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电视场面调度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5
运动无处不在。
无论是我们看到的影视作品,或自己拍摄的东西,都会有摄像机的运动或被摄对象的运动或者二者兼有的运动。
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出场及运动路线,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及运动路线都事先有过周密的部署。
这一部署主要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得以实现:一为摄像机镜头的运动包括焦距变化或机位、镜头光轴的变化,二为画面的内部运动即被摄对象的运动。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镜头和镜头内的被摄对象都将是运动的,这种控制更复杂但仍在前面两者因素作用范围之内。
这种在拍摄中对表现对象运动和镜头运动的部署或控制即可粗略称为场面调度。
而完全意义上的场面调度一方面指的是对“一场戏艺术处理的空间表现,即表现对象的空间位置的目的性,逻辑性与心理状态使然的行动路线、方向范围、对象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变化、环境氛围及表现方式;另一方面则是“运用摄影手段对其进行合乎表情达意,合乎美的规律要求的协调处理”。
简言之,场面调度包括了对镜头的调度和对表现对象的调度。
(一)镜头的调度1.固定画面及运动镜头了解镜头的调度,除了了解上一篇中的景别等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镜头的静止及运动方式和特点。
即固定画面及运动镜头。
固定画面:固定画面即机位不变,焦距不变,镜头光轴(上下左右)不变时拍出来的画面。
除非特殊效果,不然没有那个影视作品少得了它。
而且据统计,影视画面中70%是固定画面。
其重要性可见一般。
许多学习影视摄像的人先从静态摄影和拍固定画面学起,是很有道理而且十分必要的。
五种主要的镜头运动方式:推,拉,摇,移,跟。
推是焦距由大到小接近被摄体,画面由大景别向小景别变化的过程。
相当于人的眼神对某一点的集中。
拉是与推相反的过程。
拉镜头常常表现人或物与环境的关系,有的时候由于镜头最终拉出内容的未知性,它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摇是机位不变,借助三角架或人本身,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或二者兼有地变动摄像机镜头光学轴线的拍摄方式。
摇有丰富的内容捕捉,上下左右摇,半圆摇或360度旋转都是可以的。
实验六电视场面调度【实验目的】1.理解电视场面调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了解轴线规则与机位设置的三角形布局原理;3.掌握克服“越轴”问题的常用方法。
【实验设备】1.DSR-250P摄像机每组一台2.DVCAM或DV录像带每组一盘3.电池、麦克风每组一套4.三脚架【实验原理】一、电视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源自于法文,原是一个戏剧艺术的专业术语,其法文原意是“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
用于舞台剧中,有“人在舞台上的位置”之意,实际上是导演对一个场景中的演员行走路线、站位、姿态等进行艺术调度处理。
如:春节晚会的各类舞台节目及节目间的调度。
电视场面调度是指借助于摄像机镜头对被摄体进行现场画面创作的处理。
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方面。
(一)人物调度指拍摄中安排现场中人物运动方向、座位及人物间的关系等视觉画面形象。
(二)镜头调度指拍摄中安排摄像机镜头拍摄的取景范围、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现场拍摄方式称镜头调度。
二、轴线规则(一)轴线的定义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与运动轨迹及不同被摄对象之间的空间方位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向量线,有视力轴线、运动轴线和关系轴线三种。
1、视力轴线(Eyesight Axis)当屏幕中的人物存在向屏幕两侧的观望动作时,那么视觉力将在屏幕上形成一条虚拟的向量线,这条虚拟的线条叫做视力轴线。
图1 指向屏幕两侧的视力轴线2、运动轴线(Action Axis)当主体朝着屏幕两侧具有运动行为时,由这种运动态势所形成的向量线叫做动作轴线或运动轴线。
图2 指向屏幕两侧的运动轴线3、关系轴线(Relation Axis)当屏幕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关系紧密的拍摄对象时,这些形象之间所形成的表明其空间关系的线条,叫做关系轴线。
图3 人物在场景空间中的关系轴线(二)轴线规则视力轴线、运动轴线和关系轴线是镜头调度时机位的分界线和禁止线,一般来说,摄像机不能跨越这条禁止线,这就是轴线的基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