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记录 (1)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幼儿园听课记录范文今天我来到了某某幼儿园,观摩了一节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课。
这节课是一堂关于动物的课程,老师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教具,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很多知识。
课堂开始,老师首先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动物。
她用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示了各种动物,让孩子们猜测动物的名称,并询问他们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老师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接着,老师讲述了一则有趣的动物故事。
她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故事中,跟随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次次奇妙的冒险。
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关于动物的知识,还培养了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巧妙地引入了一些教具,比如动物玩偶、图片书等。
这些教具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摸索,对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后,老师组织了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比如,老师播放了一段有关动物叫声的音频,让孩子们模仿动物的叫声。
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动物的叫声,增加了对动物的记忆和认知。
最后,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让孩子们回顾了今天学到的知识。
她还鼓励孩子们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亲身感受动物的生活,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培养了对动物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这次观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堂成功的幼儿园语言课应该具备的特点,生动有趣、互动性强、教具丰富、引导性强。
这些特点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希望今后自己也能够在教学中融入这些特点,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茁壮成长。
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观课记录一、情景引入:1.Let’s sing a songT:Hello ,hello, How are you?Hello, hello, How are you?S:I’m fine , thank you.S:I’m fine ,t hank you.2. Greeting:Children, Welcome back to school.Nice to see you again.Nice to see you too.How are you today?I’m fine thank you.3.Free talk:T:Hello, I‘m Miss Zhang. What is your name?Nice to see you.Welcome back to school…(引导学生说I’m ....句型)二、新知表现:a.Let’s talk:(1)T :Now class,I’m Miss Zhang…,I’m from China.(板书)教授China,和I’m from China.句型找学生说。
I’m from China, and what about you?I’m from China too.同样的方法教授Canada, UK,USA.重点强调I‘m from the UK.强调UK和USA 要加the.(2)Let’s chantChina, China, I’m from China.Canada, Canada, I’m from Canada.UK, UK, I’m from the UK.USA, USA, I’m from the USA.有节奏的Chant能够协助学生更快的记住句型(3)游戏When the music sounded, you start pass the box, when the music stops, you should stand up, and read the sentence in the box, and say:I’m from......and go on.(4)Please line up the words and the picturesb.呈现对话T: Class,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Who are they? Let’s watch the video.Can you tell me? What’s the girl’s name?练习Amy 的话。
教师听课记录50篇1. 语文课听课记录课堂概述本堂语文课是一节六年级上册的课程,教师主要讲解了《荷花淀》一文。
这是一个文学阅读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
教学过程本节课以讲解和讨论的形式展开。
教师首先对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课文的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结构等内容。
随后,教师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和总结,并布置了相关作业。
教学亮点本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同伴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同时,教师在评价和总结环节给予了学生积极的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 数学课听课记录课堂概述本节数学课是一节七年级下册的课程,教师主要讲解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这是一个涉及几何形状的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先介绍了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然后通过几个实例演示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练习,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和总结,并留下了一些思考题作为课后作业。
教学亮点本堂课采用了多媒体演示的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通过图像和实例的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此外,教师还在讨论和实践环节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英语课听课记录课堂概述本节英语课是一节八年级上册的课程,教师主要讲解了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这是一个语法知识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采用了互动问答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先让学生回顾了一下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用法,然后介绍了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
教师通过例句和实践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过去进行时的使用情境和句型结构。
东城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观课议课记录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教学反思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龚艳统计,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而数学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一年级的教材就开始编写了有关的统计知识,并作为一个单元出现,力图从一年级开始就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让学生初步体验统计的作用、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通过对自己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开始,我就从六一儿童节摆花布置校园入手,课件出示场景,让学生观察有哪几种花?你能不能说出各有多少盆?用怎样的方法数才能不遗漏?从而引出统计的概念,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记录,去统计,这样安排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新授做好铺垫,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这一首要目标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童趣性、生活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亲身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不仅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感受了统计的必要性,学会了收集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了统计对问题决策的作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把“统计”作为一种让学生获得体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到统计有必要,并注重了统计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本节课的整个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投入,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还时时处处突出统计知识的应用性,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
