咽困难:反复抠挠喉咙,表示出现异物感。
诊断小儿气管异物的确诊,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病史询问:询问孩子的生活习惯、玩具、游戏等情况,以及是否有过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2.体格检查:查看小儿胸腹部是否上下活动受限,呼吸音是否变化、是否出现双肺干性啰音等。
3.辅助检查:可以使用X线、CT、纤维支气管镜等多种检查手段进行检查,发现异物进入气道,可快速诊断病情。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家长需要加强预防教育,如下措施可以参考:1.家长在小儿生活中,注意观察其行为变化,杜绝玩具部件松动或破损等情况。
小儿气管异物急救护理摘要:目的笔者主要就小儿气管异物急救护理的相关问题实施讨论,进而为临床治疗气管异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随机性选择2016-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17例气管异物患儿,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急救护理。
结果17例气管患儿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患儿均康复出院。
结论通过对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并观察其临床表现,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气管异物;急救治疗;护理引言:气管和支气管是常见的临床术后并发症,一般来说,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较为常见,成年人中较为少见。
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实施准确的判断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5例,且患儿的年龄跨度为8个月~9岁,平均(4.67±1.85)岁,患病的平均时间为(2.39±1.76)d,且所有的患儿经过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17例患儿均实施气管异物取出,且麻醉方式为全麻。
2 结果所有的患儿均是一次性手术成功,取出异物,且患儿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均成功出院,术后无1例并发症出现。
3 急救治疗3.1 并发症期因为异物造成的住院患儿一般会伴随有咳嗽和发热等症状,因此有必要根据患儿的并发症实施针对性治疗,同时还需要实施吸氧治疗以及控制好输液的速度,一旦患儿的病情稳定之后,需要实施气管异物取出术。
3.2 异物进入期有些患儿在进食的过程中出现突发性咳嗽或者梗气,以及气喘等。
一般来说,引起患儿梗塞的主要异物是体积较小的活动性异物,常见的有花生米等。
且患儿在咳嗽的过程中能够听到异物撞击的声音,若将手放在患儿的喉咙,能够听到微弱的振动感。
3.3 异物嵌顿期异物会在患儿的声门处发生堵塞,进而对患儿的气管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状况,一般来说,患儿会表现出三凹征、紫绀以及大汗淋漓等症状。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异物吸入史,异物种类、性质和大小、形状。
2、评估患者有无剧烈咳嗽、憋气、喘鸣音、面色潮红、呼吸困难等。
(二)护理措施1、休息活动:静卧休息,小儿应避免引起其哭闹的一切因素以防止窒息。
2、心理护理: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安慰和鼓励患者,减轻或消除焦虑心理。
3、饮食护理:禁食、禁饮。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准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
5、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情况紧急时,直接进行手术抢救。
(三)健康指导要点指导患者安静少言,有效呼吸。
(四)注意事项忌用吗啡、派替啶等抑制呼吸的药物。
二、术后护理(一)护理评估1、了解术中异物取出情况。
2、评估和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有无声嘶、吸气性呼吸困难、犬吠样咳嗽等喉水肿、气胸征象。
(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体位护理:全麻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可自动卧位。
(2)心理护理: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安慰和鼓励患者,减轻或消除焦虑心理。
(3)饮食护理:清醒6小时后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第二天改普食。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净分泌物,防止误吸;予以氧气吸入。
3、症状护理: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按照医嘱对症护理。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
5、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喉水肿:当出现声嘶、吸气性呼吸困难、犬吠样咳嗽时,应予吸氧,按医嘱用抗生素和激素。
特别注意呼吸型态,如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必要时气管切开。
(2)气胸:当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突然加重,肺呼吸音消失,X线示:肺部压缩,应立即胸腔闭式引流。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口腔卫生。
2、指导患者进食时不可嬉笑、哭闹、追逐。
(四)注意事项1、婴幼儿避免进食花生、瓜子、豆类等带硬壳的食物。
2、纠正小儿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
3、如咽内有异物,绝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可用大块食物咽压,可设法诱其吐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8-12-18T10:36:36.7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5期作者:刘秀
[导读]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总结31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治疗及护理体会,结果3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出现术中并发症,无一例死亡,护理重点在于做好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及做好各种急救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可靠保障。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异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298-02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常见的异物多为植物性异物,如花生米、葵花籽、豆类等,但有时也有一些特殊的异物如圆珠笔笔帽、塑料玩具等,一般此类支气管异物与进食无关,异物形状各异、质地不同。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病情严重,处理不当常带来生命危险。
