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毒物分析方法验证示例
- 格式:pdf
- 大小:350.78 KB
- 文档页数:4
法医毒物分析法医毒物分析是指法医学家或专业检验官通过仔细分析毒物物质,以确定毒物的性质,找出毒物的出现来源以及它起到的作用,从而推断出其中可能的罪犯,并及早发现刑事犯罪的一项技术服务。
一、理论基础:1、历史发展:法医毒物分析的历史发展可追溯到19世纪,随着刑事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多,毒物分析能够提供关键证据确定刑事犯罪和涉案人的身份,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
2、分析过程:法医毒物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主要包括汇总研究报道、取证提取、实验室分析、数据对比和结果验证等步骤。
3、分析目的:法医毒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毒物的性质、原料来源和可能的罪犯。
二、分析方法:1、化学分析:法医毒物分析的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鉴别分析和定性分析。
鉴别分析是通过各种复杂技术来确定毒物种类,如红外光谱、质谱和色谱等;定性分析是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来确定毒物的数量,如氰化物、酰基化合物或微量元素等。
2、生物化学分析:通过对毒物进行发酵、酶催化及多种特殊的生物反应实验,确定毒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具体机理,从而确定毒物种类和数量。
3、微生物分析:通过对毒物传染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胞孢分析,确定生物毒物及微生物血清学确定毒物污染来源。
三、分析结果1、结果确定:法医毒物分析的结果确定是通过不同的物质特征和生物特征,结合鉴别、定性试验和比对,根据实际情况,诊断判断出毒物性质、原料来源和可能的罪犯提出结论。
2、证据有效性:法医毒物分析所提供的证据需要遵守严格的科学规范,通过实验报告及适当的证据证明,来证实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及其有效性。
四、可靠性1、技术可靠性:法医毒物分析的技术可靠性主要体现在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及技术水平上,他们需要掌握相关的科学研究、分析方法及实验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分析的专业作用。
2、程序可靠性:法医毒物分析的程序可靠性是指在分析过程中,要遵循合理流程,确保每一步程序都采用专业程序,保证检验结果真实有效。
3、结果可靠性:法医毒物分析在尽力确定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上才能起作用,以避免在确定刑事犯罪和罪犯身份时出现误差。
法医在法医理学中的物分析方法物证分析是法医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通过对犯罪现场及相关物品进行科学的检验、鉴定和分析,为刑事案件的调查和司法裁决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在法医理学中,物分析方法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将介绍法医在法医理学中常用的物分析方法。
首先,显微镜观察是常用的物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法医可以对物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例如,在毒物分析中,法医通过显微镜观察药物的颗粒形状、颜色以及是否含有其他异物,从而判断药物的成分和纯度。
此外,在弹道学中,法医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弹道学特征,识别火药、弹壳以及弹片等物证,从而确定枪支的型号和使用情况。
其次,化学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物分析方法。
法医在法医理学中常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
例如,在毒物学中,法医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和色谱等技术检测和鉴定毒物的存在。
在火灾调查中,法医可以使用气体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设备,检测火灾现场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燃烧产物,从而确定火灾的起因和原因。
此外,DNA分析是近年来在法医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物分析方法之一。
DNA是人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每个人的DNA序列都是唯一的。
因此,通过对物证中的DNA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确定物证的来源以及物证与被害人或嫌疑人之间的关系。
DNA分析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确定嫌疑人和被害人的身份,还可以排除无关人员的嫌疑,提高案件侦破的准确性和效率。
最后,图像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在法医理学中兴起的物分析方法。
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辅助案件的侦破。
例如,在指纹鉴定中,法医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增强和清晰指纹图像,从而更准确地比对指纹信息。
在视频录像鉴定中,法医可以通过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目标物体的特征,从而识别嫌疑人的身份或证实目击者的证言。
总结起来,法医在法医理学中的物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DNA分析和图像处理技术等。
【合成药毒物种类】:安眠镇静药、抗精神病药、解热镇痛药、兴奋药以及麻醉药等。
体外检材:成分简单,药片、药粉等固体检材一般可直接用乙醇溶解或提取后检测;注射液、饮料等液体检材,可适当调酸碱性后液-液萃取。
