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综合说课稿:有趣的盖子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7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盖子》教案标题:有趣的盖子授课对象:小班科学公开课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盖子实验,让学生了解盖子的作用和种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索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 盖子的种类(塑料瓶盖、金属罐盖、塑料袋拉链、纸张、木塞等)。
2. 实验材料(水杯、塑料瓶、塑料袋、金属罐等)。
3. 实验器材(刀子、实验台、计时器等)。
4. 绘本《盖子的魔力》。
5. 卡片、贴纸、颜色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师生互动:和学生聊天,引起他们对盖子的兴趣。
请学生分享一些他们平时见到或使用过的盖子。
2. 呈现绘本《盖子的魔力》:教师向学生展示绘本《盖子的魔力》的封面,并简单介绍故事内容。
3. 学生预测:请孩子们看绘本封面的图片,猜测故事中的盖子能起到什么作用。
Step 2:实验探究(15分钟)1. 实验一:通过比较各种盖子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不同盖子的用途。
a. 实验材料:水杯、不同种类的盖子(塑料瓶盖、金属罐盖、塑料袋拉链、纸张、木塞等)。
b. 实验步骤:i. 请学生将不同种类的盖子放在水杯上,比较盖子的大小、形状和材质。
ii. 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盖子盖在水杯上,观察并记录下盖子的作用。
c.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不同盖子的用途和特点。
2. 实验二: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盖子的作用是防止水分的蒸发。
a. 实验材料:2个相同大小的平底锅、盖子(一个有盖一个没盖)、水、计时器。
b. 实验步骤:i. 将两个平底锅放在同样热的火上,锅里分别加入相同的水量。
ii. 将一个盖子盖在一个平底锅上,另一个留在没有盖子的平底锅上。
iii. 用计时器计时,观察并记录下两个平底锅中的水分蒸发情况。
c.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锅里的水分蒸发得慢,另一个蒸发得快。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有趣的盖子活动目标:1. 观察生活中各种盖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1. 各种盖子,如瓶盖、罐头盖、锅盖等。
2. 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材料。
3. 音乐CD、故事书等相关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盖子,引发幼儿的兴趣。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见过的盖子,并简要介绍盖子的作用。
二、观察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盖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邀请幼儿讨论盖子的特点,如圆形、方形等。
3. 引导幼儿发现盖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饮料瓶、罐头等。
三、手工制作(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用彩笔、剪刀和胶水制作盖子画。
2. 邀请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盖子画,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师协助幼儿完成作品,并给予鼓励和赞美。
四、盖子游戏(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盖子游戏,如盖子接力、盖子投掷等。
2. 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总结盖子的特点和作用,强调盖子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评估幼儿在手工制作和游戏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反思,了解他们对盖子的认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
六、探索与发现(10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盖子的探索活动,如盖子的开启和关闭。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发现的盖子开启和关闭的技巧。
3. 引导幼儿了解盖子的重要性,如保护食物和饮料的新鲜。
七、故事分享(5分钟)1. 教师给幼儿讲述一个关于盖子的故事,如《盖子旅行记》。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幼儿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如盖子的保护和珍惜。
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盖子》含反思(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盖子》含反思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英语课》二
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饼干》含反思三
- 1 -
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盖子》含反
思一
小班教案《有趣的盖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使幼儿认识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培养幼儿了与参加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有趣的盖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
2、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了与参加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若干。
2、玩具若干(装入不同的瓶中),旺仔牛奶、汽水。
开瓶器。
3、自备套盒一组。
(大纸箱—小盒子—小熊)
活动过程:
一、游戏“送礼物”,引入主题。
1、出示一个用胶带封好的大纸箱,请幼儿想办法打开它。
2、从中取出一个纸箱,请幼儿打开。
3、取出一个小盒子,请幼儿打开。
二、请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打开盒子,并用语言简单表述。
三、请幼儿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提问:
2 / 2。
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盖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有趣的盖子》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各种盖子,了解盖子的用途和特点;通过趣味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盖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认识各种常见的盖子,知道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有趣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盖子的用途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盖子,学会动手操作,激发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常见的盖子(如饮料瓶盖、酱油瓶盖、牙膏盖等)、PPT、盖子玩具。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PPT展示各种盖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盖子。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盖子的用途和特点,如饮料瓶盖可以旋开,牙膏盖可以揭开等。
(2)教师示范如何用盖子进行创意活动,如制作盖子画、盖子拼图等。
