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简介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61.50 KB
- 文档页数:12
杭州湾跨海大桥调查总结报告调查组:茅以升班第8组2011年11月1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调查总结报告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小组负责的是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
杭州湾跨海大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贯通,启用日期是2008年5月1日。
现在我们向各位老师和工作组作简要汇报:1.工程概况1.总体概况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
总投资约107亿元,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
大桥设北、南两个通航孔。
北通航孔桥为主跨448m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通航孔桥为单塔单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
大桥两岸连接线工程总长84.4公里,投资52.1亿元。
其中北连接线29.1公里,投资额17.8亿元;南岸接线55.3公里,投资额34.3亿元。
大桥和两岸连接线总投资约140亿元,实际建设工期43个月。
资金来源:2001年9月成立项目公司,大桥建设投资额为118亿,资本金为38.5亿元。
其中,宁波方占90%股份,嘉兴方占10%股份。
公司资本金中民营企业投资占到50.25%。
投资方分别是:宁波市交通投资开发公司45%;杭州宋城集团有限公司17.3%;慈溪建桥投资有限公司12.83%;慈溪天一投资有限公司9.26%;慈溪兴桥投资有限公司7.41%;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5%;余姚市杭州湾大桥投资有限公司3.7%;嘉兴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投资开发有限公司10%。
本项目商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四家银行贷款70亿元。
中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王亚洲10244025工程管理摘要本文从要求的各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影响、特点等诸多方面。
总的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是比较新鲜的,也是比较有建设意义的,它的影响也是可观的。
在受力分析方面的介绍有所匮乏,主要关注的是它的影响以及特点方面,分析跨海大桥的建筑工艺,结合课上所学的诸多因素去分析大桥。
总之,从这篇论文里,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整体面貌,以及它的一些缺陷。
关键词跨海距离;经济圈;工程难点;成就正文该项工程的概况及其成就总的评价: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大桥建筑上所克服的难点,以及设计上所做出的突破在中国建筑史上是浓墨重笔的。
总的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的标志性建筑,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牢记。
这也是其为何而声名远播的原因之一。
数字特征:杭州湾跨海大桥缩短了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
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
2008奥运火炬传递中穿越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这无疑是中国人民的一大创举,令国人心潮振奋。
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
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善大桥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一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善大桥概况杭州湾跨海大桥概况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主要投资来自浙江省地方政府和浙江民营企业,没有依靠国家投资,展现了浙江的实力。
也成为了目前浙江的地标。
大桥总投资超过161亿元人民币。
其中大桥部分长36公里,耗资118亿元;北岸连接线部分长29.1公里,投资17亿元;南岸连接线部分长55.3公里,投资34亿元。
来自民间的资本占了总资本的一半。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直接缩短了宁波至上海、嘉兴、江苏的陆路距离120公里,以后这两岸的交往不必再经过杭州,可实现直接交流。
嘉善大桥概况 嘉绍大桥是继杭州湾跨海大桥后,又一座横跨杭州湾的大桥,加上今年一月开工的钱江隧道,钱江喇叭口将呈现出“一湾三桥”的格局,终端均北指上海。
整个嘉绍跨江大桥和接线高速公路,总造价为139亿元,大桥部分投资达63.5亿,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
这是绍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浙江省继杭州湾跨海大桥后又一座世界级桥梁。
嘉绍跨江工程完成后,绍兴到上海的车程将由现在的3小时至少缩短一半。
嘉绍跨江工程北起嘉兴海宁,南接绍兴上虞,由三部分组成:嘉兴地界43公里的高速连接线,连接沪杭和乍嘉苏高速公路交叉口处;在绍兴地界有13公里的高速公路,与杭甬和上三高速公路交汇;中间跨江部分就是嘉绍大桥。
嘉绍大桥杭州湾 跨海大桥二、两座大桥建成的影响1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的影响(1)对杭州的影响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之前,杭州市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杭州位于杭州湾这个大喇叭口的顶端,杭嘉湖平原上,是自东海沿钱塘江西进的第一处较为便捷的渡江位置。
在钱塘江大桥建成以前,由北向南绕行杭州湾的交通几乎都需要经过杭州,杭州成了渡江的要道。
杭州湾跨海大桥调查总结报告调查组:茅以升班第8组 2011年11月1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调查总结报告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小组负责的是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贯通,启用日期是2008年5月1日。
