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校验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6
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电子秤校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维护公平交易秩序,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对电子商业秤、电子计量器等电子秤的校验操作。
第三条校验单位在进行电子秤校验操作前,应特别注意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维护仪器设备功能完好。
第四条质量检测机构应加强对电子秤校验操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校验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第五条校验单位应对校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校验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电子秤校验操作应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校验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第七条校验单位应定期对校验操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第八条本规程的遵守和实施由校验单位负责。
第二章电子秤校验前准备第九条校验单位在进行电子秤校验操作前,应先进行系统性的准备工作。
第十条检查校验设备的完好情况,生成出厂检定证书,确保校验设备可靠。
第十一条校验单位应保证校验设备与校验标准设备的连接正确可靠。
第十二条校验单位应对校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验,确保其准确性。
第十三条校验单位应确认校验设备与被校验对象之间的电子连接线路正确连接。
第十四条校验单位应确认校验设备的电源充足,以确保正常的校验操作。
第十五条校验单位应做好周边环境的准备工作,确保校验操作的稳定性。
第十六条校验单位应建立校验设备的档案,记录设备的规格、型号、校验日期等信息。
第十七条校验单位应制定校验设备的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第十八条校验单位应定期检查校验设备的封存情况,防止被人为篡改。
第三章校验操作流程第十九条校验单位在进行电子秤校验操作前,应制定详细的校验操作流程。
第二十条校验单位应按照标准要求,确认被校验电子秤的相关参数和规格。
第二十一条校验单位应使用校准砝码,对电子秤进行零位校准。
第二十二条校验单位应按指定负载,对电子秤进行负载校准。
第二十三条校验单位应对电子秤进行不良环境试验,检测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电子秤校准的操作规程一、引言电子秤在工业生产和商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准确的称重数据对于产品质量和交易公正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电子秤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操作。
本文将介绍电子秤校准的操作规程,以确保秤重结果准确可靠。
二、校准前的准备工作1. 校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校准经验,熟悉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校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和防静电设备,确保校准环境符合标准要求。
3. 校准仪器和设备应经过合格的检验和校准,并记录其有效期和校准结果。
三、校准操作步骤1. 准备电子秤校准所需的物料和工具,包括标准物料和校准质量块。
2. 确保电子秤的电源连接稳定,以及秤盘的干净和完好无损。
3. 打开电子秤的标定程序,并根据仪器的操作界面指引进入校准模式。
4. 将标准物料放置在秤盘上,确保其位置居中且稳定。
5. 校准程序将自动识别标准物料的重量,并将其设置为校准值。
6. 再次确认电子秤的显示结果与校准值一致,如果存在偏差,则进行校准修正。
7. 校准修正时,根据仪器的操作指引,使用校准质量块逐步调整电子秤的校准参数,直到显示结果与标准值一致。
8. 完成校准后,关闭校准程序并保存校准结果。
同时,将校准记录标注并加以签名确认。
四、校准后的验证和记录1. 校准完成后,校准人员应进行验证,检查校准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是否满足要求。
2. 校准记录应详细记录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仪器型号及有效期等信息。
3. 校准记录应存档保存,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核,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五、校准周期和控制1. 校准周期应根据电子秤的工作环境和使用频率来确定,一般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校准。
2. 特殊要求的电子秤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确定校准周期。
3. 校准周期外,如发现电子秤的称重结果存在明显偏差或报警提示,应及时进行校准或维修。
六、校准结果的应用和维护1. 校准结果应作为电子秤使用的依据,确保称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电子秤作为一种常见的计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
秤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商品的计量准确度及质量控制,因此,对电子秤的校验安全操作规程应引起重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分别是准备工作、基本操作、校验后处理。
一、准备工作1.检查秤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有无松散螺丝、接线。
