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异物临床护理体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预防及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患儿的发病因素及护理方法。
结论详细了解异物吸入史、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是成功抢救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关键。
标签:小儿;支气管异物;护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381-01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尤以1-5岁为多见。
临床症状轻者可致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损害,重者可能因窒息死亡。
误吸异物后,自行排出的机会极少,早期手术取出异物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共收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56例,均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加异物取出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共收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6个月至9岁;城市患儿15例,农村患儿41例;异物主要为植物性异物:花生米、豆类、榛子、瓜子壳,偶尔有笔帽、塑料珠子、硬币等异物。
患儿不同程度表现出憋气、咳嗽、呼吸困难等,住院3天一14天治愈出院。
1.2 方法56例患儿入院当天完善相关检查,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加异物取出术,56例均经口成功取出异物。
1.3 结果46例术后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4例出现喉水肿;6例术后并发肺炎,所有患儿术后均给予抗炎及超声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并进行严密的观察与护理,康复出院。
1.4术后并发症气管、支气管内有异物时,由于缺氧,可使肺循环阻力加大,心脏负荷加重而并发心力衰竭;当肺气肿严重及咳嗽剧烈时,可导致细支气管或肺泡破裂而并发气胸、纵膈气肿或皮下气肿;气管异物取出术也有并发喉头水肿、急性喉痉挛的可能性。
2 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急症。
首先应将患儿安置在抢救室,床旁准备好气管切开包,氧气、吸痰器及监护仪等急救物品。
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07-21T16:16:39.0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作者:梁鸿飞[导读] 小儿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临床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
梁鸿飞黑龙江省北安市五官医院黑龙江北安 164000【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和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耳鼻咽喉科救治的气管异物患儿4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围术期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对症护理和并发症防治措施。
结果本组44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发热5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
结论加强支气管异物患儿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和预防并发症,挽救患儿生命。
【关键词】支气管异物;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小儿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临床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
由于小儿的食管、气管发育不健全,在进食硬物或进食时跑跳、哭笑或玩闹时,易使异物吸入气管及支气管,导致呼吸道阻塞和梗阻[1]。
支气管异常临床表现为憋气、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更甚者会窒息,甚至死亡[2]。
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耳鼻咽喉科对44例气管异物患儿实施围术期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44例,其中男患儿25例,女患儿19例;年龄1~7岁,平均(3.5±1.5)岁。
1~3岁26例,3~5岁12例,5岁以上6例;气管内异物26例,右支气管异物11例,左支气管异物7例;临床表现:喘憋15例、咳嗽13例,呼吸困难11例、吞咽困难5例。
住院时间:3~11d。
1.2治疗方法术前禁食6h,术前给予地塞米松、阿托品等抗感染和解痉药物,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
术后给予抗菌药物。
2护理措施2.1急救护理患儿入院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呼吸、脉搏、血压情况,给予低流量吸氧,监测心动图,检测血氧饱和度。
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急危症之一,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
因小儿咳嗽反射及喉的保护作用不健全,在进食时哭笑、逗玩、惊吓等诱因,促使异物吸入气管及支气管内,可出现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1.异物吸入后立即发生剧烈的痉挛性咳嗽、面潮红、憋气。
2.呼吸困难,异物大者可窒息。
3.阵发性呛咳、喉喘鸣。
4.异物随气流向上冲击声门下区,偶可听到拍击音。
5.感染时高热,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症状。
我科于2009年12月~2011年2月,共收治气管异物患儿118例,男73例,女45例,异物存留时间:最短1h,最长53天,大多数1~3天。
