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际交往要礼貌(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29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概率知识,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利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案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初步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自主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验和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游戏,引出概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抛硬币、掷骰子等,统计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讲解:教师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频率、概率等,并给出一些实际例题。
4.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概率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抽签、摸奖等。
6.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概率计算练习的正确率来进行。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下2.1《待人接物有礼貌》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待人接物有礼貌》是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礼貌待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有礼貌地待人接物。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礼貌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表现。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礼貌待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礼貌意识,但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如与陌生人交往、在公共场合等,会表现得不够礼貌。
因此,本节课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礼貌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礼貌待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自觉遵守礼貌规则,做到文明礼貌。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和谐地与他人相处。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礼貌待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自觉遵守礼貌规则,做到文明礼貌。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礼貌待人。
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礼貌素养。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礼貌待人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的能力。
4.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礼貌待人的原则,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情景模拟材料。
2.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关于礼貌待人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礼貌?为什么我们要礼貌待人?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分析这些例子中的人物是否做到了礼貌待人。
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礼貌待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情景,要求组内成员共同完成任务。
6.1数据的收集1.要调查你校学生学业负担是否过重,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恰当()A.查阅文献资料B.对学生问卷调查C.上网查询D.对校领导问卷调查2某学习小组将要进行一次统计活动,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活动序号,其中正确的是()A.实际问题→收集数据→表示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B.实际问题→表示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C.实际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D.实际问题→整理数据→收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3.下面获取数据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我们班同学的身高用测量方法B.快捷了解历史资料情况用观察方法C.抛硬币看正反面的次数用实验方法D.全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活动用访问方法4.班长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投票,选举一位同学”,你认为班长在收集数据过程中的失误是()A.没有明确调查问题B.没有规定调查方法C.没有确定对象D.没有展开调查5.PM2.5指数是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数.在一年中最可靠的一种观测方法是()A.随机选择5天进行观测B.选择某个月进行连续观测C.选择在春节7天期间连续观测D.每个月都随机选中5天进行观测6.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下面的提问比较恰当的是()A.我认为猫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B.难道你不认为科幻片比武打片更有意思C.你给我回答到底喜不喜欢猫呢D.请问你家有哪些使用电池的电器7.)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①问题应尽量简明;②不要提问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③提问不能涉及提问者的个人观点;④提供的选择答案要尽可能全面;⑤问卷应简洁.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 D.①⑤8.