2.检查秤的电源是否正常。
3.准备标准秤重物。
4.确认本次校验所使用的校验器是否符合规定,并进行必要的保养和检修。
二、基本操作1.准备好校验仪器(在使用之前仪器要进行校验),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2.先用标准秤重物对校验器进行校验。
3.对电子秤进行预热,使其达到工作状态。
4.将标准秤重物摆放在秤盘中心,调整秤的可调节脚,使秤处于水平状态。
5.对电子秤进行零点校准,以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
6.进行全秤范围的校准,一般可根据使用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校准。
7.进行重量判断:根据校准结果与使用要求,判断电子秤是否符合相应的测量要求。
三、校验后处理1.记录校验结果,按照相关要求留存校验记录和校验报告。
2.对校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校验结果进行问题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与完善。
3.对有问题的秤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4.对电子秤进行清洁和保养,避免其出现故障或者误差。
以上就是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遵守实际校验步骤、使用合适的校验仪器、及时处理校验后的相关问题,以保证电子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这些规范操作的执行可以降低电子秤出现故障与误差的概率,从而保障贸易活动的公平和准确计量。
电子秤调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电子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准确的计量能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为了确保电子秤的准确度和安全性,需要进行调校,并且需要遵守一些安全操作规程。
下面是一个电子秤调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调校流程1.准备工作在开始调校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包括电子秤、校准重物(已知准确质量)、电源、校准手册等。
确保所有工具和材料的质量可靠。
2.校准秤体将电子秤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确保其稳定性。
连接电源并打开电子秤的电源开关。
根据校准手册的指示,找到秤体的调校装置,并根据手册中的说明对秤体进行调整。
3.校准指示器在校准过程中,需要调整指示器以确保其准确度。
根据校准手册的指示,找到指示器的调校装置,并根据手册中的说明对指示器进行调整。
4.完成调校在调校过程中,根据校准手册的指示进行调整,直到电子秤的准确度达到要求为止。
在调校结束后,关闭电子秤的电源,并进行最后的检查。
二、安全操作规程1.安全防护在进行电子秤调校操作时,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如手套和眼镜,以确保人身安全。
同时,需要确保调校环境的通风良好,以防止有害气体对身体的侵害。
2.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在调校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
如果遇到任何问题或疑问,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3.调校前检查在开始调校之前,需要对电子秤进行检查,确保其状态良好。
检查电子秤是否有损坏或松动的部件,如果有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4.防止外界干扰在电子秤调校过程中,需要确保调校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干扰对调校结果的影响。
禁止在电子秤附近进行剧烈运动或产生振动。
5.操作人员要有基本技术知识进行电子秤调校操作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对电子秤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够正确操作和处理调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结起来,电子秤调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确保电子秤调校过程中安全和准确性的重要指南。
电子秤校验规程
1、目的
确保电子秤在使用期间维持正常的功能与该具备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证明所生产的产品都能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包括本公司范围内所有的电子秤。
3、权责
品管课:负责对所有电子秤的校正。
4、校准环境及校准器具
4.1校准环境:校准工作应在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为(25±10)℃,相对湿度不大于85%,校准现场应洁净,周围无影响校准结果的振动、污染、腐蚀性气体。
4.2校准器具:
4.2.1白手套、砝码。
5、校验规程
5.1准备校正所需的电子秤和砝码(砝码需经国家认可的计量检定所检定合格),放到实验室(量测室)约4小时,达到恒温状态。
5.2带好白手套,用砝码对电子秤的常用量程取3至6个点进行校正,并将结果记录于《量具校正记录表》上,如果校正合格需贴〈校验合格〉标签,继续使用;如果校正不合格,于《量规仪器管理校验程序》进行处理。
5.3将校正好的电子秤进行清洁保养。
5.4校正结束,把资料整理好,把工具、量具或仪器收拾好。
5.5允收标准:
参考《量规仪器允收标准》
6、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7、参考文件
7.1《量规仪器管理校验程序》
7.2《量规仪器允收标准》
JJF 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GBT/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8、记录表格
《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
仪器设备校验记录.
