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泵工作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8.46 KB
- 文档页数:1
抽油泵工作原理
抽油泵工作原理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将液体从低压区域抽送到高压区域的过程。
抽油泵通常由泵体、叶轮、轴和电动机等组成。
当电动机启动时,轴开始旋转,驱动叶轮在泵体内高速旋转。
液体进入泵体后,随着叶轮的旋转,被吸入叶轮的叶片间隙中,并被分流到叶轮的出口侧。
在叶轮的作用下,液体被迅速推送至泵体的出口。
在液体推送过程中,由于液体的惯性和泵体内的压力变化,产生了一股牵引力,使液体继续向泵体出口方向移动。
同时,由于出口区域的容积逐渐减小,液体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当液体被推送至出口处时,压力已经增大到能克服介质管道中的阻力,从而使液体被迫流入管道中,进一步被输送到目标区域。
整个过程中,电动机持续驱动叶轮旋转,不断吸入和推送液体,从而实现了抽油泵的工作。
综上所述,抽油泵通过机械设备将液体从低压区域抽送到高压区域。
在电动机驱动下,泵体内的叶轮快速旋转,吸入液体并推送至出口处,形成一定的压力,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目标区域。
油泵的工作原理
油泵是一种用于输送液体或气体的机械设备,其工作原理可简单描述如下:
1. 引力下落: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引力将液体由高处向低处输送。
当液体处于高于油泵的位置时,液体的重力势能会使液体自然下落,进入油泵。
2. 吸入动力:油泵通常通过转动机械或电动机的动力来产生吸入动力。
当动力源启动时,油泵内的可动部件(如叶轮)开始转动。
3. 吸入阶段:在转动过程中,油泵通过扩大吸入口的面积,降低吸入管道的压力,以实现吸入液体的目的。
吸入过程中,液体经过过滤器等装置进行初步过滤,以防止进入油泵内的固体颗粒损坏泵体。
4. 推进液体:当液体进入油泵后,由于叶轮的旋转,液体被推向离心或容积式的出口处。
具体液体的推进方式取决于油泵的类型。
5. 推出液体:液体被推向出口处后,通过管道输送至需要的位置。
在输送过程中,油泵能够根据外部控制或设计的要求调整输送速度和压力,以满足工作需求。
总结来说,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引力下落和机械动力将液体吸入并推出,以实现输送液体的功能。
不同类型的油泵可能具
有不同的具体工作原理,但基本的工作原理通常都包含了上述的吸入和推进阶段。
抽油泵工作原理
抽油泵是一种用来将液体(通常是油)从一个地方抽到另一个地方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动力源:通常,抽油泵使用电机作为动力源。
电机通过传递动力给抽油泵的转子来驱动泵的工作。
2. 泵的结构:抽油泵通常由一个转子(也称为叶轮)和一个固定在泵体内的腔室组成。
转子的运转会在腔室产生真空,将液体吸入泵内。
3. 吸入过程:当转子开始旋转时,它会将腔室与进油管道连接起来。
腔室内的压力较低,形成真空。
液体会通过进油管道进入腔室,填满腔室中的空隙。
4. 推出过程:当转子继续旋转时,腔室与出油管道连接。
在这个过程中,液体被推出腔室,并通过出油管道流向目标位置。
5. 润滑和密封:由于液体的高速流动以及泵的旋转,润滑和密封是抽油泵工作的关键。
抽油泵通常会通过给予关键部件润滑油,来防止摩擦和磨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抽油泵可能会有稍微不同的工作原理。
但总的来说,以上的基本原理适用于大多数抽油泵。
抽油泵常见故障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生活中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油田需要提高自身的开采效率,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抽油泵在油田机械采油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影响原油产量,增加采油成本的同时,还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对此,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对于抽油泵常见故障及原因的分析,积极引入新工艺新方法,对抽油泵运行中的故障进行防范,保证抽油泵的稳定可靠运行。
关键词:抽油泵;常见故障;对策引言抽油泵是采油机械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抽油泵采油也是现阶段油田采油最为常用的方法,能够为油田开发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想爱你阶段,抽油泵采油作业环节,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容易受到汽油、蜡等物质的损害,导致抽油泵内部和外部受到损害,影响采油作业的效率和效果。
1抽油泵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要求1.1抽油泵工作原理抽油泵需要与抽油机进行配合,可将油井内原油以特定的工作方式,传送至指定的装置内。
