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焦虑性心理异常:神经症 (2)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70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是异常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名词)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
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心理异常的实质: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
其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的。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第一章什么就是变态心理学(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与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就是异常进行分类与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就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名词)变态心理学就是探索、理解与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与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与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与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就是一种有益的促进。
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与预防,它也就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与假设。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与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与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 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心理异常就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与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心理异常的实质: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就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
其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与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就是有机联系的。
第五章焦虑障碍(神经症)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神经症及有关焦虑障碍的内容。
课时安排:讲解6课时,讨论2课时重、难点:神经症和焦虑障碍教学目标:掌握神经症的基本概念,着重了解焦虑障碍。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多媒体教学第一节神经症概述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CCMD-3将神经症分类如下:(1)恐惧症(包括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定的恐惧症);(2)焦虑症(包括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3)强迫症;(4)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和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5)神经衰弱;(6)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一、神经症的发病原因目前人们倾向于用多病因模式来解释神经症的发病及转归,其中包含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并认为神经症是一组异源性疾病。
神经症的发生有内在的基础和外在的条件,内在素质的缺陷被认为是病因因素,外在的精神刺激是重要的促发因素。
1、外在因素主要指生活事件、应激和社会支持。
有不少研究提示神经症的发生与生活事件有关,患者本人也倾向于将疾病的原因归于社会心理刺激或不良事件。
神经症发生的扳机假说认为,对于具有易感素质的个体来说,生活事件可作为神经症发病的促发因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重大生活事件与神经症的发病相关。
与正常人相比,神经症病人在发病或症状复发前的一段时间内经历乐严重的生活应激。
此外多项研究指出,神经症患者在遭遇应激事件后社会支持源贫乏,从而导致应激反应的持续时间延长和应激强度的增加。
2、内在因素主要指人体的人格和遗传学特征。
有些研究指出,神经症患者的生活事件并不比正常人多,只是由于他们对生活事件更易感,致使较低水平的应激即可致病。
焦虑症(焦虑性神经症)【病因】一、遗传。
二、生化。
对焦虑症进行的研究有:乳酸盐、神经递质、苯二氮卓受体等方面。
三、神经解剖。
四、生理。
五、心理。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神经症状焦虑是对未认识到的危险的一种反应。
【症状】一、症状分类焦虑症多发生于中青年群体中,诱发的因素主要与人的个性和环境有关。
前者多见于那些内向、羞怯、过于神经质的人,后者常与激烈竞争、超负荷工作、长期脑力劳动、人际关系紧张等密切相关。
亦有部分患者诱因不典型。
临床上医师常把焦虑症分成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类。
(1)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惊恐样发作,在夜间睡梦中多发生,有濒死的感觉。
患者心脏剧烈地跳动,胸口憋闷,喉头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难。
由惊恐引起的过度呼吸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二氧化碳呼出过多导致血液偏碱性),又会诱发四肢麻木、口周发麻、面色苍白、腹部坠胀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惧,使患者精神崩溃。
这类患者就诊时往往情绪激动、紧张不安,常给医师一种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假象。
一般急性焦虑发作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当发作过后或适当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
(2)慢性焦虑:急性焦虑常在慢性焦虑的背景上产生,但更多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焦虑的症状。
一般慢性焦虑的典型表现为五大症状,即心慌、疲惫、神经质、气急和胸痛。
此外还有紧张、出冷汗、晕厥、嗳气、恶心、腹胀、便秘、阳痿、尿频急等,有时很难与神经衰弱或其他专科疾病相区分,故需要医师对病情有全面细致的了解,以免误诊。
有时候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像心电图、X线胸片、消化道造影、胃镜等可以帮助医师查出疾病。
不过,焦虑症的主观症状虽然严重,但客观休征却是很轻或阴性。
二、症状特点(1)广泛性焦虑症:是以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为特征,这种紧张不安、担心或烦恼与现实很不相称;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紧张和过分警惕。
