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469.00 KB
- 文档页数:39
高压油泵工作原理
高压油泵是柴油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直接影响着柴油发动机的性
能和效率。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
首先,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进油、压油和喷油三个阶段。
在进油阶段,柴油从燃油箱被抽送到高压油泵内,形成一定的压力。
在压油阶段,高压油泵利用凸轮轴的旋转运动,通过柱塞的升降来增加柴油的压力,使其达到高压状态。
最后,在喷油阶段,高压油泵将高压柴油通过喷油嘴喷入燃烧室,与高温高压空气混合,完成点火燃烧,驱动发动机工作。
其次,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一些关键部件的作用。
比如凸轮轴通过传
动装置带动柱塞上下运动,从而实现柴油的压力增加;柱塞和柱塞套之间的密封作用保证了高压油泵内部的压力不会泄漏;喷油嘴的喷油角度和喷油量的控制影响着燃油的喷射效果和燃烧效率。
另外,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还与柴油的喷射时间、喷射压力等参数密切相关。
喷油时间的控制决定了柴油的喷射时机,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排放性能;喷射压力的大小则影响着柴油的雾化程度和燃烧效果,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不断地进油、压油和喷油来完成柴油发
动机的燃油供给和燃烧过程。
其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关键部件的协同作用,同时也受到喷油时间和喷射压力等参数的影响。
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了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柴油发动机的维护和调整,确保其正常高效地工作。
汽车汽油泵工作原理汽车汽油泵是汽油发动机燃油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汽油从燃油箱中抽送到发动机燃烧室,为发动机提供燃料。
汽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泵体内的活塞运动来产生吸入和压缩的作用,将汽油送入燃油系统。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汽车汽油泵的工作原理。
汽油泵通常安装在汽车的油箱内部,它通过电动泵或机械泵的方式工作。
电动泵通过电磁铁产生的吸引力来驱动活塞运动,而机械泵则是通过发动机的机械运动来驱动。
不论是哪一种方式,汽油泵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
当汽车启动时,汽油泵开始工作。
首先,泵体内的活塞开始向下运动,形成一个负压区域,使得油箱内的汽油被吸入泵体内。
随后,活塞向上运动,将吸入的汽油压缩并送入燃油系统中。
这样,汽油就被稳定地送入发动机燃烧室,为发动机提供燃料。
汽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吸入、压缩和送油三个步骤。
通过这个过程,汽油泵能够稳定、持续地将汽油送入发动机,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同时,汽油泵还需要保证送油的压力和流量,以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燃油需求。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油泵的工作状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油箱内汽油的剩余量、汽油泵的工作温度、泵体内的气压等。
因此,汽车汽油泵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保证汽油泵能够在各种工况下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汽车汽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泵体内活塞的运动来实现汽油的吸入、压缩和送油,以为发动机提供燃料。
汽油泵的工作状态对汽车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汽油泵,以确保汽油泵的正常工作。
通过对汽车汽油泵工作原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车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汽车的维护和保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一些故障现象,及时进行处理和维修。
汽车汽油泵作为汽车燃油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工作原理的了解对于我们更好地驾驶和维护汽车有着重要的意义。
机油泵的作用是将油底壳里的机油经过增压后压送到机油滤清器和各润滑油道,以润滑发动机的各主要运动机件,并使机油得到滤清。
机油泵通常采用螺旋齿轮或曲轴前端驱动。
机油泵主要有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
齿轮式机油泵又分外啮合齿轮式和内啮合齿轮式。
齿轮式机油泵工作原理:当发动机工作时,凸轮轴上的驱动齿轮带动机油泵的传动齿轮,使固定在主动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作反方向的旋转,将机油从进油腔沿齿隙与泵壁送至出油腔。
进油腔处便形成低压而产生吸力,把油底壳内的机油吸进油腔。
由于主、从动齿轮不断地旋转,机油便不断地被压送到需要的部位。
转子式机油泵工作原理:转子式机油泵由驱动齿轮、内转子、外转子和泵壳等组成。
内转子固定在驱动轴上,外转子在泵壳内由泵壳支承轴承支撑,并且内、外转子相对位置固定,这样内、外转子的转速就相同。
由于内外转子的转速相同,对置的外转子各齿槽就在相对的内转子各齿槽内刚好作一半周长的转动,从而保证泵的吸油及压油过程能连续不断地进行。
总的来说,这两种机油泵都是利用容积变化产生压力差将低位的机油输送至高位的机油滤清器及各润滑部位,使其得到充分润滑。
湖北小型电动油泵工作原理
2.吸油过程:当电动机转动后,油泵的吸油口就会产生负压,将液体
从油箱中吸入泵腔。
液体通过油泵的吸入阀进入泵腔。
3.压油过程:当泵腔内的液体被吸入后,电动机继续转动,泵腔内的
液体就会被压缩,从而提升液体的压力。
液体通过油泵的出口阀被推向液
压系统。
