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权力观_由_规训与惩罚_说起_余晓宏
- 格式:pdf
- 大小:124.81 KB
- 文档页数:4
福柯是后现代主义群体中的领军⼈物。
他的思想怪异、与众不同,却博⼤精深、影响⼴泛。
其种关系性的权⼒,它在⽆数个点上体现出来,具有不确定性,⽽不是某⼈可以获得、占有的⼀种物,权⼒纯粹是⼀种关系,是⼀种结构性的活动。
福柯将权⼒视为⼀种关系的观点,显然受到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影响。
福柯曾经同著名的结构主义者阿尔都塞有过交往,并接受了他的某些观点。
注重对事物的关系、结构的考察正是结构主义的明显特征,将权⼒视为⼀种关系体现了福柯思想中的结构主义倾向。
视⾓之⼆:权⼒是⼀种相互交错的⽹络。
在福柯那⾥,权⼒是⼀种关系,但它不是⼀种⾃上⽽下的单向性控制的单纯关系,⽽是⼀种相互交错的复杂的⽹络。
⼈们通常把权⼒关系视为单向性的,掌握权⼒的⼈对被其统治的⼈实施⾃上⽽下的控制、⽀配,从⽽构成了直线式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福柯认为权⼒关系并不是这样简单的,⽽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权⼒以⽹络的形式运作在这个⽹上,个⼈不仅流动着,⽽且他们总是既处于服从的地位⼜同时运⽤权⼒。
”每个⼈都处于相互交错的权⼒⽹中,在权⼒的⽹络中运动,既可能成为被权⼒控制、⽀配的对象,⼜可能同时成为实施权⼒的⾓⾊;个⼈在这种⽹络中既是被权⼒控制的对象⼜是发出权⼒的⾓⾊。
不能简单地区分占有权⼒的统治者和被权⼒控制的被统治者,权⼒关系并不简单地表现为这种模式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权⼒不应被视为某些⼈可能占有的特权,⽽是“⼀个永远处于紧张状态的活动之中的关系⽹络。
”正是基于权⼒是相互交错的⽹络的看法,福柯反对将权⼒关系看作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元对⽴。
视⾓之三:权⼒是⽆主体的。
福柯站在后现代性的⽴场上把主体看作是现代性理论的虚构,看作是⼈本主义的骗⼈的把戏,为此他呼吁解构主体。
现代性理论是确⽴在⼈本主义的基础上的,⼈本主义预先假设存在着⼀种先于社会的其他⼀切的主体,⼀个崇⾼⽽伟⼤的“⼈”。
福柯在前期的《知识考古学》中就⼒图揭⽰主体是⼀种虚构物,在《词与物》中则预⾔了“⼈的消亡”,这是继尼采的“上帝死了”之后提出⼈死了的问题,引起了极⼤的轰动。
福柯权力谱系的内容和特点福柯(Michel Foucault)权力谱系是他在《规训与惩罚》、《意志与知识》和《伦理学的关于自己的研究》等著作中提出的一个理论概念。
福柯认为,权力并非是一种单一、固定的机制,而是一种多样化、分散化的社会关系网络。
权力谱系揭示了权力在社会中的操控和运行方式,强调权力的普遍存在以及个体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
福柯的权力谱系的内容包括:1.权力分析:福柯以生命和身体作为权力关系的出发点,探究权力如何通过规训、惩罚和知识来支配和控制个体的思想、欲望和行为。
他认为,权力并不仅仅是一种压迫和限制,还可以产生生产性的效果。
2.权力关系的分析:福柯关注权力运行的过程和机制,探究权力是如何通过社会机构、行政管理、知识体系和道德规范来扩散和维持的。
他认为,权力并非只存在于国家机构和政治体系中,而是广泛存在于各个社会领域和规范体系中。
3.权力策略:福柯提出了一种权力运行的策略分析方法,通过揭示权力如何利用社会机制和规训方式对个体进行塑造和控制。
他指出,权力通过展示、检视、纠正和惩罚等手段来控制和规训个体,从而实现社会秩序和权威的维护。
1.分散化和多样性:福柯认为,权力并非集中在某个特定机构或个体手中,而是分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个规范体系中。
权力是一种复杂的、多样化的社会关系网络,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还渗透于文化、知识、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
2.关注生活细节:福柯的权力谱系关注生活日常中的细微之处,他认为权力不仅仅通过政策和法律来行使,还通过各种微观的机制和规训方式来实现对个体的控制和管理。
3.深入历史的考察:福柯将权力谱系的分析置于历史的背景下进行,认为权力的形式和运作方式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他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权力实践,揭示权力的变迁和转型过程。
4.强调权力的生产性:福柯的权力谱系并不仅仅聚焦于权力的限制和压迫,还强调权力的生产性功能。
