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海洋石油的海上油田开发技术现状和展望

中国海洋石油的海上油田开发技术现状和展望

中国海洋石油的海上油田开发技术现状和展望
中国海洋石油的海上油田开发技术现状和展望

中海油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钻完井技术现状和展望

姜伟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摘要:本文总结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海上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中,结合海上油田开发的需要和特点,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的掌握了在中国近海开发油田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同时根据目前国外的开发技术发展现状,结合中海油自身的特点,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的具体不同的需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不断努力,中海油已经掌握并形成了一整套的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钻完井工程技术。并且形成了以海上油田开发为目标的优快钻完井技术体系;大位移钻井技术体系;稠油开发钻完井技术体系;海上丛式井和加密井网钻完井技术体系;海上疏松砂岩油田开发储层保护技术体系;海上平台模块钻机装备技术体系等八大技术特色和体系;在海上油田的开发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在为海洋石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海洋石油海上油气开发技术挑战钻完井工程关键技术体系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进入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发,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28年来,海洋石油工业在对外合作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过程中,遵循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并且成功的实现了由浅水向深水、上游向下游、单一的勘探开发向综合能源公司发展的三个跨越。并且逐步形成和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

1.中国海上油气开发的概况和挑战

在中国近海开发油气资源,在技术、资金、自然环境等方面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于

钻完井工程而言,我们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海洋环境的挑战,在海上钻井,除了我们通常的地下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以外,海洋自然环境条件大大的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北冰南风是我们要面临的海洋开发的自然环境条件中的最大难题和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海上油田开发,钻完井工程投资高、风险大,昂贵的海上开发费用和海上钻完井作业成本与经济有效的开发海上油田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以渤海稠油开发、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地层的钻探、南海东部深水生产装置周边油田的经济开发为代表的海洋钻完井技术的和安全风险控制的挑战。

中国海上油田的发展主要还是根据油田自身的油藏性质和特点,结合油田的具体特征和开发的需求,中国海油逐步形成了渤海、东海、南海东部,以及南海西部,这四个海域为主体的油田开发体系。中国海洋石油的勘探工作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以来,逐步发展和成长起来了。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合作和自营勘探开发的步伐的加快,我们海上油田原油产量不断攀升。1982年原油产油不足10 万顿。2010年我们油气产量将达到5000万顿油气当量,实现了几代石油人的追求与梦想,在我国成功的的建成了一个海上的大庆油田。

2.中国海上油气开发钻完井工程八大技术体系

在中海油近年来生产规模迅速上升的同时,在油田开发生产中也逐步的形成了油田开发中的钻完井工程技术八大技术体系,并且在海上油田开发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海洋石油优快钻完井技术体系:

优快钻井技术是中海油钻完井特色技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在学习了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渤海油田的具体情况,在开发油田的钻井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钻井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 [2],直接产生的效果就是带动了一大批渤海边际油田的开发,使得一批勘探探明的地下储量,变成了可以投入开发产生效益的油田。从渤海QK18-1项目开始,

逐步形成了渤海优快钻完井技术体系[3] [4]。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渤海QK18-1实验项目[5],1995年8月开钻,平均钻井井深3561m。在该地区,原来的平均建井周期为57天,实施优快钻井技术以后,平均钻井周期为18.82天。钻井效率比原来提高了3.3倍;

2).渤海SZ36-1-J区[6],15口井总进尺28140m,平均井深1876m,平均建井周期3.71天,其中J11井,日进尺640m/d; J10井平均机械钻速132m/hr.

3).SZ 36-1Ⅱ期开发工程。6座海上平台,钻井186口井总进尺349521m。平均井深1920m,平均建井周期3.22天,钻井效率比该油田以往作业效率提高2.3-3.6倍,渤海优快钻完井工作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渤海优快钻完井,主要形成了由十大优快钻完井技术系列[7]。

其中十大钻井技术系列主要包括:

1)PDC钻头钻井技术;2)顶部驱动钻井技术;3)高频线性振动学技术;4)非钻机时间测CBL技术;5)油层保护钻井液技术;6)PDC可钻式浮箍浮鞋技术;7)大满贯测井技术;8)单级双封固井技术;9)导向马达钻井技术;10)快装井口技术;

十大完井技术系列主要包括:

1)一趟管柱多层射孔技术;2)隐形酸水基完井液技术;3)射孔管柱隔板传爆技术;

4)一趟管柱多层防砂技术;5)一变多控地面控制设备技术;6)优质梯级筛管适度防砂技术;7)陶粒压裂充填防砂技术;8)低碎屑、大孔径、高密度射孔技术;9)压裂充填防砂完井技术;10)一趟管柱多层长井段射孔技术。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渤海优快钻完井情况统计表。

渤海开展优快钻井技术研究及其应用以来,总共累计钻井660多口井,累计进尺137万多米,节约完井作业天数7773天。按当时船舶综合日租金计算节约直接投资92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渤海优快钻完井技术,为渤海油田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2.稠油开发钻完井技术体系

我国海上石油储量中已探明的总储量中有70%左右是稠油。个别油田地下原油粘度达到300-1800mpas。地面原油粘度更是高达900-2600 mpas.同时由于埋深浅,储层疏松,需要进行防砂完井。因此通常情况下稠油油田开发中,采收率为20%左右。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稠油油田开发钻完井技术体系[8]。

主要包括:1)稠油疏松砂岩油藏的储层保护技术;2)疏松砂岩钻井液完井液技术;3)水平井、枝井钻井技术;4)裸眼优质筛管完井防砂技术;5)裸眼防砂管防砂粒径及防砂筛

管的防砂间隙选择技术;6)稠油开发水平井、分枝井的井型优造技术;7)稠油开发水平井、分枝井产能预测技术;8)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和分枝井井壁稳定技术。稠油开发钻完井技术取得的详细情况见表2:

表2:BH35油田G井区部分稠油水平分支井产量及分支情况

稠油开发钻完井技术所取得的成果:

1)采用稠油开发钻完井技术,有效的卡法和动用了渤海稠油资源。并且成功的开发了渤海原油粘度达到API 110的原油,为海上稠油开发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2)由于采用在稠油油田开发中合理的布置水平井和水平分枝井开发,不但扩大了单井油层裸露面积,同时又减少了定向井的数量。节约了钻完井成本,并且显著的提高了油井产量。

3)采用稠油开发钻完井技术体系以来,在油田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渤海BH35油田,按照常规方法要钻75口井,采用这套技术以后,仅钻了21口井就达到了原来配产指标。总井数减少54口井。比原来减少72%。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3、海上大位移钻井技术体系

中海油总南海东部公司与美国PHILLIPS公司合作,先于1997年钻成[9]海洋石油利用大位移钻井技术钻了我国海上的第一口大位移井XJ24-3-A14井。水平位移8062m完钻井深9238m。垂深2985m,水垂比达到2.7[9]创当时的钻井世界记录,并且获得了日产原油1000T/d 的产量。而后在南海东部流花1-1油田,陆续又钻了5口水平位移5.6-4.8km,水垂比达到4.58的大位移水平井。成功的开发了LH油田的周边小油田。在渤海QK17-2油田利用大位移钻井技术,成功的在用4口大位移井(水平位移在3.5-4km左右)开发了东区的油田。不但节约了东区开发所需要的修井、平台导管架及其海管的费用。而且解决了钻井平台插桩的难题[10] [11].中海油大位移井数据见表3

表3:中海油大位移钻井的实钻数据表

至此,大位移钻井技术在中海油逐步形成了一套技术体系,为中国海上油气开发、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来的技术探索和实践,中海油在大位移钻井技术方面,已经逐步认识并且掌握了大位移钻井技术的关键和难点[12] [13]。形成了中海油大位移钻井十大技术系列:1)海上大位移钻井工程设计技术;2)海上大位移井钻机装备的能力评估及改造技术;3)海上大位移井井壁稳定及岩石力学分析技术;4)海上大位移井钻井液完井液的技术;5)大位移井钻柱力学及扭矩摩阻预测技术;6)大位移井井眼净化及水力学分析计算技术;7)大位移井套管漂浮下入技术;8)大位移井套管保护剂磨损预测技术;9)大位移井井眼经验轨迹控制技术;10)大位移井固井及完井技术。

