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症状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16.98 KB
- 文档页数:3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诊治体会发表时间:2013-07-17T09:43:15.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庞文欢[导读] 不少周期性麻痹可能发生在甲亢之前,因此对周期性麻痹患者甲功正常者,注意随访,监测T3、T4和TSH的变化,谨防漏诊。
庞文欢 (广西博白县人民医院 537600)【摘要】目的对以周期性麻痹为首诊的甲亢患者的诊治总结,提高对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认识。
方法分析20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表现的甲亢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20例均有四肢软瘫和低钾血症,FT3、FT4均高于正常。
结论本病青壮年男性多见,易漏诊甲亢,补钾可迅速改善症状。
治疗甲亢是控制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26-01 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内科共收治周期性麻痹患者46例,其中20例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
治疗甲亢后,20例患者半年~3年随访未再出现发作性软瘫。
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18例,女2例。
年龄18~42岁,平均32.5岁。
16例为初次发病,4例有2次以上发作性软瘫病史。
1.2 诱因6例有饱餐或进食高钠或富含糖类饮食、酗酒诱因,2例应用胰岛素治疗,4例发病于剧烈运动、劳累后,其余8例诱因不明。
1.3 临床表现1.3.1 周期性瘫痪表现20例入院时均表现为双上肢、下肢对称性软瘫,伴有肌肉疼痛或肌僵硬感,近端重于远端。
肌力0级2例,1~2级的14例,3级的4例。
所有病例无躯干肌受累。
夜晚或晨起发病14例,白天发病6例。
所有病例血生化示低钾血症,在1.9~3.1mmol/L。
9例心电图出现u 波,其中2例病例出现P-R、Q-T间期延长。
1.3.2 甲亢表现所有病例无典型FT3、FT4分泌过多症候群,仅2例女性有神经过敏改变,其中1例体查发现手震颤可疑。
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3例报告
王保林;马振亮;潘福祥
【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临床少见,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3例患者报告如下。
例1,女,25岁,因双下肢无力1天入院。
1天前病人饱餐后,觉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双上肢活动尚灵活,伴心悸、多汗、身体发热感。
3年前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曾服用他巴唑1年半。
近期食欲亢进、烦躁、体重减轻,未进行诊治。
查体:双眼轻度外凸,甲状腺Ⅱ°肿大,心率100次/分,可闻及早搏。
双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减低,病理征(—)。
急查血钾
【总页数】1页(P21-21)
【作者】王保林;马振亮;潘福祥
【作者单位】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266041;266041;26604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1.1
【相关文献】
1.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18例外科治疗探讨 [J], 张志勇
2.同位素131I治疗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45例疗效观察 [J], 梁绍奖;黄茂政
3.并发周期性麻痹的甲亢与无周期性麻痹甲亢的临床对比研究 [J], 任安;陈若平
4.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30例临床特点分析 [J], 董智慧;石福彦;李子玲
5.1例甲亢周期性麻痹并发呼吸肌麻痹护理体会 [J], 韩晓霞;郭庆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24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周期性麻痹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常见的神经肌肉合并症,又常是甲亢患者首诊原因,轻者四肢对称性瘫痪,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
本院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24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4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3岁。
原有甲亢史9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诊原因15例。
诱发因素:劳累7例,饱餐5例,情绪激动、受凉、酗酒各2例,输注葡萄糖1例,其余诱因不明。
发作时间:夜间17例,黄昏5例,上、下午各1例。
1.2临床表现24例均有对称性肢体驰缓性瘫痪,其中双下肢瘫痪9例(37.5%),四肢瘫痪15例(62.5%),其中呼吸肌麻痹1例,均有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突眼11例(45.8%),甲状腺肿大17例(70.8%),其中Ⅰ°10例、Ⅱ°5例、Ⅲ°2例;甲状腺血管杂音3例(12.5%);皮肤湿润13例(54.2%);心率≥90次/分15例(62.5%)、心房纤颤1例(4.2%);烦躁3例(12.5%);呕吐2例(8.3%)。
1.3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心电图出现Τ波低平,u波、ST段下移11例(45.8%);血清钾测定值:1.9~3.3mmol/L;空腹血糖值:3.5~8.6mmol/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2.4~6.8ug/L;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143.6~249.2ug/L;促甲状腺素(TSH):0.1~1.2mIu/L。