他认为,权力在社会中的运行过程中,不仅对个体进行规训和控制,还会产生新的主体、新的知识和新的实践。
浅析《别让我走》中黑尔舍姆的权力体制算命摘要: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是一部克隆题材的长篇小说。
寄宿学校黑尔舍姆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克隆人,但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既定的――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长大后给人类捐献器官。
小说集中描写凯西、露丝和汤米三人友情与爱情的相互交织。
他们懂得爱情、珍惜友谊,也会有猜疑和嫉妒,与常人无异;但他们最终选择服从学校的安排,毫不反抗。
这与黑尔舍姆的学校体制和从小给他们灌输的顺从思想密不可分。
本文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出发,以新的视角分析小说中黑尔舍姆的权力运行体制和权力对学生的规训以及反抗的失败,从而揭示小说中人物悲剧的最终原因。
关键词:《别让我走》黑尔舍姆权力规训引言石黑一雄是当代英国著名的移民小说家,与拉什迪、奈保尔并称为“英国移民作家三雄”。
虽然拥有日本和英国双重的文化背景,但石黑一雄却是极为少数的不专以移民或是国族认同作为小说题材的亚裔作家之一。
他以“国际主义作家”自称,曾被英国皇室授勋为文学骑士,并受获法国艺术文学骑士勋章。
迄今为止,石黑一雄共出版六部长篇小说:《群山淡景》《浮世画家》《长日留痕》《无法安慰》《上海孤儿》和《别让我走》。
《别让我走》(石黑一雄,2011)自2005年发表以来引起文学界的强烈关注,先后获得英国布克奖、阿瑟克拉克奖、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提名,并于2006年荣获亚历克斯奖和意大利塞罗诺文学奖。
英美杂志对该书也是好评连连,时代周刊称赞为近十年最受欢迎的小说。
2010年拍摄的同名电影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和石黑一雄的其他几大小说(如《长日留痕》)一样,《别让我走》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形式。
小说以凯西(Kathy)自述的口吻回忆她和朋友们,尤其是露丝(Ruth)和汤米(Tommy)在黑尔舍姆(Hailsham)寄宿学校的成长经历及他们三人的友情、爱情故事。
石黑一雄在小说开始设置悬念,不提学生的身份。
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们的身份才慢慢明了。
作为克隆人,他们以捐献器官为自己的天职。
福柯的哲学概念关于福柯的哲学概念,我们可以从他的权力、知识、批判和生命伦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福柯认为,权力是社会中的一种力量机制,通过规训、监视、惩罚等手段来控制和规范个体的行为。
知识则与权力密切相关,它是通过权力的机制形成的,并且被权力所支持和塑造。
批判是福柯思想的核心,他通过批判现代性的权力和知识结构来揭示其中的问题和隐含的权力关系。
生命伦理则关注个体生命的自由与尊严,以及权力如何影响和塑造生命的形态。
首先,福柯对权力的思考是其哲学体系的重要基础。
他认为,权力是一种实践,是通过惩罚、惩戒和规训等手段来控制和规范个体的行为。
福柯曾提出“规训”(disciplinary power)这一概念,指的是通过监视、管理和调控来塑造个体的行为、身体和思维方式。
他认为,规训是现代社会权力机构的基础,通过对个体进行正常化和规范化,使他们服从并自律于这种权力关系。
其次,福柯关于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的思考也是其重要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和中立的,而是与权力密切相关。
福柯将知识看作是权力的生产和工具,通过知识的运作和施行,权力得以间接、紧密地控制和影响个体。
他认为,知识是一种掌握并运用到行动和实践中的权力,通过知识的产生和传播,个体被引导和塑造其行为和思维方式。
第三,福柯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权力和知识结构存在问题,并通过批判的方式揭示其中的隐含权力关系和规训机制。
他关注个体的自由、身份和权利,批判现代社会对个体的控制和规训,以及权力如何通过权力关系和知识结构形成一种“规训性“的现代性。
最后,福柯的生命伦理思考关注个体生活方式、身体健康和自由的保障。
福柯认为,权力对于个体的生活方式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他对生命的政治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揭示现代社会权力如何通过规训和知识机制对个体身体的控制和规范。