现在我们向各位老师和工作组作简要汇报:1.工程概况1.总体概况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
总投资约107亿元,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
大桥设北、南两个通航孔。
北通航孔桥为主跨448m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通航孔桥为单塔单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
大桥两岸连接线工程总长84.4公里,投资52.1亿元。
其中北连接线29.1公里,投资额17.8亿元;南岸接线55.3公里,投资额34.3亿元。
大桥和两岸连接线总投资约140亿元,实际建设工期43个月。
资金来源:2001年9月成立项目公司,大桥建设投资额为118亿,资本金为38.5亿元。
其中,宁波方占90%股份,嘉兴方占10%股份。
公司资本金中民营企业投资占到50.25%。
投资方分别是:宁波市交通投资开发公司45%;杭州宋城集团有限公司17.3%;慈溪建桥投资有限公司12.83%;慈溪天一投资有限公司9.26%;慈溪兴桥投资有限公司7.41%;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5%;余姚市杭州湾大桥投资有限公司3.7%;嘉兴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投资开发有限公司10%。
本项目商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四家银行贷款70亿元。
杭州湾跨海大桥多长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湾跨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设计与建设是为了解决杭州湾地区交通压力问题,提高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基本情况以及它的重要意义。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全长为约36公里。
其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湾,连接浙江省的临海市与宁波市之间。
大桥的设计理念是在连接两个城市的同时,提供一个高效、安全的交通通道。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桥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以确保其在面对海风和海浪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多跨连续梁桥,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桥面宽度达到了32.5米,可容纳6车道的双向车流。
在设计中,特别考虑到了大量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的安全。
大桥建设期间还考虑到了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问题,因此还建造了几个环保设施,包括净化水处理设施和噪音减少措施等。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区域间的交通压力,还促进了临海市和宁波市的经济发展。
大桥的建成使得两个城市的人员流动更加自由快捷,促进了人员和物资的交流。
特别是对于位于杭州湾的港口和工业区域,大桥的存在使得运输成本降低,提高了物流效率。
此外,杭州湾跨海大桥还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杭州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而大桥的建设更进一步方便了游客的到访。
游客可以通过大桥快速方便地到达杭州湾的各个景点,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此外,杭州湾跨海大桥还为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该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将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和人员流动,进一步推动区域的经济一体化。
总的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杭州湾跨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解决了区域间的交通压力,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大桥的建成使得两个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将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作为矗立在浙江省杭州湾上的一座壮丽建筑,杭州湾大桥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独特的技术设计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也是中国工程技术的杰出体现。
杭州湾大桥位于杭州湾上,横跨钱塘江入海口,连接宁波市奉化区和温州市平阳县,成为浙江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总长为36.48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它以其庞大的规模和较短的建设周期,展现了中国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卓越成就。
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始于2003年,于2008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这座大桥采用了箱梁钢筋混凝土结构,横跨杭州湾的海面。
它不仅承载着较大的交通量,还能抵抗恶劣的天气和海洋环境。
设计者们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了这座大桥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在杭州湾大桥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面临着多个挑战。
首先,杭州湾地区海域复杂,潮汐急剧变化,浪涛汹涌。
因此,在桥梁的抗风、耐撞击和抗震设计上,工程师们使用了先进的风洞模拟技术和抗风设计方案,确保了桥梁的稳定性。
其次,由于杭州湾地区属于震动带,工程师们在桥梁的抗震设计中采用了多项防震措施,保证了桥梁的安全使用。
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对桥梁的影响,工程师们深入研究了杭州湾地区的潮流和海洋生态环境。
他们通过人工建设人工配重块,以稳定桥墩的同时减少了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工程团队还采取了环保措施,减少建设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以保护杭州湾地区的生态环境。
