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与多形红斑
- 格式:pptx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3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红斑狼到底是什么样的?
导语:红斑狼疮是对身体危害比较大的一种皮肤的疾病,因为对于这种疾病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当我们的皮肤出现异常的时候,可能只会当做是普通的
红斑狼疮是对身体危害比较大的一种皮肤的疾病,因为对于这种疾病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当我们的皮肤出现异常的时候,可能只会当做是普通的皮炎湿疹,那么就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红斑狼疮不仅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还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危害,所以及时治疗很重要,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红斑狼疮的病症。
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之一
全身症状
1.红斑皮疹呈多样型。
颧面部蝴蝶状红斑和甲周、指端水肿性红斑为SLE特征表现。
形状有盘状红斑、环形红斑、水肿性红斑,多形红斑等。
有红色丘疹、斑丘疹,一般不痒或轻微瘙痒,在身体多个部位都能发生。
光敏感,约有1/3病人一遇阳光即出现面部发红或出现阳光过敏性皮疹。
2.发热高热、中等热、低热等均可出现,高热者稽留热为多;长期发热者,呈不规则热,或高热低热交替出现。
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之二
皮肤症状
粘膜溃疡和脱发粘膜损害,累及口唇、舌、颊等,出现无痛性粘膜溃疡;头发失去光泽、干燥、易断、稀疏,称为“狼疮发”。
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之三
其他脏器的损害
1.心脏损害患者可伴有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偶有心衰。
可。
红斑狼疮皮肤病介绍提起红斑狼疮这一疾病,很多人都知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若问起红斑狼疮一词的由来,恐怕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说清楚的。
在浩繁的中医书籍中从未见与其相似的病名,只是有一些散在的关于红斑狼疮症状的描写。
狼疮(Lupus)一词来自拉丁语,在19世纪前后就已出现在西方医学中。
但直到19世纪中叶,有一位叫卡森拉夫的医生才正式使用“红斑狼疮”这一医学术语。
不过他所说的红斑狼疮仅指以皮肤损害为主的盘状红斑狼疮而言。
人们看到得这种病的人,在颜面部或其他相关部位反复出现顽固性难治的皮肤损害,有的还在红斑基础上出现萎缩,瘢痕,素色改变等,使面部变形,严重毁容,看上去就象被狼咬过的一样,故有其名。
后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红斑狼疮的认识逐步加深,于是又提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命名。
系统性红斑狼疮除具有典型的皮肤损害外,还包括全身各个系统和各种脏器的损害,如肾、心、肝、脑、肺等。
红斑狼疮起病稳匿或急骤,发作比较凶险,且极易复发,迁延不愈,出没无常,就跟狼一样狡猾。
而狼疮病人的皮肤损害除盘状红斑狼疮出现典型的盘状红斑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还出现蝶形红斑,多形红斑,环形红斑,大疱性红斑,有的也出现盘状红斑,所以用红斑狼疮一词命名该病,既形象逼真,又内涵丰富红斑狼疮分类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
少数可有轻度内脏损害,少数病例(约5%)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
中央色淡,可萎缩、低洼,整个皮损呈盘状(故名盘状红斑狼疮)。
损害主要分布于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轮及头皮,少数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粘膜也可受累。
多数患者皮损无自觉症状,但很难完全消退。
新损害可逐渐增多或多年不变,损害疏散对称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损害可融合成蝶形。
盘状皮损在日光暴晒或劳累后加重。
红斑狼疮疾病的表现症状是哪些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和盘状红斑狼疮( DLE )两大类。
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很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今天让我们介绍一下盘状红斑狼疮的表现有哪些?对于少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分布广泛,除头面部外还累及躯干和四肢,皮损数目大于6处时称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
