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详解
- 格式:ppt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31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
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
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在离南岸约14公里处,设计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交通服务救援海上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旅游休闲观光平台。
杭州湾跨海大桥创造了6个第一: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
2、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强腐蚀海洋环境,为确保大桥寿命,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3、杭州湾跨海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架设”技术,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技术、同类地形地貌桥梁建设“梁上运架设”的新纪录。
4、杭州湾跨海大桥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为解决大型砼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
5、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的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最大重量74吨,开创了国内外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之最。
6、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开创性地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为世界同类似地理条件之首。
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Bridge)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如图所示,总投资118亿元,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杭州湾跨海大桥200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2003年6月8日奠基,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届时从浙江宁波到上海莘庄的陆路距离只有179公里,缩短了120公里左右,从而也缓解已经拥挤不堪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
这个长度,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超过了美国切萨皮克海湾桥等世界名桥,是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三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建设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概念,借助“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呈现S形曲线,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游览性。
在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
这一海中平台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观光台。
大桥2003年11月14日开工,已于2007年6月26日全线贯通,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设计理念如下。
(1)长桥卧波:首先采用了浙江、上海、江苏的吴越文化观念。
在桥型上,设计者采用了西湖苏堤的形态,集交通、观光于一体。
为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长桥卧波”的设计将大桥平面勾勒成S形曲线,优美、活泼的桥型让司机和乘客在行车、坐车时产生愉悦心理。
(2)桥下航道:杭州湾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有台风、小气候形成的龙卷风,有混乱的流速、流向。
“长桥卧波”的设计也是出于大桥安全性的考虑,设计方专门为钱塘奇潮及过往海轮留了通道。
整座36公里的长桥有两处宽448米及318米的桥下通道。
桥下净空高、流速急,北通道为35 000吨海轮留下了航道,南通道为3 000吨以下海轮留出了航道。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跨海大桥。
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杭州湾海域,至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千米。
作为国道主干线——沈海高速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千米。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
全长36千米,其中桥梁长35.673千米,引线长327米。
桥孔达643个。
其规模超过美国的切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千米,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概算总投资约118亿元。
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于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
整座大桥由通航孔、非通航孔及引线三部分组成。
北通航孔靠乍浦港,设计单向通航能力为3.5万吨,桥型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桥塔采用当前流行的钻石型塔。
南通航孔位于大桥中间位置,设计通航能力为3000吨,桥型为主跨318米的钢箱梁主塔结构,索塔造形为英文字母“A”字。
杭州湾跨海大桥概述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后世界第二长的桥梁。
目录[隐藏]大桥简介大桥概况工程特点大桥亮点科技特色大桥之最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大桥简介大桥概况工程特点大桥亮点科技特色大桥之最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大事记∙相关数据∙建设意义杭州湾跨海大桥[编辑本段]大桥简介开工时间:2003年11月14日贯通:2007年6月26日启用日期:2008年5月1日载有:双向六车道省份:浙江省跨越:杭州湾地点:嘉兴市海盐和宁波市慈溪设计结构:跨海大桥最长跨距:325米总长度:36公里桥下净空:47米通行费:人民币80元设计时速:100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经纬度:北纬30度27分,东经121度08分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5月1日试运营通车。
中国宁波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千龙网、东方网、浙江在线等20余家全国知名网站和地方网站进行8小时直播。
一些去过杭州湾跨海大桥参观的市民来电询问,大桥上的里程桩号是从哪里开始算的,表面上看无论是从嘉兴还是从海盐算起好像都对不上。
杭州湾跨海大桥属于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该国家高速全长3710公里,由不同省(市)多段高速公路组成。
如果从起点一直编到终点,过大的里程桩号反而让司机无法判断在某省的行驶里程,也不利于当地公路部门进行管理。
因此,按照交通部编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各省均自行编制本省的里程桩号。
沈海高速由北向南,从江苏进入浙江。
衔接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是嘉兴境内的大桥北岸接线。
目前,该工程一期已经建成,目前正在筹备二期工程建设。
北接线二期将延伸至江苏,与南通的苏通大桥相接,到2010年可以完工。
曾经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曾经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市慈溪水路湾。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继上海浦东南浦大桥之后,中国改革后第二座跨海跨江大桥。
从宁波到上海即可经过此桥。
该桥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曾保持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纪录,现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之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贯通,2008年5月1日启用。
大桥简介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千米,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千米,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青岛胶州湾大桥和美国庞恰特雷恩湖桥后的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的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地理环境沈海高速由北向南,从江苏进入浙江。
衔接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是嘉兴境内的大桥北岸接线。
目前,该工程一期已经建成。
二期工程建设,北接线二期将延伸至江苏,与南通的苏通大桥相接,已于2010年完工。
而江、浙交界处,就是沈海高速浙江段的零公里处。
从零公里到大桥北岸起点,就是49公里处,而加上大桥36公里,到宁波上岸,就是85公里了。
今后,该里程桩号将一直自然延伸到温州出浙江境为止。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
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
2008奥运火炬传递中穿越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大桥工程情况介绍1、工程概况: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
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 120余公里。
总投资约130亿元,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
大桥工程主要构成1)、北引线:15.5米,道路工程2)、北岸陆地滩涂区引桥:2403.5米3)、北航道桥:928米,其中桥梁主跨448米,边跨150米,辅边跨90米。
主跨通航净空325×47米,边跨通航净空110×28米,通航标准为35000吨。
4)、北航道高墩区:1650米5)、中引桥:9300米6)、南航道桥:428米,其中主跨318米,主跨通航净空125×31米,边跨通航净空50×20米,通航标准3000吨。
7)、南航道高墩区:1570米8)、南引桥水中低墩区:6990米9)、南岸滩涂区引桥:9150米10)、南岸陆地区引桥,3253.5米11)、南引线:311.5米,道路工程大桥下部结构水上引桥全部采用超长(80~84米),大直径(1.5~1.6米)钢管桩,壁厚28mmm,总数超过5000根,使用卫星定位打桩船沉放插打施工;南北滩涂区和陆上基础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南北通航孔桥基础采用超长(120米),大直径(2.5~2.8米)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水上较低桥墩采用整体预制、大型浮吊安装,湿接头施加竖向预应力;其余桥墩和斜拉桥主塔分别采用整体钢模或液压爬升滑模分段施工。
大桥上部结构大桥设北、南两个通航孔。
北通航孔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通航孔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粱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
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