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务市场化的发展与问题PPT资料49页
- 格式:ppt
- 大小:9.87 MB
- 文档页数:24
中国水务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首先,中国水务市场的现状是水资源紧缺和供需矛盾突出。
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其分布不均衡,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导致水资源紧张。
此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使得水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
其次,中国水务市场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形成多元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过去,中国的水务行业主要由政府垄断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和创新。
然而,随着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水务市场逐渐向多元化和市场化发展。
例如,一些地区开始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水务领域的投资和经营,促进了市场竞争和创新。
第三,中国水务市场发展的趋势是注重节水和水质监测。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水务领域的投资力度,提出了“节水优先、保护水源、减少污染、提高水利效益”的发展目标。
同时,水质监测也成为了中国水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卫生。
第四,中国水务市场发展的趋势是注重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应用。
中国水务行业面临着技术和管理的挑战,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损失和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中国水务市场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应用,提高水务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第五,中国水务市场发展的趋势是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外投资。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为此,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应对国内水务市场发展的挑战。
同时,中国也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参与全球水务市场。
总之,中国水务市场存在着水资源紧缺和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但在这些问题的背后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中国水务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市场化、节水和水质监测、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应用、国际合作和对外投资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水务市场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水务市场及其发展趋势一、中国水务市场方兴未艾1.垄断性的水务产业极具吸引力。
水务产业具有自然的垄断属性和规模经济效应,谁占领了稀缺的水务资源,就等于占据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就有机会在水务产业成长中谋求丰厚的利润回报。
国外水务产业的发展过程和规模效应就很好证明了这点。
按照“十五”计划,仅供水行业的年产值就要从六七百亿元,提高到近2000亿元。
同时城市污水处理率也要从目前的22.3%提高到45%,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
专家预计,到2005年,我国水务市场的总投资约需1万亿元。
据国家经济发展权威部门预计,水务市场从中长期来看,年增长率将维持在15%左右,投资回报率高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极富投资价值。
为此,其庞大的市场和稳定的成长性收益特点将使水务产业极具吸引力。
2.政府积极推动水务产业市场化。
2002年12月27日,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要求所有城市在2003年年底前都要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
这些政策的出台,加快了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由于水价直接影响水务产业的经营状况和投资收益,只有在价格达到补偿成本及偿还投资的水平时,才能广泛吸引各类资本参与中国水务事业。
作为水务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和发动机——水价改革,对拓宽水务市场融资渠道及改革现行供排水管理体制至关重要。
目前,水价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随着各地供水和污水处理费的不断提高,政府利用水价这个经济杠杆,已经撬动了上万亿的水务投资市场。
并且为投资水务产业获得合理的回报提供了经济和法律保障。
3.各类资本激烈角逐中国水务市场。
在其他资本市场风险增大并且疲软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趋利性迫使国外资本、国家资本、民营资本激烈角逐中国水务市场。
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水务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全球最大的3家水务公司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威望迪水务集团、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先后登陆中国水务市场。
为了与国外资本在水务产业领域相抗衡,去年,上海成立了注册资本为90亿元的上海水务资产经营发展公司。
中国水务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产生背景我国供水行业传统上一直由政府垄断经营,几乎无市场可言。
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政企不分,都市供水的生产、经营、投资差不多由政府包办;二是水价由政府制定,价格不能反映价值规律。
这种经营体制目前已逐步陷入了举步维艰的泥沼。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都市供水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平均递增18. 2%,估量“十五”期间,我国还有超过300亿元的陈旧供水设施面临着更新改造,如果再加上采纳深度处理对工艺升级换代的压力,供水投资缺口将更大。
据S.M.国际技术顾咨询公司统计,1996年中国整个供水行业只微赢利0.44亿元,净资产利润率仅为0.1%.33%的供水公司亏损,平均每个供水公司亏损470万元。
另一方面,供水企业却拥有巨额存量资产(2000年底,累计用于都市供水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217.1亿元),颇有“坐拥金山,行将饿毙”之态。
政府对供水专营权的逐步放开和水价的逐步上涨成为形成水务市场的两大要素。
按照对115个都市的调查,1998年-2000年共有62个都市对水价进行了调整,平均上调幅度为20%~30%.1998年6月,国家出台了《都市供水价格治理方法》,使我国水务市场的庞大潜力凸现于投资者面前。
2进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水务市场专门活跃,形成四大参与主体--外资、国有供水企业、民营资本及政府。
2.1外资迅速抢滩水务市场具有风险低、回报稳固的特点,因此优先占有市场专门重要。
随着国内水务市场的放开,苏伊士里昂水务、威望迪集团、泰晤士水务、安格利水务、汇津公司等越来越多的国际水务集团正迅速抢滩并扩大市场,成为水务市场上最活跃的主体。
迄今为止,由外资参与直截了当经营的国内自来水厂已逾50家,仅里昂水务一家已在中国参与了100多个水厂(包括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或经营,在华项目的投资总额超过30亿美元。
外资在国内水务市场的投资要紧集中在自来水厂的建设与经营、原水设施与污(废)水厂的建设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