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评价导向 诊断改进教学——基于“四基”课程目标的评价探索与结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4
《教学评价设计》教案《教学评价设计》教案1课堂教学是当今执教者施教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很多执教者对课堂教学的艺术、方式与方法探究颇深,但对课堂教学评价谈之甚少。
课堂教学评价至关重要,科学的、人性化的、进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执教者健康成长的阶梯,也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笔者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两点入手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一、“四基”达程度何谓四基?即基本学问把握状况,基本技能形成状况,基本方法运用状况,基本阅历的积累与运用状况。
评价一堂课,四基达程度是根本,也是关键。
无论执教者在课堂上如何作秀?如何天花乱坠?评价时,应以同学为主体,以同学在本节课中所学四基与执教者所定教学目标达成状况来评价他的这节课,不能以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个人言行表现来评价他的这节课。
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为例:一节课中,同学学会了哪些字词,理解那些重点语句,是否理解了文本的内容、表达挨次与主旨,是否运用了以读为中心的方法去学习文本?学习文本后,同学形成了何种技能与基本技能?同学受到了哪些情感教育?同学在课堂教学中积累了何种生产、生活方法以及学以致用状况等等去评价执教者的一堂课,更不能以执教者自身素养功底的凹凸去评价他的一堂课。
二、新课程理念的感悟度课堂教学评价还应看新课程理念的感悟度,即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渗透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还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表达了独特化阅读?是否开展了合作、沟通、感悟、探究的学习文本的方法?还要看同学是否在课堂做到了自主参加、合作参加,合作探究是否到位?同学是否读做了课堂学习的仆人?还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法,即尝试教育;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开展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这一切评价应以表扬和鼓舞为主,应淡化同学的弱点和缺点,恢复同学的本性和灵性,使每个同学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获,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目标。
当然,课堂教学评价是进展的.、改变的、冗杂的;其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其评价的理念也是不断更新的。
探究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xx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标准和目标,系统调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并指出学生和教师存在的优缺点以及改进的参考措施。
一般来说,科学教学评价包括两个过程的评价:科学教学的评价和科学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即学习过程的评价)。
科学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评价是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中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科学教学评价不仅是监控、评定、改进和管理课堂教学的工具,更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
如何有效地建立科学性、导向性、人本性、综合性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的四要素以及科学教学评价的原则探究建立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反思教学行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四个xx合理性分析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全部学科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综合课程。
相比于其他学科,科学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试图超越各个学科界限,将各个学科知识领域整合。
科学课程内容强调“整合”和“探究”。
科学课程一方面不是简单综合各科知识,而是将各学科知识融会整合成科学学习内容,从基本科学观念上理解科学概念。
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生活,认识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将科学知识应用在生产生活中,激发创造能力,形成社会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综上所述,科学课程内容不仅需要将三维教学目标进行结合与渗透,此外还要反映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因此科学各领域的具体内容均按此科学素养的四要素: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目标统一设置。
教学课程评价方案导言:教学课程评价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科学评估,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一套全面有效的教学课程评价方案。
一、课程目标的分析课程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导目标,它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评价一个课程目标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 目标的明确性:评价一个课程目标是否明确,需要考察其表述是否准确、清晰,学生是否容易理解。
2. 目标的适应性: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生理、认知和兴趣等特点,使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目标的先进性:课程目标应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和趋势,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评估教学内容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评价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对于优化课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 内容的连贯性: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合理的逻辑顺序,各个模块之间要有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和融会贯通。
2. 内容的完整性:教学内容要覆盖课程目标所规定的范围,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3. 内容的引人入胜: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传授教学内容的手段,评价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1. 多元化的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思考。
2. 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创新性的方法:教师应不断开拓创新,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的评估教学资源是支撑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评价教学资源的合理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1. 教材的评估: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评价教材的选用是否合理、内容是否丰富、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宜等。
“教学评一体化”下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作者:***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年第06期“教學评一体化”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
“教学评一体化”聚焦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评价一致指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强调以评价引领课堂的学与教,促使由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变革。