doc。
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一、前言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电子秤校验的安全进行,保障测试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准确评估和测量电子秤的性能和准确性。
本规程适用于电子秤的校验工作。
二、安全准备1. 准备校验设备前,确保校验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没有损坏或故障。
2. 确保校验设备的电源连接正确,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源线。
3. 在校验设备上接地保护良好,防止静电引起的损坏或事故。
三、操作规程1. 校验前的准备工作(1)校验前,检查电子秤的外观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变形,若有,应立即停止校验工作,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2)清洁电子秤的工作台面和各个部件,确保无尘和无杂物。
(3)检查电子秤的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按键是否灵活可用。
(4)确认电子秤的工作环境符合校验要求,无干扰源和辐射源。
2. 校验操作步骤(1)通过标准物体进行校验前,确保标准物体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2)将标准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工作台上,并确保其稳定不滑动。
(3)打开电子秤的电源,等待电子秤启动并稳定。
(4)根据校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校验模式,并按照校验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校验。
(5)记录电子秤的校验结果,确保准确记录校验的日期、时间和结果。
3. 校验后的处理(1)关闭电子秤的电源,断开电源线,并进行标准化的设备清理和维护。
(2)清理工作完成后,将校验文件和记录整理归档,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3)若发现电子秤的校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应立即停止使用该电子秤,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修理或更换。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在校验过程中,严禁触摸电子秤的内部元件或电子器件,以免发生触电或器件损坏。
2. 切勿将任何液体或金属物品直接倒在电子秤上,以免污染或损坏电子秤。
3. 校验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擅自进行校验工作。
4. 校验操作中,操作人员应佩戴防静电手套,并确保工作环境无静电干扰。
5. 在校验过程中,如有任何异常情况或设备故障发生,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电子秤校准操作规程一、引言电子秤校准是保证秤的准确性和精度的重要步骤。
本文旨在规范电子秤校准的操作流程,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校准前准备1. 环境准备:- 确保校准现场无强磁场和振动干扰。
- 检查温湿度是否符合校准要求。
- 若秤台需要使用校准砝码进行校准,确保秤台平整且无异物。
2. 工具准备:- 校准砝码(以校准范围为准)。
- 校准软件(根据秤的型号和品牌)。
- 电脑或校准仪器。
三、校准步骤1. 打开电脑或校准仪器上的校准软件,接通电子秤电源。
2. 进入校准模式:- 根据校准软件的界面指引,进入相应的校准模式。
- 选择校准类型:例如零点校准、量程校准等。
3. 零点校准:- 确保秤台无放物,即秤台为空。
- 按校准软件的要求,执行零点校准操作。
- 等待秤的显示稳定后,完成零点校准。
4. 量程校准:- 将已知质量的校准砝码放置在秤台上。
- 按校准软件的指引,执行量程校准操作。
- 等待秤的显示稳定后,记录校准结果。
5. 线性度校准:- 使用校准砝码分别在不同的秤量程内进行校准。
- 按校准软件的指引,执行线性度校准操作。
- 等待秤的显示稳定后,记录校准结果。
6. 其他校准(根据需要):- 按校准软件的功能和校准要求,进行其他校准操作。
- 如温度校准、非线性度校准等。
7. 结束校准:- 按校准软件要求,退出校准模式。
- 关闭电子秤电源。
四、校准结果处理与记录1. 处理校准结果:- 将校准结果与设定的准确值进行对比。
- 计算误差值并判断校准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 若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重新校准。
2. 记录校准数据:- 记录校准的时间、校准人员等基本信息。
- 记录校准的类型、校准结果等详细信息。
3. 校准报告:- 生成校准报告并保存。
- 校准报告应包括校准的基本信息和校准结果。
五、校准周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法规要求,制定合理的电子秤校准周期。