体内检材:①和肝匀浆,提取时一般需先经过沉淀蛋白。
提取吩噻嗪类药物时,无机酸类沉淀蛋白剂应慎用;②苯骈二氮卓类的用药量较小,体内结合率较高,必要时可先行水解再提取。
③用有机溶剂萃取时,应先调节检材的酸碱性,使被提取的药物处于游离状态。
苯骈二氮杂卓类-弱酸性到弱碱性;吩噻嗪类-碱性;巴比妥类-酸性。
氟西泮游离碱的水溶性较大,不宜用萃取法提取。
吩噻嗪类提取时应避光。
④有机提取液可通过吸附柱或反提法净化。
⑤巴比妥类不宜在碱液中久置。
⑥血尿也可直接用固相萃取小柱提取净化。
化学法检识安眠镇静药:方法微量颜色反应和微量结晶反应;操作瓷反应板、载玻片或试管;适用体外检材中安眠镇静药的预试筛选和检识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除眠尔通外,绝大部分的安眠镇静药都有明显的紫外吸收光谱,对一些成分简单的体外检材,如药片、注射液、剩余饮食物或胃内容物和洗胃液中的药物残渣,经简单处理后即可用紫外光谱预试或筛选。
三类安眠镇静药的紫外光谱完全不同,可用于鉴别。
在定性的基础上,常用于定量。
常用于HPLC方法的检测。
【气相色谱法检验安眠镇静药:】特点: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要求被分析物易挥发、对热稳定。
适用:体内、成分复杂、含量低的检材;苯骈二氮卓类部分适用。
有些热稳定性差或极性太大的效果不好,如去甲羟基安定。
多数易被固定相吸附而造成拖尾或难出峰,宜选OV-1、DB-!等弱极性固定液;吩噻嗪类: 受热易分解,效果不好;巴比妥类一般选用中等极性柱,如OV-17;FID检测器。
极性较大,普通条件下峰形不佳,可通过甲基衍生化可改善峰形,并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安眠镇静药】特点:灵敏度较高、分离能力强。
应用:体内检材、样品有紫外吸收的;三类药物均可适用,特别对热稳定性差或极性大的,效果较GC 好;一般采用C18反相液相色谱法;紫外或荧光检测;三类药物均具有酸碱性,常通过在流动相中加入适量酸抑制解离或形成离子对可改善分离效果。
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法医学中的毒物分析是一项关键而复杂的工作,它通过对尸体和生物组织中的毒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帮助法医学家判断死因和确定是否有毒物引起的死亡。
毒物分析在法医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法医毒物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毒物分析的意义毒物分析是法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帮助法医学家确定死因,尤其是对于涉嫌中毒引起的死亡案件,毒物分析更是至关重要。
通过对死者体内组织、体液以及现场物证中的毒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找到可能存在的毒物及其浓度,为法医学家判断死因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毒物分析还可以帮助司法机关追踪破案,揭开案件的真相,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毒物分析的方法毒物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生化和色谱两大类。
生化方法是通过对生物体内的毒物进行生化反应,利用不同的酶和底物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毒物的种类和浓度。
而色谱法则是通过色谱技术对毒物进行分离和定性,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常常需要结合使用才能更准确地对毒物进行分析。
三、毒物分析的应用毒物分析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刑事司法、法医学、毒理学以及环境保护等。
在刑事司法方面,毒物分析可以帮助侦破毒药杀人案件,对于试图掩盖罪行的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在法医学中,毒物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法医学家判断死因,辅助司法机关做出正确的判决。
毒物分析还在毒理学和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科学家了解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四、毒物分析的挑战与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毒物分析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样品预处理、检测方法的更新换代、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培训队伍建设等。
但是,毒物分析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毒物分析的检测方法将更加准确、快速和便捷,为法医学和刑事司法带来更大的便利。
总的来说,法医毒物分析作为法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法医学的法医法医毒物分析在法医学领域中,法医毒物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法医毒物分析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尸体或生物组织进行化验,以确定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从而帮助法医人员解决案件中的毒物相关问题。
一、法医毒物分析的意义法医毒物分析在犯罪现场勘查和尸体解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尸体和生物组织中毒物的分析,可以确定死者死亡的原因,是否是毒物中毒导致。
同时,对毒物的分析还可以帮助法医人员确定案件中的犯罪手段和动机,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线索。
二、法医毒物分析的技术法医毒物分析的技术主要包括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分离和定量分析。
首先,需要对疑似受害者的尸体组织样本进行采集,然后进行前处理,如提取、浸提等操作,以获得毒物的纯净样品。
接下来,通过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毒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确定毒物种类和浓度。