头皮长盘状红斑性狼疮好转后,可留下瘢痕性脱发斑,头发不易再生,称假性斑秃。
少数患者皮损长年不愈,在慢性溃疡和瘢痕的基础上可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
患有盘状红斑性狼疮患者,若伴有乏力和轻度关节炎等全身症状,抽血化验抗核抗体阳性,应积极找专科医师诊治,因有5%的盘状红斑性狼疮最终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表现1、皮损好发面部、口唇、耳廓、头皮和手背等处。
2、皮损为持久性的盘状红斑,境界清楚。
3、表面有附着较紧的鳞屑,不易揭下,若用力揭下鳞屑,可见其下方有角质栓塞。
4、皮损中心萎缩伴色素减退,而周围皮损色素加深。
5、皮损中可见丝丝红线,为毛细血管扩张。
6、80%以上的病人有皮肤损害,红斑、皮疹呈现多样型。
颧面部蝴蝶状红斑和甲周,指端水肿性红斑为红斑狼疮特征表现特征表现。
蝶形红斑不超过鼻唇沟,而鼻梁、额、耳廓亦可有不规则形红斑。
在上臂肘背、掌背、指节、趾节背面、手掌、足底部等部位亦可有不同形状的红红斑狼疮斑。
形状有盘状红斑、环形红斑、水肿性红斑、多形红斑等。
7、点状红斑的形状呈现片状,边界清楚,稍隆起中司平坦,上有角质屑粘附,拭之不去,与下面毛囊相连,为一毛囊角栓,以后可留有萎缩性疤痕,略有凹陷。
8、皮疹有红色丘疹、斑丘疹,一般不痒或稍痒,在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发生,以面部、颈部、四肢为多见。
少数人有水泡、血泡。
红斑、水泡消退后,可出现表皮萎缩,色素(色素【译】:它是表示显示屏幕亮度强弱的指数标准,也就是我们说的色彩指数。
红斑狼疮评判标准
红斑狼疮的评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颧颊部红斑:这是红斑狼疮的典型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成片的鲜红红斑。
2. 盘状红斑: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爆发后,会在身上形成大量的盘状红斑,这种红斑中间会形成大量的绿豆状的小疙瘩,一段时间后还会形成类似角质组织的东西。
3. 光敏感:阳光中紫外线对红斑狼疮有非常的刺激,红斑狼疮患者在经过阳光照射后全身会诱发皮疹类的疾病。
4. 关节炎:红斑狼疮在病情中期会造成患者关节炎的发生,常常造成2个或2个以上的关节部位疼痛难忍。
5. 肾脏病变:肾病出现问题是红斑狼疮一个非常典型的症状,红斑狼疮发病以后会重点侵袭肾脏部位,造成肾脏损伤。
6. 其他症状:如口腔溃疡、癫痫发作或精神病、胸膜炎或心包炎、血小板或白细胞减少、抗核抗体或抗dsDNA抗体阳性等。
根据这些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红斑狼疮进行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评估。
红斑狼疮症状哪些比较常见以及症状表现有哪些红斑狼疮症状哪些比较常见?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一旦发作,首先会造成皮肤的局部性损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病情会蔓延到机体的内脏器官,所以大家要了解红斑狼疮症状,这样就能及时发现治疗,那么红斑狼疮症状哪些比较常见呢?一、粘膜溃疡和脱发头发容易脱落是因为缺少营养,或是发根受损,红斑狼疮就会影响到患者头皮,使头发变得干燥、易断、稀疏,称为“狼疮发”。
二、雷诺现象在冬季疾病和我们人类一样,都进入到了蜇伏期,等到春天来临的时候,就会发病,但是红斑狼疮不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在冬天发作较多,两手足对称地按发白、紫绀、潮红顺序相继出现,由寒冷诱发。
三、红斑皮疹红斑狼疮既然是皮肤病,那么就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伤害,症状表现有不同形状的红斑出现,有盘状红斑、环形红斑、水肿性红斑,多形红斑等。
有红色丘疹、斑丘疹,一般不痒或轻微瘙痒,在身体多个部位都能发生。
光敏感,约有1/3病人一遇阳光即出现面部发红或出现阳光过敏性皮疹。
四、关节炎不要以为只有风湿病会造成关节疼痛,红斑狼疮也一样会引起患者关节疼痛,而且患者还会有不规则发热现在出现,高热者稽留热为多。
长期发热者,呈不规则热,或高热低热交替出现。
五、月经不调月经紊乱在SLE早期,活动期病人常见。
月经提前、延期、减少或经量明显增多均有。
抗心肌磷脂抗体阳性者可发生死胎或流产。
在B超检查中偶尔可发现有盆腔积液,提示有盆腔浆膜炎存在。
六、脑损害SLE神经系统损害有多种多样表现。
精神病变表现为精神分裂症反应,各种精神障碍如烦躁、失眠、幻觉、猜疑、妄想、强迫观念等。
七、红斑、圆盘斑急性期脸颊及鼻梁有蝴蝶状分布的红斑,称为蝴蝶斑。
身体其它部位亦可能出现。
皮肤红斑,可自然消失,也可能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消失,但也可能再发。
八、贫血、血色素降低白血球降低,增加感染的危机。
血小板减少则很容易出血,常见者为牙龈出血、流鼻血、肢体出现淤斑。
严重者会有脏器出血。
