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发电综合实验室 综合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625.00 KB
- 文档页数:42
发电作业指导书1准备发电1.1当外线停电后,及时断开配电柜中外电总闸和加油站内主要设备及大负荷设备的电源开关(如:加油机、加油区照明、微机等)。
1.2检查确认发电机的燃油、水、机油是否充足。
2发电供电2.1启动发动机,当发电机输出电压达到额定电压,并确认电压稳定后,打开发电机输出开关送电。
2.2将配电柜中的开关置于发电处,对站内供电。
2.3逐一开启设备开关。
2.4发电、供电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监护。
3恢复外线供电3.1当外线来电时,注意观察外电指示灯及电压表变化情况,确认电压稳定后,准备恢复供电。
3.2断开加油站内各主要设备及大负荷设备的电源开关(如:加油机、加油区照明、微机等)。
3.3断开配电柜中发电机电源输出开关,合上外线电源总闸,进行送电。
3.4关闭发电机,清理现场,并做好下次发电的准备工作。
3.5逐一开启设备开关。
发电作业指导书(二)一、前言发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转换方式,通过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社会的各项活动提供所需的电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发电原理和发电装置的理解和掌握,特编写此指导书,供学生在进行发电实验时参考和操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基本的发电原理和发电装置。
2. 学习使用简单发电装置进行发电实验。
3. 掌握测量发电装置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和功率等。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 笔记本电脑或移动设备2. 直流电源3. 电阻箱4. 导线5. 电流表6. 电压表7. 太阳能电池板8. 风力发电装置9. 水力发电装置10. 热电发电装置四、实验步骤1. 掌握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a. 将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并确保电池板的正面朝向太阳。
b. 将电流表和电压表依次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上,并记录测量值。
c. 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和朝向,再次记录测量值,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发电效果。
2. 学习风力发电装置的使用a. 将风力发电装置放置在通风处。
可以利用风扇进行模拟实验,让风扇的风吹过风力发电装置。
【电力行业】电力系统综合实验A指导书电力系统综合实验B指导书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电力系统综合实验A指导书电气和电子工程学院2007年3月16日目录实验注意事项 (1)一、WDT-Ⅲ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注意事项 (1)二、PS-5G型电力系统微机监控试验系统注意事项 (1)三、发电机开机操作过程 (1)(一)微机自励或微机它励的开机过程 (1)(二)手动励磁的开机过程 (1)(三)开机方式选择 (2)(四)励磁方式选择 (2)四、发电机停机操作过程 (2)(一)发电机和系统解列 (2)(二)停机和灭磁 (2)第一章同步发电机准同期且列实验 (1)一、实验目的 (1)二、原理和说明 (1)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1)(一)机组启动和建压 (1)(二)观察和分析 (1)(三)手动准同期 (2)(四)半自动准同期 (3)(五)全自动准同期 (3)(六)停机 (3)四、实验方案要求 (3)五、思考题 (3)第二章单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方式实验 (1)一、实验目的 (1)二、原理和说明 (1)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1)四、实验方案要求 (2)五、思考题 (3)第三章电力系统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实验 (4)一、实验目的 (4)二、原理和说明 (4)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4)(一)无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的测定 (5)(二)手动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的测定 (6)(三)自动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的测定 (7)四、实验方案要求 (8)五、思考题 (8)第四章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验 (9)一、实验目的 (9)二、原理和说明 (9)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9)(一)短路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 (9)(二)研究提高暂态稳定的措施 (11)(三)异步运行和再同步的研究 (12)四、实验方案要求 (12)五、思考题 (12)第五章复杂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实验 (13)一、实验目的 (13)二、原理和说明 (13)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14)(一)网络结构变化对系统潮流的影响 (14)(二)投、切负荷和电源对系统潮流的影响 (14)四、实验方案要求 (14)五、思考题 (14)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台上的指示灯:红色灯亮表示开关在合闸位置,绿色灯亮表示开关在分闸位置。