海上大位移井所获得的技术成果:

1)XJ24-3-A14井是依托南海XJ24-1油田开发的。即是利用目前海上平台现设备加升级改造以后,开发周边8km以远的XJ24-3油田。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2)LH1-1油田利用现有海上的生产装置动用周边5km以外的地质储量。这样可以省去建造一套海上的浮式钻采装置的昂贵的费用。

3)QK17-2油田的4口井大位移井开发东区油田节约一条海底管线,一座海上井口平台,

一座海上修井机。同时由于采用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方式,提高了单井产量,比计划产量增加46%,

2.4.海上油田密集丛式井组整体加密井网钻井技术体系

渤海油田在90年代,海上丛式井井口间距是2m×2m。以16口井在油层间距为350m,按反九点布井。井控面积大约2km2。在渤海SZ36-1油田II期开发工程中,为了节约工程造价,尽量利用平台的面积,将井口间距缩小为1.5m×1.7m。井口平台的钻井数量由16口井增加至35口井。每个平台控制面积增加至4km2。这个时期定向丛式井的水平标志迈向了新的台阶。

2009年我们在海上最大的自营油田SZ36-1,实施整体调整加密井网。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挖掘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整体调整井网加密的主要钻完井技术是海上石油钻完井技术在21世纪的最大挑战和难题之一。中国海上油田密集丛式井网整体调整加密钻完井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1)以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和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为目的,在原本已经十分密集的350m 井距的井网中再增加一套加密井网。以有利于动用剩余油,更大程度上提高采收率。

2)在目前的井网中,加密另一套井网是定向井防碰及轨迹控制上最大的难度和挑战。

3)调整井网在原有生产井网中整体加密。意味着在技术上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井眼轨迹要求准确控制,不能与原井网相碰撞,在钻进的井眼不能损坏正在生产的套管井筒。海上密集丛式井整体加密钻完井技术体系:

在渤海SZ36-1油田的整体加密结合调整方案的设计及其实施过程中,中海油已经逐步形成并掌握了海上密集丛式井整体加密井网的钻井完井六大技术系列:

1)海上丛式井组的整体加密综合调整的井眼轨迹设计技术;2)密集丛式井网整体调整加密井眼防碰和轨迹控制技术;3)海上调整井井眼稳定性分析和井壁稳定控制技术;4)海

上综合调整加密井的储层保护技术;5)密集丛式井眼防碰及预警技术;6)密集丛式井加密调整井的井壁稳定及合理生产压差的控制技术;

海上密集丛式井组整体加密调整完井技术所取得的创新及其成果:

1)在渤海SZ36-1油田I期工程中,新钻48口整体加密井,全部采用整体加密井网钻完井技术。同时还要新建两座海上井口平台。这在海上油田属于首次;

2)将采用自主研制的定向井井眼防碰和预警技术系统。有效的防止还在钻井的井眼里的钻头损坏邻井正在生产井的套管,保证作业安全;

3)按照这套技术方案全部实施以后,可以使该油田提高采收率15%,并且增加原油产量万吨。

2.5疏松砂岩的油藏储层保护技术体系

在渤海油田开发疏松砂岩的油藏储层保护技术中,我们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性的问题,第是疏松岩砂稠油油藏高孔高渗地层,在钻完井过程中本身就极易受到伤害,第二是孔隙压力低于原始地层压力以后(低于正常水柱压力),如何有效的在钻完井过程中实施储层保护。第三是在要满足储存保护的同时,还要满足快速钻井的要求。

渤海湾大油田均属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其主要特点是:油藏埋藏浅,储层基本为泥质胶结,岩性疏松,孔隙度和渗透率高,非均质性严重;油藏属于正常的温度、压力系统;原油属稠油,其中以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储层粘土矿物含量大,以蒙脱石、高岭石和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居多。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钻井液固相颗粒的堵塞是造成高孔高渗储层伤害首要原因,尔后是粘土膨胀等其他的问题,在这里我们还有一个低孔隙压力的客观环境条件,我们主要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强化钻完井液的封堵效果[5],以此来解决疏松砂岩中的固相颗粒堵塞的问题[6],也用这种措施减少高孔高渗地层的固相和液相的渗透半径和侵入深度,粘土的水化膨胀问题主要是

通过钻井液的抑制性来解决。

关键技术特点:在开发阶段该油田过去钻过200多口生产井[7] [8],采用的是小阳离子体系的钻井液,这种钻井液体系由于具有流变性易控制,操作维护相对简单,成本相对低廉,同时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14] [15],因此,在原来的水基泥浆体系BHJFC上进行了改进和强化,主要特点是:

(1)与传统小阳离子泥浆体系相比,改进后的钻井液体系失水更小;

(2)改型的小阳离子体系有更强的承压能力,一般情况下都在14MPa以上;

(3)我们选择了新型的钻井液体系和配方,同时又在实验室做了岩心渗透率恢复值的评价,使用5.8cm的岩心在室内评价,其渗透率恢复值在未切片的情况下达到87.3%。

(4)考虑到在该油田开发阶段我们采用的负压射孔管内砾石充填的方式,因此在完井液中加入封堵剂,同时把破胶时间可调,既防止了漏失又保证炮眼具有很好的渗透性。

疏松砂岩的油藏储层保护技术取得的成果:

(1)采用钻完井储层保护技术以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钻井速度很快,在该油田应用以后取得很好的效果。

(2)12 1/4”井段机械钻速可达到120m/hr,并且在L1井实现了用一只钻头钻穿馆陶地层然后一直钻进至完钻,在该地区实现了12 1/4”一只钻头进尺1545m的最长记录,该井段纯钻18.75小时,平均机械钻速达到82.4m/h,是该平台的最好记录。

(3)该平台12口井,其中6口井要绕障,属于三维定向井,平均井深1928m,平均建井周期5.48天,其中最快的是L1井,建井周期3.6天,取得了钻井速度和效率的好成绩。

(4)采用了储层保护技术以后,与过去在该地区的完井液相比,漏失量减少近1/2,封堵效果很好。油井投产表现出了很好的生产能力,L平台平均产量达到131m3/d,达到ODP 配产的1~1.7倍。同时还显著降低了完井液的费用。

2.6.海上平台模块钻机装备技术体系

海上油田在勘探开发和生产阶段都需要有钻机或修井机来进行作业。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可移动式的钻修井装置或固定式的钻修井装置来满足作业的需求。近年来,由于油价的原因,可移动钻修井装置价格持续走高。但是资源有限,还不能完全满足数量上的需求。因此中海油在海上油田开发和生产中,对固定式的钻修井机的需求随着开发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

从80年代初期到1999年以前,我国海上的7部修井机2003年以前的14部海洋模块钻机均是由外国公司设计和建造的。2003年以后,由海油在自主技术创新,油田开发结合实际需求,在掌握了海上钻修机的关键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对海上平台钻修井机技术进行集成和再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不但能满足海上油田开发生产需求的,同时又具有中海油特色的海上模块钻修井机的特色技术。

海上平台模块钻修井机装备三大技术系列

1)海上平台模块钻修井机设计技术系列。根据海上平台开发和生产的需求,设计出可以满足修井、钻调整井作业的需要,根据生产情况需要可以实行纵横两个方向的移动,覆盖整个井口区域的海上模块钻修机。

2)海上平台模块钻修井机建造技术系列。按照模块化钻修机设计,形成了一套满足海上钻修机模块的建造技术,不但有一套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同时模块钻修机的建造技术方法。实现了海上模块钻修机的建造和装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模块钻修井机建造技术系列。

3)海上平台模块钻修井机搬迁、安装技术系列。模块化钻修机可以实现在海上搬迁和安装过程中的模块化的化整为零的拆卸和装配。有利于在海上组织施工安装,方便了海上的安装和调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模块钻修井机搬迁、安装技术系列。

海上平台模块钻井机装备技术所取得的成果:

1)成功的应用于海上油田的开发和生产。目前已组建成国产化钻修井模块钻机49部。应用于30多个油气田,用了5年多时间,已经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并且已经形成了模块钻修机的企业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2)有效的解决了海上钻修机资源紧张的问题,不移动式的钻机资源用于钻开发井、勘探井。而固定式平台模块钻修机则主要用于补充钻井和修井机资源的不足。