红斑狼疮症状哪些比较常见?上述内容就是红斑狼疮症状表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红斑狼疮诊断标准11项口诀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常见于青壮年女性,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红斑狼疮诊断的标准十分重要,以下是红斑狼疮诊断标准11项口诀:1. Malar rash(蝴蝶形红斑):桥骨和颧骨周围两侧对称性红斑,是红斑狼疮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2. Discoid rash(圆盘状红斑):皮疹边缘清晰,瘢痕形成,发生于面部、头皮、颈部和背部等处。
3. Photosensitivity(光敏性皮肤反应):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产生红斑、水疱等症状。
4. Oral ulcers(口腔溃疡):会引起疼痛和不适。
5. Arthritis(关节炎):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早晨僵硬等症状。
6. Serositis(浆膜炎):如胸膜炎、心包炎等,呼吸困难、胸部疼痛等是其主要表现。
7. Renal disorder(肾损害):尿蛋白、血尿、肾功能减退等肾损害表现,需及时治疗。
8. Neurologic disorder(神经系统障碍):头痛、癫痫、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红斑狼疮患者常见问题。
9. Hematologic disorder(血液系统障碍):贫血、血小板减少,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其主要表现。
10. Immunologic disorder(免疫系统障碍):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磷脂抗体等检测,可以帮助诊断。
11. 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核抗体):是红斑狼疮的重要诊断指标。
ANA阳性结果不是特异性,还需与其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作出诊断。
总之,红斑狼疮诊断标准11项口诀是便于医务人员诊断以及患者自我诊断的关键信息,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接受专业治疗。
红斑狼疮11项诊断标准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激素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红斑狼疮患者常常出现全身多系统的病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红斑狼疮的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标准和指南,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于1997年发布的红斑狼疮分类标准,红斑狼疮的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任意四项标准,其中至少包括一项临床和一项免疫学标准。
具体的11项诊断标准如下:1. 面部蝴蝶状红斑,患者出现双颊对称的红斑,呈蝴蝶状分布,是红斑狼疮最典型的皮肤表现之一。
2. 皮肤光敏感,患者在日光照射下出现过敏性皮炎、斑疹、瘀斑等皮肤损害。
3. 口腔溃疡,患者口腔黏膜或鼻腔黏膜出现慢性溃疡,不易愈合。
4. 关节炎,患者出现多关节炎症,伴有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5. 非侵蚀性溃疡性口腔炎,患者出现非侵蚀性口腔黏膜溃疡,不伴有牙龈炎和牙周炎。
6. 肾脏损害,患者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或肾小球性肾炎等肾脏病变。
7. 脑膜炎或脑炎,患者出现癫痫、精神病态、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表现。
8. 血液学异常,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异常。
9. 免疫学异常,患者出现ANA阳性、dsDNA抗体阳性、抗磷脂抗体阳性等免疫学异常。
10. 抗核糖体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抗核糖体抗体阳性。
11. 免疫沉淀,患者血清免疫沉淀阳性。
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方法,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以上11项诊断标准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医生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11项诊断标准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为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多形性红斑又名多形渗出性红斑,是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的急性非感染性的粘膜皮肤病。
