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初级教学计划于初级教程
- 格式:docx
- 大小:16.53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简单初级舞蹈教案教案标题:幼儿简单初级舞蹈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2. 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
3. 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动作:站立、行走、转身、跳跃、摆臂等。
2. 简单舞蹈编排:结合基本动作,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序列。
3. 音乐欣赏: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让他们通过欣赏音乐来感受舞蹈的节奏和情感。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和适合幼儿的音乐。
2. 宽敞的教学场地,确保幼儿能够自由地进行动作表演。
3. 舞蹈教学道具,如彩带、花环等,用于增加舞蹈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步: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让幼儿放松身体,准备好接受舞蹈教学。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拉伸、摇臂、转身等动作。
第二步:舞蹈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逐个教授舞蹈基本动作,例如站立、行走、转身、跳跃、摆臂等。
通过示范和幼儿跟随的方式进行教学,确保幼儿能够正确理解和模仿。
第三步:舞蹈动作串联(15分钟)将舞蹈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和串联,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序列。
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动作难度和数量。
通过反复练习,让幼儿逐渐掌握整个舞蹈序列。
第四步:音乐欣赏和舞蹈表演(15分钟)播放适合的音乐,让幼儿欣赏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同时,引导幼儿按照之前学习的舞蹈动作序列进行表演。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增强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第五步:总结和反馈(5分钟)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专业舞蹈老师或舞蹈团队来学校进行舞蹈表演,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2. 组织幼儿参加校内外的舞蹈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多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3. 鼓励幼儿自主创作舞蹈动作,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动作表现和舞蹈表演的自信程度,根据幼儿的表现评估教学效果,并记录相关观察和评价。
舞蹈初级班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舞蹈初级班的基本技巧和动作,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能力和舞蹈素养,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
1. 基本功训练。
身体基本姿势和站位的训练。
手臂和手部动作的训练。
腿部动作和步法的训练。
2. 舞蹈技巧训练。
舞蹈动作的规范训练。
舞蹈转体和跳跃技巧的训练。
舞蹈节奏感和音乐感的培养。
3. 舞蹈表演训练。
舞台表现力的训练。
舞蹈情感和表情的训练。
舞蹈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法。
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舞蹈动作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舞蹈要领。
2. 分组练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和对彼此的互相观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音乐节奏训练。
通过音乐节奏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
1. 身体基本姿势和站位的训练。
教师示范正确的身体姿势和站位。
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练习。
2. 手臂和手部动作的训练。
教师示范手臂和手部动作。
学生跟随老师的动作进行练习。
3. 舞蹈动作的规范训练。
教师逐步教授舞蹈动作的要领。
学生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舞蹈动作的规范。
4. 舞蹈表演训练。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练习。
老师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
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
2. 舞蹈作品评比。
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评比和点评。
3. 考试评估。
定期进行舞蹈基本功和舞蹈技巧的考试评估。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掌握舞蹈初级班的基本技巧和动作,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舞蹈素养,培养舞蹈兴趣和艺术修养。
同时,学生将在课程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舞蹈表演的整体水平。
希望学生在舞蹈的世界里,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蹈之美。
中国舞初级班教学计划
中国舞初级班教学计划
一、幼儿情况分析
本班的学生年龄为5-6岁,孩子们的性格都比较活泼、好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大部分都学习过一二级的内容,具有初步的舞蹈基础和较好的音乐感受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二、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载歌载舞的.习惯。
2、了解身体的方位和舞蹈基本脚位和手位,训练幼儿协调、柔软性等基本能力。
三、教学效果
进一步完成第二级级组合的各项要求,准确认识教室的8个基本方位,初步达到颈立、背直、腿直、脚绷等要求,培养幼儿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四、教学手段
在舞蹈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以鼓励、肯定为主。
示范式教学,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和饱满的情感的舞蹈形象感染学生。
并着重进行基本功训练,将幼儿舞蹈形象化,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
五、教学计划
常规训练:站姿,坐姿、肩腰腿部软开度训练(拉肩、掰肩、耗腰、下腰、)
经过暑期舞蹈考级考试,五、六级班全体学员以100%通过的成绩,取得五级、六级学习合格证书。
因此,从本期开始,两个班均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上升一级,开始完成六级和七级的学习任务。
现根据中国舞
六、七教材大纲要求
将教材内容按一年四期安排,特制订出第一期学习计划如下。
一、扶把动作时能保持身体直立;
二、站立时“重心”正确;
三、腿直、脚绷,腰腿软度基本达标;
四、藏族舞和蒙古族舞的“舞步”和“舞姿”准确;
五、动作协调,节拍准确;
六、舞蹈时有自娱感、有热情。
少儿舞蹈初级教学计划与初级教程導言:少儿舞蹈在培养孩子艺术素养,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少儿舞蹈初级教学计划和初级教程的要点。
无论是作为家长、舞蹈教练或是对少儿舞蹈有兴趣的人士,本文都会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少儿舞蹈教学。
一、教学计划的重要性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于少儿舞蹈教学至关重要。
教学计划将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
以下是少儿舞蹈初级教学计划的主要要点:1.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包括技巧、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例如,培养孩子的柔韧性、协调性和舞蹈表达能力。
2. 制定课程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每节课的具体内容。
可以包括基本舞蹈动作、舞蹈技巧训练、舞蹈创作等。
3. 设计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互动教学、分组合作等方式。
4. 考虑课时分配: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分配每节课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
二、初级教程的关键要点为了更好地教授少儿舞蹈初级课程,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关键要点:1. 舞蹈基础知识:了解舞蹈基本术语、舞蹈史和不同舞蹈风格,对于教学有重要作用。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知识,以便准确传达给学生。
2. 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采用游戏、音乐和舞蹈视频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并让他们积极参与。
3. 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在舞蹈表达上展示自己的特点。
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发展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4. 监督与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舞蹈动作上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调整。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教学策略和技巧为了提高少儿舞蹈初级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1. 定期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幼儿舞蹈培训初级课程计划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舞蹈作为一种优秀的艺术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舞蹈培训课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舞蹈,培养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节奏感和舞台表现力。