异物有花生米、葵花籽、黄豆,蚕豆,西瓜子等。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术前护理:气管异物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病情危急,加之婴幼儿好动,自制力差,不善用言语表达而引起烦躁、哭闹,家属情绪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认真、仔细地向家属交待病情,安定其情绪,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同时,我们通过亲切耐心的话语,或用手轻轻地抚摩患儿头部,轻拍患儿,给予患儿安慰,操作时做到轻、稳、准、快,以取得患儿的信任。
患儿入院后,应安排在便于观察和抢救的房间,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咳嗽等情况,判定异物所在部位及运动情况。
异物阻塞部位的判定标准:异物进入喉部及声门下时,患儿有剧烈呛咳、喉喘鸣、声嘶、面色紫绀、吸气性呼吸困难,继而导致喉阻塞,可在数分钟内引起窒息。
异物进入气管时,患儿也有剧烈呛咳、憋气和作呕等症状,异物大者多有呼吸困难或窒息,但症状有缓解期。
异物体轻而质硬的可随呼吸上下活动,活动到声门下时,则发生剧烈呛咳;异物阻塞两侧主支气管,则可引起窒息而死亡;由于异物以植物性为多,遇水膨胀加上油脂对气管粘膜刺激较大,常有发热、咳脓痰等症状;对无症状的患儿怀疑有支气管异物者,也应密切注重观察呼吸变化,以防异物随呼吸活动嵌顿于声门发生窒息。
患儿入院后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患儿术前禁饮食6-8小时,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如行心电图,ct,抽血等术前检查,备好氧气、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护理探讨论文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急症之一。
是经口误吸外界物质而致病。
多发生于4岁以下的小儿,原因是小儿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咽反射弱,也就是一旦异物呛入,无法通过强的咳嗽反应咳出异物,导致异物吸入气管。
一旦吸入异物,较大的易致喉阻塞,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短时间引致窒息危及生命。
较小的则易进入支气管引起呛咳,继而转为剧烈阵咳,喘鸣,呼吸困难。
尖锐异物刺伤喉部可发生咯血、甚至皮下气肿[1]。
常见异物的种类有:钮扣、玻璃球、豆类、果核、玩具的零件、硬币、花生米、瓜子、螺丝钉等,以及有些家长给幼儿喂药时,不注意方法,捏紧幼儿的鼻子喂药,结果导致药粒进入幼儿的气管等等。
1预防(1)首先应教育儿童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
当小孩口中含有食物的时候,不要引逗他们哭笑、说话或惊吓,应耐心劝说,使其吐出,不可打骂,以防将食物吸入气管。
如果小儿已经哭闹,不能再硬逼其进食,否则容易导致异物进入呼吸道。
把孩子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玩具应安全。
(2)小孩呕吐时,应该把他的头偏向一侧,使他容易吐出,免得吸入气管。
(3)如咽部有异物,绝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可用吞咽大块食物的方法将异物压下去,应设法诱其吐出。
(4)3岁以下小儿应尽量少吃干果、豆类,家长及保育员平时对小儿应注意,不要给予瓜子、花生米一类食物给小儿。
(5)幼儿哺乳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头孔眼不要过大,防止吸奶过急、过冲;喂奶次数不要过多或喂奶量过大;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不要吸吮带眼的假奶头;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头。
做到这些可以防止宝宝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而致呕吐。
此外,喂奶后不要过早地翻动宝宝,最好把宝宝竖起来,轻轻拍打背部,使他打出几个”饱嗝”后,再放回床上,这样宝宝就不容易发生呕吐了。
容易呕吐的孩子最好喂奶后,将他的床头抬高一些,头侧位睡,防止呕吐时发生窒息或引起吸人性肺炎及气管异物。
儿童气管异物临床医学体会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择作者所在医院从2021年1月到2021年1月所收治的气管异物患儿950例作为研究对象,最小年龄仅11个月,最大年龄5岁,平均2.4岁。
异物种类包括花生米、山核桃、瓜子、米饭等,还有12例患儿的气管异物无法辨别。
到就诊为止,异物停留最短时间20分钟,最长时间6小时。
1.2护理方法1.2.1术前基础护理首先,要对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比如异物在气管内的停留时间,异物的大小、形状、种类,以及有无气管异物吸入史等等,一次为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信息支持;其次,要对患儿做好密切的观察。
比如患儿的唇色、呼吸、咳嗽以及精神状态等,并积极配合医生展开抢救工作,使患儿能够保持最佳的抢救体位。
抢救工作最好是在单独的病房内进行,以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对患儿精神及心理造成影响;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动作要轻柔并且准确到位,以免对患儿造成过大的刺激,使他们激动、不安;第三,要向患儿家属讲清楚病情的危重性以及手术的必要性,还有手术的具体方式、方法等。
由于家长担心患儿的生命健康问题,所以他们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焦虑、恐惧、不安等表现,所以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积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让患儿家属明白只要能够配合医护工作开展,患儿病情是能够完全治愈的,使他们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医护配合中来。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护理人员还应当与他们进行直接的沟通,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争取获得患儿及其家属对医护工作的全力支持;最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用药护理,使患儿气管黏膜水肿症状能够减轻,以便手术的实施。