抽油泵系统可分为泵筒、吸入阀门、柱塞、出油阀门等结构,其中,柱筒结构为抽油泵提供运行动力。
在实际的原油开采作业中,当原油被传输到油井下方,抽油泵内部的柱塞结构会进行反复运动,在压力的作用下,原油将会被传送到指定的输油管道中,而这一过程需要保持连续性,抽油泵反复连续上下运作,不断将外部压力传导至相应位置。
抽油泵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上冲程与下冲程,在上冲程中,泵筒内容空间容量会大幅度提升,压力也会随之减小,而此时,泵筒上下方将会形成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可使原油顺着吸入阀门进入泵腔。
上冲程阶段,抽油泵负责将原油抽入到泵体内部,相反,下冲程阶段,抽油泵需要将原油压入到指定的输送管道之中。
在下冲程阶段,柱塞向下运动,泵筒内部空间迅速变小,内部压力上升,此时,吸入阀门保持关闭状态,而出油阀门将会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打开,原油就可顺利进入到泵筒上方,抽油泵反复做功,柱塞上下反复,不断持续上冲程与下冲程,最终将原油提取到地面。
1.2抽油泵的应用要求在抽油泵的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油田长期产能,其必须保证以下几点:(1)抽油泵的吸入阀门与柱塞的材质强度必须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尤其是承受压力最多的泵筒结构,必须同时具备足够的坚硬性与密封性,在承受高压时,其整体不会出现形变。
抽油机的工作原理
抽油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负压原理将液体从低压区域抽到高压区域。
具体而言,抽油机主要包括一个叶轮、一个密封装置和一个驱动装置。
首先,驱动装置通过电机或其他方式提供动力,带动叶轮旋转。
叶轮通常是由一个轴和一组叶片组成的。
当叶轮旋转时,它会产生一个低压区域。
这是因为旋转的叶轮会使空气或液体被迅速抛离叶轮,从而形成一个加速的气体流或液体流,并且在叶轮周围产生一个低压区域。
接下来,密封装置起到关键作用。
它用于分隔高压区域和低压区域,确保液体只能从低压区域进入高压区域,而不是反过来。
常用的密封装置包括液环密封、机械密封等。
当液体进入低压区域时,通过密封装置的控制,液体只能从低压区域流入抽油机的高压区域。
一旦液体进入高压区域,就会被送到出口管道或相应的容器中。
最后,通过以上的工作原理,抽油机可以有效地抽取液体,将其从低压区域移动到高压区域,并完成液体的抽取和输送过程。
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抽油泵工作原理有哪些呢?
抽油泵工作原理:
抽油泵是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往复泵,动力从地面经抽油杆传递到井下,使抽油泵的柱塞做上下往复运动,将油并中石油沿油管举升到地面。
抽油泵主要是由泵筒、柱塞、进油阀(吸人阀或固定阀)、出油阀(排出阀或游动阀)组成。
电动油泵上冲程时.柱塞下面的下泵腔.容积增大,压力减小,进油阀在其上下压差的作用下打开.原油进人下腔,与此同时,出油阀在其上下压差作用下关闭,柱塞上面的上泵腔内的原油沿油管排到地面。
同理,下冲程时,柱塞压缩进油阀和出油阀之间的原油。
关闭进油阀。
打开出油阀,下泵腔原油进人上泵腔。
柱塞一上一下,抽油泵完成了一次循环。
如此周而复始,重复进行循环。
根据抽油泵的特点,油泵工作原理,对抽油泵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较好的密封性。
(2)要求工作可靠,寿命长、对阀、夺主塞、泵筒等要从结构、材质、加工质量和热处理工艺等方而.严格要求。
提高张拉设备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这样可减少抽油泵的非生产时间,降低采油成本。
(3)要有高的生产率和泵效,安装、修理和使用方便。
抽油泵工作原理就是这样的。
详解杆式抽油泵和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详解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一、结构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管式泵。
①管式泵管式泵又称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除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
衬套是又材料加工成若干节,衬入外筒内部。
活塞是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外表面光滑带有环状沟槽,作用是让进入活塞与衬套间隙的砂粒聚集在沟槽内,防止砂粒磨损活塞与衬套,并且沟槽中存的油起润滑活塞表面的作用。
检泵起泵时为泄掉油管中的油,可采用可打捞的吸入阀(固定阀),通过下放杆柱,让活塞下端的卡扣咬住吸入阀的打捞头,把吸入阀提出。
但是这种泵由于吸入阀打捞头占据泵内空间,使泵的防冲距和余隙容积大,容易受气体的影响而降低泵效。
目前大多数下入管式泵的井是在油管下部安装泄油器,通过打开泄油器泄掉油管中的油。
在下入大泵的井中,由于活塞直径大于油管内径,不能通过油管下入活塞,采用的方法是先把活塞随油管下入井中,后下入抽油杆柱,利用一个成为脱节器的装置与泵中活塞对接。