他提出了“生命伦理学”这一概念来关注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和自主性的保障。
福柯的权力理论福柯的权利理论不同于传统的君权权力理论,福柯的权力观另辟蹊径,从话语、知识、身体等角度入手,给我们阐释了一种微观的权力理论。
相比起其他作家,福柯更加注重权力的发生和运作,他认为权力是无主体的,权力只存在于一种关系场域中,通过一种持续的微观方式对个体起作用。
在《性经验史》一书中,作者将“性”作为管理生命为中心的权力的主要目标,讨论性经验中的权力关系及其运作方式;而《规训与惩罚》则以身体作为研究权力关系运行的支点,分析权力如何依靠制约身体的“规训”程序贯穿于整个社会中的。
01生命权力这一权力的论述从“性压抑”假说开始,现代的性压抑源于17世纪,与资产阶级的秩序连为一体,性完全被视为繁衍后代的严肃的事,被家庭夫妇所垄断,未被纳入生育和繁衍活动的性没有立足之地,所以性的动机正当性是与政治动机正当性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不难理解这一时期运用压抑来说明性与权力的关系的原因,此举是完全有利于说话者的,话语权的掌控者以此来为自身谋利。
作者在此背景下对“压抑假说”提出了三大怀疑,目的是为了把它重新纳入到17世纪以来的现代社会内部的性话语的一般结构中,认为我们要考虑全部“话语事实”和“性话语实践”,找出话语生产、权力生产和知识生产的要求。
三个世纪以来,西方人一直坚持全部坦白自己性事的这一目标;古典时代以来,性话语不断增加,地位也不断提高,大家希望通过这种审慎的分析话语对欲望产生转移、强化、重新定向和改变多重影响。
18 世纪以来,性就不断地激起一种普遍的话语亢奋,性话语在权力的范围之中,作为权力运作手段起作用。
现代社会的特点不是把性隐藏起来,而是在强调性是“秘密”的同时一直谈论性,性在语言被小心净化和大家不再直接谈性的情况下,落入了话语的掌控之中。
19世纪和20世纪时性话语增加的时代,各种性经验四处扩散,他们不相协调的形式得到了强化,各种“性倒错”成倍的插入进来,性倒错更明显的被话语和社会机制所控制。
最后作者呼吁我们必须抛弃近现代工业社会开启的性压抑不断增长的时代的假说。
福柯权力理论读书笔记(4)——关于福柯的话语和权力理论对于福柯,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法国结构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但是福柯却坚决反对别人对他如此的定位,在《知识考古学》一书中第五章的结束语开头,作者本人也提到了曾尽量避免“结构主义”的字眼,他遗弃了语言学描述的程序和范式展开自己对于形成实证性、知识和话语实践的概念讨论。
在狭义上,我们一般对于话语的理解就是“语言的形式”,而从广义上来讲,话语则涵盖了“文化生活的所有形式和范畴”;在《知识考古学》一书中,话语这个术语被福柯定义为“隶属于同一的形成系统的陈述主体”。
而福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突破了结构主义话语之内研究的方法,倾向于解构主义,他将断续性、差异与断裂引入现时的存在,他认为话语分析受制于却不局限于语言学的惯例,也不局限于语言学的基本单位,而只有与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的相互联系中,话语分析才有意义;一个时代中,一系列不同的话语可以揭示话语的断续、断裂的形成史。
而在对于话语理论的分析中,“考古学”是他前期考察和验证这种建构规则的重要方法。
所谓“知识考古学”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应用“考古学”的意识和方法来对“知识”和“观念”的构成(前提、条件、机制)与演变过程进行考察和分析的方法。
在本书中,福柯明确使用“话语”一词来指称自己以前描述和分析的那些“知识”和“观念”。
在此,我们需要结合福柯的理论界定话语的定义。
福柯认为,话语是根据某些分析标准而被我们确认为是属于同一个系统的陈述群,而在这个陈述群中,个人的陈述或单个作者能够作出个人陈述的机会实际上不可能,每个说话机会的顶部和上方都耸立着一个规范的集体,福柯便称之为话语。
福柯对于话语的定义是特别的,当然任何定义都是有自己统一的定义标准的,我们不免疑问福柯在确认某些分散在不同时空区域内陈述能够属于同一“话语”类型或陈述群时的标准是什么,这也正是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
福柯对此有四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我们可以根据对象方面的统一性;第二,根据表达形式和连贯类型方面的同一性;第三,根据所用概念系统的统一性;第四,根据主题方面的统一性。