3)海上平台模块钻修机已经在中海油形成了设计和建造的系列技术,节省了费用提高了效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海上平台模块钻修机由于实现了模块化,还有利于海上平台钻修井机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一部模块钻修机,几座海上生产平台钻修井共用的模式。形成了海上开发生产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有效模式

2.7.南海北部湾油田井壁稳定剂配套钻井技术体系

南海北部湾油田断层破碎带多、地质构造复杂。在钻井过程中,极易造成井壁垮塌,卡钻事故频繁。同时由于地层水敏性很强,用常规的泥页岩抑制和稳定技术难以见到明显的效果。上世纪90年代,该油田钻井事故屡有发生,井下情况复杂,钻井事故率平均达到40%,并且直接导致了钻井效率的降低、加大了钻井成本。

通过对该地区地质构造和破碎断裂带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应用构造应力数据方法和数值模拟分析技术,结合现场数据进行反演。并且从钻井工艺,泥浆工艺上,在化学和力学耦合作用条件下的井壁稳定力学研究方面,基本上形成了从理论认识到数值模拟,形成了北部湾油田井壁稳定及配套四大钻井技术系列:

1)以北部湾地应力场的测试数据位基础,利用地质建模的手段建立了实用的三维钻井地

质模型技术系列,为钻井作业直接提供了数据,对于分析判断钻井井下情况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2)井壁稳定与储层保护技术系列。针对微裂缝和破碎带发育的情况,研制的防漏和储层保护功能的抗压封堵泥浆体系形成了防漏和良好储层保护功能的钻井液技术体系。不但保证了安全钻井,同时还有很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3)地球物理、岩石力学、钻井工程现结合的综合地质建模及其应用技术系列。该技术是一个集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通过地震测井、岩芯资料为基础,建立以地应力为主导的地址模型的框架及钻井工程井壁稳定实用的三维地质模型,指导钻井工作。

4)以三维井壁稳定地质模型和井壁稳定分析为基础的,以定向井井眼轨迹技术为依据的、海上平台位置优选技术综合配套技术系列。

北部湾油田井壁稳定及钻井配套技术体系所取得的成果:

1)形成了一套北部湾地区行之有效的钻井井壁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技术,极大的提高了钻井的安全性并且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储层保护的效果,改善了开发效果。

2)在钻井过程中把地震、测井、岩石力学、井壁稳定以及钻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等诸多问题,综合集成。形成了一套需用钻井技术集成,攻克了北部湾钻井的技术难题。

3)本技术体系在北部湾成功应用,在后续开发的钻井过程中,事故率逐步降低,由最初的40%降至28%,最后在涠洲11-4D的调整井项目中,事故率为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8.高温高压钻井技术体系

南海和莺琼盆地中深层,普遍存在着高温高压的钻井问题,该地区个别井井温超过200℃,井底当量密度超过2.0SG,达到超高温和高压的水平。同时也是钻完井技术上的一大挑战。南海地区的高温高压钻井技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

1)双高两深:即高温高压地区,往往在莺琼盆地具备地湿梯度高达5.5℃/100m,同时还带

来地层压力高,我们在面临高低区钻井泥浆比重达到2.14SG,同时这些地区井也比较深,大致都在5000m左右,此处海域水深也较深,多用半潜式平台钻井,因此给作业带来了很大的技术和管理上的难度。

2)地层压力难以准确的预测,到目前为止,在南海莺琼盆地的压力预测,中海油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钻井工程上的需要。

3)高温高压井的测试工作,由于高温和高压,往往带来的问题是高产带来的高温问题,高温对测试管柱,对于套管以及井口的安全承压都有一系列的安全控制工作上的挑战。

高温高压钻井工程五大技术系列:

中海油在上世纪,就与外国公司合作探索南海高温高压钻井技术问题。经过10多年的不断工作,钻了19口高温高压井,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套南海地区高温高压钻井技术体系,

1)一套严格而科学的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系列。由于莺琼盆地特殊的沉积地理环境,因此中海油结合该地区的具体情况,研究了地质沉积规律和油气运移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一套地层压力的预测方法,并且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运用,逐步形成了一套实用的该地区的高温高压井的压力预测技术。

2)一套适合于南海莺琼盆地的高温高压钻井液技术系列。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该钻井液体系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完全满足了钻进作业过程中的不同工况和要求。同时还具有储层保护的功能和对环境保护友好的功能。

3)高温高压的固井技术系列。固井技术中很好的解决了水泥矿石的封固。层间的防气窜以及双作用隔离液等技术问题,较好的适应了莺琼盆地水泥浆比重最高用到2.35SG,井下温度190℃的固井工作任务。

4)高温高压测试技术系列。该技术主要包括测试管柱的设计技术,测试工作液技术及其

高温高压测试的安全评估技术。

5)高温高压钻井钻井配套的工艺技术系列。这里包括在高温高压钻井过程中需要配套的钻完井工艺技术。从钻完井井身结构、套管设计,一直到钻完井液的优造,固井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测试方案和测试管柱结构的设计,地面流程和管柱的安全控制要求等。形成了一套高温高压钻井技术的配套技术和集成技术。

3.结论和展望

3.1.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过40多年的海上勘探、开发工作的历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油田自身的具体情况,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海上原油产量的迅速增长,公司实力也不断增强。

3.2.中国海上油田目前在油田开发上已逐步形成了以海上优快钻完井技术,海上稠油田开发钻完井技术,大位移钻井技术,海上密集丛式井组整体调整加密钻井技术,海上疏松砂岩油田储层保护技术,海上平台模块钻机装备技术,高温高压钻井技术,北部湾复杂地层井壁稳定及配套钻井技术等八大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海上油田的开发效率和钻完井技术水平。

3.3.中海油在油田开发中钻完井技术进步所取得的成果,一方面是源于结合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又有创新。充分体现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科学发展的历程。

3.4.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中海油今后将在深水领域里,要开展更多的探索。我们还要更努力学习,积极实践,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深水的钻采技术的作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3.5.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更积极的推动,海上油田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我们钻完井技术还要在提高采收率技术上,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上继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

2010年是中海油实现年产5000万吨的跨越之年,这是中国海油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还要继续努力,顽强拼搏,形成中国海油的创新技术体系和核心竞争实力,为把中海

油建成一流的国际能源公司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姜伟辽东湾SZ36-1油田丛式井钻井技术回顾与展望《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6年第8卷第1期

[2]姜伟辽东湾SZ36-1油田AI平台丛式钻井技术《天然气工业》1995年第15卷第4期

[3]Jiangwei Moden-Techniquecomplate sets high quality and high speed drilling applied in Bohai bay SPE50881,1998 nov

[4] Jiangwei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High Quality and High Speed Drilling Technology in SZ36-1 Oil Field Development of Phase 2 in Bohai SPE 64615 2000.nov

[5]姜伟渤海QK18地区快速钻井实践《石油钻采工艺》2001年第18卷4第1期

[6]姜伟渤海三维双靶高难度定向井钻井工艺《天然气工业》1998年第18卷第3期

[7]Jiangwei Technique for close cluster well head concentrated high quality and high speed drilling and cementing surface interval in SZ36-1D of Liaodong bay SPE 62776. 2000.9

[8]Jiangwei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ive of Sand Management with Multilateral Wells by Means of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Technology for EOR in Bohai Bay SPE 104431 2006. dec

[9]张武辇我国第一口创世界记录大位移井----西江24-3-A14 井总结《石油钻采工艺》1998年第20卷增刊

[10]姜伟大位移钻井技术在渤海QK17-2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石油钻采工艺》2000年第22卷3期

[11]姜伟大位移钻井技术在渤海QHD32-6油田的应用《石油钻采工艺》2001年第23卷4期

[12]姜伟蒋世全等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石油钻采工艺》2008年第30

卷4期

[13]沈文相经济开发小油田的一次成功实践《石油钻采工艺》1998年第20卷增刊

[14]姜伟油层保护技术在渤海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年第16卷第2期

[15]姜伟渤海QK17-2油田大位移水平井完井液体系研究《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第17卷第2期

[16] Jiangwei Pay Zone protection during drilling in offshore oilfield producing with high porosity, high permeability and low pore pressure SPE 136733 2010.6