(2)惊恐发作:是以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状态,伴频死感或失控感,可有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地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地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是异常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地发生、发展、转归地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地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地原因及其规律地科学.)b5E2R。
(名词)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地一门科学.变态心理学地研究对象:()心理异常地实质,即异常心理地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正常和异常地区别以及判断标准.()心理异常地分类和表现特点.()解释心理异常地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地观点为基础.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地联系与区别: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地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地促进.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地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地基础之一,它地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地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地某些理论和假设.p1Ean。
心理异常地类别与范畴:()严重地心理异常;()轻度地心理异常;()心身疾病;()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地基础,也无明显地精神活动障碍地一组疾病;()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地心理异常;()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DXDiT。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地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地基础上产生地对客观现实地歪曲地反映.心理异常地实质:首先,异常地精神活动地是大脑机能障碍地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其次,这种观点有一定地道理,即大脑地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地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地.RTCrp。
神经症名词解释神经症是一类心理疾病,又称为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由焦虑和恐惧引发的身体和心理症状的集合体。
下面对神经症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焦虑:焦虑是指一种无法控制的担心、恐惧和紧张感。
神经症患者常常感到不安和害怕,过度担心各种事情的可能结果。
2. 恐惧障碍:恐惧障碍是指患者对特定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且无法控制的恐惧。
常见的恐惧障碍包括社交恐惧症(对与他人的社交互动感到极度恐惧)、广场恐惧症(对特定地点或情境感到恐惧)和恐慌症(反复出现的恐慌发作)。
3. 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由强烈的思维和行为强迫的表现的疾病。
患者常常反复进行某些行为,如洗手、检查等,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4. 情绪失调:神经症患者常常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如沮丧、恐惧、愤怒等。
这些情绪的变化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5. 身体症状:神经症常常伴随着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胸闷、心悸、胃痛等。
这些症状并没有明确的身体疾病原因,却常常困扰患者。
6. 过度危机感:神经症患者常常对外界的小事产生过度的反应。
他们常常感到不安和不安全,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感到过度担心。
7. 典型表现:神经症患者的典型表现包括犹豫不决、担心过度、自我中心、固执己见等。
他们常常难以适应现实生活,与人交往时也感到困难。
8. 较小的问题引起的过度反应:神经症患者对一些相对较小的问题往往反应过度。
他们容易过分紧张和担忧,而且往往无法摆脱这种思维和情绪。
9. 认知扭曲:神经症患者存在认知扭曲的问题,他们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和外界的情况有一些错误的判断。
这种认知扭曲可能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10. 干预治疗:神经症是可以通过干预治疗来缓解和改善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学治疗)和放松训练等。
总之,神经症是一类以焦虑、恐惧和身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
通过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神经症(讲义)其次章神经症第一节心理矛盾的常形和变形心理矛盾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互相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冲突心理状态。
从现象或事实的角度来说,心理矛盾有常形和变形之分。
一、心理矛盾的常形心理矛盾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生活大事和境况直接相联系,外行人和局外人彻低可以理解;二是它具有显然的道德性质或道德含义。
所以,常形矛盾,就是正常心理矛盾,例如“鱼与熊掌不行兼得”这样的符合正常规律的心理矛盾。
比如浮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冲突,这就与现实大事直接联系,并能区别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
二、心理矛盾的变形心理矛盾的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境况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普通人认为不值得为它操劳,在局外人和不懂精神病理学的人看来,是难以甚至无法理解的。
二是它不带有显然的道德颜XXX。
比如一个人成天想着睡前该吃药还是不吃药;反复检查保险柜锁好没有等,与现实大事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别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些就是变形。
心理矛盾的变形可以表现为相当神奇的形式,它由常形改变而来的过程,不通过心理治疗专业工的分析,是弄不清晰的。
三、精神分析理论对矛盾的分析首先是矛盾大事的产生。
矛盾大事引起了常形心理矛盾和正常的行为反应,例如:焦虑,心情低下等。
经过长时光的得不到解决,慢慢的就会压到人的潜意识中去,在潜意识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再回到意识层面后便成为变形心理矛盾和不合规律行为的体现。
这个过程是不行逆转的,人又不能从现实中转变这种变形的心理矛盾,只能通过转变潜意识中不合理的主意,回到之前的常形心理矛盾。
然而已经从变形心理矛盾回到了常形心理矛盾,假如不能更好的解决,时光一长则又会产生变形心理矛盾,甚至比之前更严峻。
精神动力理论认为,那些在特定情景下引起人们冲突情感的大事,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布洛伊尔曾用催眠法治疗过一个癔病女患者安娜。
