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合阳中学雷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是一篇文艺随笔,以一种平淡和深刻诠释了朱光潜先生的大气,更凸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咀嚼”艺术的独到见解。
那么,对于我们的中学生而言,如何学习,如何把这种“咀嚼”的严谨习惯贯穿在自己以后的读书学习中,是个可以不断商榷的话题。
作为教师,上好一堂公开课,无论是于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新课标精神作为指导思想,我对《咬文嚼字》一课作如下设计。
三维目标:1.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之精神。
教学重点:1.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观点。
2.体会作者关于咬文嚼字的实例,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养成锤炼字词的语文习惯,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间的密切关系。
2.明确“套板反应”的内涵,引导学生注意避免联想的惰性。
教学方法:自读法、合作探究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3分钟)[PPT课件演示:P.1欢迎语;P.2课题]咸丰年间,曾国藩战败失利,在奏折中自写“臣屡战屡败,请求处分”。
他的师爷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结果皇上不但没有问罪,反而嘉许他顽强不屈。
作战不利的曾国藩,仅凭着师爷的一句“屡败屡战”就轻轻松松化解了一场灾难。
可见,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要字斟句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专门谈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咬文嚼字》(板书)二、咀嚼课题和结构(4分钟)情景问题: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PPT课件演示:P.3](当说不出时,立即请同学查字典。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高二《咬文嚼字》一等奖说课稿《高二《咬文嚼字》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二《咬文嚼字》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2、能力目标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法分析1、理论依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三步教学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拓展延伸⑶品评鉴赏培养能力⑷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五、学法分析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
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
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六、教学过程分析1、课文感知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2、拓展延伸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可以填什么字?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3。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学习议论文的写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四、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六、教具:PPT课件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欣赏小故事:有一个乞丐,他面前的牌子上写着:“本人自幼双目失明。
”可乞讨的效果很不好,一个诗人见到,把他面前的牌子上的字改写为:“春天到了,可我什么也看不到”结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改后的语言更能让人感受到乞丐的可怜,更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
不同的语言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咬文嚼字》。
(二)认识作者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其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三)解题:“咬文嚼字”什么意思?明确: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四)走入课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1、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学生读第3段)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能够正确地修改。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讨论、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能够正确地修改。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病。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讲解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讲解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包括词汇积累、语法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错别字和语病,并共同探讨如何避免和纠正这些错误。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让学生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通过讨论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练习法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上获得一些启示。
课时安排一、导入新课;二、投影材料;三、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四、上面的分析是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表达的观点,我们已经和朱先生达成共识。
《汉语大词典》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3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朱光潜先生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义。
读课文,找一找朱先生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明确:不能懒刻苦自厉推陈出新求思想感情的精练与吻合。
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找一些用字精当的例子,体会妙处。
3思考练习。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__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教学重点了解__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__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教学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__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分析__结构,掌握__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__的__——《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__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概念与意义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的重要性1.3 咬文嚼字与语文素养的关系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发展2.1 咬文嚼字的起源2.2 咬文嚼字的历史发展脉络2.3 咬文嚼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第三章:咬文嚼字的类型与特点3.1 字义咬文嚼字3.2 字形咬文嚼字3.3 字音咬文嚼字3.4 词语咬文嚼字3.5 句子咬文嚼字第四章: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1 字义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2 字形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3 字音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4 词语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5 