1.2.2术后护理第一,严密观察患儿意识、血氧饱和度、呼吸的变化情况;全身麻醉患儿未清醒者,去枕平卧。
患儿麻醉清醒后易出现躁动,随时可能发生输液管道、氧气管道的脱落以及坠床意外。
护士应配合患儿家属看护好患儿,妥善固定输液和氧气管道,为了防止氧气管道的脱落和避免患儿的不配合,尽量选择面罩供氧。
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护理体会作者:付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的预防与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气管异物患儿的发病因素和护理方法。
结果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痊愈出院。
结论避免支气管异物重在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救治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异物;护理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危重急诊之一,5岁以下儿童多见,其中60%-70%为3岁以下儿童。
临床症状为憋气、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更甚者会窒息,甚至死亡。
我院采用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治疗62例支气管异物病例,疗效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气管异物患儿42例,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1岁以下6例,1-3岁19例,3-5岁17例;农村患儿30例,城市患儿12例;异物存留时间1h-12d。
均为外源性异物,其中植物性异物28例,动物性异物3例,化学性异物6例,矿物性异物5例。
患者不同程度表现出憋气、咳嗽、呼吸困难等,住院2d-12d治愈出院。
1.2 治疗及结果所有患儿入院后当天完善相关检查,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手中全麻。
42例均成功取出异物,术后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
1例术中麻醉过浅,患儿骚动,出现气道内出血;2例低龄患儿出现喉水肿,均对症治疗,恢复良好。
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平喘、抗感染治疗,均预后良好,痊愈出院。
1.3 术后并发症喉水肿、气道内出血是常见术后并发症。
1.3.1 喉水肿小儿生理结构决定其喉腔狭窄、软骨脆弱,粘膜下组织疏松,而术中支气管镜较粗,反复插镜容易损害小儿咽喉部位;小儿又生性好动,术中经常变动头颈部体位,造成喉镜与喉腔产生摩擦,刺激喉粘膜,容易引起喉头炎性水肿;术后患儿喉部不适,常引发其情绪不稳、大声哭闹,长时间哭闹极易诱发喉头水肿。
1.3.2 气道内出血异物长时间存留气道内,刺激气道壁,术中钳取异物操作过程中气管壁损伤,造成出血。
1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的护理摘要】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发生于儿童,病情凶险,且很容易误诊,据报道,1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为呼吸道异物。
2011年我院收治了一例支气管异物患儿,通过仔细寻问病史,准确的判断,合理处理,精心护理,患儿痊愈出院,现将诊治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引起幼儿咳嗽的原因通常是支气管炎症、肺炎、急性喉炎、上呼吸道感染。
不同的原因的咳嗽表现有所区别的。
但支气管异物也会引起持续咳嗽。
多数时间为刺激性咳嗽,表情常伴有痛苦表情。
一般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
一但诊断为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应立即处理。
2010年我院收治了一例支气管异物患儿,通过仔细寻问病史,准确的判断,合理处理,精心护理,患儿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儿,男,4岁因哭闹,他妈妈给他吃花生哄他让他不哭,他一边吃一边哭,突然一陈剧烈咳嗽,他妈妈以为是感冒了,常规给他吃了点感冒药,两天后,症壮不见缓解,才带他到我院检查。
医生详细寻问了病史。
认真查体,患儿发育正常,生命体征正常,听诊可闻及少许哮鸣音,咳嗽发出刺激性犬样咳嗽声,无痰,伴痛苦紧张表情。
患儿自诉呼吸不畅,有窒息的感觉.患儿摄胸片未见异常,查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比例略偏高。
医生立即建义做纤支镜检查,结果提示左侧支气管有一异物,并在专科医生的协助下取出了异物。
异物为一颗米粒大小的咬碎了的花生仁。
术后,患儿感觉呼吸通畅,轻微咳嗽,其余没有任何不适症壮。
遵医嘱给予抗炎,消出水肿等治疗。
5天后患儿治愈出院。
2 护理2.1心理护理患儿因支气管异物呼吸不畅,咳嗽时伴有的痛苦,会让他感到紧张、焦虑、恐惧、害怕。
这时我们应该认真向患儿父母讲明白这种情况要做些什么检查采取什么治疗措,在这段时间内尽量陪伴在孩子身边。
同时告诉患儿不用害怕,我们医务人员有办法帮助他恢复健康,耐心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帮助患儿建立安全感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
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支气管异物是指儿童误吸异物后卡在支气管内,引起呼吸道急性梗阻,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种病理情况。
这种病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且病情复杂多变,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才能妥善地处理每个病人的病情。
自己在临床护理中经过多次的处理,对于这种病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呕吐、发绀等症状,最严重时可致窒息死亡。
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关注病人的呼吸情况,有条件可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病人的呼吸道畅通。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稳定病人的情绪,让病人保持平静。