隐藏在惩罚背后的权力——福柯《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第一章犯人的肉体1 、惩罚的变化福柯在开篇用史料详尽的为我们展示了1757年3月2日达米安被处决的场景——血腥而残忍,紧接着引用了八十年后“巴黎少年监管所”的规章——紧扣时间的作息表。
尽管两者针对的不是同一种罪行或犯人,但两者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处罚方式。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刑罚中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其包含两个不是同步、而且原因各异的进程。
用福柯的话来讲,就是“一种悲剧结束了,一种喜剧开始了。
”(17)第一个进程是“作为公共景观的惩罚的消失”(8)。
人们开始质疑这种具有戏剧因素的处罚过程本身的野蛮程度,被处决的对象在处决现场甚至开始成为人们称颂的对象。
这种景观的逐渐消失产生了以下几个后果:“它脱离了人们日常感受的领域,进入抽象意识的领域;它的效力被视为源于它的必然性,而不是源于可见的强烈程度;受惩罚的确定性而不是公开惩罚的可怕场面,应该能够阻止犯罪;惩罚的示范力学改变了惩罚机制。
结果之一是,司法不再因与其实践相连的暴力而承担社会责任。
”(9-10)司法不再注重执行的场面,反而与执行逐渐拉开距离,而民众的注意力也转向了审讯和判决。
这同时意味着“对肉体控制的放松”,(10)第二个进程出现了,“惩罚从一种制造无法忍受的感觉的技术转变为暂时剥夺权利的经济机制。
”(11)而这首先意味着,惩罚的对象改变了,肉体隐退、灵魂登场。
惩罚措施的“目的不是惩罚违法行为,而是监督这个人,消除其危险心态或改造其犯罪倾向,甚至在罪犯转变以后,仍然维持这些措施。
”(19)这个阶段,精神病学尤其是犯罪人类学及犯罪学登堂入室,它们的话语发挥了一项重要功能:“通过庄重地把犯罪纳入科学知识的对象领域,它们就结合惩罚机制提供了一种正当控制权力:不仅控制犯罪,而且控制个人,不仅控制他们的行为,而且控制他们现在的、将来的、可能的状况。
”(20)由此,法律体系借助“科学”将影响力从肉体“扩张”至灵魂。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以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以规训与惩罚》是一部由米歇尔·福柯所著的哲学著作,其内容涉及到了权力、规训和惩罚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福柯通过对历史上的惩罚方式和权力机构的分析,探讨了规训和惩罚是如何成为现代社会中权力运行的一部分。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权力、规训和惩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对当代社会中的权力运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福柯在书中对权力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权力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是一种通过各种方式来制约和影响人们行为的力量。
这种力量可以通过规训和惩罚来实现,从而塑造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的运行方式日益复杂,不再局限于国家机构和法律制度,而是通过各种机制和技术手段来影响和控制人们的生活。
这使得权力的运行变得更加隐蔽和普遍,对个体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其次,福柯对规训和惩罚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指出,规训是一种通过各种方式来塑造和影响人们行为和思想的过程,它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媒体等手段来实现。
而惩罚则是一种对违反规则和法律的行为进行制裁的方式,通过对违法者进行处罚来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力的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规训和惩罚已经成为了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两种方式来控制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权力的统治。