三、法医毒物分析的应用法医毒物分析广泛应用于各类犯罪案件和意外事件的调查中。
例如,在涉毒案件中,法医毒物分析帮助警方确定案件中使用的毒品种类和浓度,为犯罪嫌疑人的起诉提供证据。
在意外死亡事件中,法医毒物分析可以确定死亡原因,帮助家属了解亲人的死因。
四、法医毒物分析的挑战法医毒物分析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毒物的种类繁多、浓度低、样本复杂等。
因此,需要法医人员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和技术能力,以确保毒物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法医毒物分析还需要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如毒理学、病理学等,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结语法医毒物分析是法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解决犯罪案件和意外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尸体和生物组织中毒物的分析,可以帮助法医人员确定死者死亡的原因,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
同时,法医毒物分析也为司法审判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愿法医毒物分析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进步,为法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法医毒物分析XXXX法医鉴定中心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XXXX司鉴中心[20XX] 毒检号第20XXXX号XXXX司法鉴定技术专用章(钢印)委托单位:XXXX委托日期:20XX年XX月XX日委托事项:对送检材料做乙醇含量分析。
送检材料:1.样品1,血液约5mL(含1%NaF),胶塞玻璃管密封。
2.样品2,血液约5mL(含1%NaF),胶塞玻璃管密封。
3.样品3,血液约5mL(含1%NaF),胶塞玻璃管密封。
检验日期:20XX年XX月XX日检验地点:XXXX司法鉴定中心一、检验过程1.取100μL样品1,添加内标。
检液采用顶空采样,经Varian CP-3800气相色谱仪CP-wax 52CB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FID检测,检出与标样乙醇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经内标法定量其含量为0.90mg/mL。
2.取100μL样品2,添加内标。
检液采用顶空采样,经Varian CP-3800气相色谱仪CP-wax 52CB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FID检测,检出与标样乙醇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经内标法定量其含量为0.31mg/mL。
3.取100μL样品3,添加内标。
检液采用顶空采样,经Varian CP-3800气相色谱仪CP-wax 52CB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FID检测,检出与标样乙醇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经内标法定量其含量为1.94mg/mL。
二、检验结果1.样品1中检出乙醇,含量为0.90mg/mL。
2.样品2中检出乙醇,含量为0.31mg/mL。
3.样品3中检出乙醇,含量为1.94mg/mL。
鉴定人:副主任法医师:XXX主任法医师:XXX复核人:XXX签发人:XXXXXXX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检验报告章二〇XX年XX月XX日(以下空白)。
法医毒物分析第⼀节毒物与中毒1、毒物分析:法医毒物分析是以分析化学尤其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为基础,以能损害⽣命正常活动的毒物为对象并对其进⾏定性和定量判定,从⽽服务于国家法制建设的⼀门应⽤性学科。
2、毒物(toxicant):凡是对机体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损害⽣命正常活动,引发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乃⾄造成死亡的物质称之为毒物。
3、毒物的来源:⾃然界植物、动物、矿物、菌类⼈⼯合成⼯业产品、副产物、废弃物(不包含微⽣物和⽣物体产⽣的毒素)。
4、中毒:⽣物体受到⼀定量的毒物作⽤⽽引起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poisoning),由毒物所产⽣的中毒反应称为毒性作⽤。
5、毒性作⽤条件(1)毒物的成分(2)起作⽤的剂量安全剂量中毒量致死量中毒量:毒物引起个体中毒并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造成死亡的剂量称为致死量(LD)某⼀毒物能引起某种动物的群体全部死亡的最⼩剂量成为全数致死量(LD10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3)作⽤途径与⽅式摄⼊途径吸收和分布特性给药的浓度和速度(4)受作⽤的⽣物体同⽣物体的种属有关(5)个体因素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态、⾝体素质以及⽣活习性6、毒品(drug, illicit drug)毒品是属于法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由法律规定要受严格管制的⼀些药毒物。
《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中规定,毒品是指鸦⽚、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形成瘾癖的⿇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定义的三要素⾮法性(法律属性)、危害性(社会属性)、成瘾性(⾃然属性)7、药物滥⽤是指⾮医疗⽬的、不正常的连续⼤量使⽤有依赖性(dependence)药物。