异常心理学 知识点第一节 心理异常概述1、什么是心理异常?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在某个时段或长期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心理状态。
2、心理异常有哪些特征?(1)心理反应失去合理性,即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现实环境失去同一性和合理性。
(2)心理过程失去协调性,即心理过程及其相互之间或心理过程和行为之间失去协调一致性。
(3)个性特征失去稳定性,即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过程的独特个性特征失去相对稳定性。
3、心理异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1)非病理性心理异常,包括一般心理问题 (2)病理性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a、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指心理紊乱 b、精神病性心理障碍,指精神失常 c、介于两者之间的心理障碍,指边缘状态注释:4、心理异常的病理学模式有哪些?(1)生物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各种精神症状都可以定位于大脑的某一特定部位。
(2)心理动力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心理异常是欲望、本能在意识或现实社会中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的结果。
(3)行为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心理异常是“不良学习”的结果。
(4)社会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心理异常是生活变动等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
(5)整体论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分析心理异常的病因时,要全面考虑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注释:5、哪些因素引起心理异常?(1)生物学因素a、遗传b、脑功能失调c、神经递质代谢异常(2)环境因素a、人际关系不良b、社会生活事件c、丧失(3)心理因素a、应激b、消极情绪c、挫折注释:第二节心理健康及其诊断标准6、简述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5年二战结束。
此期间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2)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
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3)70年代初至今。
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焦虑症表现症状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焦虑症的表现症状,一起来看看吧!焦虑症的表现症状1.惊恐发作: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食,散步,开会或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气短,头晕或轻度头痛,晕厥,震颤或颤动,不真实感,口干,难以集中思想或讲话,视物模糊,胸闷,胸痛胸部压紧或疼痛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心悸,心脏剧跳,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手麻,足麻,窒息感,出汗,潮热或寒战,迫切想逃脱,恶心,肌肉紧张,怕死去,失去控制或发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有的出现过度换气(hyperventilation),头晕,非真实感,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在惊恐发作中患者一般竭力想逃避某种特殊功能的情境以期望惊恐停止,或者寻求帮助以防崩溃,心脏病发作或发疯,此种发作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晰,历时短暂,一般5~20min(10min内达到高峰),很少超过1h,即可自行缓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发作间期精神状态正常,发作之后,患者自觉一切如常,能回忆发作的经过,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病人可以频繁发作,1个月达3次以上。
2.预期焦虑:大多数患者在反复出现惊恐发作之后的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病,因而紧张不安,也可出现一些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称为预期性焦虑,可持续1个月以上,应注意与广泛性焦虑鉴别。
3.求助和回避行为:惊恐发作时,由于强烈的恐惧感,患者难以忍受,常立即要求给予紧急帮助,在发作的间歇期,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因而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热闹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或出门时要他人陪伴;即继发广场恐惧症,惊恐发作有时(并不总是)会导致对某些情境的广场恐惧样回避,在这种情境中感到躲避很困难或令人难堪,或者感到不能立刻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可分为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惧症和惊恐障碍不伴广场恐惧症两种类型,偶尔的惊恐发作(即惊恐发作的频度不足以作出惊恐障碍的诊断)也可以出现在其他的精神障碍中,特别是在其他焦虑障碍中。
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其共同特点:(1)意识到的心理冲突神经症病人觉察到他处于一种无力自拔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其典型体验是,病人感到不能控制他自认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恐惧、烦恼、易激惹、强迫观念等——总是与自己过不去,力图摆脱屡屡失败。
(2)精神痛苦没有精神痛苦就不是神经症,对症状事实有自知力,往往主动求医。
(3)持久性不同于各种短暂的精神障碍。
(4)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正常人的心理冲突是建设性的,而神经症的心理冲突是破坏性的,其内容可以固定不变,也可以经常变化,在几件事上反复兜圈子,甚至对立面相互强化,形成恶性循环,日益严重地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以区别其他疾病所造成的类似神经症的症状。
没有一种系统分类是完全令人满意的。
根据特征性病象(它应达到一定的强度并具有典型的产生方式)。
这样划分的优点是可沿用以往人们熟悉的概念,并着眼于对患者和对医生都非常重要的症状学。
在此我们还根据年龄进行划分。
一、儿童神经症A儿童个性神经症1.遗尿当儿童超过4岁仍有不自主性排尿时称为遗尿,大约10%的儿童在一定的时期内有遗尿现象,很少持续到成熟期,之后自然停止。
原发性遗尿是指从出生后一直持续下来的遗尿,继发性遗尿是指在已能控制排尿之后又重新出现的遗尿。
并不是所有的遗尿都意味着儿童神经症:控制排尿是一个学习过程/器质性原因(尿路畸形)/学习障碍(如弱智)。
症状学:夜间遗尿发生在睡眠中,可一次或多次,多数儿童并不因此而醒,也有一些儿童在排尿过程中或排尿之后苏醒。
白天遗尿多发生在紧张或全神贯注地玩耍时,常与情绪激动有关。
产生条件:儿童学习控制排尿,难易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
家庭教育或训练排尿的方式也很有影响,过早地、过严地要求儿童控制排尿或日间生活缺乏规律性都可增加控制排尿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