3. 促进幼儿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的提高,增强肢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幼儿对美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三、课程安排每周上课3次,每次课2小时。
四、课程内容1. 舞蹈基本功训练(1)身体基本姿势训练在舞蹈课程中,幼儿需要学习身体的基本姿势和站立、行走的基本动作,养成良好的站姿和坐姿,培养正确的肢体基本姿势。
(2)肢体柔韧性训练通过拉伸动作,培养幼儿的肢体柔韧性,增强肌肉的弹性,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3)肢体力量训练通过一些肢体动作,如抬腿、弯腰等,培养幼儿的肢体力量,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2. 舞蹈基础功训练(1)节奏感训练通过以音乐为基础的舞蹈动作训练,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舞蹈基本动作训练学习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如跳、转、转身、起落等,培养幼儿的舞蹈基本功。
(3)舞蹈表现力训练通过一些情景化的小品表演,培养幼儿的舞台表现力,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3. 舞蹈编创能力培养(1)创意舞蹈编创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导幼儿进行舞蹈编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能力。
(2)舞蹈小品创作组织幼儿进行小品创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舞蹈实践(1)舞蹈作品排练组织幼儿进行舞蹈作品排练,培养幼儿的舞蹈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舞蹈表演组织幼儿进行舞蹈表演,提高幼儿的舞台表现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课程评估每学期末组织一次舞蹈表演活动,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奖励。
一、课程名称:舞蹈初级课程二、教学对象:初学者(年龄:6-12岁)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姿势。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
- 舞蹈姿势的正确性。
教学难点:- 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 舞蹈表现力的提升。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动作学习2. 舞蹈姿势训练3. 节奏练习4. 小组合练习七、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舞蹈道具(如:扇子、手绢等)3. 舞蹈服装八、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跑步、跳绳等,以活动全身关节。
2. 教师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正式训练前进行充分的热身。
(二)舞蹈基本动作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并示范舞蹈基本动作,如:拍手、摆手、踢腿、跳跃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三)舞蹈姿势训练(10分钟)1. 教师讲解舞蹈姿势的重要性,强调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舞蹈动作姿势。
2. 学生进行站姿、坐姿和舞蹈动作姿势的训练,教师逐一纠正。
(四)节奏练习(10分钟)1. 教师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
2. 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拍手、跺脚等动作,感受节奏感。
(五)小组合练习(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基本动作,编排一个小组合。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小组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九、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学生的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跟随音乐进行舞蹈基本动作和舞蹈姿势的练习。
2. 家长协助学生进行练习,并监督学生的练习质量。
十一、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对舞蹈的兴趣。
2. 通过舞蹈的基本动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和运用。
2. 节奏感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学生对舞蹈节奏的把握。
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概念及特点2. 舞蹈基本动作训练3. 节奏感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舞蹈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舞蹈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舞蹈的认识和感受。
二、舞蹈基本概念及特点1. 教师讲解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舞蹈是一种综合艺术,具有节奏、韵律、情感等元素。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舞蹈的特点。
三、舞蹈基本动作训练1. 教师示范舞蹈基本动作,如踏步、跳步、转圈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舞蹈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四、节奏感的培养1. 教师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做动作,感受节奏的变化。
2. 学生尝试自己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调整。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舞蹈基本动作和节奏感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舞蹈基本动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舞蹈动作,互相评价。
二、舞蹈基本动作训练1. 教师讲解并示范舞蹈组合动作,如“小兔子跳”、“小鸭子游”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舞蹈组合动作,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三、节奏感的培养1. 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做舞蹈动作,注意节奏的把握。
2. 学生尝试自己编排舞蹈动作,并邀请其他同学一起参与。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舞蹈组合动作和节奏感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一、教案名称舞蹈初级训练教案二、教学对象初学者,年龄适宜为6-12岁。
三、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概念、动作要领及舞蹈的审美价值。
2. 技能目标:掌握舞蹈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激发艺术潜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和节奏感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准确性和舞蹈表现力的提升。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舞蹈教室,地面柔软,有利于舞蹈动作的进行。
2.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舞蹈把杆、舞蹈镜子、舞蹈服装等。
3. 教学内容:舞蹈基本动作、节奏训练、舞蹈组合。
六、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 时间:5分钟2. 内容:慢跑、关节活动、肌肉拉伸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预防运动损伤。
(二)舞蹈基本动作训练1. 时间:15分钟2. 内容:讲解舞蹈基本动作,如:脚步移动、身体姿态、手臂动作等。
3. 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学生跟学、分组练习、个别指导。
(三)节奏训练1. 时间:10分钟2. 内容:通过音乐节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如:拍手、跺脚、拍腿等。
3. 教学方法: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四)舞蹈组合训练1. 时间:20分钟2. 内容:将舞蹈基本动作组合成完整的舞蹈片段,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3. 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学生跟学、分组练习、个别指导。
(五)总结与放松1. 时间:5分钟2. 内容: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展示,教师点评。
3. 教学方法:学生展示、教师点评、集体放松活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舞蹈中的表现力。
3. 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在家练习舞蹈基本动作。
2. 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观看舞蹈表演,提高艺术修养。
九、备注1.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