针对当前学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中存在目标模糊、评价缺失、学习任务零碎等突出问题,我们需要以大概念统整课程,聚焦学生真实问题,解决学生关键问题,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抓手,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一、聚焦大概念,确定跨学科核心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方案还明确要求:各门课程原则上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这样表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基于此,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是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构建核心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跨学科学习基于目标开展实践,以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来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紧密连接语文与生活,融合多学科资源,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根本,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通过精心设计的跨学科活动和项目任务,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应用学科知识于情境实践,促进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的发展。
附件2河南省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是促进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和数学问题所蕴含的数学规律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关注课程目标要求的全面性、阶段性和操作性,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坚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注重探究问题设计,加强综合实践教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一、教学准备—13—(一)课标研读1.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深化对数学课程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探索数学课程应承担的立德树人具体任务与路径方法,形成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育人观。
2.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性质,领会课程理念,熟知课程目标,明晰课程内容,弄清学业质量要求,明确课程实施建议。
3.把握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理解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要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全面落实。
(二)教材分析1.理清教材的基本结构、编排特点和逻辑关系,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强化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保持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建构起数学学习主题统整下的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2.加强课时教学内容研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含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和关联,挖掘知识背后所对应的思想方法和承载的核心素养。
“四维”中考试题评价体系的构建作者:***来源:《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21年第02期4 试题评价怎样评价中考试题?基于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研究,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引导教学、“四层”考查内容、“四翼”考查要求、命题路径四个维度的中考试题评价体系.在价值追求上,中考试题不仅要能诊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也要能引导教学方向,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命题的科学性上,中考试题应当在考查内容上体现“四层”(核心价值、数学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旨趣;在考查要求上体现“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要求;在命题路径上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4.1 基于引导教学的中考试题评价本题考查了几何直观与逻辑推理素养(核心素养).通过数形结合,读取关键信息;通过逻辑推理,证明当点D为BC的中点时(特殊位置),BD=CD;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BD=CF,可谓“动中有静,变中有恒”,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和谐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考查逻辑推理素养.例如,因為函数yCF=x的图象与函数yCD的图象交于点(5.0,5.0),所以,当x=5.0,即BD=5.0cm时CF=CD=5.0cm,从而△DCF是等腰三角形.本题考查的基础知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圆的性质;基本技能:描点法、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的相互转换、推理技能;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求a的值转化为证明BD=CD、“线段CF的长度无需测量即可得到”转化为证明BD=CF等)、建模(函数);基本活动经验:操作的经验有描点、画图与书写.思维的经验有三个方面,一是采用严谨求真、实证性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根据对问题情境的分析,运用实证数据分析事物的内部结构与内在联系,运用抽象与联想、归纳与概括、推演、建模等思维方法来组织、调动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这是科学思维方法;二是运用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能够根据对问题的分析,从多元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等方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如问题(1)②“线段CF的长度无需测量即可得到”,本质上就是求证BD=CF;问题(3)“求线段BD 长度的近似值”,本质上就是求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这是人文思维方法;三是运用开放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很难通过常规的推理计算彻底解决的几何问题,可以尝试代数方法解决),注重了独立性、批判性、发散性思考,这是创新思维.“四基”是数学核心素养生长的沃土,获得“四基”的目的是提高“四能”,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最终表现为“三会”(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是要重视“四基”培养.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在数学教学中抓住三条主线开展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明线,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是暗线,数学核心素养是“航线”(方向性、目标性、持之以恒);其次,理解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经验具有方法论意义,具有“指路明灯”的作用.二要在教学中“教思维”,须知“教思维”比“教方法”更重要.本题中,小亮为什么能在发现“此问题很难通过常规的推理计算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想到用函数解决问题?这是因为数学思想指引着他.问题中,线段DC,DF,CF的长度随BD长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函数思想,因此可以建立函数模型.当学生经常做这类题,他就积累了一定的思维经验——当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时,就要建立函数模型,因此,题中有了“于是尝试结合学习函数的经验研究此问题”.三要在教学中突出教学主线,凸显数学内在逻辑,揭示蕴含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要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五要聚焦核心素养,采取目标多元、形式多样、重视过程评价的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教学质量.4.2 基于“四层”考查内容的中考试题评价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文件明确了高考评价体系的意义与原则、内容与性质.