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1.36 MB
- 文档页数:2
授课时间第1次课授课类型理论授课教学手段及辅助教具多媒体教学内容(难点、重点) 一、绪论重点:定义及定位术语难点:人体的基本轴及基本切面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细胞形态的多样性。
2、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掌握解运动剖学的定位术语授课内容教案修订绪论:一、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一)发展简史:它的发展是与艺术、医学和体育等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我国公元前 500 年,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有很多篇幅提到人体结构。
国外是在公元前 460 年,希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
15世纪,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者,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这一划时代的解剖学巨著。
萌芽阶段:17世纪,伽利略的学生、意大利鲍雷里1679年著有《动物的运动》一书,把数学、力学知识运用于解剖学,可以说是运动解剖学的萌芽。
19世纪,显微技术的提高和摄影的发明,解剖学的研究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由静止进入活动状态。
美国马布里奇著有《人体外形运动》。
俄国列斯加夫特发表过《理论解剖学基础》、《身体运动理论》、《肌肉系统解剖学》等著作,他是第一位明确将人体结构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解剖学家,为运动解剖学的正式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立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斯坦德勒著有《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人体运动》,他的书被认为是医学领域中经典的人体运动参考书。
苏联伊凡尼茨基著有《动力解剖学笔记》、《人体运动》、《人体解剖学》,他被认为是运动解剖学的先驱。
在中国,最早提出“运动解剖学”名词的是著名解剖学专家张鋆教授。
1952年开始先后建立了六所体育学院(上海、北京、成都、武汉、西安、沈阳)。
1957年,在上体开办了培养中国第一批运动解剖学研究生学习班。
1959年,在北体开办了全国普通高校运动解剖学师资培训班;同年,上、北体开始招收运动解剖学专业的研究生。
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知识点运动解剖学是指通过对人体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关节、神经等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来揭示人体运动姿势、机械特性和控制规律的学科。
作为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的重要基础学科,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以及进行科学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结构框架,包括骨骼和关节。
骨骼支撑和保护着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关节使骨骼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实现灵活的运动。
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需要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如骨头的类型、骨骼的分类及命名规则,以及各个关节的类型和功能。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的动力系统,负责产生各种运动。
肌肉根据其形状、结构和功能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是人体最常见的肌肉类型。
了解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的肌肉知识点,需要明确肌肉的组织结构、命名规则、肌肉纤维类型以及肌肉收缩的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调节运动的主要系统。
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需要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神经元的结构和传递神经冲动的方式,以及重要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分布和作用。
四、运动学与运动力学运动学研究的是人体运动的空间和时间特征,而运动力学研究的是运动的力学原理和规律。
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需要了解运动学和运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如如何描述人体运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运动的力学分析等。
五、人体姿势与运动分析人体姿势是指身体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力学条件下所采取的相对位置和姿态。
了解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的人体姿势与运动分析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人体姿势的基本规律和分类,以及运动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目标、方法、途径与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和掌握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和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