发电机试验作业指导书(二)引言概述:本文档是针对发电机试验作业的指导书,旨在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试验操作,确保试验过程安全可靠、结果准确有效。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试验前准备、试验仪器设置、试验操作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试验后清理与维护。
通过本指导书的使用,操作人员将能够熟练掌握发电机试验作业技能,并能够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以及数据的可靠性。
正文:一、试验前准备1. 确认试验目的和要求2. 安排人员和时间3. 准备相关试验设备和工具4. 检查试验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5. 确保试验现场的清洁和整洁二、试验仪器设置1. 配置必要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2. 检查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3. 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校验4. 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5. 设置试验仪器的参数和测量范围三、试验操作步骤1. 按照试验准备工作进行设备连接和安装2. 确认试验对象的基本参数和工作条件3. 启动试验设备并进行预热4. 按照试验流程进行参数设定和调整5. 开始试验操作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四、数据记录与分析1. 根据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表格进行数据记录2. 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3. 比对实际数据与理论数据,并进行误差分析4.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5. 生成试验报告并总结试验结果和经验教训五、试验后清理与维护1. 关闭试验设备并进行安全检查2. 清理试验现场和设备,确保干净整洁3. 对试验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4. 处理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水5. 定期对试验设备进行维修和检修,确保试验设备的正常使用。
总结: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发电机试验作业的指导内容,包含试验前准备、试验仪器设置、试验操作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试验后清理与维护等五个大点。
通过正确使用本指导书,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发电机试验的操作技能,确保试验过程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保证试验设备的安全和长期可靠运行。
发电机常规试验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额定功率为50MW及以上、环氧粉云母绝缘的三相同步发电机和同步调相机,规定了发电机交接验收、预防性试验、检修过程中的常规电气试验的引用标准、仪器设备要求、作业程序、试验结果判断方法和试验注意事项等。
制定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规范操作、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设备运行、监督、检修提供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GB/T 1029 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GB/T 7064 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3安全措施3.1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程DL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中有关规定;3.2进行交直流耐压等高电压试验时,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必须在试验设备周围设围栏并有专人监护,发电机出线侧和中性点侧应派专人把守防止无关人员误入。
试验时试验人员与看守人员通讯要通畅,没有试验人员的命令看守人员不能乱动。
负责升压的人要随时注意周围的情况,一旦发现电压表指针摆动很大、电流表指示急剧增加、绝缘烧焦气味或冒烟或发生响声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刻降低电压,断开电源停止试验,对被试绕组进行放电后再对绕组进行检查,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继续试验。