3. 实践活动(10分钟)(1)让幼儿自由选择盖子,进行创意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幼儿鼓励和帮助。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盖子,并与家人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盖子》2. 板书内容:(1)盖子的种类:饮料瓶盖、酱油瓶盖、牙膏盖等。
(2)盖子的用途:旋开、揭开等。
(3)盖子创意活动:盖子画、盖子拼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盖子,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对盖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生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盖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盖子,了解盖子的作用和特点,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盖子,了解盖子的作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的盖子,了解盖子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盖子(瓶盖、锅盖、杯盖等),盆栽一颗,水杯若干。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水杯,一把剪刀,一块胶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盆绿色的盆栽,请同学们观察盆栽的特点,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盆栽里的水是怎么进去的吗?”2. 知识讲解:介绍各种盖子的作用和特点,如瓶盖可以保护瓶口,防止细菌进入;锅盖可以防止蒸汽逸出,保持食物的原味等。
3. 动手实践: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水杯尝试制作一个盖子,可以用剪刀剪,用胶布粘,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4. 作品展示:邀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评价哪个作品最有趣,最实用。
六、板书设计盖子的作用和特点:1. 保护作用:如瓶盖保护瓶口,防止细菌进入。
2. 防止蒸汽逸出:如锅盖保持食物的原味。
3. 创新能力:自己动手制作有趣的盖子。
七、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盖子,了解它们的作用和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水杯制作一个有趣的盖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了各种盖子,了解了盖子的作用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出了许多有趣的作品。
在课后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盖子,了解更多的盖子类型和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制作更多的有趣盖子,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教案《有趣的盖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品》,详细内容为盖子的认识和使用。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幼儿了解盖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及作用,培养幼儿对日常物品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盖子的名称、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爱护物品、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盖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的分类及使用。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掌握盖子的基本特征,学会正确使用盖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盖子,盖子配套的瓶子。
2. 学具:每组一套盖子,画有盖子的图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各种盖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盖子的名称。
(2)引导幼儿观察盖子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2. 例题讲解(1)教师示范如何将盖子与瓶子配对,并讲解注意事项。
(2)教师操作盖子,让幼儿观察盖子与瓶子的匹配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自己尝试将盖子与瓶子配对。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操作经验。
(2)引导幼儿学会爱护物品,节约资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盖子》2. 内容:(1)盖子的名称、形状、颜色、大小(2)盖子的作用(3)如何爱护盖子,节约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盖子,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盖子名称:水杯盖、奶粉盖、化妆品盖等。
(2)盖子形状、颜色、大小:圆形、方形、红色、蓝色、大、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让幼儿掌握了盖子的基本特征,但部分幼儿在配对过程中还存在困难,需要多加练习。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盖子,进行观察、分类。
(2)引导幼儿思考盖子的作用,如:盖子可以保护瓶内的物品,防止洒落等。
(3)开展“盖子创意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盖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有趣的日常用品》中的第二章《盖子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盖子,了解盖子的用途,学习盖子的开启和闭合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盖子的名称,了解盖子的基本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盖子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盖子的开启和闭合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认识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盖子,了解盖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形状和材质的盖子、教学图片、盖子玩偶。
学具:每组一份盖子、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盒子,引发幼儿好奇心,邀请幼儿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教师逐渐揭示谜底,展示各种有趣的盖子。
2. 讲解与互动(1)教师展示各种盖子,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说出盖子的名称、形状和材质。
(2)教师讲解盖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盖子的作用。
(3)教师示范盖子的开启和闭合方法,邀请幼儿模仿操作。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有盖子的瓶子,演示如何打开和关闭盖子,讲解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一个盖子,尝试打开和关闭。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盖子的开启和闭合方法。
5. 创意活动(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用盖子制作创意作品。
(2)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盖子作品。
6. 展示与评价(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盖子》2. 板书内容:(1)盖子的名称、形状和材质(2)盖子的用途(3)盖子的开启和闭合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盖子制作一个创意作品。
