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美术的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23.99 KB
- 文档页数:7
19世纪法国绘画特点有哪些主要流派19世纪法国绘画特点有哪些主要流派19世纪欧洲的美术中心仍在法国。
法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在文化艺术上显得最为活跃。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19世纪法国绘画特点及主要流派,希望能帮到大家!19世纪法国主要流派绘画特点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绘画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特色是: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浪漫主义画派特色:在艺术上打破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呆板、虚伪的画风,注重个性表现和革新创造。
题材多从现实生活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的作品)中选择惊人事件,有一定的进步性。
运用想像和夸张手法,从构图动荡变化、色彩丰富、色调饱满等多方面着手,充满激越的情感。
现实主义画派特色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印象画派的特色是:早期印象画派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
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后期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印象画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
现代主义美术的特色是: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19世纪法国主要流派代表作新古典主义——大卫《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安格尔《泉》浪漫主义——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库尔贝《打石工》、米勒《拾穗者》印象主义——莫奈《日出·印象》、马奈《草地上的午餐》新印象主义——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后印象主义——塞尚《静物》、凡高《向日葵》19世纪法国美术的巨大影响[1]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19世纪时,法国在造型艺术中取得了压倒一切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大卫(J. L. David,1748~1852)以及其弟子热拉尔(Relaer,1770~1837)、维涅.勒布仑夫人(Vigge-Lebrun,1755~1842)、吉洛德(Girodet,1767~1824)、格罗(Gros,1771~1835)安格尔(Ingres,1780~1867)都是新古典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浅谈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作者:万香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08期摘要: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一种以主观世界思想表现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真实性、典型性和批判性特征,对后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法国当人们的美好理想化为泡影时,只能理性地面对现实的残酷。
这些残酷的现实在艺术家眼里,比那些虚无缥缈的幻想更具有艺术感、更值得关注,于是现实主义美术在阶级革命这个恶劣环境中诞生了。
一、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的起因与发展法国现实主义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使法国民众不得不面对现实。
随后受二月革命的影响,原有的浪漫主义不符合当时的现实社会背景,一些艺术家提出应该以实践生活为基础,为民众、为生活而艺术,艺术形态应逐渐趋于民主主义化。
这样不免与当时受资产阶级统治者所支持的浪漫主义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现实主义美术讲求的是内容真实,更强调现实生活,尤其是底层人物的生活和活动表现。
例如,当时极具代表性的画家 Jean Francois Millet(让·弗朗索瓦·米勒),他的作品《扶锄的男子》,强烈地表现出痛苦的生活。
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个青年农民正在扶锄喘气。
这个人从早到晚很少直起腰,只能偶尔停下来,喘一口气。
锄地的年轻人在酷热的田间倚锄而立,仰首喘息,抬头远望。
似乎生活和沉重的劳动已经耗尽了他精力,而眼前还有大片的麦田等待着耕耘,远方则是城市朦胧的身影,那是不属于他的另一种生活。
这无疑是一幅向社会挑战的作品,他描绘的是一个庄严的劳动者形象,画家在这里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呐喊。
若追溯其根源,16、17世纪的意大利画派、荷兰画派和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派,都对法国现实主义美术具有推动作用。
到了法国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现实主义美术逐渐有了发展趋势。
二、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的绘画特征1.真实性。
浅析19世纪法国美术发展及影响作者:冯璇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6期19世界欧洲文艺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缩影,在美术领域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存在,在记录历史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的一种宣泄和表达。
19世纪的欧洲美术以法国为中心,当时的法国充满了阶级矛盾与革命斗争,导致19世纪的美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变化。
对抗与创新的碰撞,以崇尚自然描绘,尊重主观感受的“新势力”向以,墨守成规的传统派为代表的官方学院派和传统艺术发起了革新的挑战。
结果显而易见,一代又一代的革新者以他们所开创的新的艺术风格占据上风,并从而领导了19世界欧洲和世界美术的新潮流。
1.自由个性的浪漫主义18世纪随着法国宫廷享乐主义的税收压迫,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短短三年内土崩瓦解。
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
政治动荡的社会变革也映射和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美术的进程与发展。
新古典主义的思潮和风格充斥着法国当代社会的变革和19世纪初期法国绘画发展的思想基础,虽然撼动了巴洛克、洛可可等服务于贵族的艺术的主流地位却也保守的向罗马、希腊的风格看齐,在缺乏创新性的同时、也抑制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