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与概括,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由于初中数学教育与高中数学教育同属于基础数学教育,因此,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中国中考评价体系必然蕴含着一致性与连续性,所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中国中考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基于“四层”考查内容对中考试题科学评价.从核心价值上看,本题考查了学生用联系的(几何与代数的联系;“线段CF的长度无需测量即可得到”转化为证明BD=CF 等)、发展的(变化中蕴含着不变的规律)、矛盾的观点(常规的推理计算很难解决的几何问题转化为能用代数法解决的问题,矛盾实现了转化;动与静的转化)观察和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方法论.从学科素养上看,考查了学生“学习掌握(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实践探索(研究探索、操作运用、语言表达)、思维方法(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水平[1].例如,从表格中、图象中获取信息,多角度对信息加工(函数图象与求线段BD长度之间的关联),对原有的知识结构或体系概括整合,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等.从关键能力上看,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群(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等)、实践操作能力群(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思维认知能力群(抽象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1].从必备知识上看,考查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考查内容全面,重点突出.4.3 基于“四翼”考查要求的中考试题评价“四翼”既是“服务育才”功能的着力点,也是“引领教学”的抓手,不仅是评价学生素质高低的基本维度,也是评价试题质量优劣的基本指标.“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本题的设计注重了基础性,体现了综合性,着眼于创新性.基础性包括数学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以及情境的典型性.基础性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养(阅读素养、推理素养、分析素养等),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发展中“根基牢固”.综合性表现为数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情境的复杂性.本题整合了几何与代数基础知识,情境由问题呈现与问题解决组成,同时也留给学生一定的问题思考:当一个问题很难用常规的推理计算解决时,能否用代数方法呢?它启迪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积极想办法,换个思路想问题,或许就能“柳暗花明”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创新性表现在用函数研究几何动点问题、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是对创新性的强调,由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品质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所以,试题侧重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考查.例如,“继续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所需的函数图象”,考查了学生发散思维品质;由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估计线段BD的长度,考查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4.4 基于命题路径的中考试题评价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2],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4.4.1 构建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框架依据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价值和行为表现的描述,参照学业质量的三个水平,构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试评价框架.评价框架包含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反映数学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它們分别是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2];第二个维度是四条内容主线,它们分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第三个维度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个水平.4.4.2 依据评价框架,统筹考虑上述三个维度,突出考查重点4.4.3 传统评分标准与反映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依据相结合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重点考查了学生在面对常规思维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本题以数学情境为依托,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解题过程中反映出的思维品质有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批判性,表达的严谨性与准确性,能够用数学语言直观地解释和交流数学结论、应用.在传统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划分有侧重地制定评分细则,使评分标准更科学、易操作.总之,我们赏析中考试题、评价中考试题,将有助于构建“四维”中考试题评价体系,实现中考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育才、引导教学.参考文献[1]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18-25.[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89.。
围绕“四个评价”展开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关切与焦点问题,是促进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与实践尺度,也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
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则不仅可以深层次促进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有效落实,也将直接影响教育评价整体改革的进程与成效。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任务——“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四个评价”也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确立了总基调。
01课堂教学评价应对育人质量进行价值性判断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教师“教”与学生“学”交互作用的动态文化统一体。
在这个动态文化统一体中,必然蕴含课程内容的真善美对学生生命的激发与浸润,蕴含教师高尚的道德或良知对学生生命的启迪与感召,也蕴含学生主体发展动能自觉而完满的释放与张扬。
毫无疑问,育人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评价应对课堂教学的育人质量做出总体价值性判断。
这里的育人质量即指课堂教学在促进每个学生在生命发展意义上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和水平。
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育人质量必须依托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育人功能以及学生的主体发展动能这三个要素的相互协调作用得以实现。
因此,评价课堂教学的育人质量应涉及三个方面:学生主体发展的核心指标、学生主体发展的成效和水平、影响学生主体发展的相关要素的育人功能与成效。
因此,对课堂教学不应进行单一的、显在的、静态的、孤立的评价,而应进行整体性、发展性、动态性和综合性评价。
02“四个评价”是彼此呼应、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并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而“唯分数”和“唯升学”的倾向不仅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立德树人的要求,相反会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制约和消解因素。