一般情况下,电子秤的校准周期为一年。
六、校准后操作说明1. 校准标志:- 在校准合格的情况下,在电子秤上粘贴或标注校准标志。
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电子秤校验是保证电子秤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校验工作的安全进行,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下面是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的一般要求和步骤。
一、一般要求:1. 电子秤校验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完成。
2. 所有参与校验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不得擅自修改、更改校验参数。
3. 校验前要对校验器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校验工作应在无风、无震动的环境下进行。
5. 校验工作应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具。
6. 校验记录必须详细,完整,准确。
二、操作步骤:1. 仔细阅读电子秤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其结构、性能和规格。
2. 对校验器具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精确度和稳定性。
3. 准备好所需的校验器具和标准物品。
4. 根据电子秤的规格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校验方法。
5. 检查电子秤的外观,确保其没有损坏和松动。
6. 将标准物品放置在电子秤上,记录显示值。
7. 进行线性度校验,根据校验方法和要求,按照一定的步长和方向进行校验。
8. 进行重复性校验,将标准物品放置在电子秤上多次校验,记录每次测量值。
9. 进行灵敏度校验,根据校验方法和要求,通过改变标准物品的重量或数量,进行校验。
10. 进行非线性度校验,根据校验方法和要求,按照一定的步长和方向进行校验。
11. 校验完毕后,将校验结果记录下来,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和分析。
12. 根据校验结果,判断电子秤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13. 将校验记录整理成报告,签字确认后,交由有关部门备案。
以上是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的一般要求和步骤。
在校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保持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校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使用电子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规范电子秤的校验操作,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电子秤进行校验的人员。
第三条电子秤的校验是指通过特定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检测和调整电子秤的准确性和故障情况,保证其工作正常。
第四条所有进行电子秤校验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校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二章:校验前准备工作第五条在进行电子秤校验前,应确保校验人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件。
第六条校验人员应对电子秤进行检查,确保其外观无损坏,且电源线、仪表屏幕和其他外部零部件完好。
第七条在校验电子秤前,应将电子秤所在的工作区域清理干净,确保环境整洁,并关闭相邻区域的有干扰电源设备。
第八条校验人员应检查电子秤的相关标志和证书是否齐全,并做好记录,以便参考。
第九条校验人员应对校验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条校验人员应对校验所需的测试物体进行确认,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第三章:校验操作步骤第十一条校验人员应按照使用手册或相关规程,正确连接电子秤和校验仪器。
第十二条校验人员应按照电子秤的规格和要求,输入校验仪器所需的参数和参考值。
第十三条校验人员应将测试物体放置在电子秤上,并记录物体的重量。
第十四条校验人员应按照校验仪器的要求,进行校验操作,并记录各项测试结果。
第十五条校验人员应根据测试结果,调整电子秤的参数和参考值,并重新进行校验。
第十六条校验人员应对校验结果进行评估,确保电子秤的准确性符合要求。
第十七条校验人员应将校验结果进行记录,并备份相关数据。
第四章:校验后处理工作第十八条校验人员应将电子秤和校验仪器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相关设备的清理和维护。
