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杆式抽油泵和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74.23 KB
- 文档页数:1
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介绍首先,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的泵杆是由多个连接在一起的杆节组成,通常由碳钢材质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泵杆的长度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油井深度进行调节。
泵杆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动机的驱动,将泵杆由地面输送至井下,在井中的泵头处将被抽上来的原油提升至地面,实现从井底到地面的油井产油。
其次,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的吊卡是用于将泵杆安装在龙门架上的装置,它具有重要的功能。
吊卡通常由吊杆、吊叉、卡箍等组成,能够牢固地固定泵杆,确保泵杆能够顺利地上下运行。
吊卡的设计和制造要求高,需要考虑到重载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再次,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的泵头是泵杆的最末端部分,用于抽取地下的原油。
泵头通常由数个泵环和阀门组成,这些泵环和阀门在泵杆的驱动下进行工作,形成抽油泵吸油、排油的作用。
泵头的设计和制造要求精密,以确保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在高压下仍能正常工作。
此外,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的龙门架是用于支撑和固定泵杆、泵头和吊卡的重要设备。
龙门架通常由钢结构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龙门架的高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油井深度。
龙门架的稳定性对于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需要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注重细节。
最后,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的电动机是驱动整个装置运行的关键部件。
电动机通常采用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通过电动机的转动,带动泵杆的上下运动,实现原油的抽上地面。
电动机的选型和安装要求科学严谨,以确保正常运行和能效。
综上所述,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是一种重要的装置,在油井采油作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由泵杆、吊卡、泵头、龙门架、电动机等部件组成,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抽油效率高等特点。
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各个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且要满足不同油井深度的要求。
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优化设计,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的发展将更加完善和高效。
详解杆式抽油泵和管式泵的区别及⼯作原理详解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区别及⼯作原理⼀、结构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阀、活塞、排除阀四⼤部分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式,可分为管式泵和管式泵。
①管式泵管式泵⼜称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阀在地⾯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井中,然后把装有排除阀的活塞⽤抽油杆通过油管下⼊泵中。
衬套是⼜材料加⼯成若⼲节,衬⼊外筒内部。
活塞是⽤⽆缝钢管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外表⾯光滑带有环状沟槽,作⽤是让进⼊活塞与衬套间隙的砂粒聚集在沟槽内,防⽌砂粒磨损活塞与衬套,并且沟槽中存的油起润滑活塞表⾯的作⽤。
检泵起泵时为泄掉油管中的油,可采⽤可打捞的吸⼊阀(固定阀),通过下放杆柱,让活塞下端的卡扣咬住吸⼊阀的打捞头,把吸⼊阀提出。
但是这种泵由于吸⼊阀打捞头占据泵内空间,使泵的防冲距和余隙容积⼤,容易受⽓体的影响⽽降低泵效。
⽬前⼤多数下⼊管式泵的井是在油管下部安装泄油器,通过打开泄油器泄掉油管中的油。
在下⼊⼤泵的井中,由于活塞直径⼤于油管内径,不能通过油管下⼊活塞,采⽤的⽅法是先把活塞随油管下⼊井中,后下⼊抽油杆柱,利⽤⼀个成为脱节器的装置与泵中活塞对接。
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接下允许下⼊的泵径较杆式泵⼤,因⽽排量⼤。
但检泵必须起下油管,修井⼯作量⼤,故适⽤于下泵深度不⼤,产量较⾼的井。