(2017•株洲)株洲市展览馆某天四个时间段进出馆人数统计如下,则馆内人数变化最大时间段为()9:00﹣10:0010:00﹣11:0014:00﹣15:0015:00﹣16:00进馆人数50245532出馆人数30652845A.9:00﹣10:00 B.10:00﹣11:00 C.14:00﹣15:00 D.15:00﹣16:00 9.当前,“低头族”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小颖为了解路边行人步行边低头看手机的情况,她应采用的收集数据的方式是()A.对学校的同学发放问卷进行调查B.对在路边行走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C.对在路边行走的行人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D.对在图书馆里看书的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10.要调查某校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下列选项调查对象中最合适的是()A.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B.选取50名男生C.选取50名女生D.在该校各年级中随机选取50名学生11某校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测试,七、八、九三个年级共有800名学生,各年级的合格人数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合格人数270262254A.七年级的合格率最高B.八年级的学生人数为262名C.八年级的合格率高于全校的合格率D.九年级的合格人数最少12.进行数据的收集调查,一般可分为以下6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用字母按顺序写出即可).A.明确调查问题B.记录结果C.得出结论D.确定调查对象E.展开调查F.选择调查方法.13.为了了解我县6999名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解决上述问题要经历的几个重要步骤进行排序.①收集数据;②设计调查问卷;③用样本估计总体;④分析数据;⑤整理数据.则正确的排序为.(填序号)14某地区有36所中学,其中九年级学生共7000名.为了了解该地区九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解决上述问题所要经历的几个主要步骤进行排序.①抽样调查;②设计调查问卷;③用样本估计总体;④整理数据;⑤分析数据.排序:(只写序号)15.进行数据的收集调查时,在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后,还要完成以下4个步骤:①展开调查②得出结论③记录结果④选择调查方法,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填写序号即可).16.王老师对本班40名学生的血型作了统计,列出如下的统计表,则本班A型血的人数是人.组别A型B型AB型O型频率x0.40.150.117.实验中学为了了解该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查了50名学生,统计他们平均每周课外阅读时间t(h).枨据时间t的长短分为A,B,C,D四类.下面是根据所抽杳的人数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表.其中a、b、c和d是满足a<b <c<d的正整数,请解答下面的问题:50名学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统计表类别A B C D时间t(h)t<11≤t<22≤t<3t≥3人数5a5b5c5d(1)写出表格中a+b+c+d的值.并求表格中的a、b、c、d的值;(2)如果每分钟阅读200个字,每天坚持课外阅读时间为0.5h,一年(365天)能阅读多少本(10万字/本)书籍?18.一个病人每天下午需要测量血压,下表为病人周一到周五收缩压的变化情况,该病人上周日的收缩压为160单位.问:(1)本周哪一天血压最高?哪一天最低?(2)与上周日相比,病人周五的血压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星期一二三四五收缩压的变化(与前一天相比较)+30﹣20﹣20+10﹣2019某中学为筹备校庆活动,准备印制一批校庆纪念册,该纪念册每册需要10张8K大小的纸,其中4张为彩页,6张为黑白页.印制该纪念册的总费用由制版费和印刷费两部分组成,制版费与印数无关,价格为:彩页300元/张,黑白页50元/张,印刷费与印数的关系见下表:印数a(单位:千册)1≤a5≤a<<510彩色(单位:元/张) 2.2 2.0黑白(单位:元/张)0.80.6(1)印制这批纪念册的制版费为元;(2)若印制2千册,则共需多少费用?20.茗茗家在2012年整年中用于水费的支出如表: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第三季度平均每月第四季度平均每月17元15元22元16元(1)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多花水费多少元?(2)茗茗家在2012年整年中用于水费的支出共计多少元?(3)茗茗家在2012年平均每月用于水费的支出是多少元?数据的收集答案1.B.2.C.3.B.4.A.5.D.6.D.7.C.8.B.9.C.10.D.11.D.12.ADFEBC.13.②①⑤④③.14.②①④⑤③.15.④①③②.16. 14.17.【解答】解:(1)5a+5b+5c+5d=50,a+b+c+d=10,∵a<b<c<d,∴a≥1,b≥2,c≥3,d≥4,∴a+b+c+d≥10,∴a=1,b=2,c=3,d=4;(2)0.5×60×200×365÷100000=21.9≈22(或21)(本).18.【解答】解:(1)五天的收缩压分别为:190;170;150;160;140;则本周星期一血压最高,星期五血压最低;(2)与上周日相比,病人周五的血压是140,下降了.19.【解答】解:(1)印制这批纪念册的制版费是:300×4+50×6=1500(元);(2)印刷费是:(2.2×4+0.6×6)×2000=24800(元),则总费用是:24800+1500=26300(元).答:若印制2千册,则共需26300元的费用.20.【解答】解:(1)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多支出22﹣15=7元;(2)总支出为17+15+22+16=70元;(3)平均支出为:70÷4=17.5元.6.2 普查和抽样调查1. 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的是( )A.对重庆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的调查B.对一批LED节能灯使用寿命的调查C.对重庆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收视率的调查D.对某校九(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2. 下列四种调查:①调查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②调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③调查某风景区全年的游客流量;④调查某批汽车的抗撞击能力.其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 以下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A.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B.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的面试C.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读书时间 D.