最后,福柯在书中对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运行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他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运行已经变得越来越隐蔽和普遍,不再局限于政府和法律制度,而是通过各种机制和技术手段来影响和控制人们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往往受到了严重的侵犯,而权力的滥用和不公正也变得更加普遍。
因此,我们需要对现代社会中权力运行的方式和效果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找到更加合理和公正的权力运行方式。
通过对《以规训与惩罚》的阅读,我对权力、规训和惩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运行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我们才能找到更加合理和公正的权力运行方式,从而实现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一位奇才,奇就奇在他总是超越人们的常规认识,道出些叫人大感困惑但又颇受启发的玩意儿。
他不是那种思想上的"二传手",他总是充当大臂力扣球的角色。
他算不上那种前后左右霞光万道、祥云朵朵、紫气东来的精神领袖人物,他也不愿和大家在同一条研究道路上挤得人仰马翻,他喜欢独自另辟蹊径,研究一些从未被人系统探索过的东西。
福柯被称为巴黎结构主义巨头中最年轻的一位,但他自己却宣称从未有意使用过结构主义方法,对这一称号不以为然。
瑞士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曾指责福柯,说他以自己的直觉和自傲,试图以思辨的即兴之作取代一切科学的方法,是"没有结构的结构主义"。
福柯在后来对此作出解释时说,他使用的是"知识考古学"的方法,是探索观念史的主题和界限、测量历史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那些观念变化。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是一本还不太为国人所了解的著作,这本著作目前在法国已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必读书,在美国则被视为越轨行为社会学的杰作。
福柯这本书的用词怪异,语义模糊,有时甚至到了诘屈聱牙的程度,让我们这些读惯方块字的中国学生费力耗神,颇感头痛。
这里仅就《监禁与惩罚》一书谈谈知识结构和权力结构的互动作用。
一、惩罚的密码和规则惩罚是一门惨酷的艺术,里面凝聚着很多人类在折磨自身上的"创造性想象"。
早在公元前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282条法规的详细阐述,我们在里面可以找到诸如沉河、焚烧、溺死、断肢、砍头这样一些骇人的字眼。
表面看起来,这些只是人类为造成肉体的痛苦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个别制裁手段,如说谎者割舌,偷盗者断手,逃跑者裂肢,反叛者枭首等,但实际上,这些手段之间存在着深层的法律密码,后者把犯罪的性质与体罚的部位以及痛苦的长短、程度联系起来,那些表面看来都是偶然性手段的东西,实际上是经过精密考虑和计算的。
福柯的权力观福柯(Michel Foucaul, 1926-1984),法国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深刻,分析方法独特,研究对象多变,研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其创建的权力观对近代的两种主要权力模式——维护生产关系工具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模式和以契约为基础的法理模式——作了必要补充,理论范式适用于权力微观运行场域。
福柯的权力观抛弃了传统思维认为的历史连续性或同一性,打破人文学科研究的人本主义假设,采用了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的研究方法,从片断性、差异性的后现代主义视角,建立了关系论、网络论、无主体论的权力观大厦。
一、福柯权力观运用的方法: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知识考古学是福柯1970年前思考“我们怎样被建构为我们自己的知识主体”这一问题时引入的研究方法。
它的理论特征是强调研究对象的非连续性。
传统历史学家和思想家强调研究对象的连续性,保证研究主体的中心地位,福柯对此提出异议,他借助尼采来对抗存在现象学的主体中心论,转向对认知意志的关注,否定客观真理,反对理性主体。
福柯还提出要改变文献的处理方式。
传统历史研究的学者们认为文献是一种沉默但仍有迹可循的语言,具有表述的功能,记录了文献记录者要反映的实在。