②杆式泵杆式泵⼜称为插⼊泵,其中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特点是内外两个⼯作筒,外⼯作筒上端装有椎体座及卡簧(卡簧的位置为下泵深度),下泵时把外⼯作筒随油管先下⼊井中,然后装有衬套、活塞的内⼯作筒接在抽油杆的下端下⼊到外⼯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
另外还有固定点在泵筒底部的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以及将活塞固定在底部,由抽油杆带动泵筒上下往复运动的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
检泵时不需要起出油管,⽽是通过抽油杆把内⼯作筒拔出。
杆式泵检泵⽅便,但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在相同的油管直径下允许下⼊的泵径较管式泵要⼩,适⽤于下泵深度较⼤,产量较⼩的油井。
抽油泵使用说明书一、抽油泵简介普通抽油泵又叫深井泵,是有杆泵采油装置中最重要的井下部分。
它是通过抽油杆带动柱塞作上、下往复运动的井下泵。
下井作业时,抽油泵安装在油管柱的下部,沉没在井液中。
通过抽油杆柱传递动力,直接抽汲井内液体。
二、抽油泵的分类抽油泵按其结构和在井中的安装原理不同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两大类。
1、管式泵管式泵又叫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出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
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通油管直径下允许下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
但检泵时必须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2、杆式泵杆式泵又称为插入式泵,其中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的特点是内外有两个工作筒,外工作筒上装有锥体座和卡簧,下泵时把外工作筒随油管先下入井中,然后装有衬套、活塞的内工作筒接在抽油杆的下端下入到外工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
杆式泵检泵时不需要起出油管,而是通过抽油杆把内筒拔出。
杆式泵检泵方便,但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相通油管直径下允许下的泵径较管式泵小,适用于下泵深度较大,产量较小的油井。
抽油泵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漏失量计算值水平井注采一次管柱泵使用说明书辽河石油勘探局总机械厂1.用途水平井注采一次管柱泵适用于大斜度、水平稠油井蒸汽吞吐后直接从油井中抽吸井液,改变了常规抽油泵要等注汽停喷后,起出注汽管柱才能下泵转抽的状况,减少了作业量,充分地利用了热能和有效采油期,防止了油层和井场的污染,达到了增产降耗的目的;正常生产时具有防砂排砂、防气的功能;检泵时,可起到泄油器的作用,且更安全可靠。
2. 结构原理及特点结构原理该泵游动阀、固定阀均为机械式开启阀,取代了常规式球阀。
环形固定阀在泵体上部,当柱塞放到泵底时,工作光杆上端有一缩径接头置于环形阀当中,留出注汽通道,同时柱塞下部游动阀也与柱塞脱开,形成通道,此时泵上下贯通,即可注汽,转抽时,只需上提杆柱,调好防冲距即可。
杆式抽油泵
泵作业可不提油管,且泵筒受力较小,尤其适用
于深抽,对于斜井及含砂和粘度较大的井也比较
适用。
下井作业时,先将支承接头与油管相连下到
预定深度,然后杆式泵与抽油杆相连下到预定深
度碰泵,支承皮碗与支承接头形成座封,同时锁
爪在预定位置自锁。
这时,支承皮碗和支承芯轴
支承接头形成双密封、双自锁,防止正常抽油时
泵被提出。
起泵作业时,通过足够上提力使锁爪
和支承皮碗与支承接头脱开。
杆式泵抽汲原理与管式泵相同。
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公司DKJ1井碰底、加压2t座封后,调防冲距时不要调太大,调个0.8m-1m就够了,杆式泵泵筒要短一些。
(这次作业调的1.2m有点大,座封时只加压0.5t)不过从载荷看断脱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DKJ1
井可以安排吊车上提杆柱,重新座封杆式泵,顺便也可以判断杆柱是否有断脱,如果是断脱则检泵。
抽油泵用途及分类发布:多吉利来源:减小字体增大字体抽油泵用途及分类一、抽油泵工作特性(一)抽油泵工作原理抽油泵主要是由泵筒、柱塞、进油阀(吸入阀或固定阀)、出油阀(排出阀或游动阀)组成。
上冲程时,柱塞下面的下泵腔容积增大,压力减小,进油阀在其上下压差的作用下打开,原油进入下腔,与此同时,出油阀在其上下压差的作用下关闭,柱塞上面的上泵腔内的原油沿油管排到地面。
同理,下冲程时,柱塞压缩进油阀和出油阀之间的原油。
关闭进油阀,打开出油阀,下泵腔原油进入上泵腔。
柱塞一上一下,抽油泵完成了一次循环。
如此周而复始,重复进行循环。
(二)抽油泵工作特点和要求抽油泵的工作原理和通用的往复泵相同,但因工作条件不同,在其结构和工作参数等方面具有特殊性。
(1)抽油泵的外径受井眼尺寸的限制,只能是立式结构。
在冲次相同的情况下,要增加泵的排量,就得增大泵的冲程长度,加长泵的尺寸。
(2)抽油泵在井下工作,有的需要装在3000多米深处,这样,柱塞上下压差增大,要维持柱塞与泵筒间隙的密封性和耐磨性,提高泵效和延长使用寿命,就需要耐压泵筒和较长的柱塞。
(3)抽油泵的工作和使用周期,受抽油杆强度和刚度的影响,如油杆变形和震动,影响柱塞有效冲程长度和泵工作的平稳性。
(4)抽油泵在恶劣环境下连续工作,如油井含气、含砂,介质腐蚀、结垢,高压、高粘度和随着井的深度有较大的温度变化等。
根据抽油泵的上述特点,对抽油泵有以下要求:(1)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较好的密封性。
(2)要求工作可靠,寿命长。