第十九条校验人员应对校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故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第二十条校验人员应对校验仪器进行校准、维修和保养工作,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校验人员应将校验结果和相关记录进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
电子秤期间校验规程
1.目的:
用公司标准砝码校正公司内电子秤,保证称重的准确/有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量程小于150kg的电子秤。
3.校验周期:一般期间核查周期为一年,或者两次外校之间。
4.标准器具:标准组砝码。
5.校准方式:
由待校验仪器的使用单位制定专人进行校验。
6.校验步骤:
6.1将电子秤稳定地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调节电子秤水平气泡至中心位置,四周无物体
相碰,秤台上无杂物,检查台秤外观是否清洁,数字显示是否清晰,开关是否完好;,观察其显示值是否为零,若不为零,按键置零,若不能置零,按不合格设备处理。
6.2电子秤示值误差校准:将满量程平均10等份,按每等份质量设定校验标准值,依
次将标准砝码放置于电子秤托盘的中心位置,记录电子秤稳定后的读数。
6.3电子秤四角误差校准:取电子秤约1/3满量程载荷的标准砝码,分别放置于电子秤
台面的四角位置,分别进行称量,记录电子秤稳定后的读数,四个角的读数偏差均不得超过允许误差。
6.4电子秤重复性误差校准:取电子秤最大载荷(满量程)的砝码,先后4次放置于电
子秤托盘的中心位置,记录电子秤每次稳定后的读数。
6.判定依据
示值允许误差如下所示,若超出范围,则该电子秤存在称量误差不能使用。
注:e:检定分度值,用于对电子秤进行分级和检定时使用的,以质量单位表示的值。
四角允许误差及重复性误差标准:最大允许误差±。
7.相关记录
《电子秤校准记录》。
电子秤期间校准记录。
电子秤内部校验规程1. 背景电子秤作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工具,其准确性对于商业交易和生产活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电子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制定内部校验规程。
2.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电子秤内部校验的流程和要求,保证其计量准确性,以满足商业和法律的要求。
3. 内部校验程序3.1 校验周期电子秤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内部校验:- 新购买的电子秤在安装后应在30天内进行首次内部校验;- 年度内部校验应按照计量法规定的要求进行。
3.2 校验方法电子秤的内部校验应包括以下步骤:1. 清洁:在进行校验之前,应将秤面清洁干净,确保无杂物和灰尘。
2. 校准:使用已校准过的标准分析秤体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3. 记录:校验过程中应记录校验的时间、结果和校验人员的信息,以备查证。
3.3 特殊情况的处理在以下情况下,应立即进行内部校验:- 发现了电子秤的误差超过法定允许误差范围;- 经过维修或移动后,需要验证电子秤的准确性。
4. 责任分工在进行电子秤的内部校验时,应明确以下责任分工:- 秤台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清洁工作和校验记录的填写;- 计量技术员负责进行校准和调整,以及处理特殊情况。
5. 相关法律法规电子秤的内部校验应符合以下相关法律法规:- 计量法;- 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计量器具检定规程。
6. 校验结果处理校验结果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理:- 如果电子秤的误差在法定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以继续使用;- 如果电子秤的误差超过法定允许误差范围,应进行修理或调整,并重新进行校验。
7. 附录: 内部校验记录表以上为电子秤内部校验规程的内容。
请遵守本规程,并按照规定进行电子秤的内部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性和合法使用。
台秤(电子秤)校准规程1、目的通过对电子秤的内部校准,确保计量结果准确、可靠,本规程适应公司台秤(电子秤)。
2、校准前的准备秤体稳定放置在水平台面上,调节电子秤水平气泡至中心位置,四周无物体相碰,秤台上无杂物,正常温、湿度中进行校准,观察其显示器是否为零,若不为零,按“置零”键置零,若不能置零,按不合格计量设备处理。
3、校准首先进行角差校准,然后进行线性校准,角差校准:选择1/3max砝码(max为电子秤最大称量数),将标准砝码放在电子秤台面的4角,分别进行称量,4个角的读数偏差均不得超过允许误差。
线性校准:选择用20%max和60%max砝码,将标准砝码放在电子秤台面的中央,分别进行称量,读数与标准砝码对照,偏差不得超过允许误差(计量精度按单台秤额定能力计算)。
4、校准结果记录填写《电子秤校准记录表》,根据校准结果作出不同的标识处理,品管建立《计量器具管理档案》。
