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 地理
- 格式:pptx
- 大小:7.21 MB
- 文档页数:17
朝鲜族移民史1.人口与分布朝鲜族先民原居朝鲜半岛,自17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300年间由于战争、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从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图们江边界,陆续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定居。
由于长期在与朝鲜或韩国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生活,逐渐转变为有别于朝鲜半岛民族的中国朝鲜族共同体,成为中华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为192万3842人,其人口总数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14位。
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东北三省。
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为177万519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92.27%。
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万568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59.55%,黑龙江省为38万8458人,占20.19%,辽宁省为24万1052人,占12.53%。
其余人口则分布在内蒙及关内的一些省市。
朝鲜族有一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县,均在吉林省。
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于1952年9月成立,是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2002年延边总人口为218.8万,其中朝鲜族人口为83.4万,占延边总人口的38%、中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0%以上。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于1958年9月,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相望。
2002年,该县总人口为85,41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为12,5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74%。
此外,还有40多个朝鲜族民族乡,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改革开放前,朝鲜族作为农业民族,其人口多聚居于乡村,从事传统的水稻生产,兴办民族教育,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朝鲜族社会在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地理环境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
地理坐标为东经127°17′至128°29′,北纬40°37′至41°05′。
东西长82.9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为2497.6平方公里。
西自七道沟河口东2公里起,东至二十三道沟河口东北2公里止,东西两极点距离92公里;南自南尖头村,北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北极点距离68公里;西和西北以鸭绿江与七道沟河为界,与临江市接壤;北与临江市、抚松县交界,自七道沟河最上游沿长白山脉的山脊东北行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与抚松县毗邻;东南自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侧,沿鸭绿江南行至长白镇转西行至七道沟河口右岸与临江市交界;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的一市五郡相对。
鸭绿江水面为中朝两国共有,边境线长260.5公里(其中,陆界3.5公里,水界257公里)。
森林资源木材蓄积量。
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封禁长白山后,长白一带原始森林延绵数百里。
据1905年统计,木材蓄积量达4144万立方米。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中、日合办“鸭绿江采木公司”至1945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性的采伐和经常发生山火,长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沿鸭绿江右岸纵深百里,原始森林砍伐殆尽,全县木材蓄积量仅有654.2万立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上至下普遍建立了林业管理部门,加强了对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
自197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颁布后,依法护林,依法管林,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82年普查,全县木材蓄积量已达2503万立方米,比1946年初增长382.7%。
改革开放以后,每年有计划的采伐抚育,边采伐边扶育,年采伐量在10万立方米左右,总产值达1128万元。
同时,依赖林业而发展的多种经营生产和种植业等,近年来也有了较大发展,成为县内经济的主要支柱。
据2005年统计,全县有林地面积230640.8公顷,占总面积的92.4%。
1.人口与分布朝鲜族先民原居朝鲜半岛,自17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300年间由于战争、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从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图们江边界,陆续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定居。
由于长期在与朝鲜或韩国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生活,逐渐转变为有别于朝鲜半岛民族的中国朝鲜族共同体,成为中华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为192万3842人,其人口总数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14位。
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东北三省。
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为177万519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92.27%。
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万568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59.55%,黑龙江省为38万8458人,占20.19%,辽宁省为24万1052人,占12.53%。
其余人口则分布在内蒙及关内的一些省市。
朝鲜族有一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县,均在吉林省。
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于1952年9月成立,是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2002年延边总人口为218.8万,其中朝鲜族人口为83.4万,占延边总人口的38%、中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0%以上。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于1958年9月,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相望。
2002年,该县总人口为85,41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为12,5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74%。
