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大桥建造施工技术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14.87 MB
- 文档页数:20
浅谈杭州湾跨海大桥摘要:本文从桥梁工程入手,概述了桥梁工程对地区经济的重要性。
具体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影响、特点等诸多方面。
总的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是比较有建设意义的,它的影响也是可观的。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经济圈;工程难点;桥梁施工;技术分析;成就;技术创新1.杭州湾大桥对两岸经济的影响及建设的必要性杭州湾特殊的喇叭口地形,在带给大家壮丽的钱江潮的同时,也给了杭州湾两岸甚至整个浙东北地区交通条件的劣势尤其导致了较差的通达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杭州湾两岸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浙江是以发展地区特色经济为主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有的通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杭州湾跨海大桥就应运而生。
杭州湾位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战略意义。
1.1 直接促进宁波、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杭州、绍兴、台州、舟山、温州等地的发展,并对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它对于促进沪苏浙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整合和一体化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发挥以上海为龙头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浙江省的综合竞争力。
大桥的建设,将大大缩短浙东南沿海与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使浙江省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以更优越的地理优势,融入国际大都市经济圈。
1.3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
大桥建设将进一步密切嘉兴、宁波、绍兴、台州等城市的联系,促进浙江省杭州湾城市连绵带和沿海对外开放扇面的形成,从而将这一区域提升为以上海为龙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1.4 作为我国沿海大通道中的第一座跨海大桥,突破了杭州湾的瓶颈,优化了国道主干线的路网布局,改变了宁波交通末端状况,大大提升了宁波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2.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概况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海盐,跨越杭州湾海域,止于宁波慈溪,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1.桩基础施工工艺总结1.1 桩基础成孔施工工艺1.1.1 工程概况1)概述杭州湾跨海大桥Ⅱ合同包括北航道桥和北侧高墩区引桥下构,全桥共计152条钻孔灌注桩基础,每墩设计均为摩擦桩群桩基础,其中主墩桩基础每墩为26根,桩径φ280cm,桩底标高为-125.8m,平均桩长125m;辅墩桩基础每墩14根,桩径φ250cm,桩底标高为-90.0m,平均桩长90m;边墩桩基础每墩8根,桩径φ250cm,桩底标高为-97.0m,平均桩长96m;高墩区引桥桩基础每墩8根,桩径φ250cm,B1#~B3#墩桩长90m,B4#~B7#墩桩长95m。
其中主墩桩底进入粉砂、细砂(○11土层)层深度平均为3.0m。
2)工程地质北航道桥工程区段基岩面标高为-180m~-190m。
钻孔揭露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质复杂,桥位处海底地形平坦,覆盖层很厚,地层岩性分布比较均匀,受涨落潮水的影响,冲淤交互进行。
桥位区的详细地质情况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二册。
其代表性地质情况如下表:桥位处水深流急、潮差大,受台风等不良天气影响频繁,对工程建设组织和安全带来不利的因素,增大了工程施工的难度。
为提高桩侧摩阻力,须加快成孔成桩进度及在保证成桩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泥皮厚度,因此对钻机的性能、泥浆的配制及成桩操作等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粉细砂土层对钻孔泥浆的影响和破坏较大,松散的粉细砂土层很容易导致塌孔;粘土层容易引起糊钻和蹩钻现象;在淤泥质亚粘土中钻进极易造成缩孔、缩径、塌孔等现象的发生。
1.1.2桩基础钻孔施工设备人员安排针对桩基桩径大(φ2.5m~2.8m)、桩长较长(90m~125m)、地质情况复杂以及潮差大的特点,本工程采用GW-35/KP-3500/ RC-300型全液压回转钻机和GW-26型回旋钻机成孔施工。
其中B10#墩采用3台KP-3500钻机及1台RC-300钻机进行桩基础钻孔施工,B11#墩采用3台GW-35钻机及1台GW-26钻机进行桩基础钻孔施工,而GW-26钻机主要用于钢护筒内扫孔施工。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叫什么呢?想必大家看标题就知道是哪座大桥了,没错他就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店铺整理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杭州湾跨海大桥简介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千米,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千米,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青岛胶州湾大桥和美国庞恰特雷恩湖桥后的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和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背景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Seakross Bridge)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总投资118亿元,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杭州湾跨海大桥[2] 200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2003年6月7日奠基,2006年5月1日建成通车,届时从浙江宁波到上海莘庄的陆路距离只有179公里,缩短了120公里左右,从而也缓解已经拥挤不堪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