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4. 要调查城区九年级8000名学生了解禁毒知识的情况,下列调查方式最合适的是( )A.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女生B.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男生C.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学生D.在城区8000名九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50名学生5. 下列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 )A.要了解某市百万居民的生活状况,采取普查方式B.要保证“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完美对接,对其零部件的检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C.要了解外地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满意程度,采用抽样调查D.要了解中学生的业余爱好,采用普查的方式6. 某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考生人数约为3.2万名,从中抽取3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在本次调查中,样本指的是( ) A.3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B.300C.3.2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D.300名考生7. 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8.为了了解2017年昆明市九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数学成绩,从中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7年昆明市九年级学生是总体 B.每一名九年级学生是个体C.1000名九年级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是10009.为了考查某校九年级800名学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100是( )A.个体 B.总体的一个样本 C.样本容量 D.样本10.下列抽样调查中,样本选取最恰当的应是( )A.一汽车苹果(约2.5万个),抽取了5个进行质量检测B.一万块砖,抽出100块进行抗断检测C.1000瓶窖酒,存放了5年后,现在要品尝味道,抽出800瓶进行品尝D.一盒火柴(约100根),要检查它是否受潮,抽出85根进行试划11.下列调查:①调查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 下列调查中,分别适合采用哪些调查方式?(1)全市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_____________;(2)10000发某型号炮弹的射程:____________;(3)本班学生最喜爱的电视节目:_________;(4)世界上大熊猫的数量:____________.13. 为了解全校800名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抽查某班50名学生测量身高.在这个问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总体,__________________是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样本.14. 为了考查一所实验中学的教学水平,将对这个学校七年级的部分学生的本学年考试成绩进行考查,为了全面反映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抽样(已知该校七年级共有20个教学班,并且每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同):从全年级20个班中任意抽取一个班,再从该班中任意抽取20人,考查他们的学习成绩.根据上面的叙述,请回答:(1)其中总体、个体、样本分别指什么?样本容量是多少?(2)试写出上面的抽取方法,抽取样本的步骤.15. 某地为制定七年级学生校服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200名七年级男生的身高作调查,现在三种调查方案:第一种:测量省体校七年级中20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第二种:查阅有关外地200名七年级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第三种:在本地的市区和郊县各选10所学校,共20所学校,在这些学校中选取七(1)班,用抽签方法分别选出10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为了达到估计某地七年级男生身高分布的目的,你认为采用哪种调查方案比较合理,并说明理由.16. 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小颖、小丽、小萍三名同学分别设计了一个方案:(1)小颖:检测出全班同学的视力,以此推断出全校同学的视力情况;(2)小丽:在校医务室发现了前年全校各班的视力检查表,以此推断出全校同学的视力情况;(3)小萍:在全校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再在每个班抽取10名学号为5的倍数的学生,记录他们的视力情况,从而估计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问:这三种做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从这个事例中你体会出要想得到比较准确的估计结果,在收集数据中应注意些什么?17. 某市晚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标题为“本市电动自行车合格率为82%”.(1)这则新闻是否说明该市所有品牌的电动自行车的合格率均为82%?(2)你认为这则消息中的数据是来源于普查,还是抽样调查?为什么?(3)如果已知在这次质量监督检查中共查出不合格电动自行车36辆,你能算出共有多少辆电动自行车接受检查了吗?(4)如果在该市一家商场检查了2辆电动自行车发现有1辆不合格,即合格率为50%,是否可以由此断定该晚报上的那则新闻是虚假新闻?为什么?参考答案:1---11 DADDC ACDCB B12. (1) 抽样调查(2) 抽样调查(3) 普查(4) 普查13. 800名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每个学生的身高某班50名学生的身高14. 解:(1)总体指该校七年级全体学生本学年的考试成绩;个体指七年级每个学生本学年的考试成绩;样本是所抽取的20名学生本学年的考试成绩,样本容量是20(2)抽取的方法是随机抽样法,抽样步骤如下:①先在这20个班中用抽签法抽取一个班;②然后从这个班中按学号用随机数表法或抽签法抽取20名学生,考查其考试成绩15. 解:调查的方式应具有代表性,应选择方案三,比较准确、合理16. 解:小萍的做法比较好,理由如下:小颖的方案只代表这个班级学生的视力情况,而不代表其他班级的学生视力情况;小丽的方案调查的是前年学生的视力情况,用来说明目前的情况误差比较大;小萍的方案从全校中广泛抽取各年级的学生,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这样的调查具有代表性.在收集数据时,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17. 