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3.72 KB
- 文档页数:5
1.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2.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三原则: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3.一般心理问题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1)有自制力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6.神经症的临床分型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心理问题比较8.9.常形和变形的特点常形特点:1)它与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和处境直接相联系,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需要区分的是: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 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 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
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常形。
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变形。
2.3 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2.4 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3.1 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2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 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1.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2.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三原则: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3.一般心理问题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1)有自制力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6.神经症的临床分型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心理问题比较8.9.常形和变形的特点常形特点:1)它与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和处境直接相联系,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
2.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三原则: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3.一般心理问题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1)有自制力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6.神经症的临床分型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9.常形和变形的特点常形特点:1)它与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和处境直接相联系,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需要区分的是: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
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常形。
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变形。
2.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2.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3.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4.1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需要区分的是: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2。
1 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
2 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
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
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变形.2。
3 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2。
4 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3.1 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4。
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2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 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我们可以把心理诊断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诊断结果按严重程度做如此划分: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表格整理)关于泛化:泛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
1.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2■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三原则: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3■—般心理问题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1)有自制力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6.神经症的临床分型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9■常形和变形的特点常形特点:1)它与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和处境直接相联系,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及神经症心理问题的鉴别要点哎呀,这可是个大问题啊!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心理问题的鉴别要点,让你轻松应对这些心理小困扰。
咱们来看看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呢,就是那些让人感觉有点不舒服,但又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的心理状况。
比如说,你可能会有时候觉得焦虑、紧张,或者情绪波动比较大。
这些问题呢,通常是因为生活中的压力、荷尔蒙变化、生活习惯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呢,就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如果问题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质量,那就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啦!接下来,咱们说说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呢,就是那些可能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心理障碍。
这类问题可不容小觑哦!比如说,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这些疾病呢,可能会让你感到极度的悲伤、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遇到这些问题呢,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哦!咱们来聊聊神经症心理问题。
神经症心理问题呢,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等。
这些疾病呢,可能会让你产生一些过分强烈的恐惧、担忧或者强迫行为。
比如说,你可能会因为害怕感染病毒而反复洗手,或者因为害怕出门而被困在家里。
这些问题呢,虽然不会对你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却会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呢,还是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逐步克服这些困扰。
总的来说,面对心理问题,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不要把它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重拾美好的生活。
所以啊,朋友们,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要害羞,不要犹豫,赶紧去找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吧!记住啦,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嘛!。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及神经症心理问题的鉴别要点大家好,我是一名心理学专家。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心理问题的鉴别要点。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从而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我们来看看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那些不影响个体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源于个体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等多种因素。
例如,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都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鉴别一般心理问题呢?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1. 持续时间:一般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可能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如半年以上)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那么他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2. 影响程度:一般心理问题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主要局限于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家庭、社会关系甚至身体健康,那么他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3. 自我调节能力:一般心理问题的个体通常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通过休息、放松、锻炼等方式缓解症状。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心理问题,那么他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指那些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自杀、自伤等极端行为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源于个体的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失衡、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因素。
例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都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呢?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1. 自杀倾向:严重心理问题的个体往往存在自杀倾向,可能会有自杀念头、行为等。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自杀的想法或者行为,那么他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2. 自伤行为:严重心理问题的个体可能出现自伤行为,如自残、自虐等。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自伤的行为,那么他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3. 极度痛苦:严重心理问题的个体往往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可能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需要区分的是: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
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常形。
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变形。
2.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3.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4.1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亠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区分2.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三原则: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3.一般心理问题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1)有自制力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6.神经症的临床分型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8.心理问题比较9.常形和变形的特点常形特点:1)它与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和处境直接相联系,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
区分原则
一、症状严重程度
一般心理问题一般是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压力和挑战时出现的暂时的心理困扰,影响较小,较容易得到缓解。
而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往往具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性症状,且对日常生活、社交关系、工作和学习产生较为明显和持续的负面影响。
二、功能损害程度
三、心理痛苦程度
四、自我认知能力
一般心理问题的个体通常能够较好地认识并接受自己的问题,能够有意愿和能力寻求帮助,而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个体往往因为症状和认知的障碍而对自己的问题产生困惑和不自信,可能无法主动地寻求和接受帮助。
五、社会功能
六、病程和复发
综上所述,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在症状程度、功能损害程度、心理痛苦程度、自我认知能力、社会功能、病程和复发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用于判断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心理问题的判断和诊断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避免发生误诊和不当处理的情况。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及神经症心理问题的鉴别要点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及神经症心理问题的鉴别要点嘿,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心理健康这个话题。
你们知道吗,心理健康可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哦!它关系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呢?别着急,我给大家讲讲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及神经症心理问题的鉴别要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我们来看看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那些不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轻微心理障碍。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我们的生活压力、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等原因引起的。