4试验项目及程序发电机常规试验包括以下试验项目:a)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b)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c)定子绕组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d)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e)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f)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g)转子绕组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h)轴电压应在试验开始之前详细记录试品的铭牌参数,检查、了解试品的状态及其历史运行有无异常情况,并进行记录。
综合实验台实验指导书V3.21 1 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综合实验台简介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综合实验台由动力系统(电机和多级泵)、换热系统、加热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测试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组成。
是一套实用性很强的实验装置,它不仅能够满足本科生教学实验的要求,还能为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性能检测、微机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科研工作提供硬件及软件平台。
实验台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涉及到了变频控制技术;压力、流量、温度、转速及转矩的测试技术;微机数据采集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以及微机通讯技术等,是比较典型的集过程、设备及控制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实验装置。
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综合实验台的特点包括:(1)实验功能多、综合性能强本实验台有机地结合了传统的化机实验(如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应力测定实验)、工艺性能实验(如换热实验、流体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压力降测试实验)和各种参数控制实验(如压力、温度、流量控制等),真正做到了一机多用。
另外,实验台各组件均为实物构件,学生通过实验也取得了对其中的设备、机泵、各种传感器及其它检测与控制仪器、仪表的感性认识。
(2)实验方案多、学生参与性强由于控制参数多、管路布置巧妙,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或设计实验方案,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性和实验内容的多样性。
(3)可拆换组件多,与科研的互动性强实验台上的泵、换热器、阀门及各种控制、检测元件可以自由拆换,因此,在实验台上可以进行多项科研工作。
研究结果反过来又可以用于本科教学。
(4)对学生开放实验,进行计算机数字直接控制(DDC)编程和实验。
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综合实验台结构如图1 所示,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综合实验台操作面板如图 2 所示,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综合实验台实验流程图如图 3 所示。
图1 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综合实验台结构图1——热流体管程入口阀;2——热流体管程出口阀;3——热流体回流阀;4——冷流体管程入口阀;5——冷流体管程出口阀;6——管程流量调节阀;7——冷流体壳程入口阀;8——冷流体壳程出口阀;9——热流体壳程出口阀;10——热流体壳程入口阀。
2017新能源发电综合实践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用直流稳压电源S U 和电阻1R 模拟光伏电池,32S U V ,1510R ;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频率45~55Hz ,峰-峰值为1~2V )经信号调理后作为正弦参考信号,负载电阻2510R 。
正弦信号输入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压R2Li Cu inUrefu图1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框图二、设计要求(1)开关频率为20KHz ,DSP 内部编程产生频率为50Hz 的正弦参考信号,DSP 能够输出正确的SPWM 信号,并且具有2us 的死区时间,能够通过开、关机键控制PWM 信号是否输出,开机前和关机后DSP 输出的4路PWM 信号均应为低电平(10分)。