解:(1)因为本市电动自行车合格率为82%是对全市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分析,所以不能说明该市所有品牌的电动自行车的合格率均为82%(2)抽样调查.因为全市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很多,对其进行普查会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是不科学的(3)电动自行车接受检查的数量为36÷(1-82%)=200(辆) (4)不可以由此断定该晚报上的那则新闻是虚假新闻.因为本市电动自行车合格率是针对全市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分析,不是指某几辆电动自行车的合格率为82%6.3 频数直方图一、选择题1.某校开设了艺术、体育、劳动、书法四门拓展性课程,要求每名学生都要选且只能选一门课.小黄同学统计了本班50名学生的选课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不完整),则选书法课的学生有()A.12名B.13名C.15名D.50名2.下列根据图所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七年级学生最多B.九年级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两倍C.九年级女生比男生多D.八年级的学生比九年级多3.某班组织了针对全班同学关于“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最喜欢篮球的人数最多B.最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是最喜欢乒乓球人数的两倍C.全班共有50名学生D.最喜欢田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0%4.在频数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等于()A.组数B.组距C.样本数据D.相应各组的频数5.某中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七年级(1)班全体同学分别参加了巴山舞、乒乓球、篮球三个项目的活动,陈老师统计了该班参加这三项活动的人数,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这两个统计图,可以知道该班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人数是()A.50B.25C.15D.10二、非选择题6.如图是某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最喜爱情况调查结果的条形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可得出该班最喜爱娱乐节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7.对某班学生的一次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如图所示(分数取整数),如果大于或等于80分的成绩为优秀,那么该班的优秀率为.8.某同学统计了家中10月份的长途电话清单,并按通话时间画出了如图所示的频数直方图(每组数据不含左端点值,含右端点值).(1)该同学家这个月一共打了多少次长途电话?(2)通话时间不超过10 min的有多少次?(3)哪个时间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多?哪个时间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少?9.如图所示是某校教职工年龄(取正整数)的频数直方图(每组包括左端点值,不包括右端点值),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校教职工共有多少人?(2)不小于25岁但小于40岁的教职工人数占教职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如果35岁的教职工有4人,那么年龄超过35岁的教职工有多少人?10.在某市房交会期间,某房地产公司对参加房交会的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并全部收回.根据调查问卷,将消费者年收入的情况整理后,制成下列表格:年收入(万元) 2.4 3.2 4.0 5.0 10.0被调查的消费200 500 a70 30者人数根据调查问卷,将消费者打算购买住房面积的情况整理后,绘制出频数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不完整)如图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格可得a=,被调查的1000名消费者的平均年收入为万元;(2)补全扇形统计图;(3)若该市现有购房打算的约有40000人,则选择购房面积在80~120 m2的有多少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 选书法课的学生有50-13-15-10=12(名).2.B3.C4.D5.C[解析] 总人数为25÷50%=50,50-25-10=15.所以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人数是15.二、非选择题6.36%7.56%[解析] 大于或等于80分的人数是16+12=28,总人数是4+8+10+16+12=50,则该班的优秀率为×100%=56%.故答案是56%.8.解:(1)25+18+8+10+16=77(次).故该同学家这个月一共打了77次长途电话.(2)通话时间不超过10 min的有25+18=43(次).(3)0~5 min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多,10~15 min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少.9.解:(1)8+12+10+8+6+3+2+1=50(人),所以该校教职工共有50人.(2)不小于25岁但小于40岁的教职工人数为12+10+8=30(人),所以不小于25岁但小于40岁的教职工人数占教职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100%=60%.(3)年龄超过35岁的教职工有(8-4)+6+3+2+1=16(人).10.[解析] (1)用总份数减去其他的份数;用年收入与对应消费者数乘积之和再除以1000即可;(2)分别算出80~100 m2,100~120 m2所占的百分数即可.(3)利用80~120 m2的人数÷样本容量即可求得所占的百分比,然后乘总数40000即可.解:(1)2003.53(2)如图所示:(3)40000×=24000(人).因此,则选择购房面积在80~120 m2的有24000人.6.4统计图的选择一、选择题1.甲、乙两超市在1月至8月间的盈利情况统计图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甲超市的利润逐月减少B.乙超市的利润在1月至4月间逐月增加C.8月份两家超市利润相同D.乙超市在9月份的利润必超过甲超市2.随着“三农”问题的解决,某农民近两年的年收入发生了明显变化,已知前年和去年的年收入分别是60000元和80000元,图是依据①②③三种农作物每种农作物每年的收入占该年年收入的比例绘制的扇形统计图.依据统计图得出的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A.农作物①的年收入去年和前年相同B.农作物③的年收入所占比例前年的比去年的大C.去年农作物②的年收入为2.8万元D.前年年收入不止①②③三种农作物的收入3.能清楚、直观地看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的统计图是 ()A.扇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条形统计图D.