4.液压阀控制:液压阀起到控制油液流向和压力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油泵会将液体直接供应给液压系统。
当液压系统需要油液时,液压阀会打开,将油液传递到系统中。
当液压系统需要停止工作时,液压阀会关闭,
停止供油。
5.油箱:油箱主要用于存放液体。
在工作过程中,驱动油泵的电动机
会将液体吸入和压出,通过管路输送到液压系统中。
油液在液压系统中完
成工作后,会回流到油箱。
总结起来,湖北小型电动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化为:电动机驱动油
泵旋转,油泵通过吸入阀将液体从油箱中吸入,然后通过压油阀将液体压出,供给液压系统使用。
这一过程通过液压阀的控制实现油液的流向和压
力的调节。
油液在液压系统中完成工作后,再回流至油箱,实现循环使用。
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抽油泵的结构图
1、4-外管接箍;
2-外管;
3-缸套;
5-固定阀罩;
6-固定凡尔;
7-压紧接头;
8-上游动凡尔罩;
9-上游动凡尔;
10-接头;
11-柱塞;
12-下游动凡尔
罩;
13-下游动凡尔;
(2)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a)上冲程;(b)下冲程;
1-游动阀;2-活塞;3-衬管;4-固定阀
上冲程:活塞上行,游动阀关闭,泵筒内压力下降,当泵筒内压力低于泵入口压力时,固定阀打开,液体进入泵内,同时井口排出活塞让出泵筒体积的液体。
下冲程:活塞下行,泵筒内压力升高,游动阀打开,固定阀关闭,液体从泵内排出到活塞以上的油管中,同时井口排出光杆进入的液体体积。
实验三有杆泵与抽油原理一.实验目的1. 观察抽油机、抽油泵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机杆泵四连杆机构)。
2.掌握有杆泵抽汲原理熟悉游梁式抽油机主要部件组成、各部件名称结构及工作原理。
3. 观察气锚的分气效果。
4.观察模拟泵在井筒内的工作状况。
二.实验内容1.抽油机工作原理有杆泵抽油是三大采油方法之一。
本实验装置由抽油机和井筒两大部分组成,见图1。
电动机的高速旋转运动通过皮带轮和减速箱减速,传递给曲柄轴,带动曲柄作低速旋转运动,经曲柄、连杆、横梁带动油梁作上下摆动,挂在游梁驴头上的悬绳器便带动抽油杆柱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泵柱塞做上下往复运动。
图1 抽油机的实验装置组成示意图2.抽油泵工作原理有杆泵是由泵筒、衬套、柱塞、游动阀、固定阀组成。
泵的工作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即柱塞在泵内让出容积,液体进泵和从泵内排出液体。
在理想的情况下,柱塞上下一次进入和排出的液体等于柱塞让出的容积。
上冲程,抽油机带动抽油杆连接柱塞一起向上运动,柱塞上的游动阀受柱塞上油管液柱压力作用而关闭,与此同时,泵腔内由于柱塞上行让出容积而压力降低,固定阀在油套环形空间液柱压力作用下被冲开,液体被吸入泵腔内,上冲程为泵吸液而油井排液过程。
下冲程,柱塞下行,固定阀关闭,泵腔内压力增高,当泵内压力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冲开,泵腔内液体通过游动阀排入井筒中,见图2。
柱塞上下一次为一个冲程,在一个冲程内完成一次进液和排液的过程。
图2 泵的工作原理图3.气锚分离原理气锚是井下油气分离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油气密度不同而起油气分离作用的。
气锚可分为旋转式、沉降式,其结构图见3.3。
气锚安装在抽油泵的末端。
沉降式气锚当柱塞上行时,由于抽吸和管外液柱压力作用,油和气进入锚内,由于油气密度的差异气体大部分上浮于气锚的上端,而液体则沉降于气锚的下端;当柱塞下行时,由于泵的阀被关闭,气锚内液体处于静止状态,气体上浮自锚上端的排气孔抛出,进入管外油套环形空间,而脱气原油自气锚中心管的下口被吸入到泵腔内,从而达到防止气体进泵,提高泵效的目的。
详解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区别及工作原理一、结构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管式泵。
①管式泵管式泵又称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除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
衬套是又材料加工成若干节,衬入外筒内部。
活塞是用无缝钢管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外表面光滑带有环状沟槽,作用是让进入活塞与衬套间隙的砂粒聚集在沟槽内,防止砂粒磨损活塞与衬套,并且沟槽中存的油起润滑活塞表面的作用。
检泵起泵时为泄掉油管中的油,可采用可打捞的吸入阀(固定阀),通过下放杆柱,让活塞下端的卡扣咬住吸入阀的打捞头,把吸入阀提出。
但是这种泵由于吸入阀打捞头占据泵内空间,使泵的防冲距和余隙容积大,容易受气体的影响而降低泵效。
目前大多数下入管式泵的井是在油管下部安装泄油器,通过打开泄油器泄掉油管中的油。
在下入大泵的井中,由于活塞直径大于油管内径,不能通过油管下入活塞,采用的方法是先把活塞随油管下入井中,后下入抽油杆柱,利用一个成为脱节器的装置与泵中活塞对接。
管式泵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接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
但检泵必须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②杆式泵杆式泵又称为插入泵,其中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特点是内外两个工作筒,外工作筒上端装有椎体座及卡簧(卡簧的位置为下泵深度),下泵时把外工作筒随油管先下入井中,然后装有衬套、活塞的内工作筒接在抽油杆的下端下入到外工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
另外还有固定点在泵筒底部的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以及将活塞固定在底部,由抽油杆带动泵筒上下往复运动的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
检泵时不需要起出油管,而是通过抽油杆把内工作筒拔出。
杆式泵检泵方便,但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相同的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管式泵要小,适用于下泵深度较大,产量较小的油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