环保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_杨振杰

环保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杨振杰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摘要 综述了环保钻井液技术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环保钻井液存在的问题,对环保钻井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认识。环保钻井液应具有:与油基钻井液相当或接近的抑制性能;配制和维护成本与普通水基钻井液相近;满足施工地区的环保排放标准,对农业生产无害,最好是有益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证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适应于各种复杂井和深井的钻探需要。在今后的环保钻井液技术研究中,应该重视对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各种环保处理剂的改性和完善以及对无毒无污染的有机盐和无机盐使用技术的攻关,解决环保钻井液抑制性和抗温性问题,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无毒环保钻井液。 关键词:钻井液 环境保护 抑制性 生物可降解性 综述 由于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与钻井液有关的环保和安全问题使得高效、低成本和无毒钻井液的研究开发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陆上油田由于受钻井液成本等因素的制约,环保钻井液技术发展较慢。本文综述了环保钻井液技术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环保钻井液存在的问题,对环保钻井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环保钻井液的技术进步有所启发。 环保钻井液的发展现状 1.硅酸盐钻井液 硅酸盐钻井液无毒、无荧光、低成本的特性日益受到重视。Barnfather J L等人认为,目前使用的油基钻井液和合成基钻井液并不能真正满足环保、立法和成本控制的要求。研究开发一种既适应复杂地层要求又能满足环保要求的钻井液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1]。硅酸盐钻井液能够稳定各种复杂地层,具有优良的类似于油基钻井液的抑制稳定性能,但也是通过聚合醇和低价无机盐的复配等来强化体系的整体性能。普遍使用的硅酸钠产品溶液模数为2.1,固相含量为42%,密度为1.5g/cm3。典型的硅酸盐钻井液的pH值控制在11.8~12.3之间。硅酸盐钻井液成本比普通水基钻井液高30%左右。 Marquis Fluids公司自1998年起在加拿大西部、英国和哥伦比亚近40口大位移定向水平井、高温高压复杂深井中使用了强抑制性硅酸钠/钾环保钻井液体系,提高了机械钻速,抑制了页岩的水化膨胀,降低了成本,成功地替代了逆乳化钻井液和硫酸钾钻井液。硅酸钾还可以作为化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只要使用得当对环境完全无害。 Barnfather J L等人将硅酸盐钻井液应用于挪威的海上油田,控制了易膨胀水化的泥页岩。作为油基钻井液和合成基钻井液的替代体系,该体系减少了化学添加剂的排放量,满足了海洋钻井的环保要求[2]。硅酸盐与聚合醇复配,增强了硅酸盐钻井液的整体性能,因为单纯的硅酸盐钻井液难以满足深井和高难度井的钻探需要。新一代硅酸盐聚合物钻井液中液体硅酸盐(固相含量为30%左右)加量为5%~15%[2]。Ward和Chapman J W认为硅酸钠和硅酸钾复配可提高钻井液抑制效果,减少硅酸盐的用量[3],而且具有优良的储层保护性能。 John C U rquhart提出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复配的无固相硅酸盐钻井液,其组成为30%硅酸钾溶液(有效浓度为30%,模数为2.5,pH值为11)加入3~6kg/m3黄原胶和1~3kg/m3CMC。该体系的滤失量可控制到0,密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4]。该体系特点为:①真正无毒;②能够防止页岩地层的坍塌,抑制泥岩的水化分散,加固胶结差的地层;③密实的堵塞作用可防止钻井液滤液的侵入。硅酸盐加入钻井液后,提高了钻井液的整体抗温性。 硅酸盐钻井液的开发多数是以聚合物钻井液为基础。硅酸盐钻井液一般都需要与聚合物、盐类、抗高温处理剂等复配来增强抑制能力,由于复配处理剂的影响,这些硅酸盐钻井液难以形成真正的无毒环保钻井液[5~8]。丁锐通过对硅酸盐钻井液稳定井壁机理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硅酸盐稳定井壁的机理包括多方面的协同作用:①尺寸分布较宽的硅酸盐粒子通过吸附扩散等途径结合到井壁表面,堵塞缝隙;②侵入地层孔隙内的硅酸根遇到pH值小于9的 第21卷第2期 钻 井 液 与 完 井 液 Vol.21,No.2 2004年3月 DRILLING FLUID&COMPLETION FLUID Mar.2004

2015年中国十大油田现状基本分析

2015年中国十大油田现状基本分析谁减产了,谁增产了? 谁意气风发,谁叫苦连天? 中国油气产量最高的十个油田现在都是什么状态? 长庆油田——产量刹不住车 减产?对不起,长庆油田2016年开年第一个月,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就双双刷新了同期的最高记录。近日中石油宣布要削减支出、降低产量,也不知道此消息公布后,长庆油下个月的产量还能刹得住车不。毕竟现在石油业的口号已经转变为“不以产量论英雄,以效益定成败”了。 大庆油田——向总书记诉苦 在最近召开的两会上,大庆油田的代表忍不住向总书记苦诉了大庆严峻的形势。大庆剩余可采储量约1.97亿吨,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计算,也就只够开采五年左右了。2016年刚一开始,大庆油田就没有稳住,两三个月时间就亏损了50亿元。大庆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象征,大庆人急呼“求不要被放弃”。 胜利油田——“减”个不停 胜利油田将要减少的恐怕不仅是产量和利润了,机关部门将减少20%,矿、队及管理干部要减少1450人,减幅高达28.8%。胜利油田最近出台措施,宣布今年将进一步关停无效油田、无效单井拉油井。据估计,按照目前油价胜利油田还需要关停拉油井150多口。此外,胜利油田还掀起员工争当“破烂王”的活动,不少一线员工开始收集现场的一些螺栓、卡箍等散料废料回收利用以实现降本增效,日子实在是不容易啊。 塔里木油田——产个不停 塔里木油田2015年在利润和现金贡献上,位居中石油集团第二。去年油气当量达到2500亿吨,计划在5年后实现3000万吨,届时可能超越胜利油田位列全国第三。国家最新资源评价显示,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探明率仅为13%。这个年轻力壮的油田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生产势头旺盛,2016年前三个月的产量就已经超过原计划。不知道在中石油减产计划公布后,这种作风会不会有所收敛。在未来,塔里木油田的部分区块有可能成为引入民资合作开发的试验品。 渤海油田——“拖延症”患者 虽然2015年的产量很稳定,但渤海油田受到持续低油价的影响,新油田投产、老油田挖潜项目统统要被往后拖。中海油缩减2016投资和目标产量,渤海油田今年绝不会轻松。而目前更不轻松的,恐怕是中海油

油田计量站先进事迹材料

树立求实创新的团队意识精心打造新型采油站 xxx采油厂xxx计量站现有员工16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该站充分发挥全站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以开展“双十双百”活动和“绿色管理”创优活动为载体,注重班站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新型采油站,促进了班站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注重情感建家,营造团队精神 xx计非常注重在员工中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积极进取的氛围,用情感凝聚人心。 一是以情感人。为了让每天都在野外作业的员工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在井站着力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他们在小伙房挂上了“全家福”照片,登录了每个员工的生日,每名员工过生日,站上都要送上一个贺卡、一束鲜花,或者饭桌上增加几个好菜,给员工送去一份祝福。另外他们还在站上设置了“书报栏”、针线包、卫生保健小药箱和爱心传递袋,为员工送去一份爱心。在xx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职工有病还是职工的家属、父母有病,站上都要派人去探望,每位员工在生活中、工作中出现困难时,大家都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他排忧解难。一名员工孩子患有脑瘫,做了几次大手术,花了很多的钱,爱人又是家属,没有正式工作,