1.4诊疗情况15例无甲亢病史者入院后当天诊断为甲亢8例,以后根据T3、T4和TSH值诊断7例。
所有病例首先给予补钾治疗,以口服补钾为主,采用10%氯化钾每小时口服10-20ml,对四肢麻痹者同时将10%氯化钾15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治疗,每小时滴注10%氯化钾约10ml左右,直至四肢麻痹好转。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表现的甲亢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避免误诊。
方法对31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最后确诊为甲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选病例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或四肢瘫痪,均伴有血钾降低,31例T3、T4均高于正常。
结论甲亢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多见,症状和血钾降低符合周期性麻痹的诊断,补钾可缓解症状,但抗甲状腺治疗是控制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周期性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是甲亢患者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
多见于亚洲成年男性,本症状有时可能是甲亢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临床上易导致甲亢的误诊和漏诊。
本文对2000~2008年间收治的31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的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例。
年龄20~45岁,平均32.5岁。
均以周期性麻痹首发症状。
周期性麻痹反复发作两次以上的8例,因首次周期性麻痹发作时仅给予补钾治疗,未能检查甲状腺功能,之后周期性麻痹复发,检查甲状腺功能确诊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
本组18例周期性麻痹发作前有饱餐史,5例过度劳累史,1例受凉史。
其他无明显诱因。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瘫痪,双下肢瘫痪27例,四肢瘫痪4例。
肌力为0~2肌的5例,3级的22例,4级4例,腱反射均假若或消失。
深浅感觉无异常,病历征(-),无颅神经麻痹体征。
心率>90次/min的26例,均有轻度心悸,多汗,消瘦,易激动,乏力等症状,甲状腺肿大2例,3例可闻及甲状腺血管杂音,轻度突眼3例。
1.3 实验室检查本组患者周期性麻痹发作时血钾均低于正常,为1.6~3.1 mmol/L(正常为3.5~5.5 mmol/L)。
无发热。
8例有头CT检查,无异常。
21例患者经B及甲状腺核素扫描,提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补钾前心电图检查16例出现u波,5例房性早搏,2例室性早搏。
甲亢症状甲亢有哪些症状甲亢全称为甲状腺亢进,是甲状腺功能出现了紊乱的一种病情。
甲亢会让患者在身体上出现很多的症状表现。
这些症状表现会让你的身体变得非常脆弱,甚至是出现很多不适感。
很多人不知道甲亢的症状,出现了甲亢还不自知。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讲讲甲亢症状。
甲亢症状1.高代谢症群甲亢症状可表现为怕热多汗,皮肤、手掌、面、颈、腋下皮肤红润多汗。
常有低热,严重时可出现高热。
甲亢常导致心动过速、心悸、胃纳明显亢进,但体重下降,疲乏无力。
2.心血管系统绝大多数有心悸利心动过速,睡眠时心率仍快是甲亢的特征性表现。
部分病人伴有胸闷、气短、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降低、脉压差增大。
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可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部分病人可发生心房纤维颤动,晚期可发生心力衰竭。
3.体重下降如果近段时间你没有刻意节食减肥但体重却急剧下降,首先需要警惕是甲亢引起的,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会出促进机体消耗更多的热量,患者因此容易产生饥饿感,虽然食欲大增但是消化也很快,仍不足以弥补消耗的热量,由于热量出现负平衡的情况而有体重减轻的问题。
4.甲状腺肿大多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颈部肿大,实际为甲状腺肿大,但肿大程度与甲亢(GD)病情轻重不成正比关系。
可在部分病人的甲状腺上听到血管杂音,用手摸甲状腺可以感觉到震颤。
5.神经系统甲亢的神经系统表现为易于激动,烦躁多虑,失眠紧张,多言多动,有时思想不集中,但偶有神情淡漠、寡言抑郁的甲亢患者。
6.身体乏力且频繁出汗甲亢发病时常常伴有低血钾的问题,因此患者的四肢会有无力感,生活中也十分容易产生疲惫乏力的不适,没有什么精神,甲状腺分泌亢进还会促进体内蛋白质、糖或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分解,热量增多并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即使没有剧烈运动也会有大汗淋漓的表现。
7.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肌肉消瘦、肌萎缩,发生全身肌肉萎缩,称为慢性甲亢性肌病。
还可伴发周期性麻痹和重症肌无力。
8.情绪多变,失眠多梦体内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容易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甲亢患者的情绪起伏过大或情绪难以控制,并且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动怒,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同时又伴有记忆力逐渐下降的情况,平时脾气温和的人如果近期情绪多变则要警惕是甲亢引起的。
