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基本影像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14.18 MB
- 文档页数:83
关于脊柱的CT诊断正常脊柱的CT解剖脊柱的颈、胸及腰椎的结构相似,除C1外,每个椎骨均分为椎体和椎弓两部分。
椎弓由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组成。
椎体呈短圆柱形,上下面平坦,周缘较光滑。
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表层皮质较薄,是负重的主要部位,故临床上所见的压缩性骨折均发生于椎体。
椎体和椎弓围成椎管,内藏脊髓、脊神经根和马尾。
1,颈椎共7块,除第1颈椎无椎体,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组成骨环(故又称寰椎),其余的椎体均较小。
⑴颈椎横突孔位于横突根部,为椎动、静脉和神经根所穿行。
⑵钩椎关节也称Luschka关节。
在椎间盘层面C3~7椎体上面两侧缘可见向上突起的骨嵴,称钩突。
它与相邻的上位椎体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
当钩椎关节受损骨质增生时,可压迫邻近结构,是形成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⑶颈椎椎管呈等腰三角形,从C1~3逐渐变小,C3~7椎管大小相等。
正常颈椎椎管前后径下限为12mm,小于10mm者为椎管狭窄。
2,胸椎胸椎椎体前凸后凹,其前后径与横径大致相等,椎管呈圆形。
胸椎的椎弓根起自每个椎体上半部分,椎板较宽而短,横突较粗。
CT横断位扫描可显示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和关节突关节。
3,腰椎⑴椎体腰椎椎体由表面的骨皮质(密质)和内部的骨松质组成,以骨松质为主。
椎体呈肾形,上下扁平或稍凹,前缘凸。
CT窗位可清楚显示椎体边缘致密的骨皮质及椎体内呈海绵状的骨小梁结构。
⑵椎间孔位于上下椎弓根之间,可分为三段:①上1/3最大,其中含神经根,CT可清楚地显示神经根呈小结节状或条索状,连于椎管内硬膜囊的前外侧,直径为2~mm;②中部相当于椎间盘层面,在神经根下方;③下1/3很小,在上关节突之前及椎体之后。
⑶椎间盘是连接两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由中央髓核和外周纤维环组成。
纤维环为完整的环形结构,它起着髓核包膜的作用。
正常诸腰椎间盘形态相似,与邻邦近椎体形状相一致。
在横断位CT上,L2~4椎间盘呈扁平肾形,年轻人其后缘轻度凹陷;L5~S1椎间盘后缘平直,并可稍隆起。
第八章脊柱和脊髓影像解剖第一节解剖学概述成人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椎间关节及韧带等连接而成。
自上而下可分为颈段、胸段、腰段和骶尾段等四部分。
多数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二者围成椎孔。
椎弓由椎弓根和椎板构成,椎弓根是椎弓连接椎体狭窄部分,其上、下缘分别为椎上、下切迹,相邻的椎上、下切迹构成椎间孔,其内有神经、血管通过。
椎弓峡部为椎弓根与椎板移行部,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图8-1-1)。
除寰枢椎之间无椎间盘外,其他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共23个。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环等构成。
髓核富含水分,位于椎间盘的中心偏后部分。
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围绕髓核呈同心圆状排列,其前部较厚,后部较薄,故髓核易向椎体后方或后侧方突出。
Sharpey纤维环位于椎间盘最外层,由胶原纤维构成。
透明软骨终板紧贴于椎体上下缘,构成椎间盘髓核的上、下界(图8-1-2)。
图8-1-1 椎骨一般形态图8-1-2 椎间盘及椎管内容后纵韧带和黄韧带是具有重要临床病理意义的结构(图8-1-3)。
后纵韧带起自枢椎体后缘,向下沿各椎体和椎间盘的后缘至骶管,细而坚韧。
黄韧带参与椎管后壁的构成,起自上位椎骨椎板的下前面,止于下位椎骨椎板的后面和上缘,呈节段性。
正常厚度为2~4mm,超过5mm即为增厚。
后纵韧带增厚钙(骨)化、黄韧带增厚均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图8-1-3 脊柱韧带椎管由椎孔、骶骨的骶管和椎骨之间的骨连接共同构成,内有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脑脊液等。
椎管前壁由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构成,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后壁为椎板和黄韧带。
上述构成椎管壁的任何结构发生变化,均可累及椎管,使其变形或狭窄。
脊髓位于硬膜囊内,上连延髓,呈圆柱形,因颈膨大、腰膨大致其各段粗细略有差异。
脊髓末端变细,为脊髓圆锥,于第1腰椎(小儿平第3腰椎)椎体下缘水平处续为终丝。
一般来说,成人第2腰椎水平以下椎管内无脊髓组织,仅有马尾神经。
脊柱的损伤及病变在骨科中属于很常见的问题,熟悉脊柱的解剖是每个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在了解解剖的基础上,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脊柱的相关解剖知识,值得学习借鉴!应用解剖(一)基本概述1.综述:人类幼年时椎骨共有33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随年龄增长5块骶椎合成一块骶骨, 4块尾椎合成一块尾骨。
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
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2.功能支持人体传导负荷运动维持稳定保护脊髓的功能六个自由度的灵活运动3.解剖位置冠状面 (额状面) –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分-正中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横断面 (水平面或轴面) –将身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后面观: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
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二)椎骨的基本形态及结构生理弯曲:颈椎前凸20°- 40°胸椎后凸20°- 40°腰椎前凸30°- 50°骶骨后凸倾斜骨组织类型:A.皮质骨:坚硬,主要位于骨的表面提供骨的强度,良好的固定点哈佛氏系统B.松质骨:较软,大部分位于骨的内部提供强度和细胞储存的场所骨小梁,海绵状或蜂窝状脊椎结构关节突脊椎峡部间盘终板软骨终板骨性终板骨突环椎弓根切迹椎间孔,神经根出口(三)各段椎骨的特征1.颈椎根据解剖形态的差异,颈椎被分为上颈椎 (C1~2) 下颈椎 (C3~7)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椎孔较大且多呈卵圆形A.上颈椎:颈枕关节——无间盘寰椎 (C1)——与颅骨 (C0) 和枢椎 (C2)形成关节寰枢关节——无间盘枢椎 (C2)——与C1和C3形成关节寰椎:呈环状,无椎体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寰枢关节:在寰枕连接部,大部分运动功能为前屈—后伸和侧屈在寰枢关节,近50%的头部旋转运动发生于此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关节囊、寰枢前膜、寰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