8、毒物的分类分类原则依据毒物的理化性质、毒理作⽤、⽤途以及来源进⾏分类常见种类⽓体毒物 CO H2S (中毒速度最快)挥发性毒物CN- C3HOH C2H5OH合成药毒物巴⽐妥类吩噻嗪类(临床药物最多)天然药毒物乌头类颠茄类(⽣物碱最多)⾦属毒物砷/汞/钡/铬/铊/铅(最难排出体外)农药⿏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毒⿏强(中毒案例较多)⽔溶性毒物强酸/强碱/NO2-9、分析⽅法:形态学⽅法、毒理学⽅法、免疫分析法、理化分析法、仪器分析法10、法医毒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对各种检材中有关毒物进⾏分析鉴定,判明有⽆毒物、何种毒物、多少毒物以及毒物与事件的关系等,为澄清当事⼈在事件中是否负有法律责任提供依据,为涉及中毒案件提供侦破线索和证据。
氰酸盐反应:氰化物—血红色普鲁士蓝反应:氢氰酸—蓝色【专属】;吗啡--蓝绿色Lieben碘仿反应:乙醇—黄色Conway法:乙醇—绿色Vitality反应:乙醇--紫红色硫化铅试验:H2S—黑色亚甲蓝试验:H2S—深蓝色氯化钯实验:CO—黑色;氯丙嗪、奋乃静—橙红色;异丙嗪—紫色;三氟拉嗪—橙黄色;氯普噻吨—浅黄色硫酸铜-吡啶结晶反应:巴比妥—紫色(十字形)、苯巴比妥—浅紫色(菱形)三氯化铁-碘化钾结晶反应:巴比妥—棒状结晶、苯巴比妥—簇状结晶、异戊巴比妥—花瓣状结晶碱性钴盐:巴比妥—紫蓝色铜-吡啶试验(区分是否含硫巴比妥):巴比妥—紫红色;硫巴比妥—绿色二价汞盐显色:巴比妥—白色→紫堇色FPN试剂:氯丙嗪、异丙嗪—红紫色;氯普噻吨、三氯拉嗪—橙红色格鲁米特的异羟肟酸铁反应:巴比妥—暗紫色羟肟酸铁反应:抗生素显色;异羟肟酸铁反应:海洛因—紫色芳伯胺显色(重氮化耦合):苯二氮卓类(氯氮卓、硝西泮、艾司唑仑)—紫红色/橙红色利多卡因、对硫磷;碘化铋钾沉淀显色:氯氮卓、阿普唑仑—橙红色;氯硝西泮—红色硫酸荧光显色:地西泮—黄绿色;氯氮卓—黄色;艾司唑仑—亮绿色;硝西泮—淡蓝色硫酸-甲醛试验:氨苄西林—暗黄色;青霉素钾(钠)--红棕色;那可汀—鲜黄色;蒂巴因—橙色;秋水仙—黄色;吗啡、海洛因、可待因、单乙酰吗啡—紫红色、紫堇色;甲基苯丙胺—橙色;亚甲基二氧苯炳胺—蓝黑色硫酸反应:地米—淡红棕色;鱼藤酮—红色四氮唑比色法:地米—有色甲臜碘-碘化钾结晶:阿托品—深棕色结晶【专属】钒硫酸反应:马钱子碱---红色→棕色;士的宁—蓝色→蓝紫色;钩吻—紫色→蓝紫色→蓝色;秋水仙—绿色重铬酸钾-硫酸反应:士的宁—紫堇色→紫红色→橙黄色→黄色【专属】;钩吻—红色→红紫色→蓝绿硝酸反应:马钱子碱—深红色;士的宁—淡黄色;鱼藤酮—蓝绿色Liebermant试验:秋水仙—绿色;鱼藤酮—黑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斑蝥素—紫红色→樱红色;蟾蜍—蓝紫色邻-硝基苯甲醛:斑蝥素—棕色(紫外→黄色)间苯二酚反应:斑蝥素—红色(紫外→绿色);敌敌畏、敌百虫—红色间苯三酚-硫酸显色法:杀虫双—橘红色亚硒酸-浓硫酸反应:吗啡、海洛因—深绿色;可待因、那可汀—蓝绿色;罂粟碱—暗蓝色亚硒酸铁氰化钠反应:有机磷—紫红色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伯胺、仲胺):甲基苯丙胺、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蓝色(仲);亚甲基二氧苯丙胺、苯丙胺—粉色→樱桃红色(伯);改良硫氰酸钴反应:可卡因—蓝色荧光法(石油醚提取物+冰醋酸):大麻--红色→绿色(紫外)香夹兰素反应:大麻—紫色(氯仿层)快蓝B反应:四氯大麻酚—红色;大麻酚—紫色;大麻二酚—橘红色碱性连二亚硫酸钠反应:百草枯—蓝色【专属】硫酸铜反应:五氯酚钠/五氯酚—褐红色4-氨基安替比林:五氯酚钠—蓝色(二甲苯层)溴化汞:磷化锌—黄色化合物硝酸银试验:磷化锌—黑色沉淀;三价砷—黄色沉淀;五价砷—棕色沉淀双硫腙反应:锌离子—红色螯合物硫酸-变色酸反应:毒鼠强—紫红色硫酸-盐酸苯肼反应:毒鼠强—红色纳氏试剂:氟乙酰胺—橘红色沉淀(氟乙酸钠无此反应)硫靛反应:氟乙酰胺—红色【专属】Ag-DDC比色法:砷化氢—红色胶态物;磷化氢—棕红色胶体银Gutzeit法:砷化氢—黄色/橙色色斑碱反应:汞—黄色;三价铬—灰蓝色沉淀还原反应:汞盐—黑色碘化亚铜:汞—红色不溶物【专属】碘化钾反应:汞—红色沉淀;铅—黄色丝状物;铊离子—黄色沉淀;碘化汞钾试剂反应:草甘膦—红色沉淀玫瑰红酸钠反应:铅离子--红棕色沉淀沉淀反应:铬酸盐与铅、钡离子—黄色沉淀,与银离子—砖红色反应过氧化氢试验:重铬酸盐—蓝色【专属】1,8-萘二胺反应:亚硝酸盐—橘红色丙咪嗪-盐酸反应:亚硝酸盐—蓝色茚三酮试剂:地西泮—蓝紫色;草甘膦—紫堇色二氯化钯反应(区别不含硫):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黄色对硝基苯偶氮氟硼酸盐试剂:氨基甲酸酯类—紫红色Gibbs试剂:氨基甲酸酯类—蓝色硫氰酸铁反应:杀虫双—红色分1普鲁士蓝反应:氢氰酸—蓝色【专属】;碘-碘化钾结晶:阿托品—深棕色结晶【专属】碱性连二亚硫酸钠反应:百草枯—蓝色【专属】;硫靛反应:氟乙酰胺—红色【专属】过氧化氢试验:重铬酸盐—蓝色【专属】;碘化亚铜:汞—红色不溶物【专属】重铬酸钾-硫酸反应:士的宁—紫堇色→紫红色→橙黄色→黄色【专属】分2碘化铋钾沉淀显色:氯硝西泮—红色;硫酸反应:鱼藤酮—红色;间苯二酚反应:斑蝥素—红色(紫外→黄色);邻-硝基苯甲醛:斑蝥素—棕色(紫外→黄色)间苯二酚反应:敌敌畏、敌百虫—红色;硫氰酸铁反应:杀虫双—红色荧光法(石油醚提取物+冰醋酸):大麻--红色→绿色(紫外)快蓝B反应:四氯大麻酚—红色;碘化汞钾试剂反应:草甘膦—红色沉淀双硫腙反应:锌离子—红色螯合物;硫酸-盐酸苯肼反应:毒鼠强—红色硫靛反应:氟乙酰胺—红色【专属】; Ag-DDC比色法:砷化氢—红色胶态物碘化钾反应:汞—红色沉淀;碘化亚钾:汞—红色不溶物【专属】氰酸盐反应:氰化物—血红色;硫酸-甲醛试验:青霉素钾(钠)--红棕色;碘-碘化钾结晶:阿托品—深棕色结晶【专属】;钒硫酸反应:马钱子碱---红色→棕色硝酸反应:马钱子碱—深红色;硫酸铜反应:五氯酚钠/五氯酚—褐红色三氯化铁试剂反应:敌鼠—砖红色;硝酸银试验:五价砷—棕色沉淀氯化钯实验:氯丙嗪、奋乃静—橙红色; FPN试剂:氯普噻吨、三氯拉嗪—橙红色芳伯胺显色(重氮化耦合):苯二氮卓类—紫红色/橙红色;间苯三酚-硫酸显色法:杀虫双—橘红色碘化铋钾沉淀显色:氯氮卓、阿普唑仑—橙红色;快蓝B反应:大麻二酚—橘红色纳氏试剂:氟乙酰胺—橘红色沉淀(氟乙酸钠无此反应); 