幼儿园小班精品教案《有趣的盖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有趣的盖子》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盖子,了解盖子的用途;学习盖子的分类和简单组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盖子的种类和用途,提高他们对生活物品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盖子的分类和组合。
重点:认识各种盖子,了解盖子的用途;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盖子(如饮料瓶盖、酱油瓶盖、药瓶盖等),盖子组合玩具。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的箱子,里面装有各种盖子。
请幼儿上台摸一摸、猜一猜,箱子里的物品是什么。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各种盖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讲解盖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盖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师示范如何将两个相同的盖子组合在一起,并引导幼儿尝试。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定数量的盖子,让幼儿自己尝试将盖子组合在一起。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方法。
请各组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其他幼儿评价和欣赏。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盖子的简笔画,并标注名称。
2. 画出组合后的盖子,展示给幼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盖子,并尝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 答案:盖子的种类有很多,如饮料瓶盖、酱油瓶盖、药瓶盖等。
组合后的盖子可以变成有趣的玩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给予这部分幼儿关注和指导。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盖子》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各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盖子,了解盖子的作用。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探究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认识不同形状和功能的盖子,了解盖子的作用。
2.活动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盖子的奥秘。
三、活动准备1.物品准备:各种形状和功能的盖子(如瓶盖、锅盖、桶盖等)、相关教具。
2.环境准备:布置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活动过程1.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盒子,引发幼儿好奇心。
(2)教师打开盒子,展示各种有趣的盖子,引导幼儿观察。
2.探索(1)教师将盖子分类,引导幼儿观察盖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
(2)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盖子的作用,如瓶盖可以防止液体流出、锅盖可以防止食物溅出等。
(3)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盖子,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3.实践(1)教师将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不同形状和功能的盖子。
(2)教师提出任务,要求幼儿合作完成一个有趣的作品,如用盖子搭建一个城堡。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展示(1)教师邀请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2)教师对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盖子,激发探究兴趣。
五、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寻找、观察各种盖子,增进亲子关系。
2.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盖子展示区,引导幼儿继续关注盖子。
六、活动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避免单向灌输。
2.在实践环节,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3.在展示环节,教师要对每组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盖子活动目标:1、使幼儿认识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
2、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了与参加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若干。
2、糖果若干。
(装入不同的瓶中)旺仔牛奶、汽水、洗洁精、海飞丝洗头液、午餐肉各一瓶。
3、自备套盒一组。
(大纸箱—电脑纸箱—小盒子—巧克力盒——小玩具)活动过程:一、游戏“送礼物”,引入主题。
1、出示一个用胶带封好的大纸箱,请幼儿想办法打开它。
“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吴老师要给你们送个礼物,我们来看看是什麽吧。
”(大纸箱)“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打开它?”(撕开、用剪刀剪开、用钥匙戳开------)选一种方法打开。
2、从中取出一个电脑纸箱,请幼儿打开。
3、从中取出一个小盒子,请幼儿打开。
4、从中取出一个巧克力盒子,请幼儿打开。
5、从中取出一个小玩具熊。
二、请幼儿观察布置好的场地中各种各样的瓶子、盒子。
“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准备了许多东西,你们看看大门都是什麽?你都看到里什麽瓶子?”“它是什麽形状的?什麽东西做的?”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室可引导幼儿选择性地讲述。
三、请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打开盒子,并用语言简单表述。
“吴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它们都藏在盒子里,你们要想一些办法打开它就能得到礼物了。
你们去挑一个你喜欢的瓶子或盒子打开它,看里面是什麽?拿到里礼物后,请把盖子再盖好放到桌子上。
”“打开里面有什麽?你是怎麽打开的?”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讲述。
四、请幼儿回座位休息一会儿,提问:1、你们找到宝贝了吗?拿出来看看?是什麽?2、你找到了几颗糖?数数看?(幼儿个别提问回答)3、出示一个粘胶带纸的透明盒、化妆品的瓶子,请幼儿尝试打开,说说你是怎麽打开的?五、请幼儿讲讲你是用什麽方法打开瓶子、盒子的?六、教师依次再出示旺仔牛奶、汽水、午餐肉罐头、八宝粥。
“我这还藏着宝贝呢,小朋友看看是什麽?他们是怎麽开的?”逐个讲解演示。
小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盖子
活动目标:1、使幼儿认识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
2、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了与参加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若干。
2、玩具若干。
(装入不同的瓶中)旺仔牛奶
3、自备套盒一组。
(电脑纸箱—塑料罐子—小熊)
4、音乐《水草舞》用在下雨的环节。
音乐《brush your teath》用在和礼物跳舞的环节。
活动过程
一、游戏“收到礼物”,引入主题
1、出示一个用胶带封好的大纸箱,请幼儿想办法打开它。
“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早上邮递员叔叔给卢老师送来了一个超级大的礼物。
你们想不想
看看是什么哦?”(大纸箱)
“哇。
原来是这个么大的一个箱子呀!请小朋友猜猜看这个箱子里会有什么样的礼物
呢?”(幼儿自由讲述)
“小朋友们说的真是太好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箱子里到底藏了什么样的礼物呢?”
