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记录表(语文科用)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观课议课记录表范文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年级:[年级]授课科目:[科目]课题:[课题名称]观课教师:[你的姓名]二、观课记录。
# (一)教学流程。
1. 导入部分(有趣的开场)教师一上来就讲了个超级搞笑的小笑话,跟今天的课程内容有关。
比如说,讲到动物习性的时候,老师说:“有只小蚂蚁迷路找不到蚁窝,可着急了,恰好看到它的朋友经过,于是冲过去大喊一声:‘哥们儿!你…你都如何回蚁窝(回忆我)?’那朋友一愣,然后反问道:‘带…带…带着笑或是很沉默?’”哈哈,同学们一下子就被逗乐了,课堂气氛瞬间就活跃起来了,大家的眼睛都亮晶晶地盯着老师,感觉都在等着老师接下来要讲啥好玩的呢。
2. 知识讲解(清晰有条理)老师开始讲新知识的时候,用了一个特别简单易懂的例子。
就像在讲数学的加减法,老师说:“假如你有3颗糖,妈妈又给你2颗,那你现在有几颗呀?就像你本来有3个小伙伴在身边玩,又跑来2个小伙伴,那一共就有5个小伙伴啦,这就是3 + 2 = 5哦。
”这样一说,感觉那些数学概念一下子就变得超级亲切,就像身边的事儿一样。
而且老师在黑板上写得也很工整,每一步都写得清清楚楚的,就像带着同学们在知识的小路上稳稳地走着,不会让大家走偏或者迷路。
3. 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高)老师特别擅长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提问题的时候,老师会说:“谁能像小勇士一样站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呀?”好多小手就“唰”地举起来了。
有个小男生回答得不太准确,老师也没有批评他,反而笑着说:“你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啦,就像爬山快到山顶了,再努力一下就到啦。
”然后引导他一步一步地说出了正确答案。
还有小组讨论的时候,同学们那个热闹劲儿啊,就像一群小麻雀在叽叽喳喳地交流想法,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感觉大家都很享受这个过程呢。
4. 练习巩固(针对性强)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练习题都是很有针对性的。
就是那种刚刚讲完一个知识点,练习题就跟上了,就像趁热打铁一样。
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 中旬宜都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说课评价标准说课教师 学科说课年级说课内容工程评分要点分值得分1、依据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分析教材,对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理解正确,创造性地处理和利用教材,内容处理恰当,符合教学实际。
4说教材 〔扣主题〕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并能说出依〔12分〕4据,说出各个环节落实什么教学目标,如何落实。
〔见主题〕3、说出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
4说学情 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根底: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8〔8分〕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
明确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1、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符合教学原理, 5切合学生实际,主题突出,符合教学要求。
说2、所选教法和教学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 5教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法3、说出培养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措施和方法,说出促进学生情感态度 5和 价值观开展的方法。
学4、教学设计中有学法内容,学法与教法能相互配合。
选用的学法理论依法 据清楚、明确。
说明了在本节课中具体指导学生掌握哪种学习方法,怎 5〔25分〕 样指导。
〔表达课文例子的功能〕5、学法要表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善于思考;表达对学生学习方法 5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着力于会学〕1、教学思路清楚、层次清楚、结构严紧。
整体设计新颖、合理,有理论10性;能真切落实设计意图。
说2、学习难度安排适当、重点突出。
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说出了重教 要教学环节的安排和作用,重要环节间的联系、过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10学 〔结合主题,说有重点,导有策略〕 过3、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明显。
讲课和练习时间安排合理。
观课议课表授课教师:谷磊
学校:星光小学
观察者:王笑明
观课议课主题:教学情境的创设
观课议课记录量表
本人评析意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
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只钟面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再作蜻蜓点水似地引拨小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情境中自己体验领悟到认识钟表的方法。
这种课堂情境的创设生动有效,值得学习借鉴。
观课评议:教师教学时间的分配授课教师:左蕾观课教师:赵耘观课地点:录播教室观课时间2019.4.18课堂师生时间分配观课量表观课视角: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一、课堂观察量表学科:语文课题:2.《花的学校》时间:4.18 地点:录播教室被观察者:左蕾观察者:宋琳语用能力目标的落实观课评析二、评课分析《花的学校》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新月集》中的一首散文诗。
作者运用新奇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想象花在地下的学校上学,、后放假的情景,表现了花和儿童的活泼可爱以及孩子对妈妈的爱。
左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刚上三年级的学生的学情,在研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的目标,制定了较为合理的课时学习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展示,也较好的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一、精准确定目标部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类型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阅读教学也相应有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
精读课以老师“教”为主,重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教给学生学习的路径和方法。
略读课文以学生“练”为主,关注知识、技能的迁移运用。
根据课后生字表、思考题和资料袋的内容,根据语文园地中的训练题目“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铜学交流。
”左老师从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表达5个方面确定了本课的3个教学目标。
每一条目标都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单元训练点,明确了学习路径和方法。
二、重视字词指导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夯实基础就是通过这篇散文诗的学习,学生一定要在语言文字方面获得提升和滋养。
借助思维导图,汇报学生自学字词的成果,既反馈、指导了预习,又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汇报研究成果,激发了学生独立识字的兴趣,提高了独立识字能力。
借助字典中的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簌簌地响”在课文中的含义,落实了课程标准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量表(4)
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观课量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课量表(3)
课堂教学时间观课量表(教学结构记录)
1.使用本记录单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课堂环节”主要记录一节课中大的板块, “具体内容”指各板块中的具体指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课量表(2)
学生课堂行为观课量表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来对授课教师课堂效果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课量表(1)
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记录
慚的次数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互相评价。
被提问到一次,在其相应的位置上划相应符号,用“正”字记录。
还可用符号“T”表示教师在教室里行走的路线图,从而正确反映出教师的顾及面。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能照顾到全体学生,提问的形式是否是多样的,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活动,继而观察学生参与的效果,即学生的反馈。
同时需对问题的形式进行记录,最后由观察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授课教师更好地修改其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研修组评课议课会【会议时间】:【参加人员】:【会议地点】:【主持人】:【会议主题】:1.结合观课量表进行评课议课2.研修组老师谈磨课收获。
【会议过程】:李宏:刚才,大家观摩了郭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课,在观课前我们进行了明确的观课分工,现在请各位老师根据分工进行评课。
首先请车丽娟老师从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维度评课。
车丽娟:教学中课堂提问运用得当,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郭老师本课共提出24个问题。
其中,导入新课1个;学习生字词4个;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认识详略3个;重点探究,体会句子含义10个;质疑问难,多元解读5个;回顾课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1个。
从中可以看出老师的提问集中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环节中。
在本课提出的24个问题中,目标指向性明确的有22个,占问题总数的91.7%,在问题的有效性上,郭老师提出了23个有效问题,占全部问题数的95.8%,低效问题仅有1个,没有无效提问。
可见,提问指向明确、有效性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4个问题中,体现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的问题有17个,占全部问题数量的70.8%,可见郭老师在这节课教学重点的制定及问题的设计上,有意识地关注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对话,形成自己的感悟,避免陷入以往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教师逐字逐句的分析的误区。
李宏:车老师对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细致观察、详细记录,并做出了科学的分析,有理有据。
下面请王奕丽老师从课堂教学的流程角度进行评课分析。
王奕丽:郭老师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教学,教学目标落实得比较扎实。
“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郭老师设计了“浏览课文,概括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指导书写——对比评价,体会详略”的流程,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思考和书写的时间。
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培养了概括能力,又进行了书写指导,同时在评价、比较中引导学生领悟这篇课文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真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