周期性麻痹护理常规周期性麻痹(periodicparalysis)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发作大都伴有血清钾含量的改变。
根据发作时血清钾的水平可分三种类型: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血钾型。
国内以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最常见。
【临床表现】1、发病年龄:多在青少年发病,男多于女。
2、起病形式:发作性疾病,通常在夜间或晨起发作,一般持续6~48小时,偶可达1周。
3、症状、体征:发作时四肢肌肉无力呈弛缓性瘫,双侧基本对称,近端较重,呼吸肌及颅神经所支配肌群和括约肌一般不受累。
发作时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与肌无力程度是一致的。
严重病例也可出现呼吸麻痹、心律失常甚至造成死亡。
发作间期一切正常。
4、诱因:感染、创伤、过度劳累、受凉、过度饱餐等。
【治疗原则】1、避免诱发因素,引起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发作的主要诱因包括(1)精神过度紧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2)寒冷、受凉、发热、大量出汗;(3)饱食(尤其晚餐时)、酗酒或应用无钾高糖、高碳酸饮料;(4)钾盐摄入量少,而排泄量多,如:腹泻等;(5)注射葡萄糖或胰岛素等。
2、积极补钾治疗,氯化钾缓释片或10%氯化钾口服液,急性发作时应及时静脉补钾治疗。
3、伴发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甲亢的治疗原则首先要积极治疗甲亢:放射性131I 是公认的治疗伴发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甲亢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瘫痪后须定时(一般为2小时)翻身,以防局部组织过度受压缺血而发褥疮。
定时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以加快恢复过程。
2、宜少食多餐,每日4~6次,菜肴宜清淡,忌高糖和过咸的饮食,如巧克力、甜点心、月饼、咸菜、酱瓜等。
3、避免饮食过饱、酗酒等。
【健康指导】1、休息指导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将患者置于病床少、病情轻的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避免强光刺激。
避免剧烈运动及感染,以免使患者自身应激性增强,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钾降低。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症状表现
身体的健康每一个人都想保持,然而由于种种的原因,有很多人得了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出现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到自己身体的健康,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患者,就想了解一下它的症状和表现,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症状和表现,就来继续了解下面内容。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不完全外显率。
家族史明显,但散发病例也有报告。
据报道88%病例首次发病在7~21岁,男孩多见。
发作间歇期患儿多无任何症状,无肌萎缩。
间歇期可自数日至数年不等。
发生麻痹的时间不定,以睡醒及休息时多见。
过食碳水化合物、受凉、精神紧张、外伤、感染及经期等均为诱发因素。
有时可因肢体浸入冷水而诱发局部弛缓性麻痹。
将该肢体继之侵入温水后可渐缓解。
发作前往往有前驱症状,如肌肉僵硬,疲乏,四肢知觉异常,困倦,头痛等,或于发作前一日有兴奋、神经过敏、忧虑、烦渴
等症状。
较大儿童对于发病及其严重程度多能预知。
麻痹常自四肢近端肌肉开始,尤其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双下肢无力,也可延及肢体远端。
麻痹范围大小不一,从几个肌群乃至全身。
轻者仅有全身乏力,尚可行走;重者除颜面肌,眼肌,与发音和言语有关的肌群、膈肌、括约肌外,全身的骨骼肌均可受累。
麻痹程度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
如麻痹范围广泛者,有时可致呼吸障碍,心界扩大或心力衰竭。
发作期间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感觉正常,知觉及意识亦无变化。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至1~3小时,多则6~24小时,个别病例可长达1周左右。
1891年Oppenheim首先报道周期性麻痹患者可发生永久性肌病。
可见于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
其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尤以盆带肌,股四头肌无力为著,肩带肌和颈肌相对较轻。
本病轻者多被忽视,重者可波及肢体远端肌群,甚至丧失肌肉功能,只能坐轮椅或卧床不起。
据报道,永久性肌病与麻痹发作的频数及严重程度无关;但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该病发生率越高,症状更重,由此支持本病实质为肌肉组织进行性受损的观点。
当麻痹发作时,患儿血清钾可降低,心电图示P-R与2-T间期延长,出现u波,ST段下降及T波低平、倒置等。
发作期间肌电图可显示肌原性受损。
本病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常死于心力
衰竭或呼吸障碍。
一般说,中年后有发作减轻的倾向。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症状表现,上面的内容就全面做了介绍,相信很多的患者,也通过以上的介绍,了解了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症状和表现,在了解以后,千万不要等待,因为这种疾病治疗的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要尽快的通过治疗让自己康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