可能由于皮肤小血管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也可能是因某些器官或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红细胞增多症、恶性淋巴瘤等引起,月经、妊娠、寒冷等亦可引起本病。
(一)临床表现春秋季节多见,发病急骤,前驱症状。
皮肤红斑与虹膜状红斑是临床上较多见的类型。
少数为大疱型多形红斑。
一般只有灼热和瘙痒等不适感,依其临床不同特点,一般分为斑疹-丘疹型,水疱及大疱型,重症型三种。
少数比较严重的患者伴有鼻腔,生殖器、肛门的损害以及虹膜睫状体炎与脉络膜炎。
这种类型,临床上也称为重型多形红斑或斯-约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
又由于损害涉及多处外胚层组织,故也称"多窍糜烂性外胚层病".唇、颊、舌口腔粘膜损害:充血水肿、红斑、水疱、大面积糜烂,,疼痛剧烈,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多见。
唇红部损害较口腔内侧粘膜更为明显。
肿胀、糜烂、血痂、脓痂。
应该明确,"多形红斑"的临床诊断依据必须有皮肤损害。
(二)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起病急骤,病程短暂,有局限性,复发,口腔粘膜为大面积充血、红斑、糜烂,唇红糜烂伴血痂。
皮肤损害多为红斑,虹膜状红斑、且多见于手掌与足底,这是比较有意义的诊断依据。
重症常伴有多窍性损害,全身反应明显。
由于损害的多形变异,临床上应与药疹、白塞综合征与天疱疮、类天疱疮相鉴别。
(三)治疗1.分析和追溯发生变态反应的可疑因素,并尽速予以纠正。
2.抗组胺药物适用于已停止服用可疑药物或食物的轻型病例。
可选用扑尔敏4mg,一日3次;吡咯醇胺2mg,口服每日2次,或2mg肌洼,每日2次;或息斯敏、安其敏等。
3.肾上腺素或异丙基肾上腺素可激活腺苷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增加,阻止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抑制第1型变态反应。
但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患者禁用。
北京祥云京城小编推荐:红斑狼疮病的症状特点有哪些红斑狼疮病的症状特点有哪些?红斑狼疮疾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病疾病,相信大家对红斑狼疮也不是很陌生。
我们都知道,红斑狼疮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所以我们只有了解红斑狼疮病的症状特点后,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才能及时的发现并做好护理才能更好的治疗。
那么,红斑狼疮病的症状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就听听相关专家的介绍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病的症状特点:特点1、心肌病变:有心动过速,呼吸困难,低热,心电图显示心律不齐。
血管病变:50%的患者有血管炎性改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初期表现为甲周红斑或网状青斑,局部紫癜样丘疹,皮肤结节,雷诺氏现象等。
特点2、狼疮性肺炎:病人发热,咳嗽,肺部啰音。
狼疮性肾炎:病人有蛋白尿,镜下血尿,白细胞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
特点3、神经系统表现:表现有头痛,偏瘫或发作。
心脏病变:心包病变:心包积液。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初期表现为胸痛,伴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或可并发心律失常。
特点4、盘状红斑:皮疹外周略高于中心,周边色素加深,中心色素消失,毛细血管扩张,旧病灶有皮肤萎缩。
特点5、光过敏:患者受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后面部或暴露部分皮出现皮疹。
为红色斑疹,丘疹或片状皮疹。
伴灼热,瘙痒或刺痛。
有时为多形红斑,荨麻疹,盘状红斑或大疱性皮疹。
相信很多患者对这种疾病已经有足够的了解了,由于红斑狼疮可以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因此希望大家可以尽早的发现,尽早的治理病情,切记不要拖延或者是擅自用药治疗,这样的做法不仅不科学,甚至还会为自己的肌肤带来更大的灾难。
由于红斑狼疮的起病可急可缓,因此建议大家慎重的对待红斑狼疮,特别在病情较为轻缓时期不要拖延治疗。
多形红斑的诊断与治疗多形红斑又名多形渗出性红斑,是一组原因较复杂的累及皮肤粘膜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
表现为丘疹、水疱多形性损害和具有靶形或虹膜样特征性红斑。
重症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
病因不明,认为与感染、药物、系统疾患有关,月经、妊娠、放射线、寒冷等亦可诱发。