与之相反,富有激情,崇尚唯心主义的浪漫主义登上了艺术是的舞台,如今当人们走进巴黎卢浮宫的时候都会在德拉克罗瓦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的面前驻足,大多数人不会去分析这幅画的三角形构图和自由女神所處的黄金分割点,他们更直观的感受是当时法国人民对自由与和平强烈的渴望与向往,这里没有清晰的轮廓线条,也没有明暗层次的冲击,不讲究矫揉造作的姿态,而是去抒发一种情绪、一个时刻、一种场景。
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德拉克罗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对传统革新的首战告捷,他是个伟大的革命这种的一员,同时也成功的让艺术服务于大众而不是仅仅只是贵族阶级。
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开始以精神、思想、创造与现实为主要线索;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为后来的画派奠定了基础和深远的影响。
十九世纪欧洲美术发展概况十九世纪是欧洲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绘画流派,为欧洲的美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潮和技术。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艺术流派和代表画家三个方面来介绍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发展概况。
首先,了解历史背景对于理解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正处于剧变之中,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工业革命的兴起催生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思想启蒙。
这些变化也对美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艺术规范与风格开始被质疑,更加个人化,自由的艺术创作成为主流。
在艺术流派方面,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发展呈现了多样性。
其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画家试图通过感性的方式表达自然界的美和人的情感内心世界。
他们强调个人感知和情感的真实性,注重表达情绪的激烈和戏剧性。
代表人物有德国画家卢梭、英国画家特纳和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
另一个重要的流派是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画家试图以客观的方式描绘社会现实,展示普通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
他们对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使得现实主义成为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法国画家密涅瓦、英国画家米勒和法国画家庞勒。
此外,十九世纪的欧洲美术还出现了一些其他流派如印象派、后印象派和象征主义等。
这些流派的出现标志着艺术的大胆创新和技术的进步。
印象派画家试图以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来捕捉瞬间的印象,以突破传统的视觉观念。
后印象派画家则更加关注形式和结构的表达,以及对色彩的独特运用。
象征主义画家们则通过意象和象征性符号表达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
以上介绍了一些代表性的画家和艺术流派,但十九世纪的欧洲美术发展远不止这些。
在这个时期,许多其他的地区和国家也产生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术。
例如德国的表现主义、法国的新古典主义、俄国的民族主义绘画等等。
总结起来,十九世纪是一个多元、丰富的时期,欧洲美术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创新。
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画家自身对艺术探索和创新的追求。
论述19世纪法国绘画风格的演变答:19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兴盛和全面发展,同时社会也处于的动荡不安中。
在这种社会情势下,法国美术进入最活跃、最辉煌的阶段。
依次出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美术流派,一个个美术流派产生,一批批美术家涌现,在各种艺术思潮的交锋、碰撞中,推出了众多各具特色、姿容分成的美术杰作,堆起了欧洲美术史上有一座高峰。
新古典主义在18世纪末期19世纪出达到高峰。
同以古典美为典范,但注重从现实生活及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摆脱那种脱离现实的抽象、绝对的美的概念的束缚。
艺术形象趋于生动丰满。
从创作倾向而言,此时的古典主义可以分为革命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
雅克·路易·达维特是革命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作品主要表现积极的革命英雄主义。
代表作品有《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处决了自己儿子的布鲁特斯》等,《马拉之死》是他肖像画的代表作,表现对革命者的礼赞。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被称为古典主义最后一位大师,他是继他的老师达维特之后,在法国画坛影响最大的古典主义画家。
虽然安格尔否认自己是肖像画家,但是恰恰是在肖像画方面,他取得了最值得肯定的成绩,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女人体是安格尔最喜欢描绘的对象,也是他一生中下功夫最大,在艺术中有独到之处的领域。
《大宫女》曾因背部过长引起了争议,代表作《泉》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其他人体作品还有《瓦尔平松浴女》、《土耳其浴室》等。
19世纪的法国新古典主义自达维特之后,积极策战斗精神退化,代之而起的是消极的保守的官方学院派。
学院派古典主义陈陈相因,僵化的规范使其艺术收到极大地束缚,而缺少内在的火力,因此不仅其每部分化,而且受到浪漫主义的严峻挑战,在激烈的斗争中,古典主义走向衰微,而浪漫主义则日趋活跃。
泰奥多尔·热里柯是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笔触活跃,富有动感,充满激情。
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解析摘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法国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同样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这时诞生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承接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反对繁冗浮华的洛可可主义,并为后来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做了铺垫。