此外,还有40多个朝鲜族民族乡,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改革开放前,朝鲜族作为农业民族,其人口多聚居于乡村,从事传统的水稻生产,兴办民族教育,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朝鲜族社会在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尤其是,随着市场意识的增强,朝鲜族经济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水稻耕作,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其人口从乡村流入城镇,由小城镇流入大中城市,由东北的传统聚居地区流向关内发达地区和国外。
浅析朝鲜族服饰特点民族文化研究浅析朝鲜族服饰特点董宁(天津工业大学300387)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朝鲜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主要从影响朝鲜族服饰的因素,朝鲜族服饰的特点,服饰图案特点,色彩特点,服饰品特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今"韩流"正强烈的影响着我国服装的流行样式,因此对朝鲜族服饰特点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把握韩流服饰的基本特征,并更好的运用到现代流行服装的设计创作中.关键词:朝鲜族;服饰;特点一,影响朝鲜族服饰的因素l,地理位置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吉,辽三省.中国朝鲜族(Korean—Chines在我国境内现有人口192.1)3-,主要聚居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自朝鲜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吉林其他地区及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2,延边地区地域特点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境北道,两江道毗邻,濒临日本海,与韩日相望.中国的朝鲜族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朝鲜族服装比较独特,呈出现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3,延边朝鲜族自治卅【气候特点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接近亚寒带.正因地区气候寒冷,朝鲜族服饰带有高寒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穿长袍,袍服长者及踝,短者至膝.所用材料一般冬季用皮毛棉毡,夏季用丝布绸麻.4,劳动种类朝鲜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主要林区之一.长期以来,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着称,住火炕,这些生活条件和环境都对朝鲜族服装的样式发生了影响,二,朝鲜族服饰特点朝鲜族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服装色彩:自色是朝鲜族的服装最喜欢的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自衣同胞".面料:朝鲜族自古就把麻布,丝绸,苎麻布和棉布用做衣料,各种绸缎被用做高级衣料,春,秋和夏季用甲纱之类薄绸,冬季就用各种缎子做衣料.朝鲜族服装结构及造型:他们服装最鲜明的特点是斜襟,无钮扣,以长布带打结.朝鲜族传统男装主要是袄(则高利),裤(巴基),坎肩(古克)和长袍.袄宽松而短,有领子,但不直立,领上敷有白领衬,以便时常拆洗.袄的右襟在里,左襟在外,用袄带在右胸前系以一定样式的活扣,多为半蝴蝶结形状.坎肩套在袄外,多用绸缎作面,毛皮或布料作里,有三个口袋,五个扣,颜色花纹各异.裤子宽松肥大,裤裆裤腿肥大,裤腰尤肥,由右向左掩,再扎以裤带.穿着随便轻松,适合其盘腿席坐的习惯.朝鲜族传统的女装有裤,裙,袄,袍,以黄袄粉裙为典型.女袄非常短,称"则高利",袄长及至现在上衣三个纽扣之上,无纽扣,袄袖呈圆弧形肥大,左右衣襟以两根长长的结带在右胸前打一个蝴蝶结.领子呈圆形,襟和下摆略呈弧形,线条柔和,颜色多样.袄的领口,袖口多以不同颜色的布条镶边.朝鲜族妇女的裙子通常是宽大松长,裙长及膝盖或脚面不一,多有长皱褶,可分为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极短的小袄,优雅小口的长袖与长松飘逸的长裙形成了朝鲜族传统女装的基本特点.三,朝鲜族服饰的图案特点朝鲜族的标志性图案中有代表朝鲜特色的长鼓和彩带,象征着吉祥欢乐.象帽的长飘带形成长白山的轮廓,与长鼓,象帽共同组成一幅象征性图案,表现了节日气氛和民族特色.青年男子己16服饰无太多图案,只是在袖口,背褂(坎肩)处有几何图案作为装饰.青年女子服饰在飘带,领口,裙身和裙边处多有花边作为装饰,用彩色丝线绣出美丽的云纹,植物纹和几何图案四,朝鲜族服饰的色彩特点男子服饰多为单一的,稳重的色彩,如:白,蓝,黑.在节日时也穿着色彩艳丽的服饰,如:红.衣服的颜色大体一致,衣服和裤子多为白色,但也有的是灰色,玉色等o:女子最喜欢穿绿袄红裙.随着年龄的增长,色彩也趋于端庄,如暗红,紫等.老年女子多穿着白色服饰,儿童则穿七彩衣.五,朝鲜族服饰品特点:l,帽:男子的帽子,过去主要是黑笠.黑笠在头顶的部分是圆筒形,帽檐很宽,可以遮挡阳光,也有礼帽,鸭舌帽,制帽等.女人常用的是头巾,戴头巾即将半米方形的四角巾对折叠起,从前额围到脑后系上.2,鞋:旧时,习穿布鞋,鞋底以破布层叠,苎麻线密缝.冬日于鞋底,鞋帮絮以棉花,称棉鞋..六,结语朝鲜族服饰有着鲜明的本民族特点,他们白衣,斜襟短袄,无纽扣,以布带打结构成了本民族服饰的整体符号.如今"韩流"正强烈的影响着我国服装的流行样式,因此对朝鲜族服饰特点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把握韩流服饰的基本特征,并更好的运用到现代流行服装的设计创作中.参考文献【1】金钟国.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研究.[MV4~: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2】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朝鲜族研究论丛【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f3】3金东勋金昌浩.朝鲜族文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4】千寿山.全钟国中国朝鲜族风俗.fMJ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6。
第33卷第11期2017年11月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Vol.33 No. 11Nov.2017论朝鲜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姚妙妍(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大理671000)[摘要]朝鲜族作为跨界民族,不仅自身的民族特色得以发展,同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朝鲜族处于机遇和危机并存的时期,朝鲜族该如何化解危机、把握机遇,是值得思考的。
本 文运用归纳和联系、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探讨了朝鲜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关键词]朝鲜族;影响;措施[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042(2017)11-0088-03一、 朝鲜族历史朝鲜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在少数民族 中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平均文化程度 较高。
中国朝鲜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从朝鲜半岛迁 入中国,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生活 水平大多超过当地平均水平。
自古以来,中国和朝 鲜隔海相望,人民交往频繁,朝鲜人长期以“朝耕暮 归、春来秋归、令禁暂退,令弛又回”的办法越江在中 国东北地区大面积耕种,全然不顾朝鲜实施的锁国 政策和清政府对朝鲜人的驱逐政策。
19世纪中叶以 后,朝鲜大面积灾荒和帝国主义列强对朝鲜的侵略, 迫使大量的朝鲜人移居到中国东北,和中国满族、汉 族人民一起开拓领土,共同维护边境和定居,逐渐演 变成我国的少数民族—朝鲜族。
二、 中国朝鲜族历史地位朝鲜族作为近百年来迁入中国繁衍而发展成的 民族,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朝鲜族当作肩负双重使命 的民族具有双重革命身份:不仅仅保卫着中国边疆, 而且还为恢复朝鲜故土而进行斗争。
从历史的角度看,朝鲜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在 反帝国主义、反封建斗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 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朝鲜人民参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建设和 保卫陕甘宁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