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科对31例小儿行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共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12个月~10岁,3岁以下28例,占90.3%,异物发生至就诊时间为1h~1个月。
异物种类:花生米、葵花籽、塑料玩具等。
异物存留部位:右侧支气管异物2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7例,气管异物1例。
主要症状:呛咳(或干咳)26例,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10例。
所有患儿均采用全麻,在硬性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
31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出现术中并发症,无一例死亡。
2.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了解病情、观察病情及判定异物阻塞部位入院后应详细询问患儿发病史,有无典型的异物吸入史和异物接触史,异物吸入时间、种类和形状,发病当时的症状、院外处理情况及呼吸困难的发作情况等。
2.1.2严密观察病情及判定异物阻塞部位首先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口唇发绀、面色潮红或面色苍白;观察患儿的颈部,颈部的胸骨上窝有无凹陷,颈静脉是否怒张;观察患儿胸廓,是否有三凹征,双肺呼吸动度是否相同,颈胸部皮下是否有气肿。
若听诊时可闻及哮鸣音,局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则异物停留在患儿支气管下部;若患儿有剧烈呛咳,憋气和作呕等症状,且症状有缓解的患儿,多为异物进入气管;若异物进入喉部及声门下时,则会有剧烈呛咳、喉喘鸣、声嘶、面色紫绀、吸气性呼吸困难,继而可导致喉阻塞,能在数分钟内引起窒息。
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必要时配合医生采用环甲膜穿刺或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
2.1.3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接诊急危重症呼吸道异物患儿时,迅速做出处理,立即面罩吸氧,及时通知医生、手术室和麻醉科,尽快将患儿送入手术室。
所有人员迅速到位手术。
平诊患儿禁食禁水6h以上,按照患儿的年龄选择适当管径和长度的气管套管和吸痰管,备好氧气、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及治疗。
2.1.4重视心理护理呼吸道异物的患儿及家属,特别是急危重症患儿及家属存在严重的恐惧焦虑感,而精神高度紧张更易引起患儿的喉头痉挛,加重呼吸困难。
因此,术前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工作,做好相关解释工作,讲解相关知识,增加家属信任,稳定患儿情绪,避免哭闹,以防异物随呼吸或体位变动改变位置而引起窒息。
2.2 术后护理
2.2.1掌握患儿手术情况患儿回病房后,详细了解术中情况和麻醉状况,异物取出是否完整和顺利,有无声带损伤,有无呼吸道粘膜损伤和出血,继续观察痰中有无残留异物。
2.2.2术后患儿观察重点观察患儿有无紫绀,呼吸有无喉鸣,术后24~48h内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面色、血氧饱和度和两肺呼吸音等,做好记录,给予吸氧,尽量少摇动患儿。
2.3 注意观察并发症
2.3.1急性喉水肿,特别是对于声门下异物,气管内不规则异物,术中下镜次数过多或用力过大患儿,术后易出现水肿,轻者声音嘶哑,稍重则表现为吸入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
床边常规备抢救物品,如吸引器、气管切开包,术后预防性应用类固醇皮质激素,以防窒息发生。
2.3.2纵膈气肿、气胸和皮下气肿,阻塞性肺气肿明显或剧烈咳嗽时,可使细支气管或肺浅表组织破裂,发生气胸、纵膈或皮下气肿。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术后常规行胸透或X线胸片检查。
2.3.3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紫绀,心率加快等。
临床护理中要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量,及时观察并监测心功能。
2.3.4感染,植物类或污染物体所致的呼吸道异物易引起植物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
患儿年龄越小,异物停留时间越长,气道阻塞越严重,支气管肺炎症状就越重,出现该并发症时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及相应的护理。
3.健康宣教
3.1 告知5岁以下小儿尽量勿食用花生米、瓜子等小颗粒食物,教育孩子进食时应安静、不嬉笑、不打闹,避免哭啼进食,集中注意力细嚼慢咽。
3.2 利用患者工休会,对患儿家长集体宣教,强调患儿看护,物品妥善放置,良好进食习惯,在小儿活动范围内应避免存放小物品,如小纽扣、塑料玩具等,防止发生意外。
3.3 教会家长现场救护措施
3.3.1倒立拍背法对于婴幼儿,家长可立即倒提两腿,使其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可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3.3.2催吐法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适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
3.3.3海利希手法[1] 救护者抱住患儿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进
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
以上方法未奏效,应分秒必争尽快送耳鼻喉科,切不可拖延。
4.讨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常见于小儿,主要原因是小儿磨牙尚未萌出,咀嚼功能不完善和保护作用不健全,不易嚼碎硬食物。
小儿进食或口内含有物品时,防止哭闹、打笑或跌倒,否则易将口内含物吸入支气管内[2]。
小儿气管狭窄,尤其是1岁~2岁的小儿气管仅长7cm,内径约0.6cm[3],另外由于小儿爱哭及咳嗽反射不健全,又无自制力,故异物易呛入气管、支气管而危及生命[4]。
切勿打闹、否则也易因为异物吸入支气管内。
因此,医护人员对家长进行预防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教育,加强小儿安全监管意识,尽量让小儿远离危险物品,而且5岁以下小儿不应给其瓜子、花生等食物,医护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尽快将异物取出,做好健康宣教,保护患儿健康。
【参考文献】
[1]卢锡芝,谢建英,陈惜遂.小儿气管异物的抢救与护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10):713.
[2]阎承先.气管食管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9.
[3]阎承先.小儿耳鼻咽喉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04.
[4]肖美云.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46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