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作品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丰厚财富,其代表画家大卫还亲自参与法国大革命,是革命中的艺术旗手,所以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出现与整个欧洲大陆的文化发展紧密关联,它推崇古典时代,受到古典主义绘画的启迪,以意大利庞贝古城的挖掘为契机,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传统和古典主义美学理论的熏陶下和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卫;庞贝古城;温克尔曼;法国大革命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是一场波及全欧洲的学习古典艺术的思想文艺运动,法国是新古典主义美术发生与发展的中心。
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背景。
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有大卫、安格尔、热拉尔、勒布仑、普吕东、格罗、洛兰等。
其中,以大卫和安格尔最具代表性。
大卫把革命与艺术相结合,而安格尔则是为艺术而艺术,把简洁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新古典主义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
《文史哲百科辞典》里对新古典主义的定义是,“18世纪50年代兴起的在美术和建筑领域中注重古典式的宁静与考古式精确形式的艺术流派,80年代至19世纪初在一切视觉艺术领域中盛行。
新古典主义通过采纳古典形式体现了重建理性和秩序的意图。
其产生背景是古典遗址的考古发现。
”虽然这里简要提到了新古典主义的产生背景,但其历史背景远不止这些。
从整个艺术史的研究上来看,虽然新古典主义美术跨越了18和19两个世纪,但在艺术领域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新古典主义美术之前的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美术等和之后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考察相对来说稍显薄弱,对其诞生的历史背景更是鲜有探究。
注:上次中法文化年印象派画展的主办单位是巴黎奥塞博物馆(Le Musée d’Orsay),印象派的画多存于此。
原始及古代美术Beaux-arts originaux et antiques1940年的一天,南部蒙蒂尼亚附近的几个小孩,发现了隐藏了二万多年的拉斯科洞窟壁画les fresques dans les cavernes。
克尔特人Les Celtes(高卢人)侵入后,建造了一些城堡神庙des châteaux et des amples。
前6世纪初,法国南部沿海地带la zone littorale出现了希腊的殖民地les colonies grecques,这带的建筑物使用了希腊的柱式dorique。
前2-1世纪,罗马征服高卢conquérir la Gaule,在罗马艺术影响下有规模的城市出现,著名的有阿雷拉特(阿尔勒le Havre)、吕格迪尼姆(里昂)、吕泰蒂亚(巴黎)等。
中世纪美术Beaux-arts du Moyen Age巴黎圣母院就是12-13世纪的典型哥特式gothique教堂。
还有兰斯Reims大教堂等。
教堂里的雕塑les sculptures 和壁画les fresques也历来为人们所称颂complimenter。
文艺复兴美术Beaux-arts de Renaissance有不少意大利画家les peintres Italians相继到达法国,形成了第一代的枫丹白露画派école de Fontainebleau 。
同时也接受了北欧尼德兰(的) hollandais美术的影响。
巴黎成为南北欧美术的交汇点le centre。
(1455) « Déplorer 这一时期著名画家有E.夏隆东Charonton Enguerrend,代表作品《哀悼基督》le Christ »古典主义时期Classicisme当时古典主义分为两个流派école。
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演变
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演变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法国启
蒙运动。
在这一时期,艺术家开始追求现实和真实的表现形式,反对前期浪漫主义和装饰艺术的虚幻和夸张。
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法国19世纪早期:法国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始于19世纪早期,主要代表是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
他
的作品着重描绘历史和政治题材,以及描写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
2. 现实主义的绘画和社会批判:19世纪中叶,法国的现实主
义艺术家,如卢梭和库尔贝,开始通过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来批评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他们的作品强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力图揭示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剥削。
3. 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19世纪后半叶,自然主义和写实主
义成为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分支。
自然主义强调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真实和细致的描绘,尤其是对人体和自然景观的表现。
写实主义则重点描绘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和工人运动。
4.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0世纪初至中期,苏联和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的艺术家们开始通过现实主义艺术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他们的作品强调劳动和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
5. 后现实主义: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艺术逐渐与其他艺
术流派融合,包括抽象表现主义和概念艺术。
这些艺术家试图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来表达现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体而言,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演变是一个不断从传统题材转向对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的关注的过程,同时也受到科技、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19世纪法国美术的巨大影响和特点专业:广告年级:09级姓名:薛衡衡学号:200911851271指导教师:贾洁一、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
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它的基本特点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该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安格尔《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