以上三种均可4.空气是混合物,为直观介绍空气各成分的百分比,最适合用的统计图是()A.折线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频数直方图D.扇形统计图5.要反映台州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直方图二、非选择题6.某校随机调查了若干名家长与中学生对带手机进校园的态度,并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如图),已知调查的家长人数与调查的学生人数相等,则家长反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人数是.7.李阿姨开了一家服装店,专卖羽绒服,下表是2019年各月份的销售情况:月份 1 2 3 4 5 6销量/件105 80 40 4 3 2月份7 8 9 10 11 12销量/件 3 4 2 20 70 117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该年各季度的销量情况,并用一个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2)计算该年每季度的销量在全年中所占的百分比,并用一个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3)用一个适当的统计图表示该店每季度销量的变化情况;(4)从这些统计图表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李阿姨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吗?8.下表为100粒种子的发芽情况: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发芽数目10 65 15 5 5用统计图说明该种子的发芽率,可选择统计图;说明种子发芽数量,可选择统计图;反映种子的发芽数目的变化规律,可选择统计图.9.某校举办“打造平安校园”活动,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校园安全知识测试.将这些学生的测试结果分为四个等级: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及格;D级,不及格,并将测试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参加校园安全知识测试的学生有多少人?(2)计算B级所在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补全折线统计图;(3)若该校有学生1000名,请根据测试结果,估计该校测试成绩为及格和及格以上的学生共有多少人.10.近几年购物的支付方式日益增多,某数学兴趣小组就此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支付方式有:A微信、B支付宝、C现金、D其他,该小组对某超市一天内购买者的支付方式进行调查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一共调查了多少名购买者?(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在扇形统计图中A种支付方式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度;(3)若该超市这一周内有1600名购买者,则使用A和B两种支付方式的购买者共有多少名?4 第2课时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一、选择题1.在条形统计图上,,才会减少直观上的错觉()A.横轴与纵轴都必须从0开始B.横轴与纵轴都不必从0开始C.纵轴不必从0开始,横轴必须从0开始D.横轴不必从0开始,纵轴必须从0开始2.如图是某市2015~2019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的统计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5年中,粮食产量先增后减B.后4年中,粮食产量逐年增加C.这5年中,2016年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大D.后4年中,2018年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小二、非选择题3.甲、乙两家汽车销售公司根据近几年的销售量,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2015~2019年,这两家公司中销售量增长较快的是公司.4.某报纸上的一则广告绘制了如图6-4-8所示的统计图,并称“乙品牌牛奶每天的销售量是甲品牌牛奶每天销售量的3倍”.这则广告信息正确吗?5.某市在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决定在五年内普及高中教育,如图是2018年、2019年两年中考升入高中、技校或中专及辍学人数与考生人数的比例情况.根据该图,丽丽认为该市2019年升入高中人数比2018年少,你同意她的看法吗?为什么?6.下表给出了2020年4月份三家牛奶生产厂家的利润额:厂家甲乙丙利润/万元40803 41775 11572小华设计了如下统计图(如图).(1)在统计图中,最多与最少的两者给你的直观感觉是什么?(2)直观感觉与实际相符合吗?(3)为避免此统计图给人的错觉,应怎样改动?4 第1课时统计图的选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C4.D5.C二、非选择题6.220[解析] 因为调查的家长人数与调查的学生人数相等,所以家长反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人数是120+60+140-30-70=220.7.解:(1)第一季度:105+80+40=225(件);第二季度:4+3+2=9(件);第三季度:3+4+2=9(件);第四季度:20+70+117=207(件).要表示各季度的销量情况,应选用条形统计图(图略).(2)全年总销量为225+9+9+207=450(件).第一季度的销量在全年中所占的百分比为×100%=50%;第二季度的销量在全年中所占的百分比为×100%=2%;第三季度的销量在全年中所占的百分比为×100%=2%;第四季度的销量在全年中所占的百分比为×100%=46%.要表示该年每季度的销量在全年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选用扇形统计图(图略).(3)要表示该店每季度销量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4)结论:第一、四季度是销售旺季,第二、三季度是销售淡季.。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下2.1《待人接物有礼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待人接物有礼貌》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他们可能对礼貌待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待改进的地方。
学生在待人接物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礼貌用语,或者在某些情境下不知道如何表现礼貌。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礼貌待人的重要性,认识到礼貌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2.让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