1,8-萘二胺反应:亚硝酸盐—橘红色硫酸-甲醛试验:蒂巴因—橙色;甲基苯丙胺—橙色; Gutzeit法:砷化氢—黄色/橙色色斑二价贡盐显色:巴比妥—白色→紫堇色;硫酸-甲醛试验:吗啡、海洛因、可待因、单乙酰吗啡—紫红色、紫堇色;茚三酮试剂:草甘膦—紫堇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斑蝥素—紫红色→樱红色;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亚甲基二氧苯丙胺、苯丙胺—粉色→樱桃红色硫酸反应:地米—淡红棕色硫酸荧光显色:硝西泮—淡蓝色;Gibbs试剂:氨基甲酸酯类—蓝色普鲁士蓝反应:氢氰酸—蓝色【专属】;钒硫酸反应:钩吻—紫色→蓝紫色→蓝色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甲基苯丙胺、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蓝色改良硫氰酸钴反应:可卡因—蓝色;碱性连二亚硫酸钠反应:百草枯—蓝色【专属】4-氨基安替比林:五氯酚钠—蓝色(二甲苯层);石蕊试纸:草甘膦—蓝色过氧化氢试验:重铬酸盐—蓝色【专属】;丙咪嗪-盐酸反应:亚硝酸盐—蓝色亚甲蓝试验:H2S—深蓝色;硫酸荧光显色:硝西泮—淡蓝色硫酸-甲醛试验:亚甲基二氧苯炳胺—蓝黑色;亚硒酸-浓硫酸反应:罂粟碱—暗蓝色碱反应:三价铬—灰蓝色沉淀格鲁米特的异羟肟酸铁反应:巴比妥—暗紫色;对硝基苯偶氮氟硼酸盐试剂:氨基甲酸酯类—紫红色碱性钴盐:巴比妥—紫蓝色;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蟾蜍—蓝紫色;茚三酮试剂:地西泮—蓝紫色钒硫酸反应:士的宁—蓝色→蓝紫色氯化钯实验:异丙嗪—紫色;硫酸铜-吡啶结晶反应:巴比妥—紫色(十字形)香夹兰素反应:大麻—紫色(氯仿层);快蓝B反应:大麻酚—紫色;异羟肟酸铁反应:海洛因—紫色;亚硒酸铁氰化钠反应:有机磷—紫红色Vitality反应:乙醇--紫红色;铜-吡啶试验:巴比妥—紫红色; FPN试剂:氯丙嗪、异丙嗪—红紫色芳伯胺显色(重氮化耦合):苯二氮卓类—紫红色/橙红色硫酸-甲醛试验:吗啡、海洛因、可待因、单乙酰吗啡—紫红色、紫堇色;硫酸-变色酸反应:毒鼠强—紫红色;硫酸铜-吡啶结晶反应:苯巴比妥—浅紫色(菱形)氯化钯实验:三氟拉嗪—橙黄色;;硫酸-甲醛试验:氨苄西林—暗黄色硫酸-甲醛试验:那可汀—鲜黄色;Lieben碘仿反应:乙醇—黄色;硫酸荧光显色:氯氮卓—黄色;硫酸-甲醛试验:秋水仙—黄色重铬酸钾-硫酸反应:士的宁—紫堇色→紫红色→橙黄色→黄色【专属】;; 碱反应:汞—黄色溴化汞:磷化锌—黄色化合物;碘化钾反应:铅—黄色丝状物;铊离子—黄色沉淀沉淀反应:铬酸盐与沉淀铅、钡离子—黄色;硝酸银试验:三价砷—黄色沉淀二氯化钯反应(区别不含硫):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黄色氯化钯实验:氯普噻吨—浅黄色;;硝酸反应:士的宁—淡黄色;硫酸荧光显色:地西泮—黄绿色Conway法:乙醇—绿色;铜-吡啶试验:硫巴比妥—绿色;钒硫酸反应:秋水仙—绿色Liebermant试验:秋水仙—绿色;亚硒酸-浓硫酸反应:吗啡、海洛因—深绿色重铬酸钾-硫酸反应:钩吻—红色→红紫色→蓝绿;硝酸反应:鱼藤酮—蓝绿色亚硒酸-浓硫酸反应:可待因、那可汀—蓝绿色;普鲁士蓝反应:吗啡--蓝绿色硫化铅试验:H2S—黑色; 氯化钯实验:CO—黑色; 羟肟酸铁反应:抗生素显色;三氯化铁-碘化钾结晶反应:巴比妥—棒状结晶、苯巴比妥—簇状结晶、异戊巴比妥—花瓣状结晶四氮唑比色法:地米—有色甲臜; Liebermant试验:鱼藤酮—黑色; 硝酸银试验:磷化锌—黑色沉淀还原反应:汞盐—黑色衍生化:内标物:乙醇—异丙醇/叔丁醇巴比妥类—烯丙异戊巴比妥地米—泼尼松苯丙胺类—4-苯基丁胺氨基甲酸酯类—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邻苯二甲酸磷化氢—氯仿毒鼠强—对硫磷提示代谢物:CO—HbCO 硫化氢—硫代硫酸盐地西泮—奥沙西泮乌头碱—双酯型二萜乌头烷骨架海洛因—单乙酰吗啡哌替啶—去甲哌替啶美沙酮--吡咯烷EDDP/吡咯啉EMDP可卡因—苯甲酰爱康宁BZE/爱康宁甲脂EME/爱康宁E C 大麻—四氢大麻酸对硫磷—氨基对硫磷呋喃丹—呋喃酚酸性毒物:氢氰酸、硫化氢水溶液、巴比妥类水溶液、格鲁米特、抗生素、五氯酚、香豆素类杀鼠剂、茚二酮类杀鼠剂、大麻酚类碱性毒物:氰化物水溶液、吩噻嗪类、苯二氮卓类、利多卡因、乌头碱、颠茄类、马钱子类、秋水仙碱(近中性)、钩吻、哌替啶、可卡因、苯丙胺类、氯胺酮、中性毒物:苯乙哌啶酮、强心苷、鱼藤酮、五氯酚钠水溶液、两性毒物:吗啡、河豚(易溶于乙酸,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不具酸碱性:有机磷杀虫剂(氧化毒性增强、水解毒性减弱)升华:巴比妥类、斑蝥、氟乙酰胺、雷因许试验光照不稳定:吩噻嗪类(变色)、海洛因(变色)、秋水仙(变深)、鱼藤酮、大麻酚类、五氯酚及五氯酚类、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极性大:苯二氮卓类(强)、大麻酚类(强)、百草枯(强)、香豆素类杀鼠剂(强)、氟乙酰胺及氟乙酸钠(强)(ABE*PLUS柱--hplc、Allteech Allsep7um阴离子柱--离子色谱法)、河豚、吗啡、可卡因代谢物(苯甲酰爱康宁、爱康宁甲脂)、五氯酚、草甘膦及其代谢物、非极性:鱼藤酮首过效应:哌替啶利多卡因验证分析方法的主要项目:回收率、纯度、准确性(准确度和精密度)、灵敏性(检测限和定量限)、线性与检测范围、方法的专属性、耐用性等。
法医毒物分析1.如何理解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许多事物对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药物在过量的情况下也能对人体产生一定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反之有些剧毒物质在使用恰当时也可以治疗一些顽疾重症的良药,由于药物和毒物之间的辨证关系,所以常常把药物和毒物统称为“药毒物”,所以食物、药物与毒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2了解事件发生前后的情况对诊断及判定中毒的意义何在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后和经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毒者有无吸毒或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或自杀倾向等情况,从而帮助我们推断有无某些药毒物中毒的可能,如果出现典型中毒症状或尸体解剖症状也对诊断和判定中毒有重要意义3中毒症状在中毒法医学鉴定有何意义中毒症状能为中毒鉴定提供有用信息,同时也能给检验工作提供可能的毒物范围,使检验工作更有针对性,能节约筛查药毒物的时间、人力和物力4正确理解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规律的意义何在理解毒物再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有利于我们在采集、送检和检测时选择合适的检材种类,也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
同时,如果需要检测多个毒物时,我们应该先检测代谢和排泄较快的毒物,再检测代谢和排泄慢的毒物。
1简述体内检材的定义、来源、特点及其检验结果对法医学鉴定的意义。
体内检材主要指取自生物活体或尸体的检验材料。
体内检材中的代谢物和结合物的含量一般很低,化学成分复杂。
从体内检材得出的检验结果可作为法医鉴定的直接证据2某案发现场桌面上发现约5ml液体,请考虑如何收集这类检材。
将检材收集到干净的玻璃器皿中,并密封好,液体上方经量不留多余的空间,避免挥发性物质。
冷藏保存,并及时送检。