然后,掌握好病人呼吸频率、深度、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规律,及时记录病情变化过程。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审慎、细致和耐心,稳定心态,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当发现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危险情况时,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一般情况下需要让病人咳嗽,如果喉部异物较大咳嗽不可行,则需要进行体位抬高和背部拍击等操作以使异物疏通,这对于后续的病情处理也非常重要。
如果咳嗽和体位抬高等方法不能很好的处理异物,需要考虑进行支气管镜或手术切开。
这时候,也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和其他相关的医护人员协助处理。
在护理过程中,还需注意对病人的关心和照顾,安抚病人情绪,以增强其对疾病的恢复信心。
同时,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营养状况,并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保证病人的饮食健康。
总之,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护理,需要在紧张、谨慎和耐心中进行早期诊断、及时紧急救治,减少治疗时的风险。
在保证病人主要生命体征的基础上,全面观察掌握病情发展的变化规律,为病人恢复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儿童气管异物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气管异物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对策。
方法:选取了2013年3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儿童气管异物患者共150例,入院后及时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和防范措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预后疗效。
结果:统计结果显示,150例患儿成功实施了气管异物取出术,手术均成功,平均住院时间为(4.7±1.2)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在儿童异物临床治疗中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预后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气管异物;气管镜;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255-01儿童气管异物属于耳鼻喉科中常见病症之一,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蔓延快的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或胸闷等,严重的可直接导致患者的死亡。
对此,临床治疗中需要及时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抢救和护理干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13年3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儿童气管异物患者共150例,观察探讨了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问题,详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了2013年3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儿童气管异物患者共150例,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在1~7岁,平均年龄(4.1±0.5)岁,入院后均进行全面检查确诊,对异物的性质及位置进行确认,其中异物存留时间为3h~6d,平均存留时间为(3.4±1.1)d,气管异物多为花生、瓜子或果冻、笔帽、杏仁等。
1.2 方法1.2.1 手术治疗术前评估: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对患者皮肤及口腔黏膜状况进行观察,了解异物情况及病史。
病情紧急的解除呼吸道梗阻,快速施救。
手术治疗:无麻醉状态下施行异物取出手术,手术操作中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做好供氧处理,当患儿不配合时要进行及时引导安抚,不可强制实施。
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术期的护理体会一、术前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前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便于患儿咳嗽排出异物。
2.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3.心理护理:针对患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给予关爱和安慰,减轻其恐惧和焦虑。
4.术前准备: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如心电图、胸片等,确保手术安全。
二、术中护理1.严格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器械、辅料等无菌,避免术中感染。
2.配合医生手术: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时传递手术器械,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持续给予吸氧,观察呼吸情况,防止窒息。
4.观察出血情况:注意患儿出血量,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5.心理支持:安慰患儿,减轻其恐惧和不适。
三、术后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持续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协助患儿咳嗽排痰。
2.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
3.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4.饮食护理: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给予合适的饮食,保证营养供给。