本病有自限性,重症型可伴内脏受损,甚至死亡。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青年女性为多,好发于春秋冬季,病前有头痛、低热、关节肌肉痛等前驱症状。
依其临床症状特点可分为:红斑-丘疹型,水疱及大疱型和重症型。
1. 红斑-丘疹型⑴ 好发于手足背、指缘、掌跖、前臂及小腿等处。
⑵ 皮损以红斑及丘疹为主。
初发为指甲大小圆形水肿性红斑,境界清,后向周围扩大至钱币大小,1~2日后中央色变暗或呈紫癜状或出现小血疱,形成虹膜状(即虹膜状红斑或靶形红斑)。
⑶ 皮疹多散在对称分布,亦可融合成回状或图纹状。
⑷ 粘膜不受累或受累较轻。
⑸ 自觉微痒。
⑹ 病程约2~4周,消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但常复发。
2. 水疱及大疱型⑴ 可由红斑丘疹型发展而来,亦可直接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和大疱,粘膜亦常受累。
⑵ 在红斑丘疹的基础上发生水疱、大疱,或在红斑的边缘出现环形血疱。
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或浅在性溃疡,自觉疼痛。
⑶ 可发生关节炎、咽喉炎、蛋白尿或血尿。
3. 重症型亦称粘膜-皮肤眼综合征或Steven-Johnson综合征或重症大疱性红斑。
⑴ 发病急骤,有较重的前驱症状。
⑵ 损害广泛,除上述部位外,躯干亦常累及。
⑶ 粘膜损害出现早且重,如眼、口、鼻、食道、外阴等均可受累,表现为水疱、糜烂、甚至溃疡。
⑷ 皮损为水肿性鲜红色或暗红或紫红色斑,其上有水疱或大疱,常有瘀斑及血疱,常融合成大片,尼氏征阴性。
⑸ 全身中毒症状重,有高热、寒战、气促、腹泻、甚至抽搐昏迷等。
⑹ 可并发心、肝、肾、肺等损害。
还可并发感染如肺炎、败血症。
⑺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多、贫血、血沉快、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加等。
⑻ 组织病理示水疱位于真皮表皮交界处,真皮上层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因素导致我们的皮肤健康出现问题,比如用了带有化学物质的护肤品或者是皮肤接触了一些化学产品等等,而皮肤一旦出现病变,那么就可能会患上很多种皮肤病。
而红斑狼疮就是生活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病在早期究竟会出现哪些症状呢?1、发热红斑狼疮的免疫功能异常,体内可产生许多种物质,作为致热源而使机体发热。
约80%的病人可有发热,大多数为高热,约12%的病人表现为低热。
有一部分病人的首发症状就是不明原因的发热。
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一个年轻女性出现较长时期的不明原因的发热,伴有关节酸痛和肿胀,以及出现皮疹,要高度怀疑有没有患红斑狼疮的可能,要请专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看看有没有各种自身抗体的存在,以明确诊断。
发热往往说明红斑狼疮病情在活动,要采取措施及时治疗,以免使病情发展。
红斑狼疮引起的发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后,体温能迅速消退,恢复正常,如果激素停用,则体温又可回升。
但是在红斑狼疮病人中,特别是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后也会出现发热,这时候要高度警惕有没有感染的出现。
因为激素使用后,抑制了人的免疫力,降低了人体抗病和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此时细菌可以乘虚而入来感染机体,最多见的是肺部感染,特别要当心结核杆菌的感染,要及时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免使病情发展而危及生命。
2、血沉增高由于血沉的检测方法比较方便,所以是红斑狼疮病人检测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那么是不是血沉增高就能代表病情活动呢?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排除了感染、正常的月经变化、一些理化因素等情况下,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增高可以说是病情在活动,如关节炎、皮疹、内脏病变等,都可造成血沉增高。
在病情得到了控制后,血沉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一个病人血沉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激素用量很小,可以说她病情已得到了控制。
但血沉正常不一定代表病情稳定,还要看临床症状和激素用量。
3、红斑皮疹80%以上的病人有皮肤损害,红斑、皮疹呈现多样型。
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和盘状红斑狼疮( DLE )两大类。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 SCLE ),是一种介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间的皮肤病变一般无自觉症状,进展时或日光曝晒后可有轻度瘙痒感,少数患者可有低热、乏力及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的皮损可同时或相继在颜面、头皮、手背、足跖等多处部位发生,此称之为播散性盘状红蝴蝶疮。