福柯却要求将“文献”变成“文物”、“遗物”,只考虑文献的自身价值,述说故事的话语本身,不能推论周边的现实和形成事件发展的脉络。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认为过去对文献的处理不是曲解原意就是穿凿附会,要求对待文献只考虑自身价值,摈弃工具价值,揭示复杂的内部关系,不针对时间、过去做连续性的探测,研究那些被中断的偶然性、非连续性,反对同一性、体系性、总体性、中心化的智慧。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像一枚锋利的钉子一样锲进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地质构造层”,动摇了形而上学传统的主体地位,对愈来愈深陷入困境的西方现代性社会和文化的进行了清醒的反思。
1970年前后,福柯拓展了他的分析范围,思考在方法论上超越人文科学中主体与客体、经验与先验、我思与非思、起源的隐退与返回之间的二元对立,引入把握事物“差异”的权力谱系学,它标志着福柯从对理论和知识的考古学研究转向对社会制度和话语权力的系谱学研究,从知识轴线转到了权力轴线。
“知识—权力”与规训社会—对福柯《规训与惩罚》的解析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是一本关于现代监狱和刑罚制度的著作,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关于“权力”和“知识”的理论框架,其中“知识—权力”的概念成为了福柯以及现代社会的核心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的阐述,探讨“知识—权力”如何成为规训社会的核心,并探讨其中的一些问题。
福柯认为,监狱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社会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权力体系,这个体系建立在两个层面上:知识作为权力的生产力,以及知识作为权力的执行者。
在这个知识—权力体系中,“规训”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和策略,它通过不断的惩罚和奖励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安定。
在这个意义上,“知识—权力”不仅是一种控制和支配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对社会建设的推动力量。
福柯指出,“规训”作为现代监狱的核心策略,是通过不断的奖惩机制来控制个体行为的一种技术。
而这种技术是建立在“正常”和“异常”的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即只有被视为“正常”者才有资格享受社会赋予的奖励,而被视为“异常”者则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并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制定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同时也推动了这个知识—权力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在福柯的理论中,“知识—权力”不仅是一种单向支配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权力作为一种关系,不仅是支配和驱使,同时也是一种相互制约和协调的关系。
因此,在这个知识—权力体系中,权力不是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而是被广泛地分散在各个领域中,并通过一种复杂的交汇关系来相互支撑和制约。
这个过程中,知识不断推进着权力的运作和发展,同时也被权力所制约和影响。
然而,福柯的这种理论并没有得到所有学者的认同,一些人认为福柯过于强调了知识和权力之间的紧密联系,忽视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例如,福柯没有考虑到知识本身可能存在误导和偏见,因而导致其产生的权力不是完全合理和公正的。
此外,福柯关注的主要是权力的实践和运作,而对于权力的起源和根源缺乏深入的探讨,这也是一些学者反对福柯的理由之一。
福柯权力谱系的内容和特点福柯权力谱系是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在其著作《监狱的诞生》(The Birth of the Clinic)和《规训与惩罚》(Discipline and Punish)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于描述权力的运作方式和权力关系的复杂性。
福柯认为,权力并不是由其中一个中心或个体所拥有或掌控的,而是一种在社会中多个层面同时存在和影响的关系网络。