5.心理护理:鼓励患儿,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6.功能锻炼:指导患儿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促进肺功能恢复。
四、护理体会1.团队合作: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术期护理涉及多个学科,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医生、家属等,共同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
2.专业知识: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3.细心观察:婴幼儿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心理护理:关注患儿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有助于患儿康复。
5.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护理,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每次遇到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例,我都深感责任重大。
这些小生命因为无法表达,他们的痛苦和不适往往被忽视,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更加细心和敏感。
记得有一次,一个小家伙不慎将一颗小珠子吸进了气管,那会儿他哭闹不止,小脸憋得通红。
儿童气道异物的急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气道异物的急救护理体会。
方法将我科室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名气道异物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兴趣诱导护理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儿童焦虑症状表现,护理配合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评析采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兴趣诱导护理干预在儿童气道异物的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儿童焦虑症状表现低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在护理配合度和家长护理满意度方面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肢体语言沟通来联合兴趣诱导护理干预在儿童气道异物的急救护理中应用,能有效缓解患儿在手术前的焦虑症状,提高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降低患儿在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儿童气道异物;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气道异物是儿科常见危急症,通常指喉部、气管或支气管内吸入异物,其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气道阻塞的程度。
小儿气道异物多为外源性异物,常见于1~5的儿童。
一岁左右的患儿由于会厌软骨发育尚不成熟、吞咽反射不良,磨牙还未萌出,咀嚼能力差,使其在进食时易发生误吸;而2岁以上患儿在玩耍时将异物吸入气管,这种情况也可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和呼吸窘迫。
肢体语言沟通是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时常用的沟通方式,通过动作、语态、表情等加强与患儿沟通的有效性,提高患儿依从性。
兴趣诱导则是护理人员依据不同患儿的兴趣爱好,通过满足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让患儿配合治疗。
这两种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上常被单独应用。
本研究将采取两者联合护理干预,探讨其对儿童气道异物的护理效果,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名气道异物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5例,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
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对98例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
结果本组98例患儿住院天数2~7 d;平均5 d,所有患儿均治愈康复出院,无一例出现呼吸困难,大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纵膈气肿,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通过严密观察患儿术前,术后生命体征病情的变化,特别是呼吸的变化,有效的采取护理措施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康复,合理的健康宣教可减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生。
【关键词】呼吸困难;吸氧;围术期护理;健康宣教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发生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急,病情重,不少患儿来就诊时已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和通气功能障碍,需紧急手术治疗,取出异物后症状方能缓解。
风险大,治愈力高,我科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有98例,经精心护理,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98例,其中男孩62例,女孩36例,年龄8个月至5岁,异物主要有花生米,黄豆,葵花籽,开心果等,误吸时间最短20 min,最长28 d,患儿食异物后有不同程度剧烈程度呛咳,面红耳赤,呼吸不畅,并有憋气,喉鸣等症状。
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胸部X线透视。