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接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
但检泵必须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②杆式泵杆式泵又称为插入泵,其中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特点是内外两个工作筒,外工作筒上端装有椎体座及卡簧(卡簧的位置为下泵深度),下泵时把外工作筒随油管先下入井中,然后装有衬套、活塞的内工作筒接在抽油杆的下端下入到外工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
另外还有固定点在泵筒底部的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以及将活塞固定在底部,由抽油杆带动泵筒上下往复运动的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
检泵时不需要起出油管,而是通过抽油杆把内工作筒拔出。
抽油泵的工作原理抽油泵是一种用于抽取地下油藏中的原油的机械设备。
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原理,将地下的原油抽取到地面上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利用。
下面是抽油泵的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1.泵体结构:抽油泵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泵体,通常由一个大型的圆筒形金属壳体构成。
泵体中有一个转子和几个叶片,通常由铸铁、不锈钢或镍铜合金制成。
这些叶片由一根中心轴连接,通过外部动力源(如电机或内燃机)驱动,使转子旋转。
2.吸入和吐出阀:泵体上有两个阀门,即吸入阀和吐出阀。
吸入阀通常位于泵体底部,用于吸入地下的原油,而吐出阀位于泵体顶部,用于抽出原油。
这两个阀门具有单向开关,只允许液体沿一个方向流动。
3.吸入阶段:抽油泵开始工作时,转子开始旋转。
当转子旋转时,吸入阀打开,将地下的原油吸入泵体。
在这个阶段,泵体内部的压力低于地下油藏中的压力,这使得原油能够进入泵体。
4.排出阶段:一旦吸入阶段结束,吐出阀开始打开。
在这个阶段,转子的旋转将原油推向泵体顶部,并将其从泵体排出,以供后续的处理。
同时,吸入阀关闭,防止油流反流。
5.循环运行:抽油泵通常是连续运行的,这是为了保持油井的稳定产量。
一旦完成一次抽出任务,抽油泵会自动启动下一次吸入阶段,继续将原油抽出。
抽油泵具有以下优点:1.高效性:抽油泵能够高效地抽取地下油藏中的原油。
它的高转速和强大的动力源使其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油井和地质情况。
2.稳定性:抽油泵可以连续运行,以确保油井保持稳定的产量。
它的自动运行功能可以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3.适应性:抽油泵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井,包括低渗透油井、高粘度油井和深层油井。
它可以承受高压和高温的环境,适应各种恶劣条件。
4.维护简易:抽油泵的结构简单,维护相对容易。
只需定期检查和更换零部件,可以延长抽油泵的使用寿命。
5.环保性:抽油泵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油井的废弃气体和液体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较少。
综上所述,抽油泵通过动力源的驱动和叶片的旋转,将地下的原油吸入泵体并排出至地面。
抽油机的工作原理
抽油机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领域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压力差和物料流动性。
抽油机通常由电机、泵体、进出口管道和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当电机启动时,泵体内的叶轮开始旋转。
该叶轮由叶片构成,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使液体或气体被抽入泵体。
进口管道将待抽油介质引入泵体,并在泵体的进口处形成真空状态。
进口管道连接到泵体的一个容积较大的房间中,称为井室。
在井室中,待抽油介质逐渐充满并被泵体抽入。
在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压力差使油液或气体被迫向出口移动。
当液体或气体通过叶轮并进入泵体时,由于旋转叶轮的作用,它们会受到离心力的推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流动速度和压力。
泵体连接的出口管道将抽出的油液或气体输送到目标位置,例如容器、储存罐或其他处理设备中。
控制系统通常负责调节电机的启停和运行速度,以控制抽油的流量和压力。
详解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一、结构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管式泵。