(2)利用IR2110、IRF540设计单相H 桥逆变器,利用提供的铁硅铝磁环(KS168-125A )绕制电感,用电流传感器ACS712-5A 和运放LMV358设计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用LMV358运放设计差分电路实现输入、输出电压的采集;用要求(1)中设计的PWM 程序控制H 桥,H 桥的输入接32V 直流稳压电源和电阻R1(5欧),输出经电感L 接电阻R2(5欧),输出幅值为2A 的电流,编写A/D 采样程序,实现对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电流的采样,并利用串口屏显示,注意:DSP 的内部A/D 允许输入的电压范围是0~3V ,要求设计的各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必须是高于0V ,但最大不得超过2.5V ,要求运放LMV358采用单电源供电,电源电压为3.3V(30分);U低于25V)、输出过流(电流幅值高于2.5A)保护功能(3)实现输入欠压(in(10分);(4)设计PI调节器实现电流闭环控制,负载电阻R2在5~10欧变化时,输出电流幅值稳定于1A(15分);(5)直流侧增加一路电流采样电路,计算逆变器输入功率,实现最大功率点跟U踪(MPPT)功能,内阻R1和负载电阻R2在5~10欧任意变化时,输入电压in U的一半(15分);保持电源电压s(6)发挥部分要求: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频率45~55Hz,峰-峰值为1~2V)来取代DSP内部编程产生的正弦信号实现上述的功能要求。
智慧能源与分布式能源管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智慧能源概述 (3)1.2 分布式能源管理简介 (4)1.3 作业指导书目的与意义 (4)第2章智慧能源技术基础 (4)2.1 能源互联网 (4)2.1.1 概述 (4)2.1.2 关键技术 (5)2.2 大数据与云计算 (5)2.2.1 概述 (5)2.2.2 关键技术 (5)2.3 人工智能技术 (5)2.3.1 概述 (5)2.3.2 关键技术 (5)第3章分布式能源系统 (6)3.1 分布式能源概述 (6)3.2 分布式发电技术 (6)3.2.1 类型及特点 (6)3.2.2 应用场景 (6)3.3 分布式储能技术 (7)3.3.1 类型及特点 (7)3.3.2 应用场景 (7)第4章智慧能源与分布式能源管理框架 (8)4.1 管理体系构建 (8)4.1.1 管理体系概述 (8)4.1.2 组织结构设计 (8)4.1.3 管理制度制定 (8)4.1.4 运行机制构建 (8)4.2 关键技术分析 (8)4.2.1 信息采集与传输技术 (8)4.2.2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8)4.2.3 能源管理与优化技术 (8)4.2.4 智能决策支持技术 (8)4.3 政策与法规 (9)4.3.1 政策环境分析 (9)4.3.2 法规体系构建 (9)4.3.3 政策与法规建议 (9)第5章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 (9)5.1 数据采集技术 (9)5.1.1 传感器技术 (9)5.1.2 数据采集系统 (9)5.2 数据预处理方法 (9)5.2.1 数据清洗 (9)5.2.2 数据归一化 (9)5.2.3 数据平滑处理 (10)5.2.4 数据关联分析 (10)5.3 数据存储与传输 (10)5.3.1 数据存储 (10)5.3.2 数据传输 (10)5.3.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0)5.3.4 数据共享与开放 (10)第6章能源需求预测与优化 (10)6.1 需求预测方法 (10)6.1.1 时间序列分析法 (10)6.1.2 回归分析法 (10)6.1.3 神经网络法 (10)6.1.4 深度学习方法 (11)6.2 能源优化配置 (11)6.2.1 优化配置方法 (11)6.2.2 多目标优化方法 (11)6.2.3 动态优化方法 (11)6.3 智能调度策略 (11)6.3.1 基于需求响应的调度策略 (11)6.3.2 基于多能源协同的调度策略 (11)6.3.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调度策略 (11)6.3.4 基于人工智能的调度策略 (11)第7章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 (11)7.1 并网运行模式 (12)7.1.1 并网模式概述 (12)7.1.2 并网发电模式分类 (12)7.1.3 并网运行模式选择 (12)7.2 并网控制策略 (12)7.2.1 控制策略概述 (12)7.2.2 功率控制策略 (12)7.2.3 电压控制策略 (12)7.3 电网互动与调度 (12)7.3.1 电网互动概述 (12)7.3.2 能量交换 (12)7.3.3 信息交互 (13)7.3.4 优化调度策略 (13)第8章智慧能源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13)8.1 系统安全防护 (13)8.1.1 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13)8.1.2 安全防护技术 (13)8.2.1 恶意攻击类型 (13)8.2.2 防御策略 (14)8.3 系统稳定性分析 (14)8.3.1 系统稳定性指标 (14)8.3.2 稳定性分析方法 (14)8.3.3 稳定性改善措施 (14)第9章案例分析 (14)9.1 国内智慧能源项目案例 (14)9.1.1 项目概述 (14)9.1.2 项目实施 (15)9.1.3 项目效果 (15)9.2 国外智慧能源项目案例 (15)9.2.1 项目概述 (15)9.2.2 项目实施 (15)9.2.3 项目效果 (15)9.3 分布式能源管理应用实例 (15)9.3.1 实例概述 (15)9.3.2 实例实施 (16)9.3.3 实例效果 (16)第10章作业实施与评估 (16)10.1 作业准备与实施 (16)10.1.1 人员组织与培训 (16)10.1.2 设备与工具准备 (16)10.1.3 作业流程设计 (16)10.1.4 安全保障措施 (16)10.1.5 作业实施 (16)10.2 效果评估与优化 (17)10.2.1 数据收集与分析 (17)10.2.2 效果评估指标 (17)10.2.3 问题诊断与优化 (17)10.2.4 持续优化策略 (17)10.3 持续改进与发展趋势 (17)10.3.1 技术创新与应用 (17)10.3.2 管理模式升级 (17)10.3.3 政策法规与市场动态 (17)10.3.4 人才培养与交流 (17)10.3.5 产业发展趋势 (17)第1章绪论1.1 智慧能源概述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智慧能源系统已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分布式发电综合实验室综合实验指导书分布式发电综合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9月2§1 分布式发电综合实验室情况介绍及整体演示实验(实验一)§1-1 实验目的1、了解分布式发电综合实验室的模拟电力系统的总体结构,了解模拟电力系统中各变电站、配电站的屏柜分配及布置情况,熟悉模拟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电气设备及其作用。