杭州湾大桥的建设不仅促进了杭州湾地区与浙江省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桥的落成使得奉化区和平阳县的商品运输更加便利,加快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此外,大桥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这也反映了杭州湾大桥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作为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杭州湾大桥的建设不仅彰显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一座令人骄傲的地标建筑。
无论是其壮观的外观还是背后蕴含的技术力量,都使之成为了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之一。
中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王亚洲10244025工程管理摘要本文从要求的各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影响、特点等诸多方面。
总的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是比较新鲜的,也是比较有建设意义的,它的影响也是可观的。
在受力分析方面的介绍有所匮乏,主要关注的是它的影响以及特点方面,分析跨海大桥的建筑工艺,结合课上所学的诸多因素去分析大桥。
总之,从这篇论文里,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整体面貌,以及它的一些缺陷。
关键词跨海距离;经济圈;工程难点;成就正文该项工程的概况及其成就总的评价: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大桥建筑上所克服的难点,以及设计上所做出的突破在中国建筑史上是浓墨重笔的。
总的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的标志性建筑,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牢记。
这也是其为何而声名远播的原因之一。
数字特征:杭州湾跨海大桥缩短了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
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
2008奥运火炬传递中穿越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这无疑是中国人民的一大创举,令国人心潮振奋。
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
杭州湾跨海大桥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介绍杭州湾大桥简介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Km。
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余公里。
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全长36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建造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和建设奇迹。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建设者们铸就了大桥秀美的景致和独特的海上大桥风光,自跨海大桥建设以来,全国各地300万余名游客慕名前往参观,与大桥相关的旅游合作日益增多。
杭州湾跨海大桥旅游自驾指南苏南地区及上海方向车辆可从海盐高速立交枢纽进入相应的高速公路路线。
其中,苏州可走苏嘉杭高速至嘉兴便可直接跨越杭州湾大桥。
上海可走北岸连接线到沪杭高速,也可以走杭浦高速公路到达上海浦东。
如:上海(沪杭高速70公里)—大云(大桥北接线25公里)—大桥(桥身36公里)—大桥南接线(59公里)—宁波。
杭州湾跨海大桥旅游小贴士一般情况下,大桥通行是畅通的,不过桥面如果遇上八级大风,可能会采取部分车不可以通行,或者是降低通行速度,再严重就会实行封桥。
具体看天气情况。
杭州湾跨海大桥旅游八大看点1、游一洲:“海天一洲”内的动感空间设计与建筑装饰风格,让杭州湾跨海大桥旅游变得悠闲雅致;2、观桥景:杭州跨海大桥多长?全长36公里的世界第一长桥以“长虹卧波”的美态横跨波澜起伏的杭州湾。
从平台上远眺,气势恢宏的南、北航道桥遥相呼应。
夜幕降临,桥上灯光齐齐闪耀起来,犹如天上彩虹坠入人间,又似银龙浮于海面,杭州湾跨海大桥旅游令人叹为观止。
3、赏海景:落日与海天共色,白帆与燕鸥共舞。
在杭州湾最高处听海浪涛声,杭州湾跨海大桥旅游赏海景变幻。
4、观大潮:杭州湾为钱塘江入海口,以水流湍急著称,最大潮差7.6米,与南美的.亚马逊河口、印度的恒河河口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
一、杭州湾大桥概况打开地图,喇叭状的杭州湾呈现在长三角南翼。
南北两岸的宁波、嘉兴,隔着海湾相望了几千年。
公元2008年5月1日,36公里的巨龙飞跨过了这道天堑。
这一横,搭起了长三角“3小时交通圈”;这一桥,也成了人类一项伟大的杰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造过很多有影响的大桥,比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母亲河钱塘江上也造了很多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可以说又是我国建桥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总投资约118亿元。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全长36公里。
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总投资118亿元。
大桥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多公里,成为沈海(沈阳-海口)高速公路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2008年五月一日正式通车。
杭州湾大桥的设计理念,采用了浙江、上海、江苏的吴越文化观念。
在桥型上,设计者采用了西湖苏堤的形态,集交通、观光于一体。
为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长桥卧波”的设计将大桥平面勾勒成S形曲线,优美、活泼的桥型让司机和乘客在行车、坐车时产生愉悦心理(禁止货车通行、禁止停车光、禁止超速行驶、禁止大危险品车辆、禁止应急车道停车。
)用钢量达80吨相当于再造7个鸟巢,混凝土用量达245万立方米相当于再造八个国家大剧院。
总投资额相当于在建21个武汉长江大桥。
摄像头能闻烟雾跨海大桥上每隔500米有一个摄像头,可以355度旋转,保证整个桥面没有任何盲点。