这个长度,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超过了美国切萨皮克海湾桥[3] 等世界名桥,是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三长的桥梁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建设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概念,借助“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呈现S形曲线,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游览性。
在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
这一海中平台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观光台。
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已于2005年06月全线贯通, 2006年05月01日正式通车。
设计风格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
杭州湾大桥引桥施工平台验算与塔设技术摘要:杭州湾跨海大桥ⅱ标包括北航道主桥和高墩区引桥,引桥桩基直径2.5m,长度在91m~93之间,属于超大直径桩,杭州湾水域较深,常年风大浪急,桩基础施工前需要搭设施工平台,本文将简述引桥平台的力学建模验算和施工平台搭设技术。
关键词:杭州湾大桥大直径桩基施工平台塔设技术中图分类号: u445.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the hangzhou bay bridge ii across the sea bid includes the north channel host bridge and the high block area approach bridge, approach bridge pole base diameter 2.5 ms, the length is in 91 ms ~ belonging to the super-major diameter pole between 93, hangzhou bay water area is deeper , average year waves whipped up by the wind rolled turbulently, the platform building a model secretly scheming against and being under construction puts up mechanics requiring that facilities labor platform ,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numerous and repeated will sketch approach bridge platform in the po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front setting up a technology.keywords:hangzhou bay bridge; large diameter; pile group is under construction; platform tower technology.1引言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侧高墩区引桥有7个桥墩,每墩设8根钻孔灌注桩,桩径2.5m,桩长约90~95m,均为摩擦桩群桩基础; b1~b7墩处的泥面标高约为-12.0~-12.8m。
辽东学院本科课程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报告学生姓名:李杰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专业:工程造价班级:B1210班学号:1413121003指导教师:陈宇超完成日期:2014.6.5辽东学院杭州跨海湾大桥摘要: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决定采取预制化、工厂化、大型化、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的施工方案,突破了长期以来设计决定施工的理念。
预制吊装的最大构件为长70米、宽16米、高4.0米、重2180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这些箱梁采用专用运架船3000吨“天一”号和经改造的2700吨“小天鹅”号进行海上运输及架设。
根据专用运架船性能状况,除南北通航孔两侧高墩区引桥箱梁共40片必须采用“天一号”架设外,其他区域箱梁“天一号”和“小天鹅号”均可架设,其架设方案、工艺要求、工序步骤完全一致。
箱梁海上运输及架设包括:专用运架船从出海码头取梁、载梁在海上航行、抛锚定位、墩顶布置及落梁、专用运架船退出并返回、箱梁精确就位等。
关键词:70米预应力砼箱梁一、大桥亮点杭州湾跨海大桥36公里的长度,仅次于刚建成的青岛胶州湾大桥,成为世界第二的跨海大桥。
据初步核定,大桥共需要钢材76.7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各类桩基7000余根,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
南滩涂5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预制,大型平板车梁上运梁的工艺,开创了国内外重型梁运架的新纪录。
水中区引桥7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制、运、架一体化方案,单片梁重达2180吨,为国内第一。
水中区引桥打入钢管桩直径1.5-1.6米,桩长约80米,总数超过4000根,其钢管桩工程规模全国建桥史上第一。
杭州湾跨海大桥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为解决大型砼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
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的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最大重量74吨,开创了国图1.1杭州跨海湾大桥局部图图1.2杭州跨海湾大桥中心服务区内外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