3.某贩毒案件收缴了10包共计1000粒药片,请设计抽样方法先随机抽取3至4包并将药片倒出混匀后平铺呈正方形,画出两条对角线,随机选择两个对角,再次混匀平铺成正方形,继续取对角的操作,如此反复直至剩下10-20片作为检材使用,其余留样。
2.一氧化碳中毒分析应取何种检材?HbCO饱和度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血液是测定HbCO饱和度的首选检材,尸体一般抽取心血,中毒抢救者则抽取外周静脉血。
法医毒物学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各类案件的调查中,法医毒物学分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可能存在的毒物进行检测和鉴定,为案件的侦破和司法裁决提供关键的证据支持。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一起涉及毒物的案例分析,包括样本采集、检测方法、结果分析以及最终的结论。
二、案例背景本次案例涉及一名_____岁的男性,被发现昏迷在其住所内。
现场没有明显的暴力迹象,但在其身旁发现了一个空的药瓶和一杯未喝完的水。
报案人是其家属,称患者近期情绪低落,有抑郁倾向。
三、样本采集接到报案后,法医团队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样本采集。
采集的样本包括患者的血液、尿液、胃液以及现场发现的剩余药物和水杯中的液体。
所有样本均在严格的无菌操作条件下采集,并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四、检测方法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原理:将待分析的混合物在气相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质谱仪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
应用:用于检测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的有机毒物,如苯、乙醇、巴比妥类药物等。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原理:利用高压输液系统将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应用:适用于检测非挥发性、热不稳定以及大分子的毒物,如吗啡、地西泮、阿托品等。
3、免疫分析法原理: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原理,对毒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应用:常用于快速筛查常见的毒品和药物,如可卡因、海洛因、大麻等。
五、结果分析1、血液样本分析检测出高浓度的地西泮成分,这是一种常见的镇静催眠药物。
其浓度超过了治疗剂量,表明患者可能过量服用了该药物。
2、尿液样本分析同样检测到地西泮及其代谢产物,进一步证实了血液中的检测结果。
3、胃液样本分析发现了未完全消化的地西泮药片残渣,与现场发现的空药瓶相吻合。
4、现场样本分析对剩余药物进行鉴定,确认为地西泮片。
水杯中的液体也检测出地西泮成分。
1.如何理解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许多事物对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药物在过量的情况下也能对人体产生一定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反之有些剧毒物质在使用恰当时也可以治疗一些顽疾重症的良药,由于药物和毒物之间的辨证关系,所以常常把药物和毒物统称为“药毒物”,所以食物、药物与毒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2了解事件发生前后的情况对诊断及判定中毒的意义何在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后和经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毒者有无吸毒或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或自杀倾向等情况,从而帮助我们推断有无某些药毒物中毒的可能,如果出现典型中毒症状或尸体解剖症状也对诊断和判定中毒有重要意义3中毒症状在中毒法医学鉴定有何意义中毒症状能为中毒鉴定提供有用信息,同时也能给检验工作提供可能的毒物范围,使检验工作更有针对性,能节约筛查药毒物的时间、人力和物力4正确理解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规律的意义何在理解毒物再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有利于我们在采集、送检和检测时选择合适的检材种类,也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
同时,如果需要检测多个毒物时,我们应该先检测代谢和排泄较快的毒物,再检测代谢和排泄慢的毒物。
1简述体内检材的定义、来源、特点及其检验结果对法医学鉴定的意义。
体内检材主要指取自生物活体或尸体的检验材料。
体内检材中的代谢物和结合物的含量一般很低,化学成分复杂。
从体内检材得出的检验结果可作为法医鉴定的直接证据2某案发现场桌面上发现约5ml液体,请考虑如何收集这类检材。
将检材收集到干净的玻璃器皿中,并密封好,液体上方经量不留多余的空间,避免挥发性物质。
冷藏保存,并及时送检。
3.某贩毒案件收缴了10包共计1000粒药片,请设计抽样方法先随机抽取3至4包并将药片倒出混匀后平铺呈正方形,画出两条对角线,随机选择两个对角,再次混匀平铺成正方形,继续取对角的操作,如此反复直至剩下10-20片作为检材使用,其余留样。
2.一氧化碳中毒分析应取何种检材?HbCO饱和度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血液是测定HbCO饱和度的首选检材,尸体一般抽取心血,中毒抢救者则抽取外周静脉血。
法医毒物分析——编者:张天叶谆谆一.名解1毒物(toxicant):是指进入生物体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能够损害生命正常活动,引发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乃至造成死亡的化学物质。
2.中毒:是指生物体受到一定量的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3.半数致死量(LD50):能够引起群体中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