福柯的权力谱系包含以下几个重要内容和特点:1.权力的分散性:福柯认为,权力并非只由国家或政府所掌控,而是分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和机构中。
权力并不只限于政治机构,还存在于学术界、医疗领域、技术领域等各个社会领域。
福柯称这种权力关系为“微观政治”,它通过普遍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知识体系来塑造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2.权力的正向调节:福柯认为,权力并不只是一种压迫或剥夺的力量,它还可以通过规范、惩罚和引导来实现秩序和控制。
福柯提出了“规训”的概念,即通过对个体的监视、训练和惩罚来对其进行控制和塑造。
这种权力的正向调节使得权力关系更加复杂和微妙。
3.权力的潜藏性:福柯认为,权力并不总是表现出明显的形式,它往往以隐形的方式存在和运作。
福柯称这种权力为“生物权力”,强调权力如何通过对个体身体、健康和生命进行控制来实现。
这种权力隐藏在社会制度和规范之中,不易被察觉和抵御。
4.权力的历史性:福柯认为,权力关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与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密切相关。
福柯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中的权力形式和相应的知识体系,揭示了权力与知识、道德和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强调权力的历史性和复杂性,批评了传统政治学中关于权力的简化和抽象理论。
福柯的权力谱系对于理解权力的本质、形式和运作方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揭示了权力关系的复杂性和分散性,提醒人们在分析权力问题时不能仅仅关注权力的中心和机构,而应该关注权力的微观运作和渗透。
社会中权⼒与监狱的思考—读福柯《规训与惩罚》其实,最开始看这本书是,我真的感觉晦涩难懂,甚⾄有⼀点都不下去的感觉,但是后来,读着读着,便觉得很有道理,回想我⾃⼰所处的环境,⽣活的这个⼤社会环境,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看完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这本书,“权⼒和监狱”两个词语⼀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久久不能消散。
规训权⼒,采⽤⼀种监狱式的形式。
我不禁思考,规训权⼒使社会成为了⼀个监狱呢?还是因为我们需要建⽴⼀个“监狱式”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要对权⼒进⾏规训。
福柯在书中写道:“权⼒⽆处不在。
”我⾮常认同这句话。
反观⼀想,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两样东西是什么呢?不就是权⼒和⾦钱吗?没有了权和钱,即便你有很多完美绝伦的想法,但是,或许你什么也做不了。
权⼒就⽆时⽆刻不在⽀配着我们的⽣活。
福柯阐述权⼒⽆处不在,将权⼒与知识紧紧联系起来。
他认为,知识与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相互勾连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多数⼈都持这样的观点即知识与权⼒是没有关系的,知识与权⼒⾃成⼀体,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在福柯看来,学术与权⼒,也就是知识与权⼒,是不可以分离开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福柯的⽼师提出了这样⼀个问题——什么是真理?⽽福柯在他的⽼师的基础上进⼀步提出了“为什么要关⼼真理这个问题?”福柯说,⼈们关⼼真理实际上是要获取真实的话语,从⽽获得⼀种特定的权⼒。
怎么说呢?其实就是当双⽅在⼀起争辩某⼀个问题时,争辩赢了的那⼀⽅就会被看作获得了真理的那⼀⽅,⽽在实质上就是他们获得了某种特定的权⼒。
我的理解就是,他们争辩赢了,那么他们就可以获得知识的解释权,传播权等等。
我⼜忽然由此想到了现在的知识产权,这其实就是知识与权⼒的紧密结合。
有的学者指出,这⾥的权⼒就是指政治权⼒。
但是,如果只是将权⼒单纯理解为政治权⼒的话,那或许有⼀些太狭隘了。
我认为这⾥的权⼒包括了政治权,但同时也包含了政治以外的权⼒。
⽐如知识产权,在现代社会⾥,如果某个⼈有了⼀项新发现或者新发明,那他可以去申请专利,他有权⼒去⽀配⾃⼰的成果,有解释权,出版权,售卖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