1.2 方法患儿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针0.15 mg 苯巴比妥针0.02 g,有利于减少腺体的分泌及镇静,增加麻醉效果。
用1%丁卡因喷雾麻醉咽腔粘膜,在直达麻醉喉镜引导下由口腔下入气管镜后,再用1%丁卡因进行声门,气管内及异物周围的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可以减轻喉-气管痉挛的发生,预防喉气管的不良反应,行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术中持续吸氧3 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患儿面色,口唇及全身情况,术后应用激素,抗生素及雾化吸入,吸氧等措施。
1.3 护理1.3.1 术前护理①严密观察病情及呼吸情况:了解异物的种类,形状,及存留时间,观察呼吸道有无感染情况。
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护理体会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以1~3岁婴幼儿居多,占到90%以上。
因小儿咳嗽反射及喉的保护作用不健全,在进食时哭笑、逗玩、惊吓等诱因,促使异物吸入气管及支气管内,可出现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
我科于2010~2013年经小儿气管镜取出异物50例,无一例死亡,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8~12个月11例,1~2岁21例,2~3岁10例。
异物存留时间最短1h,最长42天,一般1~3天。
异物种类:大头针、花生米、葵花子、塑料球等。
异物存留部位:右支气管30例,左支气管12例,气管8例。
主要症状为:咳嗽37例,呼吸困难及发绀18例,发热12例。
除13例为择期手术外,其余均为急诊手术。
术后3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20例出现肺部感染情况,2例出现心衰症状。
经治疗均恢复,无一例死亡。
2 围手术期的护理由于小儿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咽反射弱,一旦异物呛入,无法通过咳嗽反射咳出异物,导致异物吸入气管。
一旦吸入异物,较大的异物堵塞主气管,出现呼吸困难、面唇发绀,短时间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较小的则易进入左右支气管引起呛咳,继而转为剧烈阵咳、喘鸣、呼吸困难,引起患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所以及时取出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护理中的关键[1]。
2.1 术前准备患儿入院后,应住在便于观察和抢救的房间,严密观察呼吸、咳嗽等情况,积极给予吸氧改善呼吸。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备好气管套管、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
发生气管异物时病情危急,呼吸困难,加之婴幼儿好动,自制力差,而引起烦躁、哭闹,家属情绪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要认真、仔细地向家属交代病情,稳定其情绪,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同时,通过亲切耐心的话语或用手轻轻地抚摸患儿头部,轻拍患儿,给予患儿安慰,操作时做到轻、稳、准、快,以取得患儿的信任[2]。
2.2 术后护理婴幼儿呼吸道黏膜松弛易损伤,由于异物的刺激及手术的直接损伤,喉、气管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炎症,分泌物、痰液将会增多。
呼吸道异物患儿护理论文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05年1月-2006年4月在我科行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190例患儿。
1.2工具本研究采用1-3岁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CTS)对呼吸道异物住院患儿进行测查,评定九个维度: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注意分散、反应阈。
再根据其中五个维度(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的得分划分气质类型,即平易型(E型)、麻烦型(D型)、发动缓慢型(S型)、中间偏易型(I-E型)及中间偏烦型(I -D型)。
1.3所有资料用VisualFoxpro6.0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2.1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190例患儿中,男100例,女90例,男女性别比为1.11∶1。
年龄8个月到3岁,平均年龄1岁5个月。
2.2气质类型的分布按性别进行五种气质类型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多组样本比率的X2检验,示男女各类型比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2.3气质与行为的关系2.3.1不同气质类型行为问题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D型患儿行为问题比E型多,以品行问题、焦虑、冲动多动、学习问题、多动指数等突出。
S型、I-D型、I-E型患儿的行为问题也较E型多,但不如D型突出。
S型患儿心身障碍较其他气质类型患儿突出。
2.3.2儿童气质特点与行为问题相关对各气质维度与各行为因子得分进行了相关分析,显示活动水平与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趋避性与焦虑,适应性与品行问题,持久性与学习问题、多动指数,注意分散与多动指数(P 均 2.4异物吸入场所和原因在提供了异物吸入史的190例患儿中,除14例异物吸入发生在学校外,其余均发生在家中;不同性别患儿异物吸入原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3.1呼吸道异物住院患儿的特征分析3.1.1性别与年龄大量研究发现,男童是意外伤害的危险人群。
究其原因,可能与男童较女童更爱跑跳、打闹、呛入异物的机会更多有关;也可能与部分家长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当女童呛入异物后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不去就医,降低了女童实际的发病率有关。
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的预防与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气管异物患儿的发病因素和护理方法。