小学课程规划实施方案•相关推荐小学课程规划实施方案(精选14篇)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程规划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课程规划实施方案篇1一、学校概况唯实小学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2006年搬迁至现校址。
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313名学生,其中外省市随迁子女222人,现有教职工38名(外借2人)。
近年来,我校坚持“为农村孩子的明天奠基”的办学理念,明晰校训“笃学、积微、唯实、力行”的内涵,进一步梳理办学经验,挖掘文化底蕴,坚持传承与发展,以“唯实文化”为学校十三五发展的支撑点。
为落实学校“唯实文化”的理念,促进学生扎实根基,鼓励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展现,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传承并发展学校的办学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了“善良、善学、擅长”为目标的“3S”校本课程框架。
“3S”校本课程旨在健全学生真实、朴实的善良人格;扎实根基,提高学生的知能,引导学生从会学向善学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虽然我们建构并实施了“唯实文化”引领下的“3S”校本课程,但缺乏地域特色,除国学启蒙系列教材之外,依旧无法体现学校鲜明的特色;三类课程之间依旧缺乏有机地统整设计。
因此,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充分利用小蒸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红色的教育资源、生态宜居这些地域特色,准备整体构建三色(古色、红色、绿色)课程。
二、课程理念1.进一步梳理“唯实文化”,以陈晨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用于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唯实而立、教师唯实而教、学生唯实而学,一切从实际出发,求是求真。
2.借助地域特色,以“三色”课程建设为契机,科学有序推进课程设置,将原本碎片式的点状的课程进行统整,形成整合性、螺旋性、系列性的课程链式。
山东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坚持素养导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系统性和整体性。
教学设计至少包括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要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的全面分析,进行整体设计。
1.坚持素养导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核心素养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
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发展水平和阶段性要求,注重建立具体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2.重视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阶段性和层次性。
要改变以往过于关注课时目标设计的习惯,转向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要依据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规划设计学年(期)目标、单元目标,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目标,形成连贯的、有层次、有结构的教学目标体系。
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3.注重全面分析一是课程标准分析。
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与评价建议等各部分的核心要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评价要求等关键问题。
二是教材分析。
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特征。
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找出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概念,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考核评价问题探索作者:邹杰婷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09期摘要: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教学考核评价。
通过对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实际案例的分析,发现思政课程的考核评价存在理念滞后、标准僵硬、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此,结合OBE教育理念,提出了一套基于结果导向的高职思政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策略。
通过深入剖析现有问题,制定了创新考评理念、调整考评标准、丰富考评方法、拓展考评主体等措施,旨在构建更为多元化、系统化的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
实证研究表明,优化后的考核体系显著提高了学生在思政知识成绩、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为高职思政课程的质量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高职思政课程;考核评价;创新策略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9-0100-04Exploring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ssues of Higher Vocational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s Based on the OBE Education Concepts— Taking Hunan Arts and Crafts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Zou Jieting(Hunan Arts and Crafts Vocational College, Yiyang 413000)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effective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case at Hunan Arts and Crafts Vocational College, it is found that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s has the problems of lagging behind in the concepts, rigid standards and single method, which restric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For this reason, a set of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s based on result orientation is propo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OBE education concept.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measures such as innovative assessment concepts, adjustment of assessment standards, enrichment of assessment methods, and expansion of assessment subjects have been formulated with the aim of constructing a more diversified and systematic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s. The empirical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optimized assessment system significantly improves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knowledge achievement, teaching satisfaction and learning attitudes, and provides a practical and feasible approach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s.Keywords: the OBE education concepts;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novative strategies近年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教育性与引导性,期望通过有效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