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豪泰林模型(Hotelling,1929)
在产品差异化下的厂址选择与定价 1)无价格差异下:厂址选在1/2处 2)产品差异价格竞争下 定价原则:P=MC p1+x*t=p2+(1-x)*t 3)结论: 当商店数量增加到n家时(3家以上)时, 商店位置应为x=1/2n,3/2n,…(2n-1)/2n
(2)分类 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附:厂商还可以采用多种有效方式:
(1)空间价格歧视(主要是通过运输费用的加减来实现 价格歧视) (2)时间价格歧视等
2、两部制定价法
厂商要求消费者为购买商品的权利预先支付一定的 费用(入门费),然后再为想购买的每单位产品支 付一个额外的费用(使用费)。 如电话公司先是按月收取月租费,然后再按通话时 间收取电话费。 厂商要采用两部收费,就必须能用某种手段防止 转卖发生。
2、伯川德模型
(1)基本假设
(Bertrand,1883)
1)两家企业,无固定成本,单位成本为c,没有生产能力限制 2)产品同质,市场需求为Q=D(p) 3)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价格 4)厂商之间只进行一次竞争,并且同时进行生产决策
(2)模型
分析企业A面临的需求函数: D(p1) D1 (p)= 1/2 D(p1) 0 对于企业B,情况类似。 得出: p1=? p2=? 如果p1<p2 如果p1=p2 如果p1>p2
卡特尔厂商之间的分配
D Mc1 Pm Mc2
Mc
Q
Q
Q
二、限制竞争的价格行为
1、限制性定价(limited pricing)
Milgrom and Roberts(1982)提出了限制性定价模型(P140)。
在位企业可以维持一个低价以阻碍进入。该模型是 建立在在位者与进入者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之上的。 在位者制定一个低价并非由于他具有大规模的生产 能力,而是由于他试图传递市场需求较低或其MC较 低的信息,从而告诉进入者自己是低成本的,进入 是无利可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