结果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痊愈出院。
结论避免支气管异物重在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救治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异物;护理
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危重急诊之一,5岁以下儿童多见,其中60%-70%为3岁以下儿童。
临床症状为憋气、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更甚者会窒息,甚至死亡。
我院采用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治疗62例支气管异物病例,疗效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气管异物患儿42例,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1岁以下6例,1-3岁19例,3-5岁17例;农村患儿30例,城市患儿12例;异物存留时间1h-12d。
均为外源性异物,其中植物性异物28例,动物性异物3例,化学性异物6例,矿物性异物5例。
患者不同程度表现出憋气、咳嗽、呼吸困难等,住院2d-12d治愈出院。
1.2 治疗及结果所有患儿入院后当天完善相关检查,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手中全麻。
42例均成功取出异物,术后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
1例术中麻醉过浅,患儿骚动,出现气道内出血;2例低龄患儿出现喉水肿,均对症治疗,恢复良好。
所有患者术后均
给予平喘、抗感染治疗,均预后良好,痊愈出院。
1.3 术后并发症喉水肿、气道内出血是常见术后并发症。
1.3.1 喉水肿小儿生理结构决定其喉腔狭窄、软骨脆弱,粘膜下组织疏松,而术中支气管镜较粗,反复插镜容易损害小儿咽喉部位;小儿又生性好动,术中经常变动头颈部体位,造成喉镜与喉腔产生摩擦,刺激喉粘膜,容易引起喉头炎性水肿;术后患儿喉部不适,常引发其情绪不稳、大声哭闹,长时间哭闹极易诱发喉头水肿。
1.3.2 气道内出血异物长时间存留气道内,刺激气道壁,术中钳取异物操作过程中气管壁损伤,造成出血。
常与术者操作不熟练、患儿不配合、术中麻醉过浅、术野不清等因素有关。
另外插管操作时,小儿配合不好,使插管与气道纵轴不一致,也容易损伤气道,导致气道内出血。
小儿术后哭闹也会加重病情。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保持患儿病室空气流通、安静舒适,嘱父母多给患儿安慰,稳定患儿情绪,避免刺激患儿,避免患儿大声哭闹造成声带充血。
做好患儿家长的宣教工作,让家长了解气管异物的危险性,讲解手术方法,以消除家长的紧张情绪,避免家长的紧张传导给患儿,同时告诫家长一定不要带患儿随便离开病房。
密切关注患儿情绪状况和和呼吸状况,及时清除咽喉部存留分泌物,发现呼吸困难,及时报告医生实施抢救。
一定要保持患儿气道通畅,尽量保持半卧位或上身直立位,以免异物移位,避免平卧,以免引起窒息。
鼓励患儿多饮温水稀释痰液,如需吸痰,吸痰管粗细要适合患儿喉
腔,操作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喉壁。
术前按医嘱用药,指导家长对患儿禁食、禁饮,为手术做好准备。
2.2 术后护理术后应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变化情况,关注患儿意识清醒程度,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持续心电监护,注意有无呼吸困难,护士应面罩供氧,妥善固定输液管,了解术中异物是否取出完整,是否有术中损伤,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做好随时抢救准备。
如果患儿术后仍有持续咳嗽症状,则要考虑支气管内有异物残留,必要时进一步检查,确定原因。
喉头水肿、急性喉痉挛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临床预防喉头水肿是术后护理的重点[2]。
术中异物取出刺激呼吸道,患儿喉头会充血肿胀,声音嘶哑,首先要进行氧疗,加温湿化氧气,提高氧分子弥散能力,增强氧疗效果。
联合应用麻黄碱、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可以抗菌消炎,增强局部抗感染能力,收缩血管,减少粘膜水肿,减少渗出,对减轻喉头水肿效果明显[3]。
3 讨论
3-5岁的幼儿性好动,进食时玩耍、嬉戏比较常见,加之牙齿发育尚不完善,喉的防御反射功能也还不健全,不能很好地嚼碎花生、豆类、瓜子等食物,因此支气管异物的发病率较高。
临床诊断时一定要综合判断,不要单纯根据是否有异物吸入史而确诊。
有的患儿虽然没有明显异物吸入史,但黏膜充血、肿胀、分泌明显物增多,并且明显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多日用药而不愈,
甚至反复发作支气管肺炎。
这时应仔细检查,筛查支气管异物。
诊断时可听诊肺部或x线胸透,辨别是否有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胸透是否有肺不张、肺气肿等体征确诊。
多数患者异物种类明显,少数患者异物种类不明确,可根据临床特点判断。
避免支气管异物重在预防[4]。
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避免给低龄儿童食用花生、瓜子等食物,教育儿童不要将细小物件放入口内,平时养成良好进食习惯,进食时不说笑、打闹,以免不慎吸入异物,以减少支气管异物的发生。
咽喉部位有异物时,不可用大块食物咽压,应设法诱其呕吐,促使排出。
一旦发生气管异物,立即采取送医院救治。
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是治疗支气管异物最有效的方法[5]。
只要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一定可以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续锦,任绪华,毕研玲.气管异物取出术临床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520-521.
[2] 李金娣,孟兰花.14例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8):2634-2635.
[3] 张世红.87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548.
[4] 熊优娟,吴菊燕,裴念董,等.小儿气管异物发病因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5):112-113.
[5] 卞春梅.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