对阀、柱塞、泵筒等要从结构、材质、加工质量和热处理工艺等方面,严格要求,提高耐磨性和抗腐性,这样可减少抽油泵的非生产时间,降低采油成本。
(3)要有高的生产率和泵效。
(4)要求安装、修理和使用方便。
二、抽油泵类型与结构(一)抽油泵类型抽油泵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两大类,通常,对于符合抽油泵标准设计和制造的抽油泵称做标准抽油泵,而具有专门用途的,如防砂、防气、抽稠油等,或具有与标准结构或尺寸不同的抽油泵称做特殊用途的抽油泵或专用抽油泵。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采油工程》试题A(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气液的滑脱现象:由于油、气密度的差异,在气液混合物向上流动的同时,气泡上升速度大于液体流速,气泡将从油中超越而过,这种气体超越液体上升的现象称为滑脱。
3、气举采油法: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的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式。
4、冲程损失:由于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伸缩造成光杆冲程与柱塞冲程的差值。
5、扭矩因数:是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6、水力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7、注水井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8、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是在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9、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10、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便开始析出,蜡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二、填空题(每空格0.5分,共20分)1、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流动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分别为(1) 油层中的渗流、(2) 井筒中的流动、(3) 地面管线中的水平或倾斜管流和(4) 嘴流。
2、气举采油按注气方式可分为(5) 连续气举和(6) 间歇气举。
3、当抽油机悬点开始上行时,游动凡尔(7) 关闭,液柱重量由(8) 油管转移(9) 抽油杆上,从而使抽油杆(10) 伸长,油管(11) 缩短。
4、在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如果上冲程快,下冲程慢,则说明平衡(12) 过量,应(13) 减小平衡重或平衡半径。
5、油层压力高于水层压力时,放大生产压差可以(14) 增加产油量,使含水(15) 升高。
6、当井壁上存在的周向应力达到井壁岩石的水平方向的抗拉强度时,将产生(16) 垂直裂缝。
详解杆式抽油泵和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详解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一、结构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管式泵。
①管式泵管式泵又称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除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
衬套是又材料加工成若干节,衬入外筒内部。
活塞是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外表面光滑带有环状沟槽,作用是让进入活塞与衬套间隙的砂粒聚集在沟槽内,防止砂粒磨损活塞与衬套,并且沟槽中存的油起润滑活塞表面的作用。
检泵起泵时为泄掉油管中的油,可采用可打捞的吸入阀(固定阀),通过下放杆柱,让活塞下端的卡扣咬住吸入阀的打捞头,把吸入阀提出。
但是这种泵由于吸入阀打捞头占据泵内空间,使泵的防冲距和余隙容积大,容易受气体的影响而降低泵效。
目前大多数下入管式泵的井是在油管下部安装泄油器,通过打开泄油器泄掉油管中的油。
在下入大泵的井中,由于活塞直径大于油管内径,不能通过油管下入活塞,采用的方法是先把活塞随油管下入井中,后下入抽油杆柱,利用一个成为脱节器的装置与泵中活塞对接。
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接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
但检泵必须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②杆式泵杆式泵又称为插入泵,其中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特点是内外两个工作筒,外工作筒上端装有椎体座及卡簧(卡簧的位置为下泵深度),下泵时把外工作筒随油管先下入井中,然后装有衬套、活塞的内工作筒接在抽油杆的下端下入到外工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
另外还有固定点在泵筒底部的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以及将活塞固定在底部,由抽油杆带动泵筒上下往复运动的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
检泵时不需要起出油管,而是通过抽油杆把内工作筒拔出。