本病呈慢性经过,患部对日光敏感,春夏加重,入冬减轻,病程中不破溃,亦难自愈,消退后遗留浅在性疤痕。
先天禀赋不足的盘状红蝴蝶疮患者,约有1%~5%可转变为系统性红蝴蝶疮或继发皮肤癌变。
病因遗传(25%):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中有差异,不同株的小鼠(NEB/NEWF,MRL1/1pr)在出生数月后自发出现SLE的症状,家系调查显示SLE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约10%~20%可有同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T抑制细胞功能异常等,单卵双生发病一致率达24%~57%,而双卵双胎为3%~9%,HLA分型显示SLE患者与HLA-B8,-DR2,-DR3相关,有些患者可合并补体C2,C4的缺损,甚至TNFa的多态性明显相关;近发现纯合子C2基因的缺乏,以及-DQ频率高与DSLE密切相关;T细胞受体(TCR)同SLE的易感性亦有关联,TNFa的低水平可能是狼疮性肾炎的遗传基础,以上种种提示SL有遗传倾向性,然根据对100例SLE家属调查,属多基因遗传外,同时环境因素亦起重作用。
药物(25%)有报告在1193例SLE中,发病与药物有关者占3%~12%,药物致病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诱发SLE症状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保太松,金制剂等,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先引起变态反应,然后激发狼疮素质或潜在SLE患者发生特发性SLE,或使已患有的SLE的病情加剧,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第二类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如盐酸肼酞嗪(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苯妥因钠,异烟肼等,这类药物在应用较长时间和较大剂量后,患者可出现SLE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它们的致病机理不太清楚:如氯丙嗪有人认为与双链NDA缓慢结合,而UVA照射下与变性DNA迅速结合,临床上皮肤曝晒日光后能使双链DNA变性,容易与氯丙嗪结合产生抗原性物质;又如肼苯哒嗪与可溶性核蛋白结合,在体内能增强自身组织成份的免疫原性,这类药物性狼疮样综合征在停药症状能自生消退或残留少数症状不退,HLA分型示DR4阳性率显著增高,被认作为药源性SLE遗传素质,药物引起的狼竕样综合征与特发性红斑性狼疮的区别为:①临床累及肾,皮肤和神经系统少;②发病年龄较大;③病程较短和轻;④血中补体不减少;⑤血清单链DNA抗体阳性。
多形红斑的诊断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EM)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对称性的浅红色斑块或斑丘。
其诊断需要全面的临床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临床表现多形红斑的特征性皮疹为对称性的双侧分布,在受累部位呈现不规则形态的红色斑块或斑丘,可伴有水疱、糜烂、溃疡等表现。
皮疹常见于手、脚、臀部等暴露部位,呈现周期性复发的特点,患者常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多形红斑的诊断需符合以下条件:1.特征性皮肤病变:对称性的红色斑块或斑丘,可伴有水疱、糜烂等表现。
2.病史询问: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暴露史、药物使用史等信息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测等,用于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如湿疹、药物过敏等)。
4.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可见特征性的浆细胞浸润、上皮细胞溃疡等改变,有助于确诊。
鉴别诊断多形红斑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疾病(如药物过敏、结节性红斑狼疮等)相似,需进行鉴别诊断:1.药源性疾病:需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史,排除药物过敏引起的皮疹。
2.结节性红斑狼疮:可伴有多系统损害、阳性自身抗体等特点,需与多形红斑区分。
治疗方案多形红斑的治疗主要针对止痒、消炎、保湿等症状进行对症处理,通常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激素类药膏等治疗手段。
对于病情较重或伴有明显全身症状的患者,需结合全身抗炎镇痛治疗。
结语多形红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判断。
