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人格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7
第十二章人格测量一、填空题1、艾森克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提出精神质、外倾向和神经质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
2、16PF的常模采用标准十分制。
4、1892年,克雷培林将联想测验用于临床诊断,他被誉为人格测验的先驱。
5、EPQ的常模采用T分数。
6、MMPI的常模采用T分数。
7、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的3个效度量表是_说谎量表、_诈病量表_ 和__校正量表_。
8、最为著名的投射测验是罗夏克墨迹测验和莫瑞主题统觉测验。
9、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简称EPPS)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于1953年编制的。
它以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的理论基础,主要测量个体在____种不同的心理需要上的______________。
10、卡特尔利用因素分析将智力确定为两大因素,分别命名为()和()。
二、不定项选择题1、1919年,美国( C )发表了第一个自陈人格量表——个人资料调查表,这开了人格问卷测量之先河。
A高尔顿B克雷培林C武德沃斯D艾森克2、在MMPI的399题版本中,Q量表原始得分超过(C )分,就表明答卷无效。
A30 B8 C22 D103、MMPI是采用(B )编制的客观化测验。
A因素分析法B经验法C总加评定法D理论推演法4、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是采用(B )编制的。
A逻辑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经验法D综合法5、关于16PF的实施方法,最准确的描述应该是(B )。
A只用于团体施测的量表B属于团体实施的量表C只用于个别施测的量表D属于个别实施的量表6、与MMPI和EPQ不同,16PF的每个测题有(A )个可供被试者选择的答案。
A3B4C5D27、除聪慧性因素外,16PF的其他因素都是按(D )记分的。
A0、1B1、2、3C1、2D0、1、28、一般将16PF测验结果得到的原始分数转化成(B )。
A标准九分B标准十分C标准二十分DT分数9、艾森克人格问卷是采用(B )编制的。
A逻辑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经验法D综合法(2009年试题)编制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方法是( D )。
第12章人格1.心理学家是如何界定人格的?人格具有哪些特性?答:(1)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的特性①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人格的独特性表现在能力、气质、爱好、认知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
②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
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人格跨时间的持续性和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
跨时间的持续性表现在个体的“自我”持久性上,即不管在人生的什么时期,从事什么工作,是穷还是富,幸福还是不幸,都认同自己是同一个人。
跨情境的一致性表现在不管身处何地,在校内还是校外,在家里还是工作单位,仍然是同样的特质或类似的行为特征。
③统合性人格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由多种成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例如,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它们紧密联系,综合成为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品质。
人格是统一的整体结构。
每个人的人格特征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各种特征的简单堆积,而是按照一定的内容有规则地结合起来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并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④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2.人格结构包含了哪些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答:(1)人格结构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
(2)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性格。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性格,它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十二章:人格笔记连载第十二章:人格1.人格的结构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
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
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是道德化的自我。
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遵循道德原则。
3.人格理论-特质论人格特质理论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确定。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
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
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第十二章人格测量一、填空题1、艾森克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提出精神质、外倾向和神经质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
2、16PF的常模采用标准十分制。
4、1892年,克雷培林将联想测验用于临床诊断,他被誉为人格测验的先驱。
5、EPQ的常模采用T分数。
6、MMPI的常模采用T分数。
7、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的3个效度量表是_说谎量表、_诈病量表_ 和__校正量表_。
8、最为著名的投射测验是罗夏克墨迹测验和莫瑞主题统觉测验。
9、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简称EPPS)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于1953年编制的。
它以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的理论基础,主要测量个体在____种不同的心理需要上的______________。
10、卡特尔利用因素分析将智力确定为两大因素,分别命名为()和()。
二、不定项选择题1、1919年,美国(C )发表了第一个自陈人格量表——个人资料调查表,这开了人格问卷测量之先河。
A高尔顿B克雷培林C武德沃斯D艾森克2、在MMPI的399题版本中,Q量表原始得分超过(C )分,就表明答卷无效。
A30 B8 C22 D103、MMPI是采用(B )编制的客观化测验。
A因素分析法B经验法C总加评定法D理论推演法4、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是采用(B )编制的。
A逻辑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经验法D综合法5、关于16PF的实施方法,最准确的描述应该是(B )。
A只用于团体施测的量表B属于团体实施的量表C只用于个别施测的量表D属于个别实施的量表6、与MMPI和EPQ不同,16PF的每个测题有(A )个可供被试者选择的答案。
A3B4C5D27、除聪慧性因素外,16PF的其他因素都是按(D )记分的。
A0、1B1、2、3C1、2D0、1、28、一般将16PF测验结果得到的原始分数转化成(B )。
A标准九分B标准十分C标准二十分DT分数9、艾森克人格问卷是采用(B )编制的。
A逻辑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经验法D综合法(2009年试题)编制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方法是(D )。
部编语文教材《〈论语〉十二章》君子人格与立德树人探微金红菊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这一主干文化的核心是“圣贤文化”,以君子人格为价值取向而引领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部编语文教材《〈论语〉十二章》主要涉及君子人格主线。
君子具备“仁”“不愠”“忠”“信”“义”“好学”“乐学”“思”“志”等品格,是立德树人的目标。
文章试从君子人格角度解读儒家立德树人理念的价值取向。
一、“仁”是君子人格的核心理念《〈论语〉十二章》开篇选取《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篇第一章开篇提出儒家的核心理念“学”,目标指向是“君子”。
孔子的教育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为君子,二是学而为政,前者是内求,后者是外发。
从《〈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来看,即“学”做“君子”,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为君子统领全章,也统领全篇。
第十二章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和《〈论语〉十二章》以“学”开始,以“学为君子”结束,《〈论语〉十二章》以“博学”开始,以“仁”至终,学以致用,“学为君子”,学以致“仁”。
“君子”一定要具备“仁”的德性。
“仁”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处于第一位,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何谓“仁”?君子要“仁”,首先要有孝悌之心。
《论语·学而》中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的是一个人如果在家中能对父母尽孝,顺从兄长,那么他在外面也可以对他人友爱。
何谓“仁”?指仁德,代表一种品行、一种思想。
孔子自己对“仁”的明确定义:“爱人”,就是关爱他人。
那么作为一种品行,“仁”就是关爱他人的品行;作为一种思想,“仁”就是关爱他人的思想。
有仁德,就是有爱心;不仁,就是没有仁德、无爱心。
《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可见亲近自己的亲人是“仁”最首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