4.毒品:是属于法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由法律规定要受严格管制的一些药毒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中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5.药物滥用(drug abuse):是指非医疗目的、不正常的连续大量使用有依赖性药物。
6.戒毒药品:指控制并消除滥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急剧戒断症状与体征的戒毒治疗药品,和能减轻消除稽延性症状的戒毒治疗辅助药品。
如美沙酮等。
7. 体外检材:主要是指那些未经过体内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的检材,其中的药毒物在形态、气味、酸碱性、溶解度和化合状态等方面尚全部或部分地保留其原有性状,绝大多数是案件侦查中或现场收集到的各种可疑物。
8.体内检材:主要指取自生物活体或尸体的检验材料,如尿、血、唾液和其他体液、也包括各种内脏、毛发、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还包括取自已埋尸体的组织或腐泥等。
9.★定性分析:目的是确定检材中所含毒物的性质,即检材是否为某种毒物或者其中是否含有某种毒物,通常又成为检识或检出。
检出的对象也包括药毒物在体内生成的代谢物。
10.★定量分析:目的在于确定检材中某毒物的含量,通常称之为含量测定或简称测定。
定量分析必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11.K粉:即氯胺酮,属麻醉镇静剂,麻醉作用快、镇痛强,有致幻作用,也称“强奸粉”。
显弱碱性,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临床用制剂通常为注射液。
12.戒断综合征:①停药后数小时可出现,12~24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后逐渐减轻。
毒品物证鉴定报告1. 鉴定目的本次鉴定的目的是对提供的毒品物证进行科学鉴定,以确定其是否为非法毒品。
该鉴定是为了支持公安机关对涉嫌毒品犯罪的嫌疑人的调查和侦办工作。
2. 鉴定对象信息鉴定对象: - 名称:毒品样品 - 来源:公安机关缴获 - 编号:DP0013. 鉴定方法本次鉴定基于以下科学鉴定方法: 1. 外观观察法 2. 化学试剂法4. 鉴定过程与结果4.1 外观观察法在本次鉴定中,首先采用了外观观察法。
经过细致的观察,得出以下结论:•外观特征:毒品样品为白色结晶状固体,具有明显的粉末状。
整体外观呈现出均匀细腻的颗粒。
4.2 化学试剂法为了进一步鉴定毒品样品的成分,采用了化学试剂法。
使用了以下试剂进行反应测试:1.马尔康尼试剂(Marquis reagent)2.莫尔试剂(Moro reagent)毒品样品与上述试剂发生反应后,观察到以下结果:•使用马尔康尼试剂:样品与马尔康尼试剂接触后,产生了棕色至黑色的着色反应。
这是一种与麻黄碱相关的正常反应。
•使用莫尔试剂:样品与莫尔试剂接触后,没有出现着色反应。
这表明样品中不含有可卡因等相关物质。
综合上述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样品经过外观观察发现为白色结晶状固体;•样品与马尔康尼试剂反应产生棕色至黑色的着色反应,进一步确认其中可能存在麻黄碱成分;•样品与莫尔试剂未发生任何着色反应,说明不含有可卡因成分。
5. 鉴定结论根据本次鉴定的结果,针对毒品样品(编号:DP001),得出以下结论:•样品的外观特征和化学试剂法的测试结果证实,该样品可能含有麻黄碱成分,但不包含可卡因成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麻黄碱属于非法毒品成分之一,可以依法认定该样品为非法毒品。
6. 鉴定意见根据上述鉴定结果,提出以下鉴定意见:•公安机关可依据本鉴定报告,将该样品作为物证,进一步侦办与此相关的毒品犯罪案件。
•鉴定机构可将此鉴定报告归档,并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妥善保管样品进行存档。
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是法医学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部分。
它通过对尸体组织、体液或其他物质样本的检测与分析,确定死因和进行毒物鉴定,为司法机关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法医毒物分析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常用的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定义法医毒物分析是指根据法医学的要求,通过对尸体组织、体液等样本的检测与分析,确定死亡原因或进行毒物鉴定的一项科学技术。
它主要依靠化学、生化、药理学等科学的原理与方法,从尸体或生前采集的样本中筛查痕量、毒物成分,以达到鉴定死因、发现、鉴定或排除毒物中毒等目的。
二、应用领域法医毒物分析在刑事侦查、法律诉讼和安全事故调查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鉴定自然死亡和非自然死亡,譬如判断死因是因为病变、外伤或毒物中毒等。
同时,法医毒物分析在涉及毒物与法律及司法领域的问题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毒物刑案的证据分析、交通事故中司机是否吸食了毒品等。
三、常用的分析方法1. 毒物鉴定技术毒物鉴定技术是法医毒物分析的核心内容。
常见的毒物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以及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复杂的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准确地鉴定出毒物的种类和含量。
2. 毒物蓄积与排泄分析毒物蓄积与排泄分析是指通过对尸体组织和生前采集的样本进行分析,确定毒物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时间和数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肝脏、肾脏等组织的毒物测定,以及尿样、血样等的毒物排泄分析。
3. 毒物作用机制研究毒物作用机制研究是通过对毒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揭示毒物对人体的损害机制。
这项研究对于法医毒物分析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加对毒物中毒的认识和了解。
四、案例分析以下将列举几个实际案例,以展示法医毒物分析的实际应用:1. 案例一:一名中毒身亡的男子通过对该男子尸体组织样本进行毒物鉴定,确定其死因是因为砒霜中毒。