桥上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叫“事件监测器”,桥面上大到交通事故,小到违法停车、行车中向窗外扔东西这些“小动作”,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部分摄像头还能通过对火苗和烟雾的检测,在10秒内发现火灾。
大桥护栏每5公里变色大桥中间的隔离带也不是普通高速公路上的植物绿化带,而是一块块跟着护栏变换颜色的防眩板,有效防止对向车流灯光对视线的影响。
中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王亚洲10244025工程管理摘要本文从要求的各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影响、特点等诸多方面。
总的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是比较新鲜的,也是比较有建设意义的,它的影响也是可观的。
在受力分析方面的介绍有所匮乏,主要关注的是它的影响以及特点方面,分析跨海大桥的建筑工艺,结合课上所学的诸多因素去分析大桥。
总之,从这篇论文里,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整体面貌,以及它的一些缺陷。
关键词跨海距离;经济圈;工程难点;成就正文该项工程的概况及其成就总的评价: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大桥建筑上所克服的难点,以及设计上所做出的突破在中国建筑史上是浓墨重笔的。
总的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的标志性建筑,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牢记。
这也是其为何而声名远播的原因之一。
数字特征:杭州湾跨海大桥缩短了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
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
2008奥运火炬传递中穿越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这无疑是中国人民的一大创举,令国人心潮振奋。
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
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大桥共需要钢材76.7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各类桩基7000余根,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
南滩涂5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预制,大型平板车梁上运梁的工艺,开创了国内外重型梁运架的新纪录。
水中区引桥7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制、运、架一体化方案,单片梁重达2180吨,为国内第一。
水中区引桥打入钢管桩直径1.5-1.6米,桩长约80米,总数超过4000根,其钢管桩工程规模全国建桥史上第一。
大桥所获得的成就:这个由我国自行投资、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的特大型国家基础建设项目的一组组天文数字背后,是一条条艰难的创新之路。
1.投融资体制创新——民营资本首度进入“国字号”工程。
2.科技创新——9大自主核心技术,诸多“中国创造”跃然海上3.管理创新——36公里长海工地“数据化”一目了然。
如此庞大的施工现场,靠人力无法完成施工管理,指挥部决定创出一条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之路。
4.杭州湾跨海大桥“智能”灯光照明既美观又节能5.世界十二大奇迹桥梁之一6.获2010—2011年度建筑工程“鲁班奖”,以及“詹天佑”奖。
随着时间的推进,杭州湾大桥将发挥它各方面的公用,也将被更多的人熟知。
或许有一天我们还可以亲身去体会一下杭州湾大桥的气魄,相信那必然是很令人难忘的事情。
从各方面具体分析该项工程使用功能:(1)从经济上来讲。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国际经济界权威人士预测,继巴黎、伦敦、纽约、东京、芝加哥之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第六个国际级都市圈”。
而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距离将大大缩短,大桥北岸的嘉兴将成为联结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中心,上海和宁波的陆上距离缩短了120公里,在沪杭甬之间形成一个二小时的“金三角”交通圈;上海与温台地区的距离缩短,可跨越杭州湾直接抵达;浙东南和苏南距离缩短,苏、锡、常和甬、绍之间缩短到200多公里。
从而提高这些城市之间的“紧密度”,进一步形成合力。
(2)杭州湾跨海桥无疑首先是作为交通反面的用处,不仅仅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居民,更主要的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
符合现代桥梁交通的全面要求,丰富了中国桥梁建筑学的内涵。
(3)在安全方面。
杭州湾跨海大桥不同于普通大桥的特别之处,是在设计时考虑到了两个安全因素:一是高速公路车辆通行安全因素,通常直段不能太长;二是桥下船舶航行安全因素,减少建桥对水流的影响,保证桥梁各段的桥轴线与涨潮和落潮的主流垂直。
这些也是桥形呈"S"形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得跨越杭州湾天堑的这条东方巨龙更加迷人。
(4)海中平台在大桥建成后将使一个海中交通服务平台,也是一个救援平台,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个绝佳的休闲旅游的观光台。
2010年12月18号,位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中部的海中平台正式落成。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海中平台就在它的正中间,也就是18公里处。
在跨海大桥建设期间,海中平台是用来工程测量、应急救援和物资堆放的。
大桥建成后,海中平台进行了改造,变成了海中观景平台,并且给它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海天一洲”。
它以白色和蓝色为主调,外形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海天一洲分为主体平台和观光塔两部分,主体平台一共有6层,观光塔共16层,高145.6米,站在塔上,可以远眺跨海大桥“长虹卧波”的优美姿态,还可以看钱塘江大潮和附近的嘉兴港,同时还可以欣赏杭州湾湿地,这里栖息着各种鸟类。
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副局长蒋善平介绍说,海天一洲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点晴之作,它的建成使杭州湾跨海大桥更加壮观更加秀丽。
“在这里,望海、观潮、品大桥,就目前来讲是国内外比较独特的海上观光场所。
