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材料与热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32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代号硬度材料牌号 图纸热处理标注HB HRc热处理目的Q235-A ─ 不热处理16Mn─ 不热处理渗碳淬硬S-C59 表面≥59表面耐磨,心部韧性高,去碳处可钻孔20 20Cr 渗碳高频淬硬S-G59表面≥59表面耐磨,心部韧性高,不淬硬处可钻孔正火Z ≤230 组织均匀化,消除应力调质T235 220~250提高性能,改善组织调质T265 250~280提高性能,改善组织淬硬C35 30~40 变形小,硬度略提高淬硬C42 40~45 提高强度和耐磨性,有一定的韧性 淬硬C48 45~50 提高强度和耐磨性,有一定的韧性高频淬硬G48 表面45~50表面耐磨,心部韧性高,变形小4540Cr高频淬硬G52 表面50~55表面耐磨,心部韧性高,变形小调质T265 250~280提高性能,改善组织38CrMoAlA氮化D900 HV≥850 提高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耐疲劳,耐腐蚀性能退火Th ≤230 降低硬度 65Mn60Si2MnA50CrVA 淬硬C42 40~45 提高强度和弹性退火Th ≤230 降低硬度 GCr15淬硬C59 ≥59 提高硬度和耐磨性退火Th ≤230 降低硬度 T8A淬硬C58 55~60 提高硬度和耐磨性退火Th ≤230 降低硬度 T10AT12A 淬硬C62 ≥62 提高硬度和耐磨性退火Th ≤255 降低硬度 9SiCrCr12MoVW18Cr4V 淬硬C62 ≥62 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HT100HT200HT250热时效去应力QT400-15QT600-3热时效去应力ZG200-400ZG270-500正火ZZCuSn5Pb5Zn5 ─不热处理 ZAlSi7Mg ─不热处理 T2 ─不热处理H62 ─不热处理L2 ─不热处理。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完整版热处理工艺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一系列措施,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1.退火退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退火能够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改善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全退火、球化退火和时效退火等。
-全退火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于临界温度的区域,使组织发生再结晶,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全退火能够使材料获得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于临界温度的区域,使组织中的晶粒成球状,然后缓慢冷却。
球化退火能够使材料获得细小均匀的晶粒,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
-时效退火时效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在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
时效退火能够使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大,提高材料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
2.正火正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正火能够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使组织细化,提高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和合金钢的热处理。
3.淬火淬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
淬火能够使材料快速形成马氏体组织,并获得高硬度。
淬火适用于一些高碳钢和合金钢的热处理。
4.回火回火是指将淬火处理后的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回火能够使材料的硬度降低,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脆性。
回火适用于一些淬火处理后需要获得一定韧性的材料。
总结起来,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不同的材料和要求会选择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以达到最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取决于材料的组织性能要求、工艺性能要
求和使用条件等因素。
下面以几种常见的材料为例,介绍一些主要的热处
理工艺参数。
碳钢是一种普遍使用的金属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淬火温度、
回火温度、保温时间等。
一般来说,碳钢的淬火温度在800℃至900℃之间,回火温度在150℃至500℃之间。
保温时间通常为1小时到3小时。
不锈钢是一类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退
火温度、固溶温度和时效温度。
退火温度一般在800℃至900℃之间,固
溶温度在1000℃至1200℃之间,时效温度在500℃至700℃之间。
保温时
间通常为1小时到5小时。
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固溶温度、
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
固溶温度一般在480℃至520℃之间,时效温度
在150℃至250℃之间。
时效时间一般为1小时至10小时。
铜合金是一种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固溶温度、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
固溶温度一般在800℃至950℃之间,时效温度
在300℃至550℃之间。
时效时间一般为1小时至10小时。
上述只是对于不同材料几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实际工艺参数还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热处理
工艺参数的选择也应考虑到工艺设备和生产成本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通过试验和实践来确定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阀体常用材料和各种材料的热处理阀门是一种常见的管道设备,在各个工业领域都被广泛应用。
阀门的主要作用是流量控制和压力调节,能够调节流体的流动方向、速度和流量。
阀体是阀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阀体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对阀门的性能和寿命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阀体常用的材料及其热处理过程。
一、阀体常用材料1.灰铸铁(gray cast iron)灰铸铁是一种铁碳合金,碳含量高于钢和铸铁,而硅、锰、磷等元素的含量较低。
灰铸铁的硬度高,耐磨损,但其韧性和强度不如钢。
因此,灰铸铁一般用于低压和低温的应用场景,如给排水、供暖等。
2.球墨铸铁(ductile iron)球墨铸铁是灰铸铁的改进版,通过添加一定数量的镁、铝等元素,使其具有更好的塑性和韧性。
球墨铸铁还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压、高温和强腐蚀性环境下的阀门。
3.碳钢(carbon steel)碳钢是一种含碳量较高的钢铁材料,与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强度更高,并且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可塑性。