比如,我们可能会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或者因为与朋友发生争执而心情不好。
这些都是一般心理问题的表现。
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持,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指那些严重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的心理障碍。
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我们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比如,我们可能会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症状,导致我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这些都是严重心理问题的表现。
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不要让这些问题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未来。
我们来看看神经症心理问题。
神经症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惧等心理症状的心理障碍。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过多的担忧和恐惧,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比如,我们可能会因为害怕黑暗而无法入睡,或者因为担心自己的表现而在公共场合紧张得说不出话。
这些都是神经症心理问题的表现。
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同样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以便早日摆脱这些困扰。
心理健康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要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当我们遇到一般心理问题时,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持;当我们遇到严重心理问题时,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当我们遇到神经症心理问题时,也需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区分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1.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2.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3.一般心理问题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1)有自制力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6.神经症的临床分型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常形特点:1)它与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和处境直接相联系,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区分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3.一般心理问题)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 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1)有自制力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6. 神经症的临床分型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7.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9.常形和变形的特点常形特点:1)它与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和处境直接相联系,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及神经症心理问题的鉴别要点大家好,我是一名心理学家,今天我们来谈谈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心理问题的鉴别要点。
我们要明白,这些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都是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的。
在这里,我会尽量用大白话来讲述,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一、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指那些不影响个体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是由于生活压力、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等原因引起的。
例如,我们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大、家庭矛盾、朋友关系紧张等原因而感到焦虑、抑郁、失眠等。
这些问题虽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不加以关注和解决,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呢?这里有几个鉴别要点:1. 持续时间:一般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通常在一个月以内,如果问题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可能需要进一步关注。
2. 影响程度:一般心理问题的影响程度通常不会影响到个体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如果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个体的生活质量,也需要引起重视。
3. 自我调节能力:一般心理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个体自己的努力和调节,如果个体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二、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是指那些对个体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类问题可能会导致个体出现自杀、自伤等极端行为,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都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呢?这里有几个鉴别要点:1. 持续时间:严重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通常在一个月以上,甚至可能持续数月、数年。
2. 影响程度:严重心理问题的影响程度非常严重,可能导致个体出现自杀、自伤等极端行为,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3. 自我调节能力:严重心理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如果个体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心理问题可以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下面将介绍这三类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困扰或挑战,包括情绪波动、心理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一般心理问题表现为暂时性的情绪不稳定或行为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尚不构成严重困扰。
这类问题通常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提高心理抗压能力或借助亲友的支持来解决。
一般心理问题不会对个人的社会功能造成明显的损害。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是心理障碍的一种,通常表现为明显的心理症状,如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等。
这些症状常常不受个体控制,会对生活产生明显的影响。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在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较为持久和固定,且常常伴随有强烈的痛苦感和功能障碍。
这些问题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在区分这三类心理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1.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心理问题的症状通常较为轻微,不会对个人的社会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会比较严重,可能导致个人生活和社交功能的损害。
2.症状的持续时间:一般心理问题的症状通常是暂时性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自行缓解或通过简单的方法解决;而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常常是持久性的,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才能缓解。
3.功能的受限程度:一般心理问题通常不会对个人的社交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而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常常会导致个人社交能力的受限。
4.对个体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程度:一般心理问题通常不会对个体情绪和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通常会导致个体情绪的剧烈波动和行为的异常。
综上所述,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在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功能受限程度以及对个体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程度等方面有所区别。
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治疗策略,以帮助个体恢复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需要区分的是:
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
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常形。
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变形。
2.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3.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
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我们可以把心理诊断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诊断结果按严重程度做如此划分:
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
理问题
关于泛化:
泛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发生,遵循刺激一一反应原理,各
种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对象就是外在的刺激物(环境、生活事件等)或者说这些刺激物引起了
这些反应。
求助者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如果不再仅仅被最初的刺激事件引起,或者说同
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甚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类似、无关联的事件,也能引起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表现),那么,这种现象就叫泛化。
以上各类问题的泛化程度
不同,所以问题的分类性质就有本质区别。
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分
主要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
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
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注:对青少年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
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
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明显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
的道德色彩。
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两个方面。
严重心理问题:考试吧网
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
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在2月到半年内。
神经症
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明显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
的道德色彩。
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较长(三个月以上)。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主要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已具有某种较典型神经症的表现, 症轻、持续
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较神经
的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尚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联合型瑞文测验
瑞文测验是纯粹的非文字智力测验,属于渐近性矩阵图,整个测验经修订,发展成标准型、彩色型、高级型。
瑞文测验联合型是将瑞文测验的标准型与彩色型联合使用,一共有72张图组成,这样可使整个测题的上下
限延伸。
按逐步增加难度的顺序分成A、AB、B、C、D、E六单元,前三单元为彩色,后三单元为黑白,
每单元都有一定的主题,题目的类型略有不同。
各单元要求的思维操作水平也是不同的。
测验通过评价被
测者这些思维活动来研究他的智力活动能力。
每一单元中包含有12道题目,也按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排列。
每个题目由一幅缺少一小部分的大图案和作为选项的6――8张小图片组成。
测验中要求被测者根据大图案
内图形间的某种关系一一这正是需要被测者去思考,去发现的,看小图片中的哪一张填入(在头脑中想象)大图案中缺少的部分最合适,主要用于智力的了解和筛选。
[瑞文测验联合型适用年龄范围]
5岁到75岁
[瑞文测验适用人员的范围]
不同的职业,国家、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用,甚至聋哑人及丧失某种语言机能的病人,具有心理障碍的人仍可以用瑞文测试。
[瑞文测验要求]
测验在40分钟内完成。
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幼儿及弱智者在个别施测中当进行到C、D、E三单元时,每单元如连续3题不通过,则该单元不再往下
测,未测单元都按不通过计(A、AB、B单元必须做完)
瑞文测试结果包括:
[计分及评定]
瑞文测验验一律为二级评分,即答对给1分,答错为0分。
将总得分再换算成年龄组标准分,再得到百分
位等级,从而得到IQ值。
智商解释:90-109,中等;110-119,中上;120-129,优秀;130以上超常;80-89,中下;70-79,边缘; 70以下,低常(缺陷)。
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是根据疾病的
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十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WHO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通称为ICD-10。
(1893年第一版,10年一次修订,ICD —9 1975年,ICD-10 1994年日内
瓦)。
ICD分类原理:依据疾病的四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临床表现(包括
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ICD-10:《国际疾病分类》10 (精神与行为分类)
DS—W: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