2、了解电气二次设备的配置情况及特点,熟悉分层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监控方式及特点。
3、了解新型分布式发电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
§1-2 实验内容与步骤§1-2-1 分布式发电综合实验室情况介绍(“分布式发电综合实验室情况介绍”见附件)§1-2-2 分布式发电综合实验室电气系统实物介绍及操作演示(1)电气系统实物及具体内部结构介绍(2)操作演示分别采用就地手动和遥控方式操作断路器的分合闸,并投入以下支路带电运行。
3§2 变电站运行方式及倒闸操作实验(实验二)§2-1 实验目的1、了解变电站运行方式及特点。
2、了解变电站中倒闸操作要求,熟悉倒闸操作票。
3、掌握倒闸操作过程。
§2-2 变电站运行方式及特点与倒闸操作基本原则及操作票§2-2-1 变电站运行方式及特点以系统中A变电站高压侧双母线带旁路的主接线的运行方式为例:图2-1 A站高压侧电气主接线图1、双母线带电、母联断路器合上的运行方式运行时,断路器和隔离开关500、501、502、503、504、505、506、5001、5002、5011、5013、5022、5023、5031、5033、5042、5043、5051、5053、5062、5063、51Y、52Y合上,其它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都断开。
无穷大系统支路、主变T2高压侧支路、线路1支路接至母线I;主变T1高压侧支路、负荷支路、线路3支路接至母线II;双母线通过母联断路器相连接,1TV用来测量母线I的电压,2TV用来测量母线II的电压。
这实际上是单母线分段的运行方式,为减小分段断路器中的传输功率应使接至两条母线线路的负荷功率大致相同。
这种运行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任何一条母线或出线故障而断路器拒动(保护拒动或断路器拒动)时,保护动作跳开母线联络断路器和相应的变压器,只造成一条母线停电,然后通过倒闸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对线路的供电(母线故障时可将故障母4线的变压器、线路倒换至无故障母线上运行;线路故障时,在跳开故障线路断路器后,可以恢复该母线的运行);任何一电源支路(如一台主变)因故障退出运行时,不会造成任何出线支路的停电。
为确保对重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可把向重要用户供电的双回路分别接至不同的母线上。
这种运行方式的主要缺点是,线路短路时短路电流大;负荷变动时,母线联络断路器中可能通过较大的功率。
2、双母线带电、母联断路器断开的运行方式这种运行方式与双母线带电、母联断路器合上的运行方式相比较,其主要优点是出线短路时短路电流小;不存在母线间的传输功率,可以减小母线的功率损耗。
缺点是一条母线上的电源支路(如主变)故障退出时,将造成由该电源支路供电的母线上的出线支路的供电短时中断;电网采用单回线路运行时,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3、单母线运行方式此种运行方式将所有的变压器和线路都接至同一母线上,而另一条母线则作为备用母线。
如将断路器和隔离开关501、502、503、504、505、506、5011、5013、5021、5023、5031、5033、5041、5043、5051、5053、5061、5063合上,其它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均断开,此时母线I为工作母线,母线II为备用母线。
此种运行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任何一电源支路(如一台主变)因故障退出时,都不会中断任何出线支路的供电;其主要缺点是出线短路时短路电流大,母线故障或出线故障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将造成出线的全部短时停电。
§2-2-2倒闸操作基本原则及操作票1、倒闸操作基本原则(1)在拉合闸时,必须用断路器接通或断开负荷电流及短路电流,绝对禁止用隔离开关切断负荷电流。
(2)在合闸时,应先从电源侧开始进行。
在检查断路器确在断开位置后,先合母线隔离开关,后合负荷侧隔离开关,再合上断路器。
这是因为在线路合闸送电时,有可能断路器在合闸位置未查出来,若先合线路侧隔离开关,后合母线侧隔离开关,则在合母线侧隔离开关时,就发生带负荷合隔离开关,隔离开关触头间产生强烈电弧,造成设备损坏,甚至引起母线短路,从而影响其它设备的安全运行。
如果先合母线侧隔离开关,后合线路侧隔离开关,虽同样是带负荷合隔离开关,但由于线路断路器继电保护动作,使它自动跳闸,隔离故障点,不致影响其它设备的安全运行。
同时,线路侧隔离开关检修较简单,且只需停一条线路。
而检修母线侧隔离开关时,必须停用母线,影响面大。
(3)在拉闸时,应先从负荷侧进行。
先拉开断路器,并检查确实已在断开位置时,再拉开负荷侧隔离开关,最后断开母线侧隔离开关。
(4)对两侧都有断路器的双绕组变压器送电时,应先合上电源侧断路器,再合负荷侧断路器。
停电时则相反5(5)在倒母线操作时,在确认母联断路器合上后应断开母联断路器的直流操作电源,防止倒闸操作过程中,带负荷拉隔离开关或误合隔离开关。
先合上一组隔离开关检查投入良好后,再断开另一组隔离开关。
2、操作票制度(1)每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同一设备的停电和送电要分别填写操作票。
(2)设备代号要写双重名称(设备名称及编号)。
(3)操作票的制定由操作人填写,字迹要清楚工整,不准涂改,如有错字、漏字要修改时必须保证清晰并盖章,每页修改超过三字时需要重新填写。