5、不合格及报废处理校验结果不合格衡器处理:封存后停止使用。
通知维修人员或厂家进行修复。
修复后重新校准,确认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报废处理:不能修复的衡器,进行停用报废处理,报废衡器不得在车间其他岗位使用,悬挂封存或报废停用标识。
6、要求标准频率:①新购回首次使用前;②长时间未用重新使用前;③正常使用时每班前一次,班中一次;④不准岗位交换使用和借用。
标准职责:使用台秤(电子秤)岗位的班、组长负责规程的具体校准工作,车间主任负责校准工作监督管理并做好记录。
品管、他储部门计量管理员负责按照相关规定对电子秤进行送外修复和定期外检及第三方监督并负责监督记录,归档。
卫生清洁:①做好防腐、防尘、防水工作,不得用水、油、清洗剂、气体直接对衡器进行清洗(扫),需用干抹布进行擦拭。
②不得用铁器或其它硬物对衡器本身进行造成表面或内部伤害的物质进行污垢清理及敲打;③非校准人员不得使用配置衡器的砝码进行校正或与校准无关的项目。
生产部2014年10月28日。
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章程
作业前
5.1.1 校验前对各秤清空,注意称重显示是否在零位如不要先归或调然校验前对各秤清空,注意称重显示是否在零位如不要先归或调然校验前对各秤清空,注意称重显示是否在零位如不要先归或调然校验前对各秤清空,注意称重显示是否在零位如不要先归或调然后再进行秤校验。
5.1.2 参加校称的所有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5.1.3 与操作人员联系,断开搅拌机电源并挂牌。
5.1.4 指定专人用对讲机和中控随时保持联系。
5.2 作业中
5.2.1 搬运砝码要轻拿放,不得撞击称体,摆放要均衡防止坍塌和物体坠落。
5.2.2 中控员要随时用对讲机与加砝码人保持联系,证校验工作准确无误地进行。
5.2.3 严禁在校称时启动搅拌机。
5.3 作业后
32 /186
5.3.1 清理现场,按指定位置整齐摆放砝码。
5.3.2 与中控人员联系确认后恢复供电。
5.3.3 填写工作校称记录表。
6安全应急措施安全应急措施
6.1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根据害情况进行处置。
6.2 发生高空坠落时,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包扎、止血固定措施并根据害情况处发生高空坠落时,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包扎、止血固定措施并根据害情况处置。
电子秤零点校准的操作规程1. 引言电子秤是一种常用的计量设备,用于精确测量物体的重量。
准确的测量结果对于质量控制和商业交易非常重要。
而电子秤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零点校准的正确进行。
本文将介绍电子秤零点校准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
2. 准备工作在进行零点校准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电子秤稳定在一个平坦的表面上,并无受力施加。
- 检查电子秤的电源供应是否正常。
- 关闭电子秤的自动关机功能,以便能够持续进行校准操作。
3. 操作步骤3.1 将秤盘置空将电子秤的秤盘清空,确保上面没有任何物体,并确保所有控制钮处于初始状态。
3.2 进入校准模式按照电子秤的操作说明,进入零点校准模式。
不同型号的电子秤可能有不同的校准模式进入方式,请参照相关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3.3 校准设定进入校准模式后,电子秤会显示当前的零点值。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使显示值为零。
具体的校准设定方式可能有一些差异,但通常可以通过按下相关按钮或者旋转控制钮来实现。
3.4 稳定化完成校准设定后,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电子秤的稳定。
此时,确保秤盘上没有物体,并等待电子秤的显示值稳定在零附近。
3.5 提交校准校准完毕后,根据电子秤的操作说明,将校准结果进行保存或提交。
有些型号的电子秤可能会自动保存校准结果,而其他型号的电子秤可能需要手动提交校准。
4. 检验校准效果完成电子秤的零点校准后,需要进行一次校准效果的检验,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4.1 使用标准质量物体选取一个已知质量的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秤盘上。
4.2 检查测量结果记录并比较电子秤显示的测量结果与已知质量的差异。
理想情况下,两者的差异应该非常小。
5. 定期维护为了保持电子秤的准确性,除了进行零点校准之外,还应定期进行维护。
5.1 清洁秤盘定期清洁电子秤的秤盘,以确保无积尘或其他杂质对秤盘的影响。
5.2 校准结果记录定期记录电子秤的校准结果,以便追踪和比较校准效果。
电子秤内部校准规范
一、目的:
电子秤内部校准操作规程
通过对电子秤的内部校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二、范围:
各部门使用的所有电子秤.
三、职责
1.质量部负责内部校准规程的制定和校准工作监督管理.
2.质量部负责按规程规定要求进行校准并做好记录.
