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 绪论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绪论1、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2、主要研究的内容:(5点)(1)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人体形态结构对运动适应的研究;(2)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3)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形态学研究;(4)人体运动的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研究;(5)运动损伤的形态学基础研究。
3、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4点)(1)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2)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3)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4)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4、学习和研究运动解剖学的方法:(5点)尸体解剖法、组织切片法、组织化学法、活体解剖法、仪器研究法。
5、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6、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类型。
7、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发育分化和互相结合,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合体。
8、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相互配合并完成连续性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
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九大系统。
9、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是指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10、方位术语:(1)上和下(2)前和后(3)内侧和外侧(4)内和外(5)浅和深(6)近侧和远侧(7)尺侧和桡侧(8)胫侧和腓侧11、人体的基本切面:(1)矢状面(2)冠状面或称额状面(3)水平面或称横切面12、人体的基本轴:(1)矢状轴(2)冠状轴或称额状轴(3)垂直轴(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知识点运动解剖学是指通过对人体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关节、神经等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来揭示人体运动姿势、机械特性和控制规律的学科。
作为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的重要基础学科,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以及进行科学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结构框架,包括骨骼和关节。
骨骼支撑和保护着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关节使骨骼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实现灵活的运动。
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需要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如骨头的类型、骨骼的分类及命名规则,以及各个关节的类型和功能。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的动力系统,负责产生各种运动。
肌肉根据其形状、结构和功能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是人体最常见的肌肉类型。
了解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的肌肉知识点,需要明确肌肉的组织结构、命名规则、肌肉纤维类型以及肌肉收缩的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调节运动的主要系统。
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需要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神经元的结构和传递神经冲动的方式,以及重要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分布和作用。
四、运动学与运动力学运动学研究的是人体运动的空间和时间特征,而运动力学研究的是运动的力学原理和规律。
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需要了解运动学和运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如如何描述人体运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运动的力学分析等。
五、人体姿势与运动分析人体姿势是指身体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力学条件下所采取的相对位置和姿态。
了解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中的人体姿势与运动分析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人体姿势的基本规律和分类,以及运动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目标、方法、途径与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和掌握大一运动解剖学绪论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和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授课时间第1次课授课类型理论授课教学手段及辅助教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难点、重点) 一、绪论
重点:定义及定位术语难点:人体的基本轴及基本切面
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细胞形态的多样性。
2、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掌握解运动剖学的定位术语
授课内容
教案
修订
绪论:
一、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
(一)发展简史:它的发展是与艺术、医学和体育等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我国公元前 500 年,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有很多篇幅提到人体结构。
国外是在公元前 460 年,希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
15世纪,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者,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这一划时代的解剖学巨著。
萌芽阶段:17世纪,伽利略的学生、意大利鲍雷里1679年著有《动物的运动》一书,把数学、力学知识运用于解剖学,可以说是运动解剖学的萌芽。
19世纪,显微技术的提高和摄影的发明,解剖学的研究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由静止进入活动状态。
美国马布里奇著有《人体外形运动》。
俄国列斯加夫特发表过《理论解剖学基础》、《身体运动理论》、《肌肉系统解剖学》等著作,他是第一位明确将人体结构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解剖学家,为运动解剖学的正式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立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斯坦德勒著有《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人体运动》,他的书被认为是医学领域中经典的人体运动参考书。
苏联伊凡尼茨基著有《动力解剖学笔记》、《人体运动》、《人体解剖学》,他被认为是运动解剖学的先驱。
在中国,最早提出“运动解剖学”名词的是著名解剖学专家张鋆教授。
1952年开始先后建立了六所体育学院(上海、北京、成都、武汉、西安、沈阳)。
1957年,在上体开办了培养中国第一批运动解剖学研究生学习班。
1959年,在北体开办了全国普通高校运动解剖学师资培训班;同年,上、北体开始招收运动解剖学专业的研究生。
1960年开始招收运动解剖学专业本科生。
我国最早从事运动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是上体的张汇兰教授,著名的女体育教育家、第一位女体育博士。
她终身未嫁,从教60多年,倾心于女子体育事业,为创立和发展我国体育基础理论学科做出重要贡献。
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荣誉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她“体育教育奖”,她的名字被载入世界体育名人史册。
1984年12月3-5日,在成都体院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运动解剖学学术会议,2006年12月21-23日在沈阳体院召开了第五届。
二、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其中的一门基础课、先导课,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
三、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①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影响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②儿童青少年运动员选材与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例如,各类优秀运动员的
身高、体重、各种围度及其比率多少为合适,通过骨龄、皮纹等指标预测研究青少年以后的形态特征,对运动员的选材具有重要意义。
③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例如,快肌纤维比例高,就适合无氧运动(速度)、慢肌纤维比例高,适合有氧运动(中长跑)。
④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例如,体育运动对血管壁弹性的影响,运动时血液动力学变化等。
⑤运动损伤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例如,在运动时,膝关节容易损伤,其原因与它的解剖学结构有关,了解这些结构特点,对预防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二)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①尸体解剖法
②活体观察、运动技术与动作分析法
③肌电图法
④组织切片技术
⑤各种仪器研究法
四、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一)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三)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五、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1、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3、有机体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4、有机体变化发展及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方法
1、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记忆
2、重视图谱、标本和模型的观察,提高理解、记忆效果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以创新
基本方法:听、看、摸、想、联、用
六、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为了正确地描述人体姿势或各器官的结构和位置,制定的标准和描述的术语,便于相互交流,避免误解,在动作分析时尤为重要。
(一)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在描述任何体位时,均以此标准姿势为准。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拇指在外侧)。
(二)方位术语:描述人体结构相对位置关系或运动中人体各部的空间位置关系的术语。
上和下:按解剖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
前和后:靠身体腹面者为前,而靠背面者为后。
近侧和远侧:肢体靠近躯干的部分为近侧(端),远离躯干的部分为远侧(端)。
内侧和外侧:以身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
桡侧和尺侧:特指前臂的结构,近桡骨者为桡侧,近尺骨者为尺侧。
(里尺外桡)
胫侧和腓侧:特指小腿的结构,近胫骨者为胫侧,近腓骨者为腓侧。
(里胫外腓)
浅和深:靠近体表的部分叫浅,相对深入居于内部的部分叫深。
(三)人体基本面
✧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过正中线的切面称正中矢状
面,简称正中面。
✧冠状面或额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水平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亦称人体横切面。
另:在描述器官切面时:与其长轴平行的切面称为纵切面;与其长轴相垂直的切面成为横切面。
(四)人体的基本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
冠状(额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作业1、课后结合活体熟悉常用方位术语。
2、名词解释: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矢状轴、额状轴、垂直轴。
3、熟记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
参考文献1、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
2、/0709/jiaocai.asp
3、/_z_NewsRead.asp?CourseID=4&NewsID=100
课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