《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
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
”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
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艺术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艺术1. 概述“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它所指的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
它的产生,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2. 背景18世纪下半叶,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一场巨大的革命运动即将来临,渴求改变现状的法国民众对散发着没落贵族气息和华丽脂粉的“洛可可”艺术越发反感。
他们都期待庄重严肃的新艺术风格作为宣传革命号召人民的有力武器希望艺术能够发挥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
资产阶级从古希腊,罗马的历史中找到适合他们作为行动典范的共和主义英雄题材,来为当时一触即发的法国大革命服务。
18世纪中叶,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发表了《古代艺术史》一书大力宣传古代社会的纯洁,静穆,提倡古典美的艺术思想。
他说:“艺术应追求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1748年,庞贝古城的发掘,使壮丽辉煌的古代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激起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崇拜在思想界,古典精神成了美的最高标准,法国因此掀起了一股学习研究古代艺术。
3. 特征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希腊,罗马的艺术为范本,主张以古罗马神话和英雄故事为题材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讲究艺术形式的严谨完整,体现一种庄严典雅的风格;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注重古典式的宁静和考古式的精确,但不是对17世纪古典主义的简单复古。
崇尚古代,以古人的美德为典范,使之为社会服务,专注个人英雄主义与忠实于道德和职责的行为。
这是选择题材的宗旨。
在艺术手法上效仿古代艺术刚健有力的轮廓与简洁明快的构图,用以取代洛可可艺术的繁缛性与错觉性。
4. 代表人物1.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 1748-1825)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和代表性画家。
西⽅艺术史: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巴⽐松画派【48】19世纪法国美术19世纪30—70年代,枫丹⽩露森林的⼩镇巴⽐松吸引了许多画家,他们在那⾥聚会和出游作画,既得见原始荒凉的⾃然风貌,感受到逃离闹市的惬意,⼜与不远的巴黎保持着接触,了解世界美术的动向。
⾯对法国⼤地所作的写⽣更从此彻底地驱逐了意⼤利风景,这就是影响巨⼤的巴⽐松画派。
其主将西奥多.卢梭(Theodore Rousseau 1812-1867)画风沉郁浑穆,尤擅描绘树⽊的性格和森林沼泽的深邃。
《森林出⼝》、《阳光下的橡树》绘出蜿蜒扭曲、疤痕累累的虬枝,遮天蔽⽇的密叶,遭雷击断的⽼⼲,形象的丰富含情令⼈叹为观⽌。
《森林出⼝》《橡树林》出⾊地刻画了阳光下的草地和在浓重树影中嚼草饮⽔的⽜群,⽣趣盈然,美不胜收。
他对于空⽓感和光的探索;对同⼀景致在不同时刻的⽓氛变化所作的研究,更为印象派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阳光下的橡树》当然,对印象派影响最⼤的巴⽐松画家⾸先还是外光派巨⼦查理·法兰斯⽡·杜⽐尼(夏尔-弗朗索⽡·多⽐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 ,1817-1878),以描绘法国⾃然风光和⽥园乡村⽣活为主,善长于对⾃然光影的描绘。
杜⽐尼摆脱了带有古典倾向和⾃然主义⾊彩的如实描绘,⼤块⾯的⽤笔和厚涂使之成为较早的印象派先⾏者,喜欢描绘风景中融⼊河流的场景,他对⽔的研究使他成为巴⽐松画派中最善画⽔的画家。
喜爱⽤厚稠的颜⾊,把光积聚在画⾯中⼼,电闪雷鸣式暴⾬乍收时的树林是他最擅长的主题。
他的《春天》、《六⽉的⽥野》以分离、复加的⼤笔触抒写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景⾊。
逐渐的⽔成为他画中的灵魂,“波⾈”号画⾈载着他沿塞纳河和⽡茨河,去捕捉天光云影,暮⾊晨曦。
《春天的景⾊》1862《维埃尔威尔的黄昏》、《⽡茨河上的落⽇》、《奥伯特沃兹的⽔闸》那齐变瑰丽的⽔天取代了透明的⼭岭,赢得了“画⽔的贝多芬”的美誉。
使莫奈发出赞叹的《维埃尔威尔的黄昏》是现场写⽣,画家⽤⽊桩把画布固定在露天,长时间地等待着⼤块云朵被风卷去的时刻。
19世纪法国美术的发展
摘要:在西方美术的历史长河中,19世纪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艺术传统的中断和持续的艺术革命,使这百年显得流派纷呈,大师辈出。
法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在文化艺术上显得最为活跃。
巴黎是19世纪欧洲的艺术之都,蒙马特区的咖啡馆里聚集着从世界各地来到巴黎的艺术家,他们就艺术的本质问题进行各种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经过苦心推敲形成了新的艺术概念。
在这个世纪中,随着革命形势的起落和文艺思潮的变化,产生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直至最后影响深广的后印象主义。
这些美术流派通过其作品和理论,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一、新古典主义美术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
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
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力求恢复古典美术(主要指希腊美术和罗马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受理性主
义美学的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
与衰落的巴洛克美术、罗可可相对,它代表着一股借复古以开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
主要有如下特征:
1.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题材),在
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
2.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
3.在造型上注重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
色彩不够重视;
4.注重唯美与写实的结合,有别于传统的古典主义。
二、浪漫主义美术
新古典主义被19世纪的学院派视为典范,长期成为正统。
但同时又由于它对远古和异国的热烈憧憬和官能性的倾向,也构成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的兴起与英国的产业革命直接相关。
