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影像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12.60 MB
- 文档页数:64
第八章脊柱和脊髓影像解剖第一节解剖学概述成人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椎间关节及韧带等连接而成。
自上而下可分为颈段、胸段、腰段和骶尾段等四部分。
多数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二者围成椎孔。
椎弓由椎弓根和椎板构成,椎弓根是椎弓连接椎体狭窄部分,其上、下缘分别为椎上、下切迹,相邻的椎上、下切迹构成椎间孔,其内有神经、血管通过。
椎弓峡部为椎弓根与椎板移行部,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图8-1-1)。
除寰枢椎之间无椎间盘外,其他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共23个。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环等构成。
髓核富含水分,位于椎间盘的中心偏后部分。
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围绕髓核呈同心圆状排列,其前部较厚,后部较薄,故髓核易向椎体后方或后侧方突出。
Sharpey纤维环位于椎间盘最外层,由胶原纤维构成。
透明软骨终板紧贴于椎体上下缘,构成椎间盘髓核的上、下界(图8-1-2)。
图8-1-1 椎骨一般形态图8-1-2 椎间盘及椎管内容后纵韧带和黄韧带是具有重要临床病理意义的结构(图8-1-3)。
后纵韧带起自枢椎体后缘,向下沿各椎体和椎间盘的后缘至骶管,细而坚韧。
黄韧带参与椎管后壁的构成,起自上位椎骨椎板的下前面,止于下位椎骨椎板的后面和上缘,呈节段性。
正常厚度为2~4mm,超过5mm即为增厚。
后纵韧带增厚钙(骨)化、黄韧带增厚均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图8-1-3 脊柱韧带椎管由椎孔、骶骨的骶管和椎骨之间的骨连接共同构成,内有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脑脊液等。
椎管前壁由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构成,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后壁为椎板和黄韧带。
上述构成椎管壁的任何结构发生变化,均可累及椎管,使其变形或狭窄。
脊髓位于硬膜囊内,上连延髓,呈圆柱形,因颈膨大、腰膨大致其各段粗细略有差异。
脊髓末端变细,为脊髓圆锥,于第1腰椎(小儿平第3腰椎)椎体下缘水平处续为终丝。
一般来说,成人第2腰椎水平以下椎管内无脊髓组织,仅有马尾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