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temp《甘肃地理》 第八课
- 格式:ppt
- 大小:25.77 MB
- 文档页数:28
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2013年中考地理总复习八年级上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新人教版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P66中的图8.1)⑴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⑵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原、黄土峁、黄土梁。
⑶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⑷成因:风吹来的高原。
⑸证据:①“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戈壁——沙漠——黄土)”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④“有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2、严重的水土流失⑴形成原因自然因素:①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
②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③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⑵影响①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⑶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地,一般降水量越大;山区地表坡度较大,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3、脆弱的生态环境⑴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⑵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⑶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⑴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P75中的图8.17)⑴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º~35 ºN,地处亚热带地区。
《甘肃地理》简介
高自强
【期刊名称】《甘肃教育》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2003年,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组织编写了供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使用的地方性教材(乡土地理)——《甘肃地理》。
【总页数】1页(P70-70)
【作者】高自强
【作者单位】西北师大附中,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甘肃省地理学会甘肃省国土经济学会召开开发大西北地理论坛学术讨论会
2.文学地理视域下的甘肃作家群与地域文化关系——甘肃文学的一种观察视角
3.为增强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而学习地理——《国家地理科学探索丛书人文地理系列》简介
4.河南人文地理研究与进展——河南科学院地理所人文地理发展简介
5.让学生因地理更精彩,让生活因地理更美好!——“临沂市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团队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