又如:在帮老师选数学科代表时,通过讨论、争辩,学生认为应先进行调查并得出调查的内容是“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人是谁”,有了这一行为导向之后,下一步便是商讨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呈现,最后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决策,此时问题已迎刃而解,学生在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并且体会到了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与此同时为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最后一课》观课、评课记录时间:2015年4月22日学校: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班级:初一六班课题:《最后一课》授课教师:李蒙听课教师:吴福荣、宋伟华、李明杰、王明丽、王卫红、梅阁、李春、牟波、刘英贤、马小童、张晓宇、曹智敏、冷啸一、观课记录(一)导入新课:师:如果告诉大家上完这节课就再也不用上学了,大家高不高兴?有一个念书不好、总想逃课的小孩,听说以后再也不用上课了会怎样?生1:高兴有点伤心,可以不用写作业,再也不能见到同学了。
生2:不高兴,不能学习文化知识了。
生3:可是这个小孩却因没能好好学习而十分痛苦悔恨。
师:究竟是什么人有如此强大的魔力,让他最终成为一个“学霸”?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后一课》一探究竟。
出示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掌握语言描写技巧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揣摩人物描写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爱国之情。
(二)检查预习:师:在本文描写的故事中,小弗郎士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谁让他产生这种变化的?生:天真,调皮,难过,懊悔最后勤奋。
生(齐):韩麦尔先生!师:下面让我们走进文本,深入解读一下韩麦尔先生的魅力所在。
(三)合作探究1、准备上课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阅读课文7-17段,思考: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步一步激发出小弗朗士的爱国心的?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师:本文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传神,让我们通过详细的分析,来看一看这些描写是如何展现韩麦尔先生内心世界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8段,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刚出场的部分。
这是哪种人物描写?(动作)生:应该是沉重的严肃的语气,从“踱来踱去”“怕人”看出来严肃。
生读。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我们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的心情,这就是我们的学习方法。
PPT:出示学法:有感情朗读,揣摩人物描写作用;师: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生:严厉)你觉得一个这么吓人的老师,会怎么对待一个迟到的差生?生:老师会严厉批评!生:打他一顿,会罚站!师:好,课文里正好有一段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我就来学一个严厉的韩麦尔先生,读一读这段话。
《山中访友》观评记录——学生参与情况课题:《山中访友》执教人:曲俊军上课时间:2017年3月上课学生: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小学观课人:王晓艳曲俊军老师围绕探究问题“关注文本文体”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努力做到以生为本,创设师生对话、生生交流的机会,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堂课中,我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做了如下统计:说明:学生发言情况,分别用以下符号标记。
主动发言“○”被动发言“☆”感情读“△”集体作答“☉”学生课堂参与数量统计表“学生课堂参与数量”统计分析根据课堂观察,我对学生参与数量进行了统计:全班共44名学生,教师课堂提问共42次,学生主动参与41人,占问题总数的93.18%;集体回答5次,占问题总数的11.9%。
通过数字统计,我们了解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主动参与为主,并不是消极回答,而是结合自己的思考,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活动。
“学生课堂参与质量”统计分析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还是非常高的,通过统计表进行统计,学生的参与度一目了然。
大家可以从上表看出,全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生独立回答过问题,即使没有单独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通过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参与了课堂活动,课堂气氛很活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写师生合作读、畅所欲言等集体活动,做到了全班参与。
这样的集体活动,整堂课一共有3次。
说明课堂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并尽力照顾到全班学生。
以写主要内容为例,曲老师依循课标提出的新要求:“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写主要内容,之后,进行讲评,这样,既处理了课文内容,关注学生的书写,也让学生懂得了写主要内容要有详有略,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可谓是一举多得。
曲老师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字、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蕨类植物】观课记录
义务教育教科书(鲁教版)_生物_六年级下_第一章_【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_第二节张老师:
本节课整个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是围绕着蕨类植物的实验,将学生引领到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观察蕨类植物,得出蕨类植物出现了根这一形态特点;接下来通过解剖蕨类植物,得出蕨类植物有了输导组织这一结构。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及时拍照上传,以屏幕投影的形式,保留了新鲜感与真实感,避免了实物展示部分学生看不清的情况。
给了学生大胆展示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老师:
本节课运用了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交互式教学。
通过现场实验拍照,QQ上传图片,学生现场展示的方法,将需要观察讲解的内容第一时间清晰的反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教师一直站在学生的角度,循着学生的视角,整个教学设计分为“介绍常见的蕨类植物-观察蕨类植物-解剖蕨类植物-观察蕨类植物的孢子-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复习巩固练习”几个大环节,不但有知识主线——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而且还有一条情感的线路清晰可见,即孢子繁殖的不易,蕨类植物生存的环境危机等等。
史老师:
教师教学机智灵活,细心耐心,循循善诱。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教师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够灵活果断地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