生活上非常拮据,站上员工了解情况后,主动捐款捐物,帮助他度过难关。 二是以情管人。xx计始终把“纪律严明、管理开明、思维开放”作为本站的管理理念,十分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的作用。他们经常召开民主管理会,研究上产降本措施,探讨井站管理办法,筛选“金点子”、“银点子”等。他们还在小站设立了“成本、产量曲线图”、“奖金发放公开栏”、“奖罚公开栏”、伙食费管理台帐,对产量情况、成本的消耗、员工的考核、奖金的二次分配、伙食费的使用等情况实行完全的公开,便于员工参与井站管理。为了让员工明确自己在哪个方面有不足,站上还设立了一个详细的员工日常表现记录册,让员工随时翻阅查找。这样一来,员工工作起来心情舒畅,管理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是以情激励人。为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他们通过开展征集活动,确定了“永远学习、永远创新、永远争先”的团队精神,并做成标牌放到值班室醒目的位置上,让它时刻提醒大家,要不停的努力和奋进。在团队精神激励下,员工的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增强。一名员工因为酒后上岗经常受处罚,年初,站上开展了“帮扶教”活动,在日常管理上大家一起监督他,使他很受教育,改掉了过去的毛病,平时工作上也成了站上的主力,责任意识越来越强了,一次

中国各大油田腐蚀情况介绍

油田腐蚀情况介绍 在影响油套管腐蚀的诸多介质中,CO2和H2S是最常见和最有害的两种腐蚀气体介质,它们的作用会导致所谓酸性腐蚀(sour corrosion)和甜腐蚀(sweet corrosion )。在石油天然气的开发过程中, 油田主要存在的两大腐蚀问题为:一种是主要以CO2和H2S单独造成的腐蚀即CO2腐蚀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另一种是以CO2+H2S+Cl-等气体和介质共存的情况下造成的腐蚀,它们不仅给油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往往带来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如人员伤亡、停工停产以及环境污染等。目前我国塔里木、长庆、四川、华北、江汉等的某些区块主力油气田均存在严重的CO2腐蚀,而且这些油田不少区块还存在更为严重和复杂的CO2+H2S+Cl-综合腐蚀。 1 塔里木油田CO2腐蚀环境调研 塔里木油田地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油气井多是4000m以上的深井和超深井,井下温度、压力和腐蚀介质含量都很高,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勘探开发难度大、成本高,油田建设投资巨大。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生产,油田含水量持续上升,腐蚀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表1 塔里木主要油气田腐蚀因素统计表

塔里木油田,环境十分恶劣及复杂,包括高温、高压、CO2-H2S-Cl-共存腐蚀环境、CO2-Cl-共存腐蚀环境以及H2S-Cl-共存腐蚀环境,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存在H2S酸性腐蚀环境区块均同时含有CO2气体,某些CO2含量较低的油气井的环境可以看作是H2S 、Cl-共存腐蚀环境,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表2 塔里木轮南油田介质环境 塔里木油田井下工况环境复杂还在于其介质环境具有高的总矿化度、氯离子含量、CO2含量、铁含量和低pH值。有很强的腐蚀性。以轮南油田为例,其原始地层压力在50MPa以上,温度为120℃左右,氯离子含量高达13×104mg/L,矿化度达2013×104mg/L左右,CO2分压

油田计量站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系统070310

油田计量站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系统 1.概述 长期以来,工业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分不开的。从早期的单片机、单板机开始,经历了工业控制机阶段,到目前的DCS系统、SCADA系统,计算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当前,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朝着管控信息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计量站是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计量站生产担负着站内各个油井的液、油、气三相计量任务,需要及时、准确地为油田地质部门提供油藏工程资料。然而,目前我国很多油田计量站仍然采用人工计量方式,采注工人三班工作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同时,人工计量是间歇不连续的,计量次数少、时间短,再加上大部分油井间出、原油含水较高,所以计量结果代表性差,不能为油藏工程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计量站生产全面自动化提供了可能。国内外陆续推出了功能完善的远程控制终端(RTU),提高了计量站现场控制的自动化水平;通过无线/有线通信系统,可以将各个计量站RTU 与中控室连接起来,构成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系统,在中控室完成生产监控,实现计量站无人值守;而SCADA系统的实时生产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管理信息系统(MIS)后,可实现对生产数据的自动分析处理。 油田计量站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将人工计量改为自动连续计量,含水率的人工取样化验改为自动连续检测,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油藏工程资料。 实现计量站无人值守,减员增效,彻底改变计量站生产作业制度。 在现场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中控室信息处理自动化,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计量站生产自动化在新疆的彩南、石西、莫北等油田,华北油田采油四厂等地已经得到规模化应用,在青海、中原等其它油田也得到了推广。 自动化系统的可靠运行,实现了实时监测油田生产动态,及时发现生产故障、事故隐患和自动完成计量任务,从而使油田现场生产管理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昔日旧体制油田常规的以站设班,井站值守步行巡检制,变为井站无人值守故障巡检制;由以调度为中心指挥生产,变为以自动化中心控制室为中心指挥生产。大幅度减少现场工作人员的同时,由于生产资料几乎全部计算机处理,提高了资料处理的质量和速度,减少了资料分析统计人员,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2.三相计量工艺流程和计量站控制终端

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海洋石油开发现状 世界石油开发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9 世纪61 年代末期,才真正进入近代石油工业时代。1869 年是近代石油工业纪元年,从此,世界石油产量开始迅速增长。尽管在19 世纪末,美国已在西海岸水中打井,开始了海洋石抽生产,但真正成为现代化海洋石油工业,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石袖是以1947 年美国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座钢质平台为标志,逐步进人现代化生产。 1990-1995 年期间全世界除美国外有718 个海上新拙气田进行开发。最活跃的地区在欧洲,有265个油气田进行开发,其配是亚洲,有l88个,非洲102 个,拉丁美洲94 个,澳大利亚41 个,中东21 个。 1990 -1995 年期间开发的海上新油气目中,储量、天然气田生产能力、油田生产能力排在~ 前 5 位的国家如下图所示。在此期间,全世界18个国家开发的海上油气田数见表 发展最快的是北美,从1989 年的410 口上升到1993 年的500口。全世界有242 个海上油气田投入生产,其中油田139个,气田103个。从分布上看,西北欧居第一位,共投产67个油、气田,其中油田40个,气田27个。在此期间全球海洋石油总投资额为3379亿美元。 1990-1995年期间,全世界(不含美国)共安装了7113座平台,其中有83座不采用常规固定式平台,而采用半潜式、张力腿式和可移式生产平台。巴西建造了300~1400m深的采油平台,挪威建造的张力腿平台水深达350m,中国南海陆丰22I生产储

油船和浮式生产系统工作水深约为355m。有41个国家大约安装370多座水深不超过60m的浅水采油平台。 总之,世界平台市场需求量增加,利用率在提高。 二、海洋石油开发技术与发展趋势 石油是重要战略物资各国都很重视。21世纪,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世界油气资源潜力还相当大,有待发展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强勘探和开发,以提高发现成功率和采收率,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海洋石油的开发已为全世界所瞩目,世界海洋石油的日产量也在逐年增长。随着陆上石油逐渐枯竭,海上油气的开采将会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海洋石油的开发也将不断向南、深、难的方向发展,其总的趋势如下。 (一)石油地质勘探技术 今后的世界石油勘探业将是希望与困难井存。一方面,还有许多远景盆地有待勘探,成熟盆地还有很大的勘探潜力。油气新远景区可能是深海水域、深地层和北极盆地。另一方面,20世纪四年代的油气勘探己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世界范围内寻找新油气田,增加油气勘探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的难度越来越大,油气田勘探开发成本直线上升。石油地质工作者将面临降低勘探成本、提高探井成功率,增加探明储量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今后的石油地质科技将向三个方面发展. ①加强盆地数字模拟技术的研究,以深入解剖盆地,揭示油气分布规律, ②加强综合勘探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探井成功率,降低勘探成本; ③加强开发地质研究,探明石油储量,帮助油藏工程师优化石油开采,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二)地质勘探技术 海上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海上数据采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多缆、多震源及多船的作业方式,这样可大大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研究和应用适于海上各种开发区的观测方法,实现海上真三维地震数据来集;研究大容量空气枪减少复杂的气枪组合;开发海上可控震源;不断增大计算机容量,提高三维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解释系统的发展将进一步满足人机交互解释的需要,并向小型、多功能、综合解释方向发展。对未来交互解释站计算机能力的期望是100 MB的随机存取存储器;2000万条指令∕s,高分辨率荧光屏,软件可移植性。新一代交互解释站将具有交互处理能力,具备叠前、叠后、反演、模拟等处理功能,能作地质、测井、VSP横波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将物理的定量分析和地质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地层和岩性解释。 (三)钻井工艺技术 钻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钻井技术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勘探的效果和油气的产量,而且由于钻井成本占勘探开发成本的大部分,因此,它直接关系到油田勘探开发所需要的投资额。基于这一点,提高钻井技本水平和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戚本对油气田勘报开发具再重要意义。 过去的10年是钻井技术发展的10年,钻井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随钻测量系统可以把井眼位置、钻井妻数和地层参数及时传送到地面,从而能够实时了解井下情况和监测钻进过程,随锚测量还大大提高了钻井的安全性相钻井效率,地面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提高了钻井过程的实时控制和预测能力,实现钻井过程的系统优化、连续控制井眼轨迹技术提高了定向钻井水平;基础研究的加强,促进了钻头设计、钻头性能预测等方面的改善;聚晶金刚石钻头的发展和新型的聚晶金刚石钻头的出现,不仅显著提高了钻头机械钻速,而且成功地解决了非均质破裂研磨性地层的经济钻进问题;优质泥浆和固控技术解决了复杂地层的钻井问题,提高了钻

