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第1章 税法概论第4--6节
- 格式:pptx
- 大小:378.85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税法概论一、学习要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尺度的总称。
税收主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与税法密不成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示形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关系的发生、变动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发生、变动和终止必需按照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发生、变动或终止的客不雅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庇护税收法律关系的庇护,本色上是庇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务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庇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对权利享有者的庇护,就是对义务承担者的制约。
五、税法的作用税法在包管国家财务收入、国家宏不雅调控经济、维护经济秩序、有效庇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都阐扬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的地位税法是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元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底子法律尺度。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那么我国税收立法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从实际出发的原那么2、公平原那么3、民主决策原那么4、原那么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5、法律的不变性、持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那么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和实施一、税法的制定〔一〕税收立法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处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处所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分制定的税收部分规章6、处所当局制定的税收处所规章〔二〕税收立法程序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罗三个阶段: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发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它包罗税收执法和税收守法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按以下原那么处置: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第一章税法概论一、学习要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主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构成概念特征权利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其中一方是代表国家征税的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另一方是纳税义务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外籍人、无国籍人。
权利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不对等权利客体即征税对象,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是税法的灵魂。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必须根据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实质上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担者的制约。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构成内容总则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包括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
征税对象即纳税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税率是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
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包括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
第一章税法概论第二章增值税第三章消费税第四章营业税第五章企业所得税第六章个人所得税第七章其他税种第八章税收征管法第一章税法概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税法基本理论第二节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第三节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本章主要内容1.税收的特征2.税收法律关系3.税法的法律级次4.我国现行税法体系5.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6.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第一节税法基本理论一、税法的含义税法的法律级次税法的分类税法的原则二、税法与税收三、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法的含义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税法:税收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税收法律。
广义税法: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税法体系的总称。
税法的法律级次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法规全国性税种的立法,如:《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是指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制定的条例或暂行条例,在条件成熟时可以上升为法律。
如:《增值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资源税暂行条例》《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立法国务院作为行政立法机关制定的在法律地位上低于税收法律,但高于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的税收法规,如:《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税收地方性法规经全国人大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有制定地方性税收法规的权力,全国性税种以外的地方税种的立法权(包括基金和费用)。
目前,只有海南省和民族自治区可以制定税收法律规范。
国务院所属的税务主管部门(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税收部门规章,如:财政部颁发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税务代理施行办法》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税法的分类按照税法的内容分类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处罚法和税务行政法按照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和价外税相关链接:税制结构税制结构税制结构的种类: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发达国家、个税)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发展中国家)双主体税制结构(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部分发达国家,包括中国)税法的原则1.税法的基本原则法定性原则(依法征纳税、刚性)税收公平原则(相对公平)公众信任原则(双方信赖、合作)实质课税原则(能力决定税负)税法的原则2.税法的适用原则法律优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