详解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一、结构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管式泵。
①管式泵管式泵又称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除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
衬套是又材料加工成若干节,衬入外筒内部。
活塞是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外表面光滑带有环状沟槽,作用是让进入活塞与衬套间隙的砂粒聚集在沟槽内,防止砂粒磨损活塞与衬套,并且沟槽中存的油起润滑活塞表面的作用。
检泵起泵时为泄掉油管中的油,可采用可打捞的吸入阀(固定阀),通过下放杆柱,让活塞下端的卡扣咬住吸入阀的打捞头,把吸入阀提出。
但是这种泵由于吸入阀打捞头占据泵内空间,使泵的防冲距和余隙容积大,容易受气体的影响而降低泵效。
目前大多数下入管式泵的井是在油管下部安装泄油器,通过打开泄油器泄掉油管中的油。
在下入大泵的井中,由于活塞直径大于油管内径,不能通过油管下入活塞,采用的方法是先把活塞随油管下入井中,后下入抽油杆柱,利用一个成为脱节器的装置与泵中活塞对接。
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接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
但检泵必须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②杆式泵杆式泵又称为插入泵,其中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特点是内外两个工作筒,外工作筒上端装有椎体座及卡簧(卡簧的位置为下泵深度),下泵时把外工作筒随油管先下入井中,然后装有衬套、活塞的内工作筒接在抽油杆的下端下入到外工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
另外还有固定点在泵筒底部的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以及将活塞固定在底部,由抽油杆带动泵筒上下往复运动的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
检泵时不需要起出油管,而是通过抽油杆把内工作筒拔出。
杆式泵检泵方便,但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相同的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管式泵要小,适用于下泵深度较大,产量较小的油井。
1.采油方法的分类:自喷采油,机械(人工举升)采油(气举采油,抽油泵采油(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
1.1.自喷: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将从油层流到井筒中的原油举升至地面的方法。
1.2.机械采油:仅仅依靠油层本身的能量不能将从油层流到井筒中的原油举升到地面,即油井不能自喷生产时,利用人工的方法将从油层流到井筒中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方法。
2.游梁式抽油机的分类:(常规型异相型前置型)、平衡方式分类(机械平衡(游梁、曲柄、复合)气动平衡)3.常规抽油机的结构特点:曲柄轴中心基本位于游梁尾轴承的正下方。
4.异相抽油机特点4.1.结构特点:曲柄轴中心与游梁尾轴承存在一定水平距离,曲柄重臂中心线存在偏移角,曲柄平衡存在相位角。
4.2.运动特点:上冲程曲柄转角明显大于下冲程,降低了上冲程的游动速度、加速度及动载荷,达到延长油杆寿命和节能的目的。
5.游梁式抽油机的5.1.驴头:装在游梁前段,有一个较大的弧面。
能够将游梁前端的往复圆弧运动转换为抽油光的垂直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保证抽油机光杆始终对准井口中心位置。
(1)传递运动和动力。
2)使光杆始终对准井口中心位置。
3)快速让出井口上空间。
)(上翻、下翻、侧翻、可拆卸式)5.2.游梁:经轴承安装在支架上,前端与驴头相连,后端通过尾轴承和横梁相连。
抽油机工作时,游梁绕支架轴承作摇摆运动,传递动力,并承受悬点载荷、连杆拉力和支架轴承对游梁的反作用力等载荷。
要求游梁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5.3.连杆和曲柄销总成:包括连杆体、曲柄销、轴承和连杆销子等零件。
主要用于传递和改变力的方向。
5.4.横梁:连杆和游梁连接的中间部件,动力经横梁才能带动游梁做摇摆运动。
5.5.平衡块:其大端与减速器轴采用键加过盈连接,曲柄端头铣成通槽,以便产生较大弹力变形。
(成对使用,分别装在减速器输出轴的两端。
在曲柄上装有根据油井工况所配的平衡块。
平衡块可以沿曲柄侧面移动,以调整平衡能力。
)5.6.减速箱的作用:将电动机的高速转动,通过三轴二级减速转变成曲柄轴的低速转动,同时支撑平衡块。
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介绍油田专用杆式抽油泵是一种用于油井中抽取油液的设备。
它由泵体、上下接头、抽油杆、阀座、阀片等部件组成。
杆式抽油泵主要由泵体、上下接头、抽油杆、阀座、阀片等组成。
泵体是泵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泵壳、泵盘、泵座、抽油杆套等构成。
在泵体中央有一个孔,用于连接上下接头。
上下接头通过抽油杆连接到泵体和油管系统上。
泵体内部由一对对称的偏心轴套成一组球形导向杆可任意转动。
这种构造可以避免泵体中空间的组织物、金属层和污水不能通过油管流动起伏的现象。
杆式抽油泵可提取不同类型的液体,包括原油、天然气、石油和其他液体。
这种泵常用于油田的原油生产过程中。