及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对患者进行复诊、随访,定期复查等措施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步骤。
重症多形红斑1.药疹:明确用药史,可以是两周或20天以内的,可以是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麻疹型,猩红热型,紫癜型等,瘙痒比较明显,皮疹颜色鲜红。
严重者可累及粘膜:眼,口腔,唇,外阴等。
该患者发疹前无用药史,可排除。
2.多形红斑:皮疹常见于四肢末端,初发为边界清楚红色斑疹,后变为隆起水肿性丘疹,周边水肿性红斑,中心紫癜,虹膜现象明显,多对称分布的。
根据皮疹特点暂不考虑3.重症多形红斑:皮损可为红色斑疹、水疱等。
如病情严重,可累及粘膜处。
一般发病诱发因素与用药无关。
故暂排除。
4.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损为多形性,有痒性风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
多数发疹之前有肿瘤表现。
DIF有组织病理改变,IIF可阳性。
必要时查病理、DIF 等以进一步排除。
5大疱性类天疱疮:此病好发于老年人。
皮损表现为全身泛发的红斑、水疱但呢个。
部分病人见口腔溃疡。
IIF可提示抗基底膜待抗体,DIF示疱周正常皮肤基底膜带处C3、IgG免疫反应物沉积。
目前依据不足。
必要时入院后查病理活检、DIF等进一步排除。
1.荨麻疹性血管炎:反复发生风团伴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皮损处可见暗红色斑疹,部分伴有疼痛,关节肿胀2.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
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
该患者病理结果不考虑该病。
3.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表面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
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
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
该患者皮疹。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青年女性,主因“全身起疹3个月,加重半月”入院。
红斑狼疮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红斑狼疮症状,尤其是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红斑狼疮有什么表现?得了红斑狼疮会怎样?以及红斑狼疮有哪些并发病症,红斑狼疮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红斑狼疮常见症状:红斑结节、盘状红斑、肌痛、脾大、多形红斑样皮疹、白细胞尿、关节肿胀、血小板减少、高热、溃疡、脂膜炎、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疼痛、发烧、疲劳、皮肤受累、体重减轻、日光照射引起皮肤过敏*一、症状:1.盘状红斑狼疮为红斑狼疮之最轻型,预后好。
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很少累及内脏,约5%可演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1)皮损常见于外露部、面部皮损呈蝶形。
其次为下唇、头皮、外耳、胸前、手足背等部位。
皮损局限于头面部称局限型,超出头面范围称播散型,日盼后皮损可加重;2)典型损害为紫红色斑块,表面附有粘着性鳞屑,鳞屑下可见角质栓和扩大的毛孔,逐渐中央色淡萎缩凹陷呈盘状。
愈后毛细血管扩张,萎缩性疤痕,色素沈着或减退。
粘膜皮损呈灰白色糜烂面,头部皮损可致永久脱发;3)特殊型皮损可呈冻疮样或疣状。
4)5-10%可演变为系统型,少数可致癌变;5)少数病例低滴度抗核抗体阳性,如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数阳性,白细胞降低,血沈快。
2.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1)皮损有特征性,可分为两型。
①环形红斑形;②丘疹鳞屑型。
本病皮损表浅,愈后无萎缩性疤痕;2.90%皮损呈单一型,10%两型皮损共存,10%合并盘状红斑狼疮皮损,20%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
3)易发生光敏,可反复发作;4)系统损害轻,可有肌肉和关节疼痛,10-20%有轻度肾炎,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罕见,本型可与盘状红斑狼疮并存,约1/3病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的SLE诊断标准;5)实验室检查:大部分人有高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因数阳性,80%抗核抗体阳性,70%有特异的抗Ro(SSA)及抗LA(SSB)抗体,个别补体水平低。
3.系统型红斑狼疮,可侵犯全身皮肤和多个脏器,是红斑狼疮中最重的一型,青中年女性发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