句子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咬文嚼字在文章写作中的应用案例5.2 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应用案例5.3 咬文嚼字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案例5.4 咬文嚼字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案例第六章:咬文嚼字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6.1 咬文嚼字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6.2 咬文嚼字在日常沟通中的实际应用6.3 咬文嚼字在不同场合的沟通策略第七章:咬文嚼字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7.1 咬文嚼字对提高学术写作质量的作用7.2 咬文嚼字在学术论文中的常见应用7.3 咬文嚼字在学术写作中的注意事项第八章:咬文嚼字在媒体传播中的价值8.1 咬文嚼字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8.2 咬文嚼字在广告宣传中的创意运用8.3 咬文嚼字在社交媒体传播的影响第九章: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9.1 咬文嚼字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9.2 咬文嚼字在小说写作中的重要性9.3 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第十章:咬文嚼字的实用技巧与练习10.1 咬文嚼字的实用技巧总结10.2 咬文嚼字的练习案例及解析10.3 咬文嚼字练习的反馈与改进方法第十一章:咬文嚼字与语文教学11.1 咬文嚼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1.2 咬文嚼字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1.3 咬文嚼字在写作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第十二章:咬文嚼字与跨文化交流12.1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2.2 不同文化背景下咬文嚼字的差异12.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策略第十三章:咬文嚼字与认知心理13.1 咬文嚼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13.2 咬文嚼字对提高认知能力的作用13.3 咬文嚼字在认知心理中的应用案例第十四章: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14.1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联系14.2 咬文嚼字在各种修辞手法中的应用14.3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综合练习第十五章:咬文嚼字的评价与反思15.1 咬文嚼字学习的自我评价15.2 咬文嚼字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调整15.3 咬文嚼字学习的目标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讲解了咬文嚼字的定义、发展、类型、方法、应用和练习等方面的内容。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2篇[1]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
本课作者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既有理论上的点拨,又有示例上的阐述说明,同时不乏趣味性。
2、教学对象分析学习语文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涉及表达交流运用诸方面。
据平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面不是很广,写作上基本表达还行,流畅度上没有太大问题。
至于语言的推敲锤炼、表达技巧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增强“咬文嚼字”的意识,需要培养一种谨严的精神。
不管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应对他们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咬文嚼字”的本意、引申常用义,及其作者的解释。
2、了解字词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炼字也是锤炼思想感情。
3、提高速读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4、对文章分析评价,借鉴其由表及里的艺术手法。
培养正确运用语言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对应融合。
根据自己的经历及认识评价作者的看法和分析。
2、难点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
据文章观点及内容获得阅读和写作上的启示。
四、设计思路1、教法构想列举古代一些炼字的例子引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文中材料得出观点,重视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应注意一步步引导。
为全面理解文意,设计对比阅读本文和《不求甚解》,重在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2.学习咬文嚼字的重要性以及咬文嚼字的好处;3.学习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咬文嚼字的技巧;4.实践运用咬文嚼字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和技巧,实践运用咬文嚼字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教授咬文嚼字的具体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以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了解咬文嚼字的好处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视频,了解咬文嚼字的好处,例如:能够提高文字的精确度,增强文学表现力,提高文章的阅读性等。
3.学习咬文嚼字的技巧(1)掌握词汇的准确用法讲解和练习常用词汇的准确用法,例如: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使用,词义的转化等。
(2)研究句子的结构讲解和练习常用句式的运用,例如:倒装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3)注意修辞的效果讲解和练习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4.实践运用咬文嚼字的技巧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例如:让学生修改已有的文章,或者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然后再进行修改。
5.总结通过讨论或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实践、讨论、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案、练习题、讨论题、作业等。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包括两部分内容:1.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修改文章或撰写短文时所运用的咬文嚼字的技巧和效果。
2.通过测试或问答等方式,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咬文嚼字的概念、重要性和技巧。
六、教学细节和注意事项1.在讲解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和好处时,可以引用一些优秀的文章和名人名言,来激发学生对于咬文嚼字的兴趣和认识。
2.在教授词汇的准确用法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的使用方法。
3.在讲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时,可以通过举例和分析优秀的句子和文章,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和运用。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到在使用语言文字时要注意准确、得体。
2.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
二、教学内容:1. 咬文嚼字的定义与意义。
2. 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3. 咬文嚼字与其他相关词语的区别。
4. 咬文嚼字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
5. 咬文嚼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定义、意义及运用。
2. 运用举例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咬文嚼字的使用场合。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咬文嚼字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典型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咬文嚼字的定义、意义及运用。