中国十大油气田排名

中国十大油气田排名:中石油稳占六席 中石油稳占六席,大庆依然是老大,长庆增长最快成老二,辽河下降最快做第九。

大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一,油气总当量第一 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并投产,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中国第一大油田,并保持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其中1997年达到5600.92万吨的产量高峰。 2003年产量跌破5000万吨,之后进一步下降,2009年产量为4000.03万吨,年平均递减3.12%。2008年,大庆油田提出了4000万吨稳产10年的目标。尽管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已进入递减期,但其产量依然稳居全国第一,占到全国原油总产量的21%,中国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2009年,大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30.04亿立方米,未来产量还将进一步上升,有望成为大庆油田开发的第二支柱。 2 长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三,天然气产量第一,油气总当量第二长庆油田主要作业区位于陕甘宁盆地,1971年发现,1975年建成投产,产量在140万吨的规模上徘徊了整整10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相继突破,长庆油田的发展迎来更为广阔的空间,2001年-2009年年均增速达到14.84%。天然气生产方面,2000年-2009年年均增速达到29.3%,2009年产量达到189.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按照中国石油的规划,到2015年,长庆油田将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打造成中国的“西部大庆”。 3 胜利油田(隶属中国石化)2009年原油产量第二,油气总当量第三 1961年发现并投产的胜利油田,位于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1991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达到顶峰,年产量为3355.19万吨,之后产量开始递减,连续递减8年后,即1999年后,原油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并于2004年后产量缓慢开始上升,2009年原油产量为2783.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在天然气生产方面,胜利油田高峰产量出现在1989年,之后开始下降。 4 塔里木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十,天然气产量第二,油气总当量第四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1989年建成投产,原油产量逐年增长,2008年达到历史新高,为654.05万吨。2009年产量有所下降,为554万吨,居全国第十。天然气生产方面,产量从2004年的13.56亿立方米猛增至2009年的180.91亿立方米,年均增速67.9%。塔里木油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主力气源之一。2009年,塔里木油田上交油气三级储量当量4.97亿吨,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4年三级储量超过4亿吨。 5 渤海油田(隶属中海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四,油气总当量第五近年来,渤海海域的多个油气发现奠定了渤海油田的地位。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基地,渤海油田近年来产量逐年增长,2008年原油产量约1100万吨,2009年原油产量约1350万吨,位居全国第四,未来进一步发展潜力巨大。 6 新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六,油气总当量第六 1951年发现并投产的新疆油田,原油产量保持稳步快速增长,2009年为1089万吨,位居全国第六,但较2008年同比下降10.8%,是近年来的首次下滑。天然气生产也基本保持了增长趋势,2009年产量3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净增2亿立方米,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7 西南油气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油气总当量第七西南油气田是我国天然气开发较早的气田之一,早在1950年就开始生产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西昌盆地,

2019年整理--油田计量站先进事迹材料

油田计量站先进事迹材料 油田计量站先进事迹材料 一、注重情感建家,营造团队精神 xx计非常注重在员工中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积极进取的氛围,用情感凝聚人心。 一是以情感人。为了让每天都在野外作业的员工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在井站着力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他们在小伙房挂上了“全家福”照片,登录了每个员工的生日,每名员工过生日,站上都要送上一个贺卡、一束鲜花,或者饭桌上增加几个好菜,给员工送去一份祝福。另外他们还在站上设置了“书报栏”、针线包、卫生保健小药箱和爱心传递袋,为员工送去一份爱心。在xx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职工有病还是职工的家属、父母有病,站上都要派人去探望,每位员工在生活中、工作中出现困难时,大家都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他排忧解难。一名员工孩子患有脑瘫,做了几次大手术,花了很多的钱,爱人又是家属,没有正式工作,生活上非常拮据,站上员工了解情况后,主动捐款捐物,帮助他度过难关。 二是以情管人。xx计始终把“纪律严明、管理开明、思维开放”作为本站的管理理念,十分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的作用。他们经常召开民主管理会,研究上产降本措施,探讨井站管理办法,筛选“金点

子”、“银点子”等。他们还在小站设立了“成本、产量曲线图”、“奖金发放公开栏”、“奖罚公开栏”、伙食费管理台帐,对产量情况、成本的消耗、员工的考核、奖金的二次分配、伙食费的使用等情况实行完全的公开,便于员工参与井站管理。为了让员工明确自己在哪个方面有不足,站上还设立了一个详细的员工日常表现记录册,让员工随时翻阅查找。这样一来,员工工作起来心情舒畅,管理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是以情激励人。为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他们通过开展征集活动,确定了“永远学习、永远创新、永远争先”的团队精神,并做成标牌放到值班室醒目的位置上,让它时刻提醒大家,要不停的努力和奋进。在团队精神激励下,员工的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增强。一名员工因为酒后上岗经常受处罚,年初,站上开展了“帮扶教”活动,在日常管理上大家一起监督他,使他很受教育,改掉了过去的毛病,平时工作上也成了站上的主力,责任意识越来越强了,一次他发现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到井上偷油管,二话没说徒步追赶,直到那人把油管丢下才停下来。 二、强化素质培训,塑造“学习型”班站 企业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更高的综合素质。xx计的员工们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他们从岗位练兵入手,创立了“一本、一台、一卡、一角”的“四个一”练兵台,将废井口、管阀等焊接在一个钢管支架上,在站内就可以进行加盘根、加法兰垫子、换玻璃管、识别管阀的配件等基本技能培训,便于熟练掌握这些