碳钢可以满足各种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应用需求,一般被用于中高温和中高压的场景。
4.不锈钢(stainless steel)不锈钢是一种合金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
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铬、镍等元素,其中铬的含量最高。
不锈钢的材质坚固、耐用,也是阀门材料中最贵的一类。
不锈钢一般被应用于化工、石油、天然气等环境中的阀门。
二、热处理过程1.淬火(quenching)淬火是一种快速冷却材料的技术,能够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在淬火的过程中,材料被加热到高温,然后迅速浸入冷却剂中。
淬火后的钢铁材料硬度和强度都会大大增强,但也会导致材料变脆,容易发生撕裂或脆断。
2.回火(tempering)回火是一种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然后缓慢冷却的技术。
回火的过程中,淬火后的材料会变得更有韧性,而硬度和强度则会降低。
回火通常会在淬火之后进行,以减轻淬火带来的脆性和应力。
常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常用的模具材料有许多种,每一种材料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而热处理则是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模具材料和热处理方法。
一、常用的模具材料:1.铝合金: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成型性能,重量轻,价格便宜。
适用于制造小型模具或高精度的塑料模具。
2.铝青铜:铝青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制造高速冲压模和注塑模。
3.铜合金: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热膨胀系数,适用于制造大型的冲压模和注塑模。
4.微晶玻璃钢:微晶玻璃钢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适用于制造大型的冲压模和注塑模。
5.构造钢:构造钢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性能,适用于制造大型的冲压模。
6.热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抗热疲劳性能,适用于制造高温下工作的模具。
7.不锈钢: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强度,适用于制造化学模具和食品模具。
二、热处理方法:1.淬火:淬火是常用的热处理方法之一,通过迅速冷却材料,使其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
淬火温度和冷却介质根据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2.回火:回火是淬火后的一个步骤,通过加热材料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降低材料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抗冲击性和韧性。
3.淬火回火:将材料先进行淬火然后回火的组合处理,既能获得高硬度也能提高韧性。
4.预淬火:预淬火是在热处理之前先进行一次淬火,然后再进行其他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热处理的效果。
5.淬火再回火:在完全淬火和回火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淬火和回火,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
6.等温淬火:将材料加热到一个特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进行快速冷却,可以使材料获得均匀细小的组织和高硬度。
7.渗碳:通过在材料表面渗入一定的碳元素,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总结:常用的模具材料有铝合金、铝青铜、铜合金、微晶玻璃钢、构造钢、热作模具钢和不锈钢等。
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预淬火、淬火回火、等温淬火、淬火再回火和渗碳等。
常用材料及零件热处理
3.表面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
表面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组织,以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而保留心部韧性和朔性(即表面火),或同时表层的化学成分,以获得耐蚀、耐酸、耐碱性,及表层硬度更高的处理方法。
6.钢的淬透性
不同的钢种,接受淬火的能力不同,淬透层深度愈大,表明该钢种的淬透性愈好。
淬透性大的钢,其力学性能沿截面分布均匀;而淬透性小的钢心部力学性能低。
但全部淬透的工件,通常表面残留拉应力,对工件承受疲劳不利,工件热处理中也易变形开裂。
未淬透工件表面可残留压应力,反而有一定好处。
淬透层深度是指由淬火表面马氏体---50%马氏体+50%珠光体层的深度。
碳钢的淬透性低。
在设计大尺寸零件时,用碳钢正火比用碳钢调质更经济,而效果相似。
直径较大并具有几个台阶的台阶轴,需经调质处理时,考虑到淬透性影响,应先粗车成形,然后调质。
如果以棒料先调质,再车外圆,由于直径大,表面淬透层浅,阶梯轴尺寸较小的部分调质后的组织在粗车时可能被车去,起不到调质作用。
7.几种典型零件热处理示例
机床齿轮等零件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方法,使金属材料在固态下发生化学、物理或机械性能变化的过程。
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从而满足具体的应用要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规范。
1.碳钢的退火处理碳钢是最常见的金属材料之一,经过退火处理后可以提高其塑性和韧性。
通常将碳钢加热至800-900°C,保温时间由材料厚度决定,通常是每25mm厚度增加1小时。
然后将材料冷却到室温,这样可以得到具有良好塑性和韧性的碳钢。
2.不锈钢的固溶处理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但在焊接后会出现晶间腐蚀的问题。
固溶处理是为了解决晶间腐蚀问题而进行的热处理过程。
通常将不锈钢加热至1050-1150°C,保温时间取决于材料的厚度。
然后将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这样可消除晶界处的过饱和元素,减少晶界的碳化物析出,从而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3.铸铁的正火处理铸铁是一种含碳量较高的金属材料,通过正火处理可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通常将铸铁加热至850-950°C,保温时间由材料的厚度决定,通常是每25mm厚度增加1小时。
然后将材料冷却到室温。
正火处理可以改善铸铁的组织和性能,提高其机械性能。
4.铝合金的时效处理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但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软化现象。
时效处理是为了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稳定性的热处理过程。
通常将铝合金加热至150-200°C,保温时间由材料的合金组成决定,通常是几小时至几十小时。
然后将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
以上是几种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规范,不同的金属材料可能需要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在进行热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保证热处理的效果。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期望的材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