3.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难点点:将礼貌用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了解礼貌待人的具体表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
2.准备与课题相关的互动游戏。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情境中,人们是如何相互对待的?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礼貌用语,如“请问”、“谢谢”、“对不起”等,并解释这些用语的含义和使用场合。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将这些礼貌用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6.1丰富的数据世界》2024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校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测试,七、八、九三个年级共有800名学生,各年级的合格人数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合格人数270262254A.七年级的合格率最高B.八年级的学生人数为262名C.八年级的合格率高于全校的合格率D.九年级的合格人数最少2.某同学对全班同学关于“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进行了如下问卷调查,并绘制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喜欢足球的人最多B.全班共有50人C.喜欢羽毛球人数的频率是D.喜欢篮球的人数占全班的3.人们可以将数据划分成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以下几种数据中,属于定性数据的是()A.性别B.年龄C.平均成绩D.体重4.李老师对本班50名学生的血型作了统计,列出如下的统计表,则本班AB型血的人数是()组别A型B型AB型O型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A.20人B.15人C.5人D.10人5.下列选项中,属于定量数据的是()A.小麦中蛋白质的含量B.某班全班学生最喜欢的水果C.某校所有教师的学历情况D.学生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6.甲、乙、丙、丁四名篮球运动员在同一场比赛中投篮情况如下表:甲乙丙丁投篮次数20252530投中次数13141518这四名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7.10月1日至6日,苏老师的运动步数统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月1日至3日,运动步数逐日增加B.10月3日运动步数最多C.10月3日至6日,运动步数逐日减少D.10月5日运动步数比10月6日少8.随着科技的发展,远程办公APP成为企业内部沟通的重要工具,如图是三种远程办公APP在2023年月的下载量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23年月,软件3每月的下载量稳居榜首B.软件2在5月份的下载量约是4月份的8倍C.三种APP在7月份的下载量约高于其他4个月份D.2023年月,软件3的增长率低于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下2.1《待人接物有礼貌》教学设计(11)一. 教材分析《待人接物有礼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礼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和行为,以及如何运用礼貌来处理人际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情景对话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礼貌的本质和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礼貌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礼貌意识,但可能在某些情境下不知道如何运用礼貌,或者对礼貌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运用礼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礼貌的含义和作用,提高礼貌素养。
2.学会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和行为,如“您好”、“谢谢”、“对不起”等。
3.能够运用礼貌处理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礼貌的本质和作用。
2.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礼貌。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礼貌的重要性。
2.情景模拟: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运用礼貌。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如衣物、道具等。
3.准备课堂互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在公共场所遇到别人帮助时,如何用礼貌的方式表示感谢。
引发学生对礼貌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运用礼貌的,以及礼貌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礼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运用礼貌。
如在购物、就餐等场景中,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
每组模拟结束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品第三单元待人接物须明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待人接物须明理(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品第3单元第6课第一站
课题人际交往要礼貌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品第3单元第6课第二站
课题如何讲礼貌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品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站
课题人人平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品第3单元第8课第一站
课题永存善良之心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品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站
课题做一个友善的人
课题人际交往要礼貌
预习提示:
1、什幺是礼貌?
2、礼貌的作用
3、列举生活中的不礼貌行为。
说说它的危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礼貌是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礼貌利于交往,减少误会。
[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口头和书面的礼貌用语。