浅谈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6-11-08T16:40:45.7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1期作者:于洋 [导读] 摘要:石油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能源地位,对于促进我国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石油钻井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对于石油开发上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辽河分部东部HSE监督中心 摘要:石油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能源地位,对于促进我国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石油钻井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对于石油开发上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量已经在不断增加。笔者主要讨论石油钻井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以期能够促进石油的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石油钻井技术;发展趋势;能源地位;国家经济发展 0.前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非常迅速,自然对于石油等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石油相关的技术发展对于石油的开发非常重要,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石油钻井技术,该技术从研发和实践发展至今已经获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这跟很多的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1-2]。笔者主要分析石油钻井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具体表述如下。 1.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现状 1.1钻井成本方面 石油钻井的经济效益和钻井的成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钻井的相关设备方面,我国已经从基本上实现相关设备的机械化和国产化。一般情况下,一套较为完整的石油钻井设备包含有八个部分,其中分别是循环系统和提升系统以及动力系统等。每个系统都能够由若干个设备组成,共同影响着整个设备的运转。这些设备主要涉及到钻井的成本问题,而钻井成本直接影响石油钻井的经济效益,进而对于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1.2石油产量方面 石油钻井的井下测量以及信息的传输技术和控制技术等都对于提高石油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目前在有关井下测量等方面的相关技术发展也获得了较为重大的发展。石油产量的发展能够有效影响石油钻井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不断影响石油钻井技术的研发和深入发展。 1.3钻井技术方面 在石油钻井中对于深井或者是超深井的钻井技术提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要求。目前,我国在这对深井以及超深井的钻井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石油工业已经在我国获得了较为长足性的发展,并且陆续出现了很多钻采条件非常恶劣的高温和高压的深井以及超深井等情况,还会可能遇到酸性介质的环境。这种腐蚀的介质有点时候可能会单独存在,有的时候可能会混合存在,对于套管的使用性能等也能够提出更高程度上的要求,例如有关链接强度以及抗挤等。 2.发展趋势 2.1自动化 科学技术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石油钻井技术以后必定会取得一定的突破。石油钻井的研发不仅需要在资金和技术上具备一定的实力,还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石油钻井技术即将走向大型化和自动化的状态。目前,国外在石油钻井的相关机械方向已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成果,我国在相关方面的机械化发展也逐渐走向自动化和大型化的发展状态。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石油开采并且更好地开采深部和深海地区的相关油气资源等,我国的石油钻井设备也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走向自动化和大型化。另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石油钻机如果整体朝向交流变频调速电驱动石油钻机的方向发展下去,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石油开采的主要效率。交流变频电驱动石油钻机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具备足够的优势。交流变频电驱动石油钻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石油工作人员的相对安全性,还能够提升整体石油开采过程中的相对的安全系数。另外,交流变频电驱动石油钻机能够有效保持短时增距的倍数达到一定的标准范围内,还能够大大提升石油钻机的能力以及相关处理一些意外事故的能力。交流变频电驱动石油钻机还能够有效地适应一些现场的施工环境等,具备一定的自动化的相关性有点。因为交流变频电驱动石油钻机自身具有恒功率宽调速的相关特征,因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简化石油钻机的机械构造。除此之外,交流变频电驱动石油钻机不但能够有效承载一定的负荷,还能够较为成功地对于一些设备进行相关的启动和速度的调节和控制。交流变频电驱动石油钻机在进行相关的下钻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于电网所自身拥有的能力进行实时的反馈,进而提高相关的制动装置的一般使用效率。 2.2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深入到各行各业中,石油钻井工程也不例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将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代的信息技术能够为石油钻井进行安全作业提供较好的条件。尤其是针对一些视频监控技术来说,3G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结合语音以及多媒体的相关作业来提高一些数据传输的速度以及保障数据相关传输的安全性。3G的无限视频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利用3G相关的通信技术的优势,进而建立起一个小型的远程性的无限监控系统。这种小型的系统具备简单易行的优点。3G无限视频监控能够有效采取相关的设备进行视频监控,只需要预先安装好相关的客户端,就能够在辐射的范围之内进行控制。 2.3智能化 石油钻井技术智能化是其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智能化的石油钻井技术的运用不但能够有效减少一些人工的操作风险,还能够提升相关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在未来的石油钻井的发展过程中,石油钻井的相关工作人员只需要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坐在工作间里面监控相关的仪表屏幕以及一些按钮操作,就能够成功实现对整个石油钻机的控制。石油钻井的智能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时限对于钻井工作情况的实时检测,进而提高石油钻井的相关工作质量。石油钻井智能化技术的持续普及以及运用能够大大提升石油开采的整体水平以及开采的质量,还能够减少一些实际钻井过程中潜在的对于生命安全的威胁。 3.结语 石油钻井技术的有效发展能够对于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等具备一定的积极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开采的领域不断扩大,石油开采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这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运用技术型机械,促进石油开采效率的不断攀升[3-4]。笔者主要分析

油田计量站先进事迹材料

油田计量站先进事迹材料 树立求实创新的团队意识精心打造新型采油站 全文结束》》x采油厂xxx计量站现有员工16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该站充分发挥全站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以开展“双双百”活动和“绿色管理”创优活动为载体,注重班站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新型采油站,促进了班站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注重情感建家,营造团队精神 全文结束》》计非常注重在员工中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积极进取的氛围,用情感凝聚人心。 一是以情感人。为了让每天都在野外作业的员工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在井站着力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他们在小伙房挂上了“全家福”照片,登录了每个员工的生日,每名员工过生日,站上都要送上一个贺卡、一束鲜花,或者饭桌上增加几个好菜,给员工送去一份祝福。另外他们还在站上设置了“书报栏”、针线包、卫生保健小药箱和爱心传递袋,为员工送去一份爱心。在xx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职工有病还是职工的家属、父母有病,站上都要派人去探望,每位员工在生活中、工作中出现困难时,大家都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他排忧解难。一名员工孩子患有脑瘫,做了几次大手术,花了很多的钱,爱人又

是家属,没有正式工作,生活上非常拮据,站上员工了解情况后,主动捐款捐物,帮助他度过难关。 二是以情管人。计始终把“纪律严明、管理开明、思维开放”作为本站的管理理念,分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的作用。他们经常召开民主管理会,研究上产降本措施,探讨井站管理办法,筛选“金点子”、“银点子”等。他们还在小站设立了“成本、产量曲线图”、“奖金发放公开栏”、“奖罚公开栏”、伙食费管理台帐,对产量情况、成本的消耗、员工的考核、奖金的二次分配、伙食费的使用等情况实行完全的公开,便于员工参与井站管理。为了让员工明确自己在哪个方面有不足,站上还设立了一个详细的员工日常表现记录册,让员工随时翻阅查找。这样一来,员工工作起来心情舒畅,管理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是以情激励人。为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他们通过开展征集活动,确定了“永远学习、永远创新、永远争先”的团队精神,并做成标牌放到值班室醒目的位置上,让它时刻提醒大家,要不停的努力和奋进。在团队精神激励下,员工的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增强。一名员工因为酒后上岗经常受处罚,年初,站上开展了“帮扶教”活动,在日常管理上大家一起监督他,使他很受教育,改掉了过去的毛病,平时工作上也成了站上的主力,责任意识越来越强了,一次他发现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到井上偷油管,二话没说徒步追赶,直到那人把油管丢下才停下来。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发展现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总公司简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CNOOC,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现有员工6.85万人。涉及业务包括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化工化肥炼化、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与新能源等六产业板块。2010年,公司全年完成油气产量6494万吨油当量,实现营业收入3548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977亿元人民币,年末总资产达到6172亿元人民币。 二、组织结构概览: 上游业务中上游业务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辖)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化工供销(集团)总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金融服务 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 中国近海石油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其他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中海油信息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报社 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中海实业公司 公司文化以人为本,担当责任,和合双赢,诚实守信,变革创新;及对社会要节能减排,公益事业的责任。 二、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及公司的经营策略 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 (1)出口进入方式。 (2)合同进入方式。 (3)投资进入方式。 开展海外投资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 1 与东道国的石油公司联合 2 与有经验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联合 3 无风险服务合同 4 购买储量 5 获得勘探开发股份的转让

现代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石油公司在增加产能的同时,也在加强石油开采技术的创新,其中就包括石油钻井技术的改进。本文以现代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当前广泛使用的石油钻井技术,分析未来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创新提供借鉴。 标签:现代;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能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石油能源需求,石油公司在钻井技术创新方面并未停止脚步,其结果就是石油产量的节节攀升。 1 现代石油钻井技术 石油钻井技术需要根据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中包括井下动态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水平井及大位移井钻井技術、多分支井及重入井钻井技术、前平衡压力钻井技术、连续油管和小井眼钻井技术等,不同的钻井技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 井下动态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石油钻井技术的核心,目前石油钻井广泛采用旋转钻井的手段,由于钻头的使用导致地下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地下结构的变化直接作用于钻头,增加钻头的磨损量,使钻井成本大大增加。为此,在石油钻井过程中,利用集成了多种功能的传感器对钻头进行实时检测,检测对象包括钻头转速、温度、磨损量等,通过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对钻头状态进行诊断,从而了解井下环境的变化,为采取正确的控制手段提供依据。 3 水平井及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石油钻井技术,水平井及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相比较直井钻井技术不仅成本低,并且在提高石油产量方面效果明显。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的斜井段距离较长,为解决钻井过程中钻柱之间摩擦力较大的问题,创新性的使用了稳定器和偏心器两个装置,不仅如此,该技术的使用同时解决了钻井过程中钻削的导出问题。在海洋石油开采过程中,大位移钻井技术的使用较为常见,是现代石油钻井技术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 4 多分支井及重入井钻井技术 顾名思义,多分支井有多个井口,除主井口外,其它井口均属于主井口的分支,除此之外,在分支井的基础上依然可以进行第二次分支。分支井的类型较多,