3. 举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咬文嚼字的使用场合。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咬文嚼字的运用规律。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咬文嚼字的运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咬文嚼字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咬文嚼字于句子中。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4. 评价学生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5. 综合评价学生对咬文嚼字重要性的认识及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咬文嚼字》教案设计精选教案章节:一、教材分析1.1 课文背景:本文选自朱自清的《咬文嚼字》,是一篇关于文学修辞的散文。
文章通过举例说明,强调了文字表达的精确性和美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修辞的基本知识,提高对文字表达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教案章节: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修辞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体会文学修辞在实际表达中的应用。
教案章节: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文字表达,激发学生对文学修辞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学修辞的基本概念。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学修辞的定义、类型和作用,结合课文例子进行分析。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例子,体会文学修辞的实际应用。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章节: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4.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对文学修辞的应用,评估教学成果。
教案章节:五、教学反思5.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吸纳学生的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5.3 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反馈,对后续教学进行适当调整。
教案章节:六、教学策略6.1 讲授与互动相结合:在课堂讲解中,结合学生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学修辞的特点和效果。
6.3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文学修辞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案章节:七、教学方法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7.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个词语。
2. 培养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
2. 培养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咬文嚼字》相关课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文学作品和案例分析。
3. 小组讨论材料:案例分析题目和讨论指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篇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这个词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咬文嚼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如何?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和水平?3.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注意其中的“咬文嚼字”用法,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咬文嚼字》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分析文本,解读作者如何巧妙运用文字表达情感;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在写作中注重文字的推敲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到文字在表达情感、描绘事物方面的重要性。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解读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文字推敲和运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文本,解读作者情感,并在写作中注重文字的推敲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在日常沟通中,如何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新课导入: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字在表达情感、描绘事物方面的重要性。
3. 文本分析:带领学生阅读文本,分析作者如何巧妙运用文字表达情感,解读文本内涵。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文本,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文本,尝试分析并解读作者情感。
7.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主要内容:“咬文嚼字”的含义文本分析方法写作中注重文字推敲和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分析其中的一段文本,解读作者情感,并说明如何通过文字推敲和运用来表达情感。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明确指出分析的文本段落,详细解读作者情感,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内容:《咬文嚼字》解析:《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单元是必修五册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
在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一阶段的语文积累,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的基础上,安排这个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简单的文字和文化层面升华到文学层面,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文学现象。
《咬文嚼字》的作者是美学大师朱光潜,文章是一篇文艺评论,文章的写作特色是值得借鉴的,同时文章的内容包含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一些重要的观点可以让学生理解并应用于实践;此文贯穿着作者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作者对每个实例的咀嚼,都领悟到不同文字所蕴含的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感情,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本着这个精神,“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和吻合”,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目标:1.能理解作者关于咬文嚼字的实例,把握作者思想观点。
2.能理解“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好处。
3.能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并运用于实践。
解析:《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作目的在于告诉读者文字与情感、炼字与炼意之间的关系,并例举了大量文学实例。
虽然在文章中对引入的例子已经稍作解释,但要让学生全部理解其思想内涵,还是有一定难度。
所以本课将理解课文实例,解读文章内容当作教学重点。
其次作者意在通过文章告诉读者对待文学要秉持字字严谨的态度,所以带领学生将这种态度带入诗歌鉴赏中也成为本课的一个目标,并且是一个难点。
高考也以诗歌鉴赏“炼字题”的形式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所以本课的目的也是为了引起同学们对考题的重视,为下一步诗歌鉴赏“炼字题”专题训练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能理解作者关于咬文嚼字的实例。
难点:能将“咬文嚼字”的方法运用于实践。
四、教学方法分析1.诵读法;2.讨论合作法:采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形式,通过讨论、整合和展示,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