产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人们开始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种空前的变化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敢于打破一切传统,蔑视任何权威,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
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浪漫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1.重中古
浪漫主义美术要求在被视为野蛮的中世纪的荒诞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他们常常选用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作为创作的题材,如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与维吉尔》、《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重自然
浪漫主义者重视自然,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真正地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
认为人在原始社会没有经过改造的自然状态下,有着天赋的人权,人人得以平等享受大自然的赐予,得到自身的发展和自由。
二是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
只有自由才能打碎封建的枷锁,反之,只有打碎封建的枷锁才能得到自由。
3.重感情
浪漫主义认为应该大力肯定人的感情和个性,敢爱敢恨,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
浪漫主义的作品热情澎湃,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
在视觉艺术上,为了表达感情,他们强调色彩而把线条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4.重对比
重对比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原则,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两种不同要素在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如雄伟与秀婉、高
尚与卑下、至美与至丑、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光明与
黑暗等。
宣称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成为艺术题材的对象,艺
术的真实基于现实的真实,为此必须选择,不过不是选择“美”
而是选择有特点的东西。
三、现实主义美术
现实主义美术又称写实主义,起源于法国,这种美术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原因。
在法国,由于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继1830年革命以后,又掀起了规模更大、波及全欧的1848年革命。
这场革命遭到残酷的镇压,“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被践踏,使人们不再抱任何浪漫主义的幻想,而迫切要求对现实作客观的认识。
具有批判性质的写实主义,便是这种思想意识在艺术上的反映。
现实主义反对僵化的新古典主义,反对追求抽象理想的浪漫主义,坚持表现当代生活,往往以社会低层人物为作品的主人公并满怀同情地描绘他们的处境,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
1.细节的真实性。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
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
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2.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
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
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
现实主义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
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四、象征主义美术
19世纪末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
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
自1885年起一种以象征主义为名,对理想主义倾向的逆反在文学和造型艺术领域同时发展起来,画家和作家不再致力于忠实地表现外部世界,而是要通过象征的、隐喻的和装饰性的画面来表现虚幻的梦想以启示于人。
象征派画家们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象征主义绘画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对新内容的探索,不是以
理智或客观的观察为基础,而是超越外表的直觉的内在力量和想象。
五、印象主义美术
印象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写,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在野外作画,因此又称为外光派。
绘画技巧方面,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印象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
这也导致了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感觉的现象,从而否定事物的本质和内容。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
艺术家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和表现主义表现内心情感、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不同。
六、后印象主义美术
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
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
是一个画派,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么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
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是“后印象主义者”。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
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
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七、小结
在19世纪,不可抑制的工业化的强劲步伐,使西方社会发生迅速变化。
资产阶级的要求与贵族的要求交织在一起,通过学院教育和作品展览等方式,在美术领域内得到了强化。
受到他们支持的保守倾向,借助古典美术的光辉成就,有意无意地阻挡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经过一代又一代美术家的努力,到了19世纪末叶,西方美术终于摆脱了自文艺复兴时期确立的、延续数百年之久的再现性传统和古典规范的束缚,开始踏上现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