石油石化行业寒冬期油田失待业人群的现状与出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e4399180.html, 石油石化行业寒冬期油田失待业人群的现状与出路 作者:徐继雁 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石油石化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面对持续低油价、工作量锐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原油田,不仅肩负着为国家采掘油气资源、上交利税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社会责任。油田失待业人员作为油田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特殊时期下的出路值得深思。 【关键词】石油石化;寒冬期;失待业人员 近年来,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石油石化行业进入了前所未的“寒冬期”,国内市场大幅收缩,工作量锐减,中原油田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的口号,誓要打赢“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这场攻坚战。中原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种种原因还肩负着很多社会职能,其中,油田下岗失业人员就是一个重要的群体。这一群体和油田还有一定的联系,并对油田的生产、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寒冬期中,油田失待业人员如何适应新常态,路在何方?这成了一个躲不了、绕不过的难题。 一、现状 当前,中原油田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原油田为了应对新常态,近几年来不断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深化用工改革,陆续出台了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离岗休息等政策。由于历史原因中原油田现约有5000名左右协议解除合同人员,以及约10000人左右的职工待业子女、无业家属及其他无业人员。虽然近几年来中原油田在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方面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但还仍肩负着对这部分特殊群体的管理,不光是稳定责任的主体,还牵扯到一些水、电、气、暖、节日慰问金、帮扶金等补贴的发放以及公益性岗位再就业、创业帮扶等其他一些社会职能。目前,这部分职能主要由中原油田人力资源管理处下设的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并由油田范围内按地域划分的社区劳动就业站及居民管理区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负责落实。目前油田失待业人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油田安置就业的空间越来越窄。从油田内部小环境讲,由于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产能递减,国际石油市场不稳定等因素,主业用工需求减少。从中石化大环境来讲,油田持续低迷,中石化为打造国际一流公司,总部调整了招聘策略和用人计划,将严格控制员工入口关,通过时间逐渐消化现有员工过多,人工成本过大的问题。

浅谈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油田的深入开发,钻井技术有了质的发展,钻井工艺技术研究、破岩机理研究、固控技术研究、钻井仪表技术研究、保护油气层钻井完井液技术研究以及三次采油钻井技术等都取得了科研成果,施工技术逐渐多样化,目前已在水平井、径向水平井、小井眼钻井、套管开窗侧钻井、欠平衡压力钻井等方面获得了突破。一些先进的钻井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计算机控制下套管技术、套管试压技术、随钻测斜技术、密闭取心技术、固控装备、钻井仪表、钻井液监测技术、MTC固井技术及化学堵漏技术等,本文就国内钻井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钻井技术;发展趋势;油田开发 引言 通过钻井技术及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钻井硬件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很多钻井公司配备了先进的钻井工艺实验室、固控设备实验室、钻井仪表实验室、油田化学实验室、高分子材料试验车间、全尺寸科学实验井等,这些硬件设施满足了各种钻井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需要。钻井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钻井技术的进步为油田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TZC系列钻井参数仪作为技术产品曾多次参与

国内重点探井及涉外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并受到外方的认可。多年来,由于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研究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井钻井技术迅速提高。水平钻进技术是在定向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钻进新技术,其特点是能扩大油气层裸露面积、显著提高油气采收率及单井油气产量。对于薄油层高压低渗油藏以及井间剩余油等特殊油气藏,水平井技术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1、钻井技术发展现状 从世界能源消耗趋势看,还是以油气为主,在未来能源消耗趋势中,天然气的消耗增加较快,但是在我国仍然以石油、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尽管如此,我国的油气缺口仍然很大,供需矛盾很突出,60%石油需要进口,从钻井的历史看,我国古代钻井创造了辉煌历史,近代钻井由领先沦为落后,现代钻井奋起直追,逐步缩小差距,21世纪钻井技术有希望第二次走向辉煌。随着钻进区域的不断扩大及钻井难度的不断增加,各种新的钻井技术不断出现,目前,水平井钻井技术逐渐成为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各种先进的钻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显示出了其优越性,新技术、新工艺日益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例如:旋转钻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钻井技术,旋转钻井方式有以下几种:转盘(或顶驱)驱动旋转钻井方式、井下动力与钻柱复合驱动旋转钻井方式(双驱)、井下动力钻具旋转钻井方式、特殊工艺旋

国外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技术发展现状

文章编号:100125620(2007)0320074204 国外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技术发展现状 张启根 陈馥 刘彝 熊颖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 摘要 介绍了贝克休斯公司开发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的基本组成、优良性能以及在世界部分油田的现场应用情况。该钻井液具有油基钻井液的各种性能,可有效稳定页岩、提高岩屑整体性和机械钻速、减小扭矩和阻力,且有利于环保,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钻井。从应用效果看,无论是PDC 钻头还是牙轮钻头,机械钻速都达到了27.4 m/h ,实现了较低的稀释率和较高的固相清除率,其摩擦系数与油基钻井液相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钻头泥包和聚 结现象。与油基钻井液相比,可大幅度节省钻井期间的完井时间,解决了高性能钻井与环保要求的协调问题。 关键词 高性能水基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钻速 井眼稳定 综述中图分类号:TE254.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世界各油田的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钻井作业的难度和油气井开发成本都在急剧地增加。典型的高难度井有超深井、高温井、高压井、大位移井和深水井,在多数情况下,井身剖面设计越复杂,在钻井中遇到的井下复杂情况也越多,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扭矩过大、起下钻遇阻、卡钻、机械钻速低、井眼失稳、井漏和地层伤害等。在国外,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方法是采用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但是,随着环保部门对钻井液和钻屑毒性的控制日益严格,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各国石油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研制出了一系列的功能独特的新型环保钻井液,它们在解决世界各油田的复杂钻井过程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贝克休斯公司近期开发出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其性能与油基钻井液相似,且具有环保和低成本的特点。 1 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介绍 贝克休斯公司的研究人员从考察油基逆乳化钻井液所具有的特性入手,研究了油基逆乳化钻井液的作用机理,做了大量的基础试验、处理剂的筛选试验、体系配伍性试验,采用了一系列来自于非石油行业领域的技术,研制、筛选、改性以及复配了各种新型处理剂,并使用了一些独特的专利产品,最终开发出了这种高性能水基钻井液。该体系的设计思路采 取了“总体抑制”理念,即在保证页岩、黏土和钻屑稳定性的同时,改善一些关键性能,如提高机械钻速、防止钻具泥包及降低扭矩、起下钻遇阻现象等。开发出的高性能钻井液基本配方为[2]: 25.7kg/m 3膨润土+4.3kg/m 3P HPA +10.0kg/m 3铝络合物+14.3kg/m 3聚胺+3.1kg/m 3 低黏度PAC +2.0kg/m 3常规PAC +11.4kg/m 3沥青颗粒 该体系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效果已在墨西哥湾、巴西、利比亚、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地区的现场试验中得到证实。在中东钻井时测得的钻井液性能[2]如下。 <444.5mm 井眼:密度为1.28g/cm 3,塑性黏度为24mPa ?s ,动切力为104.3Pa ,胶凝强度为28.7Pa/71.8Pa/86.2Pa ,滤失量为4.8mL ,p H 值为10.8,高温高压滤失量为15.0mL ,膨润土含量为64.2g/L ,L GS (低密度固相)为7.49%(V /V )。 <311.1mm 井眼:密度为1.88g/cm 3,塑性黏度为36mPa ?s ,动切力为119.7Pa ,胶凝强度为38.3Pa/71.8Pa/91.0Pa ,滤失量为4.0mL ,p H 值为10.7,高温高压滤失量为12.5mL ,膨润土含量为57.1g/L ,L GS 为6.20%(V /V )。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性能钻井液的组成与常规水基钻井液有较大的区别,其性能与油基钻井液相差很小,是性能优良又环保的新型水基钻井液。 第一作者简介:张启根,1981年生,西南石油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油田应用化学的研究。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石油大学硕05级5班;邮政编码610500;E 2mail :zhangqigen1981@https://www.doczj.com/doc/3e4399180.html, 。 第24卷第3期 钻 井 液 与 完 井 液 Vol.24No.32007年5月 DRILL IN G FL U ID &COMPL ETION FL U ID May 200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