它适用于高度不断变化的输送介质,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杆式抽油泵能够处理高粘度的液体,对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也有很好的耐磨性。
杆式抽油泵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泵体与上下接头相连时,抽油杆封闭了泵腔,并通过泵体的偏心轴旋转。
液体通过与泵体内壁之间的泵腔封闭,并经过泵体的导叶进入泵腔。
然后,液体通过旋转的抽油杆被抽送到泵体的出口,进一步被输送到油管系统。
杆式抽油泵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其次,它的能效较高,可靠性强。
杆式抽油泵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类型的泵站和泵房,可通过调整泵的旋转速度来控制输送流量。
此外,杆式抽油泵的输送效果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它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条件,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然而,杆式抽油泵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泵体和抽油杆之间存在磨损,所以泵的效率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其次,抽油杆的长度限制了泵的提升高度。
最后,如果泵体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泄漏和振动现象。
为了提高杆式抽油泵的性能,研发人员进行了许多改进和创新。
一种常见的改进是增加泵体和抽油杆之间的润滑油腔,以减少磨损和摩擦。
另外,各个部件的材质选择和热处理也会对杆式抽油泵的性能产生影响。
总之,杆式抽油泵是一种在油田中广泛应用的设备。
它通过旋转的抽油杆将液体从油井中提取到地面,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能效高等优点。
.详解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
一、结构
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管式泵。
①管式泵
管式泵又称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除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
衬套是又材料加工成若干节,衬入外筒内部。
活塞是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外表面光滑带有环状沟槽,作用是让进入活塞与衬套间隙的砂粒聚集在沟槽内,防止砂粒磨损活塞与衬套,并且沟槽中存的油起润滑活塞表面的作用。
检泵起泵时为泄掉油管中的油,可采用可打捞的吸入阀(固定阀),通过下放杆柱,让活塞下端的卡扣咬住吸入阀的打捞头,把吸入阀提出。
但是这种泵由于吸入阀打捞头占据泵内空间,使泵的防冲距和余隙容积大,容易受气体的影响而降低泵效。
目前大多数下入管式泵的井是在油管下部安装泄油器,通过打开泄油器泄掉油管中的油。
在下入大泵的井中,由于活塞直径大于油管内径,不能通过油管下入活塞,采用的方法是先把活塞随油管下入井中,后下入抽油杆柱,利用一个成为脱节器的装置与泵中活塞对接。
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接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
但检泵必须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②杆式泵
杆式泵又称为插入泵,其中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特点是内外两个工作筒,外工作筒上端装有椎体座及卡簧(卡簧的位置为下泵深度),下泵时把外工作筒随油管先下入井中,然后装有衬套、活塞的内工作筒接在抽油杆的下端下入到外工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
另外还有固定点在泵筒底部的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以及将活塞固定在底部,由抽油杆带动泵筒上下往复运动的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
检泵时不需要起出油管,而是通过抽油杆把内工作筒拔出。
杆式泵检泵方便,但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相同的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管式泵要小,适用于下泵深度较大,产量较小的油井。
目前常规抽油泵存在金属活塞和衬套加工要求高,制造不方便,且易磨损的缺点。
二、工作原理
在泵工作时候过程中,活塞式主动件,作用是通过改变泵内的压力。
泵阀是从动件,仅当满足阀球下方的压力大于其上方压力时才打开,让液体通过阀座孔向上流,否则阀关闭阻止液体向下流。
1)上冲程(左图)
抽油杆带着活塞向上运动,活塞上的游动阀受阀球自重和馆内压力作用关闭。
泵内(活塞下方)容积增大压力降低,固定阀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差的作用下被打开,原油进泵,同时井口排出液体。
2)下冲程(右图)
抽油杆带着活塞向下运动,固定阀关闭,活塞挤压泵中液体使泵内压力升高到高于活塞上方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泵中液体排到活塞上方的油管中同时由于光杆进入井筒,在井口挤出相当于光杆体积的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