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7基本的动机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12
MBA核心课程组织行为学7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第七讲需要和激励第一节需要及其产生第二节激励的主要理论第三节激励理论的应用第四节员工挫折及其处理引导案例案例1李工辞职事件王经理走进办公室就看到了台子上的高级工程师老李的辞职报告。
王经理感到很突然,想想公司对李工不薄,为什么他要辞职呢?李工是王经理亲自从人才市场招聘来的研发人员。
公司要发展少不了人才,特别是研发人才,而李工正好是这方面的人才,为了公司的发展,王经理给予李工特别待遇,高工资外加年终的红包。
李工来公司后提出了一些新产品开发的创意,但无奈公司条件有限,还难以在短期内实施这些创意。
虽然如此,王经理还是很器重李工,没想到今天李工会提出辞职,这弄得王经理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案例2硅谷高科技员工的激励一些人认为,典型的加利福尼亚人与世界上别的地方的人有所不同。
尽管这是人们的某种成见,但是至少有一部分加州人确实与众不同。
这部分人在硅谷工作,就职于那些推动科技与信息发展前沿的高科技公司。
以他们当中的一员凯西小姐为例,她典型的一天是这样渡过的:白天工作12个小时后,晚9点锻炼身体,接着工作到深夜,然后再休息。
这就是她一贯的作息安排,每周6天,并一直能坚持好几个月。
凯西是某公司娱乐产品部的项目经理,主管电脑游戏光盘的制作。
她一般每周工作100小时左右。
和她在硅谷的那些同事们一样,她并不需要遵守严格的时间规定,而只是在自己想工作的时候才工作,只不过她大多数时候都想工作而已。
硅谷高科技员工的激励(续)什么可以激励人们过这样一种生活呢?在硅谷,很多特殊的机会层出不穷,这就为某些人提供了强大的激励力量。
在这里,一种普遍的激励因素是金钱。
在今天,硅谷有1/3以上的高科技公司给员工以股权,而对非高科技公司,这一比例不到1/12。
因此,在高科技公司中,短时间内暴富是完全可能的。
而且即使有人赚不到钱,他能得到的基本补偿金也非常诱人。
例如,硅谷的软件、半导体工人每年平均可以得到7万美元的补偿金,而美国普通工人平均每年只能得到2·7万美元。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ZUCC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描述三个基本管理技能,并提供一个可以用这些技能处理企业的衰退时期的重点的工作场所的例子。
答:这三个基本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的能力。
在企业衰退时期,人际能力在激励员工方面是至关重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减少。
技术技能可以在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产量方面发挥作用,概念技能,可以用来寻找小的细分市场,分析该行业情况,保持企业继续盈利。
2)解释弗雷德?卢森斯区分成功和有效的管理者。
答: 弗雷德?卢森斯认为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
有效的管理者被定义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成功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而有效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沟通技巧。
3)为什么在我们试图理解组织行为时,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是重要的?答: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系统研究包括一些重要的事实和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预测行为的基础。
也就是说,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行为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4)通常怎么样确定组织行为学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答: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者历来强调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
今天,工作场所偏差行为和组织公民已经被添加到该列表。
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
自变量分为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的变量包括个人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个性、情感、认知、个人决策、学习、和动机。
群体变量包括沟通、领导、权力和政治。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内部行为的学科,通过探讨人际关系、动机、领导等方面的问题,来理解和预测组织中发生的各种行为。
本文将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应用领域。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1. 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组织成员在组织环境中的表现和反应。
个体行为可以通过个人特征、动机、态度等来衡量和解释。
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由组织内部共同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准则所构成。
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决策过程和组织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动机: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行为的力量和原因。
理解个体的动机有助于组织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能。
4. 领导:领导是组织中具有权威地位的人对组织成员的指导和影响。
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对组织的凝聚力、团队合作和员工绩效有重要影响。
5. 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指一群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相互协作的过程。
团队协作对提高组织绩效、促进创新和提高员工满意度非常关键。
二、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1. 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是通过改变组织结构、优化工作流程和引入新的管理方法来提升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过程。
在组织发展中,组织行为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帮助组织识别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实施变革。
2.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中与员工相关的方方面面,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
组织行为学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关于员工行为、员工激励和员工发展的理论基础。
3. 组织沟通:组织沟通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交流信息、共享知识和协调行动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通过研究沟通模式、沟通技巧和沟通障碍,帮助组织改善内部沟通效果,提升组织绩效。
4.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组织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而进行的内部改革。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变革过程和变革管理策略,为组织实现成功的变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综上所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内部行为的学科,包括个体行为、组织文化、动机、领导和团队协作等基本概念。
1)组织:是指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结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狭义的行为是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5)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否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6)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一般来说,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的观察员。
7)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测试者有关智力、能力趋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8)相关分析: 是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9)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它的特点是只反应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10)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知觉比感觉更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比感觉更全面深刻.11)社会知觉: 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2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管理者在组织当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者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人际技能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中,能够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这些任务要求具备概念能力。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行为科学,它在众多行为科学分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对它有主要贡献的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个体层次第二章组织多元化2.2个人特征\传记特点如年龄、性别、种族、残疾以及在职服务时间,是一些最明显区别员工的方式。
年龄:人们年龄越大越不愿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
年龄与缺勤率之间也存在着负相关。
与生产率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看书。
性别种族和族群残疾其他个人特征如:任职时间、宗教、性取向、性别认同。
2.3能力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可以分为智力能力和体质能力两类。
智力能力即从事那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第三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1态度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态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认知、情感、行为。
(三要素)陈述是态度的认知成分,这种态度是对事物方式的一种描述或者信念。
它为态度的另一个更为关键的成分——情感成分奠定了基础。
情感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最后情感能够导致行为结果。
态度中的行为成分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认知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
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另一些包括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和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绪论1.组织的定义:所谓组织,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人类群体。
2.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对组织情境下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的系统研究。
组织行为学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科学。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因变量(2)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自变量或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4.组织行为学的起源:工业心理学派5.“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韦伯“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一般管理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6.韦伯的官僚制(1)合理的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7.泰勒: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制(2)标准化原理(3)能力与工作相符(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6)实行职能工长制8.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包括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
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项管理原则是: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之上效率至上强调一般性的经验与原则关注组织内部管理9.霍桑实验(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的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1.认知的概念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