“那谁来帮助老师想一个办法来打开它?”(撕开、用剪刀剪开、用钥匙打开------)
老师选一种方法,请一个小朋友打开。
2、从中取出一个电脑纸箱,请幼儿打开。
师:呀!“你看见了里面有什么?请你把它拿出来。
”
“哦原来是一个罐子。
”
“罐子里还藏着礼物呢!到底是什么宝贝呢?”
3、从中取出一个小盒子,请幼儿打开。
“我请一个小朋友用自己的办法,来把罐子打开来。
谁来试试看呢?”
“哇!你真能干!罐子打开啦!”
“告诉大家你看见了什么?”
“把你看见的东西举起来给小朋友们看看”
“哇。
原来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熊呀!”
二、请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打开盒子,并用语言简单表述。
1、老师收到了这么可爱的小熊,我心里可真高兴!”“我们来摸摸这个可爱的小熊”
(和小熊亲亲)
2、那你们想不想得到自己的礼物呢?”“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礼物,瞧,它
们在后面的城堡上呢!
3、那现在请你们轻轻的走过去,挑一个你喜欢的礼物。
4、先不要打开,看看你手里的礼物是什么样子的呢?(方的,圆的,鸡心的,红红的,
蓝色的,是一个盒子,一个罐子……)
这个小环节的课堂随机性很大。
可以从形状,颜色,瓶子的大小一起来说说自己拿到的礼物。
三、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讲述。
“现在请你打开来,看看里面藏的究竟是什么宝贝呢!”
“打开以后里面有什么?你是怎么打开的?”“别着急慢慢想办法。
”“你的办法真不
错。
”“你真能干!” (老师巡回观察指导、讲述)
四、请幼儿在地板上休息一会儿,提问:
1、由动到静的引导,用非常漂亮的彩带礼物引起注意
“哇!**小朋友的礼物是这么漂亮的魔法棒呀!(吸引小朋友的目光)”
2、“魔法棒请**来说说你的礼物是什么呀?”“拿起来给大家看一看”“你是怎么得到
这个礼物的?”(3~4个幼儿讲述) 拧开的动作强调一下,大家可以学着做一遍。
3、“卢老师知道你们得到了这些礼物,心里肯定很高兴!那请你们和这些礼物玩一玩
吧!”(小朋友和礼物说说话,两个小朋友结伴玩耍礼物,在这里老师要把小朋友和礼物
说的话,以及小朋友与同伴的交流情况简单说一下)
4、和礼物跳舞
(音乐响起,)呀!这个音乐可真好听。
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和自己的礼物跳个舞吧!
五、情境表演:下雨(彩色纸屑)
“呀!不好了,下雨了。
”“卢老师要把小熊藏藏好。
”(老师示范把小熊放回盒子
了。
)“那我们赶快把我们的礼物也藏起来吧。
”(有帮助,有表扬。
)“快点呀,雨越
下越大了,我们赶紧回家吧!”“到家罗,关好窗户,关好门(小环节,加强趣味性,可
用可省)”(盖好盖子,放好礼物,回到座位上)
六、喝旺仔牛奶,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1、今天我们打开盖子看到了好多漂亮的礼物。
你们开心不开心呀!”
2、刚才呀!卢老师看到**小朋友收到的礼物是他很喜欢喝的旺仔牛奶,他非常的想喝。
那
怎么办呢?”(打开来)
3、谁来告诉老师,你会怎么打开旺仔牛奶呢?”(请幼儿用语言动作示范)
4、原来呀!旺仔牛奶有个小耳朵,只要轻轻的抓住它的小耳朵,1、2、3,耶!旺仔牛奶
打开了”(闻)“香香的旺仔牛奶小朋友想不想喝呢?”
5、“香香的旺仔牛奶在哪里呢?”“看,就在那边的篮子里。
”“现在我们轻轻的走过
去,每个拿一个旺仔牛奶”“拿着旺仔牛奶回家罗!”
6、“小旺仔呀,请你坐到地板上。
”“我们先来找一找旺仔牛奶的小耳朵,哇找到了。
我们一起来拉住它的小耳朵。
1、2、3,耶!打开了。
”
7、“香香的旺仔牛奶可真好喝,没有打开的小朋友要加油哦!”
6、我们一起来喝旺仔牛奶吧!跟你的好朋友的杯子轻轻的碰一下,一起来干杯。
”(音
乐响起,愉快的结束活动。
)
{备注}由于这个最后一个喝旺仔的环节牵涉到吃的问题。
有的老师提出来:吃之前,不管
是什么一定要洗手。
这样子就给活动的进行带来了麻烦,所以最后喝的环节还是去掉了。
只是让幼儿感受了一下打开的技能。
吃留到了活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