填写操作票要求不漏项、不并项、不颠倒项、不后加项。
(4)操作票执行逐级审核制,操作人填写,监护人、班长审核,值长批准。
(5)制票时要做到三考虑六对照。
三考虑是:①考虑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事故预想及出现异常时的处理方法;②考虑运行方式改变后的安全经济性;③考虑一次系统改变时对二次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影响。
六对照是:①写操作票前,操作人员应到现场检查设备实际所在的位置;②对照模拟图实际运行系统进行写票;③对照规程的要求内容进行写票;④对照图纸,特别是二次回路展开图中一些控制连片及电压回路保险器等设备写票;⑤对照参考操作票(有的电厂和变电所把一些主要电气设备正常停送电操作票制成后汇集成册,供值班人员写票时参考)写票;⑥送电操作票要与停电操作票对照。
3、操作票的执行(1)操作前,操作人和监护人应根据模拟图核对所填写的操作项目,并进行模拟操作,以核对操作票的正确性。
(2)操作人准备好操作用具及落实好安全措施。
(3)操作时,操作人在前,监护人在后,每一项操作应严格执行“四对照”,即对照设备名称、编号、位置和拉合方向。
(4)严格执行唱票制度,声音要宏量清楚,监护人唱票,操作人复诵、打手势,监护人认为正确后说:“对、执行!”,操作人才能进行操作,操作时还应注意仪表、信号是否正确。
(5)由操作人、监护人共同检查操作质量。
操作完一项后由操作人在操作票上划一个“√”记号(严禁操作完一起划记号或提前划记号),然后再进行下一项操作。
(6)操作中发生设备异常和有疑问时应中止操作,报告发令人查明原因后再继续操作。
6(7)全部操作完成后,操作人、监护人共同向发令人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操作质量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操作票盖“已执行”印章,并装订归档,同时作好有关技术记录,整理模拟图,使之附和现场实际。
(8)操作必须按操作票中的顺序依次进行,不得跳项、漏项,不得更改。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更改时,必须得到发令人同意。
(9)执行完的操作票保存三个月,以备查考。
§2-3 实验内容与步骤§2-3-1 实验室无穷大电源及系统中电气设备的投入及潮流情况观察§2-3-1-1分组任务:第一组:A站高压侧运行方式:I母、II母并列工作;501、503、505支路接I母;502、504、506接II母;母联500支路接通。
A、B、C及配电站所有支路全部投入(A站低压侧分段断路器300断开)。
完成此运行方式下各设备的投入并记录潮流。
第二组:A站高压侧运行方式:I母、II母并列工作;501、503、505支路接II母;502、504、506接I母;母联500支路接通。
线路1退出运行,系统中其他支路全部投入(A站低压侧分段300断开)。
完成此运行方式下各设备的投入并记录潮流。
第三组:A站高压侧运行方式:I母工作,II母备用;501、503、505及502、504、506均接I母;母联500断开。
线路2退出运行,系统中其他支路全部投入(A站低压侧分段断路器300断开)。
完成此运行方式下各设备的投入并记录潮流。
第四组:A站高压侧运行方式:II母工作,I母备用;501、503、505及502、504、506均接II母;母联500断开。
线路3退出运行,系统中其他支路全部投入(A站低压侧分段断路器300断开)。
完成此运行方式下各设备的投入并记录潮流。
§2-3-1-2投入步骤(以第一组为例):1、各站的电压监视投入:(1)投入A站高压侧电压监视①将A站1#屏无穷大支路侧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开关切换到“AB”②将A站4#屏II母(2号工作母线)TV(右侧)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开关切换到“AB”③将A站5#屏I母(1号工作母线)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开关切换到“AB”④将A站8#屏线路L3支路侧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开关切换到“AB”(2)投入A站低压侧电压监视①将A站10#屏I母TV(左侧)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到“AB”7②将A站10#屏II母TV(右侧)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到“AB”(3)投入B、C站电压监视①将B站1#屏线路L1支路侧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开关切换到“AB”②将B站1#屏母线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到“AB”③将C站1#屏线路L2支路侧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到“AB”④将C站1#屏母线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到“AB”(4)投入配电站(5个)电压监视①将配电站1#屏母线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到“AB”②将配电站3#屏母线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到“AB”③将配电站5#屏母线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到“AB”④将配电站7#屏母线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到“AB”⑤将配电站9#屏母线TV的一次隔离开关打到“合闸”位置,电压指示切换到“AB”2、将A站高压侧各支路投入:(1)投入A站1#屏无穷大电源支路(该支路接I母)①确认无穷大支路侧电压表指示有电压(40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