分析结果显示,男子体内检测到了高浓度的砒霜成分,且与死者生前所居住的房间中发现的砒霜样本相吻合,从而证明了他是被砒霜毒害致死。
法医学的法医法医毒物分析【正文】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引言: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结合了医学和法律的知识,通过科学手段来解决与刑事诉讼相关的医学问题。
法医毒物分析作为法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和毒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其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探讨法医毒物分析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一、法医毒物分析的意义法医毒物分析是通过检测与分析物证以及对受害者进行尸检等手段,确认和鉴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为司法机构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1. 提供科学证据法医毒物分析通过检测和分析受害者体液、组织和物品中的毒物,在法庭上提供科学证据,帮助法官和陪审团了解案件中毒物的来源、种类和数量,从而推断出案件的真相,并用于犯罪嫌疑人的定罪或无罪判断。
2. 防止错案发生法医毒物分析能够通过对受害者进行尸检,检测和分析尸体组织中的毒物,确定死因和毒物的致死量,从而避免因误判导致的冤假错案,保障被害者和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3. 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法医毒物分析可通过对食品和药品中毒事件进行检验,判断其是否与毒物有关,从而揭示其源头和责任,提醒监管部门加强食品药品的安全管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法医毒物分析的方法法医毒物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毒物的性质和检测对象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分析方法。
1.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要用于毒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色谱的分离和质谱的检测,可以高效、准确地确定样品中的毒物成分和含量。
2. 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复杂样品中的毒物成分,通过核磁共振的谱图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毒物的种类和结构,为毒物的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3. 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毒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法等,通过检测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情况,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样品中的毒物含量。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方法验证示例
A.1 概述
本附录介绍血液中氯胺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中,校准曲线、延迟效应、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的验证示例。
A.2 校准曲线和延迟效应
预期建立10ng/mL~1000ng/mL浓度范围内且为线性回归的校准曲线。
在空白血液中添加氯胺酮标准物质,配制系列浓度为10ng/mL、20ng/mL、50ng/mL、100ng/mL、250ng/mL、500ng/mL、1000ng/mL、1500ng/mL和2000ng/mL的添加样品。
每个浓度点的添加样品独立重复5次。
每个浓度点后均分析空白样以评价延迟效应。
结果表明,在10ng/mL~1500ng/mL浓度范围内均未见延迟效应,2000ng/mL的添加样品后分析的五个空白样中,有两个空白样观察到少量延迟效应,但均小于校准曲线最低浓度点即10ng/mL的10%,因此延迟效应在可接受范围内。
五次校准曲线得到的数据见表A.1。
按照已建立的方法分析,以添加浓度值为横坐标,氯胺酮与内标的峰面积比为纵坐标,5次重复测量数据叠加作图,得到的校准曲线见图A.1。
在图A.1中,浓度在1000 ng/mL以上的数据出现弯曲。
图A.2为标准残差值的分布,结果显示,标准残差值并未以0点为中心随机分布。
因此在10ng/mL~2000ng/mL范围内线性方程回归不合适。
表A.1 校准曲线的数据
图A.1 校准曲线示意图
图A.2 标准残差值示意图
因倾向采用线性回归,因此去除1500ng/mL和2000ng/mL两个浓度点重新进行校准曲线的拟合,而且依然符合预期浓度范围。
新的校准曲线和标准残差值的分布见图A.3及图A.4。
标准残差值以0点为中心随机分布,因此线性方程回归成立。
本分析方法血液中氯胺酮的线性范围为10ng/mL~1000ng/mL,线性
方程为y=0.0039x+0.0012,相关系数R>0.999,未使用权重。
图A.3 去除两个浓度点的校准曲线示意图
图A.4 去除两个浓度点的标准残差值示意图
A.3 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
用于测定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的质控样选定为50ng/mL和800ng/mL两个浓度点。
按照A、B、C三组实验。
对相应浓度的氯胺酮工作溶液进行仪器分析,重复进样至少6次,得到氯胺酮的峰面积均值(A);采用6个不同来源的空白血液,按照已建立的方法前处理,添加同样浓度的氯胺酮工作溶液,然后进行仪器分析,得到氯胺酮的峰面积均值(B);采用6个不同来源的空白血液,添加同样浓度的氯胺酮工作溶液,按照已建立的方法前处理,定容相同体积,然后进行仪器分析,得到氯胺酮的峰面积均值(C)。
按式(4)和式(5)计算得到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
详见表A.2和表A.3。
表A.2 6个不同来源的空白血液提取前后添加相同浓度的氯胺酮得到的峰面积均值
表A.3 方法的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