既是杭州湾区域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又是我们宁波的一张靓丽名片。
”这也是现代建筑的趋势,在实际功用的前提下,更大程度上的符合审美的要求。
(5)观赏性。
“长桥卧坡”的创意无疑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就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那样具有深深的意味。
大桥的护栏为彩虹7色,每种颜色覆盖5公里,自慈溪到嘉兴海盐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杭州湾跨海大桥,可圈可点的是“两跨”和“双百”。
“两跨”,即一、跨越杭州湾天堑,在世界跨海大桥中长度第一;二、跨越两个世纪,大桥的前期建设工作跨越20世纪与21世纪。
大桥的使用寿命将跨越21世纪与22世纪。
“双百”,营运时间超越百年,投资总额逾百亿。
海中平台这一亮点更增加了其的观赏性,而大桥本身长度、形状等特点无疑不是最大的吸引力。
受力特性: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地理特点杭州湾气象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及突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杭州湾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1)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有效工作日少;(2)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和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3)南岸滩涂长,施工条件复杂,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很难满足工期要求;(4)环境的腐蚀作用严重;(5)南滩涂多个区域浅层气富集,危及施工安全。
二、对受力特性的分析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时期人员设备的安全性以及施工工期,对承台施工采用钢套箱施工工艺,在陆上加工制作钢套箱构建,在驳船上进行整体拼装完成后运送至施工现场,用起重船将钢套箱整体吊起安装在桩基顶部并进行钢管桩与钢套箱的连接加固,浇筑封底混凝土后及承台下层结构混凝土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套箱内的钢梁,浇筑桩心混凝土,进行上层混凝土施工,最后拆除钢套箱。
这是对于大型承台钢套箱施工过程的分析。
面对杭州湾的地理环境,钢架桥受力具有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收集足够多的数据去具体的分析,来决定施工材料的选取以及施工工艺的采用。
钢管桩5513根,钻孔桩3550根,承台1272个,墩身1428个,这样的数字就足以说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受力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无论是弯力、剪力还是承载力都是整合的一体,密不可分的,需要各方面综合考虑。
建造技术:杭州湾大桥作为一个跨度很大的跨海大桥,为了使其更好的服务国家和社会,增强其耐久性以及各反面的问题,有很多的创新性的建造技术被提出来。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建设条件十分恶劣,为保证海上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必须将设计与施工综合考虑。
经过国内外多次调研和专家咨询,制定了施工决定设计的总体原则,尽量减少海上作业时间,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采用工厂化、大型化、机械化的设计和施工原则。
1、大直径超长钢管桩设计、制造、防腐和施工成套技术大桥钢管桩基础具有桩长、大直径、数量巨大的特点。
桩长达89米,桩径为1.5米和1.6米,总计5474根。
通过近一年多钢管桩基础施工,进度快,质量好,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其创新点是:超长整桩预制;内外螺旋焊接;三层熔融环氧粉末涂装;埋弧自动焊工艺;大直径不等壁厚焊接;牺牲阳极阴极保护。
2、大吨位7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强潮海域海上运输、架设技术其创新点是:对海工耐久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研究;70米箱梁局部结构分析;真空辅助压浆技术;研制了大跨度、高平整度桥面施工振动桥设备;首次采用了早期张拉工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行设计制造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2400吨液压悬挂轮轨式70米箱梁纵移台车。
3、大吨位5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梁上运输架设技术其创新点是:结合施工方案对大吨位整孔箱梁的关键结构进行优化;海工耐久性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实践;预应力管道真空压浆试验与实践;箱梁梁上运梁和架桥机架设的综合技术。
4、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其创新点是:建立可靠的钢筋腐蚀电学参数和输出光功率变化判据;研制混凝土结构寿命的动态预报软件;制定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长期原体观测系统设计方案,并配合工程进度实施。
这项技术将填补国内空白。
5、跨海长桥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关健技术研究其创新点是:连续运行GPS参考站,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成功应用及在实践中形成的规程和细则,弥补了中国跨海大桥这方面的空白;目前的规范没有适应几十公里长度跨海大桥投影坐标系建立的相应标准,根据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特殊性加以了解决,为制定相应规范提供参考;创造性地提出过渡曲面拟合法,使海中GPS拟合高程的精度达到三等水准的精度;用测距三角高程法配合GPS拟合高程法进行连续多跨跨海高程贯通测量,创造出一种快速海中高程贯通测量的方法;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国内首次采用GIS 技术研制成基于B/S模式的大型桥梁测绘资料管理系统。
6、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2002年8月,通过专家组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实体模型中涌潮的模拟方法和试验技术以及分布式浑水生潮系统和沙量随潮变化的加沙系统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