①管式泵管式泵又称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除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
衬套是又材料加工成若干节,衬入外筒内部。
活塞是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外表面光滑带有环状沟槽,作用是让进入活塞与衬套间隙的砂粒聚集在沟槽内,防止砂粒磨损活塞与衬套,并且沟槽中存的油起润滑活塞表面的作用。
检泵起泵时为泄掉油管中的油,可采用可打捞的吸入阀(固定阀),通过下放杆柱,让活塞下端的卡扣咬住吸入阀的打捞头,把吸入阀提出。
但是这种泵由于吸入阀打捞头占据泵内空间,使泵的防冲距和余隙容积大,容易受气体的影响而降低泵效。
目前大多数下入管式泵的井是在油管下部安装泄油器,通过打开泄油器泄掉油管中的油。
在下入大泵的井中,由于活塞直径大于油管内径,不能通过油管下入活塞,采用的方法是先把活塞随油管下入井中,后下入抽油杆柱,利用一个成为脱节器的装置与泵中活塞对接。
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接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
但检泵必须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②杆式泵杆式泵又称为插入泵,其中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特点是内外两个工作筒,外工作筒上端装有椎体座及卡簧(卡簧的位置为下泵深度),下泵时把外工作筒随油管先下入井中,然后装有衬套、活塞的内工作筒接在抽油杆的下端下入到外工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
另外还有固定点在泵筒底部的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以及将活塞固定在底部,由抽油杆带动泵筒上下往复运动的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
检泵时不需要起出油管,而是通过抽油杆把内工作筒拔出。
杆式泵检泵方便,但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相同的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管式泵要小,适用于下泵深度较大,产量较小的油井。
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抽油泵是一种用于抽取液体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压力差和吸力力。
以下是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1. 创建压力差: 抽油泵通常由一个旋转的叶片或者活塞来创建压力差,从而帮助液体被抽出。
具体来说,当泵的旋转部分或活塞下降时,液体进入泵腔,在接下来的上升过程中,泵腔中的体积减小,从而产生一定的压力。
2. 吸力力: 除了由泵本身的运动产生的压力差外,抽油泵也利用吸力力来将液体移动到泵腔中。
泵腔中的压力低于液体所在区域的压力,因此液体会被吸入泵腔。
3. 排出液体: 抽油泵中的排出管道通常连接到一个容器或管道系统,从而允许被抽取的液体被送往需要的位置。
当泵腔内的压力增加时,液体被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抽油泵的具体工作原理和结构可能因厂家和类型的不同而略有区别。
但总体而言,抽油泵的工作过程主要涉及压力差的产生和利用吸力力将液体移动到泵腔中的原理。
抽油泵工作原理
一、抽油泵工作条件及使用方法
抽油泵自动清洗机主要由电气控制系统、传送机构、排污机构、清洗机构、
过滤机构、排雾及干燥装置等组成。
清洗抽油泵时,将抽油泵安放在机体泵托箱内的托泵架上,启动减速器总成后,抽油泵被传送人清洗室内,泵外表面由设置在清洗室内壁四周的环形喷管上
喷嘴喷出的高压液流清洗,内表面则由内喷管上设置的喷孔高压液流清洗。
清洗时间由电气控制系统预置调整确定,到达清洗时间后,抽油泵便自动退出清洗室,回位至泵托箱内。
电气控制系统抽油泵自动清洗机的各工作机构均由电气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实施手动/自动切换。
手动时根据需要只让部分工作机构执行工作;自动时,各部工作机构依预置的指令,按程序进行清洗。
为保证安全生产,抽油泵的传送控制均采用42v低压防水行程开关控制;传送速度、距离、往复行程及循环清洗次数根据抽油泵长度、结污程度,预置调整
后由速度调节器控制变频电动机实现自动控制,保证抽油泵的各部位均能彻底清洗。
清洗液温度通过温控开关预置调整后,自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贮液箱内的液面高度在超出设定的高、低极限位置时通过液面限位器上的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切断电源而停机。
抽油泵传送的动力来自减速器总成,减速器电动机为无级变速,减速器为针轮摆线式,电动机动力经减速器减速后,
通过链轮和链条及固定在链条上的托泵架,将抽油泵送人清洗室。
传送速度可根据抽油泵的结蜡和油污严重程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