四.校准程序
1.校准频率
1.1新购回的首次使用前
1.2长时间放置未使用的
1.3进行维修后再次投入使用的
1.4到规定的校验周期的
2.校准前准备
2.1.秤体水平放置不晃动
五、校准标准
1、一组M2级砝码标准装置;10g,20g,50g,100 g,200 g,500 g
2、一组M2级砝码标准装置;25kg,10kg,5kg。
六、校准项目及技术请求:
1、校准电子台秤示值误差:其最大允许误差1个分度值。
2、重复性校准:其最大允许误差1个分度值。
3、台秤(电子秤)四角误差校准:其最大允许误差≤一个1个分度值。
七、校准方法:
1、检查内校台秤(电子秤),表面是不是清洁,电子秤开关是不是齐备,电力是不是充足,显示是不是明亮、完全、模糊。
2、台秤(电子秤)零位是不是正确。
3、用不同质量的标准砝码(重量在台秤、电子秤量程范围内),依次测量重量,记实稳定后的读数。
5、台秤(电子秤)重复性误差校准:取台秤(电子秤)最大载荷(满量程)的砝码,先后4次放置于台秤(电子秤)盘的中心位置,记录每次稳定后的读数。
8、校准成效的处置。
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校验前准备工作1.1 仪器设备准备1.1.1 确保电子秤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设备各部件安装齐全,无损坏。
1.1.2 确保电子秤的电源供应充足,电压稳定。
1.1.3 检查电子秤的显示屏是否正常,读数是否准确。
1.1.4 确保校验仪器(如校验块、台秤等)的准确性和正常工作状态,防止误差产生。
1.2 校验环境准备1.2.1 校验过程应在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避免极端天气因素对校验结果产生影响。
1.2.2 校验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安静,避免粉尘、噪音等干扰校验结果。
1.2.3 校验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确保个人安全和卫生。
1.3 校验文件准备1.3.1 准备电子秤的使用说明书、校验记录表格等相关文件。
1.3.2 校验人员应熟悉电子秤的使用方法和校验流程,确保正确操作。
二、校验操作流程2.1 校验前检查2.1.1 检查电子秤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明显损坏或破裂。
2.1.2 检查电子秤的传感器、按钮等是否正常工作,无卡滞或损坏现象。
2.1.3 检查电子秤的显示屏,确保读数准确可靠。
2.2 校验过程操作2.2.1 开机准备2.2.1.1 按照电子秤的使用说明书,正确接通电源,确保电压稳定。
2.2.1.2 按照电子秤的开机操作步骤,打开电子秤开关。
2.2.1.3 等待电子秤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确保显示屏正常,无异常现象。
2.2.2 校验操作2.2.2.1 按照电子秤的使用说明书,选择适当的待校验物品,并根据校验要求称量准备好的校验块等。
2.2.2.2 将待校验物品放置在电子秤的称重台面上,确保放置平稳,不受外力干扰。
2.2.2.3 等待电子秤稳定,读数显示稳定后,记录下读数,作为校验结果。
2.2.2.4 根据校验要求,分别在不同负荷下进行多次校验,确保精度和重复性。
2.2.3 校验结果记录2.2.3.1 在校验记录表格上记录校验数据,包括电子秤的型号、编号、校验日期、校验员等信息。
电子台秤内部校准标准规程
1、目的
对电子台秤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全厂所有用于生产的电子台秤、电子秤。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砝码。
4、环境条件
室温、无风。
5、校验步骤
、清洁被校秤的载物台面,进行归零;
、根据被测秤的精确度选择相应的标准砝码,取2~3个重量进行测量,每个重量读数二次取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中;、每次测量精度允许误差为该秤的精确度要求,超出精度范围则判定不合格。
6、校准周期
每月校验一次。
7、相关记录
《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
最大允许误差:
首次检定最大允许误差为
0≤m≤30kg时最大允许误差为±
使用中检验的最大允许误差是首次检定最大允许误差的两倍。
重复性:
对同一载荷,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差,应不大于该称量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