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认可内审检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476.50 KB
- 文档页数:42
实验室内审核查表1. 前言实验室作为科研单位和教学场所,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
为了保障实验室内的实验活动顺利进行和人员安全,有必要对实验室内的各种设备、物品、仪器等日常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核和检查。
本文档旨在建立实验室内审核查表,帮助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对实验室内的设施、实验物品、安全等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做好相应的整改和维护工作,确保实验室内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2. 实验室内审核查表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室内的审核和检查工作,本文档提供了以下审核查表。
2.1 实验室设施及设备审核查表设备或设施审核内容审核结果实验室门禁门禁设备是否正常,门禁记录是否完善[√]/[×]消防设备灭火器是否齐全、有效期是否在保质期内,报警设备是否正常[√]/[×]电气设备插座、延长线等电气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线路是否损坏[√]/[×]实验台、床实验台、床是否完好,表面是否干净卫生[√]/[×]实验室照明照明设施是否正常,灯泡是否需要更换[√]/[×]空调设备空调使用是否正常,排气管是否畅通[√]/[×]实验室垃圾桶垃圾桶是否清洁卫生,是否有异味[√]/[×]2.2 实验室物品及原材料审核查表实验物品或原材料审核内容审核结果试剂试剂名称、编号是否与实验的要求相符合,是否标明到期日[√]/[×]非试剂类实验物品实验物品是否齐全,是否需要更换或修理[√]/[×]保健用品是否完好,是否保质期失效[√]/[×]2.3 实验室安全审核查表审核项审核内容审核结果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标识是否齐全[√]/[×]实验室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否正常,实验室内是否存在异味或其他有害气体[√]/[×]实验室卫生实验室内是否存在卫生问题,如是否有垃圾积累,有无异味[√]/[×]实验室安全培训记录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否培训过实验室安全知识,是否有相关的培训记录[√]/[×]3.本文档提供了实验室内的审核查表,包括设施及设备审核、物品及原材料审核、安全审核三个方面。
临床实验室内审检查表审查日期:____________1. 基础设施评估:- 实验室总体布局是否符合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规范要求?- 实验室是否设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样品存储、分析和操作? - 室内环境是否满足温度、湿度和通风等要求?- 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紧急设备和安全装置?2. 人员培训与资质:- 实验室人员是否接受了相关岗位培训?- 实验室人员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和证书?- 实验室是否保持人员继续教育的记录?- 实验室是否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从事检测工作?3. 设备与仪器校准:- 实验室是否具备必要的设备和仪器?- 设备和仪器是否按规定进行校准和维护?- 是否保留了设备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记录?- 是否存在设备和仪器的更新和报废计划?4. 试剂及标准品:- 试剂和标准品的存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对试剂和标准品进行有效期管理?- 是否建立了试剂和标准品的使用记录和消耗记录? - 是否存在试剂和标准品的采购渠道和质量控制?5. 样本管理与处理:- 是否建立了样本接收、储存和处理的标准操作流程? - 是否对样本进行编号、记录和追踪管理?- 是否保证了样本的隐私和机密性?- 是否存在样本处理和废弃的程序和要求?6. 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是否建立了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国际和国家标准要求?- 是否有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记录和更新计划?- 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改进?7. 外部管理与认证:- 实验室是否接受了相关的外部评审和认证?- 是否有外部评审和认证的记录和证书?- 实验室是否满足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 是否定期向相关机构报告实验室运行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实验室应当认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持续的内审能够帮助实验室提高运行效率、确保检测质量和符合法规要求。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内审检查表的使用、记录和归档,并及时跟进改进计划的执行情况。
内审检查表由实验室负责人或授权人签字确认。
实验室内部审核检查表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
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
还是只是内审的总结?
管理评审会议有否记录并形成结论,对提出的问题是否有纠正措施?
结合查看管理评审计划、记录、报告等资料。
注 1 、以部门为主进行内审,应明确该部门涉及的有关要素;
2、以要素为主进行内审,应明确这些要素涉及的部门;
3、该检查表可以分解为若干针对各部门的要素检查表,有的相关要素同时涉及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对相关要素应予覆盖;
4、要求整个内审应覆盖检测工作的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以及所有的部门。
实验室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 12 页
第 13 页
第 14 页
第 15 页
第 16 页
第 18 页
第 19 页
第 20 页
第 21 页
第 22 页
第 23 页
第 24 页
第 25 页
第 26 页
第 27 页
第 28 页
第 29 页
第 30 页
第 31 页
第 32 页
第 33 页
第 34 页
第 35 页
第 36 页
第 37 页
第 38 页
第 39 页
第 40 页
第 41 页
注 1、以部门为主进行内审,应明确该部门涉及的有关要素;
2、以要素为主进行内审,应明确这些要素涉及的部门;
第 42 页
3、该检查表可以分解为若干针对各部门的要素检查表,有的相关要素同时涉及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对相关要素应予覆盖;
4、要求整个内审应覆盖检测工作的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以及所有的部门。
第 4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